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过程及投入情况
1.4.1 基础数据资料收集整理
1.4.2 多站点、多尺度、多区域科学实验
1.4.3 数学模型与工程标准体系
1.4.4 支撑平台投入情况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淮河流域概述
2.1.1 地形地貌
2.1.2 水文气象
2.2 淮河平原区概况
2.2.1 淮北平原
2.2.2 苏北平原
2.3 地下水资源概况
2.3.1 评价分区
2.3.2 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确定
2.3.3 补给量及排泄量
2.3.4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与可开采量
第3章 淮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时空分布及其演变态势分析
3.1 地下水观测站点分布
3.2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2.1 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分布特征
3.2.2 浅埋深代表年地下水分布特征
3.2.3 深埋深代表年地下水分布特征
3.2.4 地下水埋深变幅特征
3.3 分区演变特征
3.3.1 东部地区
3.3.2 南部地区
3.3.3 西部地区
3.3.4 北部地区
3.3.5 中部地区
3.4 埋深变化动态分析
3.4.1 浅层地下水埋深年际变化特征
3.4.2 浅层地下水埋深代际变化分析
3.5 淮北平原地下水演变分布动态分析
第4章 苏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时空分布及其演变态势分析
4.1 地下水观测站点分布
4.2 代表年分布特征
4.2.1 埋深年际变化
4.2.2 多年平均埋深分析
4.2.3 枯水年埋深分布特征
4.2.4 丰水年埋深分布特征
4.3 分区演变特征
4.3.1 丰沛平原
4.3.2 沂沭河平原
4.3.3 里下河低洼湖荡平原
4.3.4 滨海平原
4.4 埋深变化动态分析
4.4.1 平均埋深
4.4.2 浅埋深
第5章 坡水区水文循环模拟预报模型
第6章 浅层地下水与地表生态交互作用机理
第7章 地表生态特征与奥德姆生态管控趋势线
第8章 “三沟两田双控”实践
第9章 河湖调蓄与地表生态
第10章 成果总结
附录 部分数据分析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