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前言 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所藏稿本《钱注杜诗》考——李爽氏《“钱牧斋杜注写本”考》补遗 王梵志诗集在日本――兼论山上忆良与杜甫诗的关系 日本五山板《春秋经传集解》考论 为流播东瀛的每一部汉籍书写学术史—孙猛《日本国见在书目録详考》序 日本近世诗僧文之玄昌所用诗学参考汉籍小考 白居易研究在东瀛——以《琵琶行》为中心 域外汉籍与施顾《注东坡先生诗》之研究 五代禅僧明招德谦相关史料及偈颂辑考 关于日本所藏《名公妙选陆放翁诗集》 王勃《滕王阁序》异文考疏 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藏明黄用中注《骆丞集》十卷本考 正仓院古文书所见汉籍书録及唐逸诗汇考 白居易园林文学对日本平安朝汉文学的影响——以兼明亲王为中心 日传《白氏文集》古抄卷六十五卷考异 日藏朝鲜刊五卷本《欧苏手简》考 日藏吴正子笺注刘辰翁评点《李长吉歌诗》简论 新发现的几种《文镜秘府论》传本 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写本《七经孟子考文》发微 《群书治要》所载《慎子》研究 正仓院文书所见日本入唐搜书资料——以第十二次遣唐使为例 论叶炜与日本文人的交流及其著述 明代复古派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以泊园书院为主 朱舜水“笔谈”资料刍议 日本内阁文库藏《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考 学者入谷仙介与他的藏书——以唐代诗人资料为例
内容推荐 查屏球编的《梯航集(日藏汉籍中日学术对话录)》是一部学术论文集。收录了中日知名学者关于日藏汉籍的学术论文25篇。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各领域。日藏汉籍与我们国内传承的典籍相比,有如下特点:一是日藏汉籍多存古本,中国本土古籍在流传过程多有以新替旧的倾向,印本替代抄本,新出版本替代旧版,如《文选》六臣注流行,独立的五臣注与李善注则不存,《史记》三家注本替代了原有的“集解本”,多是如此。日本对中土文化的接受有时间上的差异,后出新版与原版在时间上常有上百年的差异,因此,一种汉籍传入后,往往因其古老性而获得正宗地位,始终能以原貌流传,不易被后出本所替代,如金泽文库本《白氏文集》抄卷,原初就是慧萼在会昌四年抄回到日本,其后虽有各类明刊本、朝鲜刊本传入,但是,并未动摇本书在学府的权威地位,它也因此而得保存唐卷原貌。其次,文化环境不同,观念不同,我弃他取,一些俗世文献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如唐代张鷟《游仙窟》,自开元年间传入到日本后就一直流传下来了,但在中土却因其内容低俗,为士大夫所不齿,各类官私书志不记,失传多年。其他还有很多小说、戏曲、禅家文献的原始版本,也多存于日本,其因也是因为这类书籍长期不为中土士大夫关注。所以,近代自杨守敬以来,日藏汉籍多为中土学者所重,形成了一个学术热点。现在看来,经过前辈学者近一个世纪的掏掘,大规模的发现绝本与孤本之事可能已经不多了,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我之玉,尤其是古代日本学人关于汉籍的著录、节录、引用、改用诸事尤其值得关注,这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古代东亚文化体的建构,意义更大。有鉴于此,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于2016年12月召开了日藏汉籍中日学术研讨会,从各个层面展示了这一学术领域有待拓展的学术空间,并推动中日学者进行了较有成效的交流。现将会议论文结集出版,以飨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