![]()
作者简介 高阳(1922-1992),本名许晏骈,谱名儒鸿,字雁冰,浙江杭州人,出身于钱塘望族。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巨匠,因其地位之高、受欢迎范围之广,素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 1940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因抗日战争影响未完成学业。战后考入杭州笕桥空军军官学校,并于1948年随校迁至台湾。1959年卸军职,投身报界。 1962年发表历史小说处女作《李娃》,一鸣惊人,此后著述不断,写下数十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历史小说。代表作有《李娃》《乾隆韵事》《红楼梦断》《慈禧全传》《胡雪岩》系列等。 高阳熟知历史掌故,凡笔记、野史、杂著、诗文及民间传说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很自然地融入小说之中,读来有很浓的临场感。他对历史兴亡、政治成败、宦海浮沉、社会万象、商业竞争等洞察幽微,写故事、写人情、写斗争,很少有人堪与比肩。著作问世几十年来风靡全球华人世界,多次再版。 目录 《小白菜(上下)》无目录 精彩页 吴家出了命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乃武。 此人是个生员,俗称秀才。提起杨秀才,余杭县城里城外,无不尽知,但提到此人的表情,并不相同,有的跷起拇指,有的噤口不语,有的面有恨色,有的掉首不顾。吴家老大是属于跷拇指的那一类。 吴家是余杭有名的富户,起家才五六年,做的是米生意。洪杨乱平,最感缺乏的就是粮食,吴家与“胡财神”胡雪岩有旧,领了胡雪岩独资开设、分号遍布海内的“阜康”钱庄的本钱,到江西、湖南贩米来卖,发了大财。又有人说,吴家是掘着了长毛的“藏”,金银珠宝,不下百万之多。不管怎么样,说起来,吴家总是个暴发户,暴发户常有许多叫人看不上眼的行径,所以吴家的钱虽多,名声却很坏,尤其是对吴老大。 吴老大好色,且专喜勾引蓬门荜窦的幼孀少妇。有一次着了人家的“仙人跳”,少不得磕头求饶,耗财遮羞,身上只带得十来两散碎银子,当然了不得事,说好说歹,讲定了二百两银子,但是得回家去取。 一去不来怎么办?有道是“捉贼捉赃,捉奸捉双”,奸夫着好衣衫出门,就奈何他不得了。扎局的主家原是预先计划好的,拿起剪刀,“咔嚓”一声,将吴老大的辫子剪了半条。 吴老大大惊失色!这是件非同小可的事。且不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编发为辫,是清朝特有的制度,当年清兵入关,为了剃发结辫,不知道杀了多少人!如今剃头挑子上还留着具体而微的悬首示众的旗杆,一想起没有辫子就可能没有脑袋,吴老大岂能不惊? “你拿二百两银子来赎你这半条辫子!” “是,是!”吴老大一迭连声地说,“一定来赎,一定来赎!” 回家一想,二百两银子倒是小事,就怕银子捧了去,人家还是不肯给辫子,留着这个把柄,慢慢勒索,后患无穷。无论如何要想个一劳永逸之计。 于是,有人建议:“这一劳永逸之计,除非杨秀才,再没有第二个人可以请教。” 备了一桌盛筵,将杨乃武请了来。酒到一半,吴老大吐露本意。杨乃武却是面有难色。 “真个整条辫子都剪掉了,反倒好办。” “怎么呢?”吴老大急急探问,“杨大哥,你倒说个道理我听。” “整条辫子剪掉了,就索性去做和尚,过些日子再还俗,有何不可?” 吴老大啼笑皆非,“杨大哥!”他怨怼地说,“我心里像油煎火烧一样,你还跟我开玩笑?” “不开玩笑怎么样?事情实在很难。”说着,意态悠闲地干了一杯酒。 “杨大哥,没有事难得倒你的。” “你不要急!”杨乃武复又悠然引杯,“事缓则圆。” 这是胸有成竹的神情。吴老大心里有数,告个罪离席。不一会儿,领着两个下人,端了两个红托盘出来,盘中堆着耀眼生光的大元宝——藩库所铸,名为“官宝”,每个五十两,共是二十个。 “杨大哥,这一千两银子,我先叫人送到府上去。你慢慢喝酒动脑筋。” “也好!”杨乃武作个孺子可教的表情,“等我慢慢喝酒动脑筋。” 喝不多久,杨乃武的书童小喜悄悄掩了进来,四目相接,见他点一点头,知道一千两银子妥收无误了。 于是他问:“小喜,城隍庙演神戏是哪一天?” “后天起,一连三天。” “好,你下去。”说完,杨乃武向吴老大努一努嘴。 吴老大会意,向左右吩咐:“你们也下去!” 等言不入六耳了,杨乃武方始开口:“后天你带一把好剪刀到城隍庙去看戏。等小宝顺的‘三本铁公鸡’上场,一定挤得水泄不通,你就剪人家的辫子,剪得跟你一样,只剩半条。剪个四五个人,拿剪刀跟辫子都丢掉。”他停了一下问,“你懂了吧?” 吴老大想了一下说:“还不大懂,以后呢?” “以后?你当然摸一摸脑袋瓜,喊将起来,说是辫子叫人偷剪了。” “啊,啊,我懂了,我懂了!”吴老大很高兴地,但一转念间,又有疑问,“可是,我自己的半条辫子,还在人家手里,那个人来找我怎么办?” “那个人怎么还敢来找你?如果敢来找,正好!你劈脸先打他两个大嘴巴,扭他到县衙门里,要他赔你的辫子。” 吴老大离席而起,长揖到地,起身跷一跷拇指说:“杨大哥,我服了你了。” P1-3 导语 本书是历史小说家高阳的一部力作。 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高阳历史小说全方位地展现清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他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脉络都相当熟悉,配合上他积累的大量清人的笔记、野史、杂著、诗文,使得他的小说非常贴近史实;而在细节上,他杂糅清代的典章制度、佚闻逸事、地方风俗、民情士风,点缀于小说之中,宛如《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从他的小说中看到中国古代社会包罗万象的风俗画卷。 内容推荐 一曲冤歌传百年,长伴遗恨说青天?本书以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基础,生动再现了这件历时三年的冤案的始末。 同治年间,余杭县举人杨乃武文采出众,风流倜傥,与豆腐店伙计葛小大妻子小白菜暗通款曲,城中人尽皆知。葛小大暴毙,二人合谋杀夫的传言不胫而走。与杨乃武早有私冤的知县刘锡彤借机施以酷刑,二人不堪折磨,屈打成招。杨乃武的家人为伸冤多方奔走,终于找到了能洗刷二人冤屈的证据。然历经三载,尸骨已朽。真相是否就此沉沦?看高阳如何抽丝剥茧,揭开层层疑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