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精)/经典宝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雷家骥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雷家骥,祖籍广东,现居台湾,文学博士。专长中国中古(魏晋至隋唐)史,为《中国中古史研究》创刊人兼总编辑(2002年迄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专著十部。现任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代表作有《中古史学观念史》《隋唐中央权力结构及其演进》《武则天传》。 后记 或许有人会问,《资治通鉴》既是集体完成的 结果,为何仅由司马光单独领编著头衔?它的体例 、笔法等是否前后一致?关于这两个问题,其实只 有一个答案。 参与编著《资治通鉴》工作的,事实上不仅只 有本书上编所述的司马光、刘敛、刘恕、范祖禹四 人。元丰七年上《进(,资治通鉴)表》中,司马光以 “编集”职衔署名,副署者另有四人,即“同修” 刘敛、刘恕、范祖禹和“检阅文字”司马康。五人 联名进表,表示均为完成编著《资治通鉴》的主持 人,其他尚应有若干实作人员没有资格联署上表。 表起首即以“臣光日”为开端,末句又以“臣 光减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为结束。稍后神 宗所颁奖谕诏书,亦径以司马光为敕示对象,是则 司马光实为最高实际主持人无异。援引官修历史的 惯例,由司马光领衔应属合理。 唐代以来,官修历史惯例由宰相大臣鉴修,书 成后即以鉴修者领衔押名,不论鉴修者是否曾实际 主持工作。及至欧阳修等人编修《新唐书》,觉得 宋祁所撰《列传》部分甚佳,乃谦虚为怀,以两人 名字分别领衔。司马光等编著《资治通鉴》,与上 述情况不同。《通鉴》若分为搜集史料及研究、编 写长编、完成定稿三阶段的话,则刘恕等人仅参与 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第三阶段工作诚由 司马光独力完成。亦即刘敛等人为司马光铺好了路 基即止,最后是由司马光来完成的。 由此看来,不论从主持及实作两方面看,司马 光都是最高的主持者及最后的完成者。《资治通鉴 》一书由他挂名编著,应为实至名归。刘恕、范祖 禹诸人,即使选择史料、叙述史实、评论观点等, 与司马光有所不同,但也不能径自抒发己见于《资 治通鉴》中。他们表示一己之见的方式,就是私下 另行选述一书,如刘恕的修撰《资治通鉴外纪》, 范祖禹的自著《唐鉴》,均为其例。因此,若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的著作,显然也不算是太过分 之事。 《资治通鉴》的选材、叙述和评论,既然都代 表司马光一家之见,是则有一个重大问题,这里不 妨略作解释。此即司马光是否在《通鉴》中发挥了 《春秋》精神? 什么是《春秋》精神呢?孔子作《春秋》,门 生弟子都说《春秋》贯穿了某种精神意思,使乱臣 贼子恐惧,这种精神意思就是正名褒贬。汉代大史 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的自序中即曾申论过这种 精神,笔者借用他的说法,于此稍加解释。 有一位名叫壶遂的上大夫问司马迁:“从前孔 子为什么而作《春秋》呢?” 司马迁:“我听董先生(仲舒)说:‘周道衰 废,孔子当鲁国司寇之官,诸侯、大夫对他加以迫 害压抑。孔子知道其言不用,其道不行,于是透过 《春秋》这部史书,批判二百四十二年的人事,以 作为天下的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伐大夫,目 的在达到王事罢了。’孔子说过,我想空泛地议论 事理,不及透过史实叙述那样来得深切著明。所以 《春秋》是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分别嫌 疑,明辨是非,判定犹豫,表扬善者,贬黜恶者, 赞美贤人,鄙视不肖之人,保存亡国,延续绝世, 拯救弊坏,复兴废颓,弘大王道之书。《春秋》作 用在辩论是非,所以特点是长于处理人事;《春秋 》又以阐扬义理为主,拨乱世,反之正,其他经典 的功能没有更像《春秋》一经的功能了。因此,《 春秋》一经,实为维系礼义的大宗啊。” 司马光的这位同宗前辈史学家,对《春秋》精 神的解释,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后代史学家的一般认 识。与司马光同时代而辈分较老的著名史学家欧阳 修,撰史时所力倡的《春秋》精神,也就是这种精 神。中国史学既有《春秋》精神此命脉,欧阳修又 振臂倡导于当时,所以身为纯儒的司马光具有《春 秋》精神的意识,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 介述一本书,理应首先注意其开始。《资治通 鉴》既是极有意义之书,其开始与结束都不能随便 忽略了。前面所提到的缺头缺尾之憾,即已代表了 司马光的人格学识,于此昭然无隐。笔者特为三家 分晋的唯一一句话,别立为一节,实因这句话的意 义及其随后的长篇评论,均极为重要。三家分晋只 此一句话,即已看出司马光对历史与世变的认识。 周室名义上的承认韩、赵、魏,无异承认了礼教名 分的破产,旧时代、旧秩序已告结束,新时代、新 秩序正将来临。尤须注意的是,这句话的随后评论 ,显然表示司马光在告诉读者,他要强调的“关国 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原 则,其根本即植于礼教名分,这也是全书最重要的 中心问题。 才德论是司马光知人论人的理论基础,与上述 的“名分论”,构成司马光知人论世的两大根基, 读者应加注意。司马光的评论你尽管可以反对,但 不能不知道他的知人论世的理论基础,否则你也会 陷于主观的泥泞之中,而不明白司马光的心意。 知道这两种道理,你会对《资治通鉴》的选材 、笔法、评论等许多问题,豁然而解。例如《通鉴 》为何没有“新纪”(王莽所建王朝)与“周纪” (武则天王朝)?司马光对此似乎不是 目录 【导读】帝王必看之书 上编 《资治通鉴》及其修撰者 第一章 司马光小传 一、司马光的家世与青壮年时代 二、新、旧党两巨擘——王安石与司马光 三、白首执政与著作 第二章 《资治通鉴》同修者略传 一、刘攽 二、刘恕 三、范祖禹 第三章 《资治通鉴》的编集 一、编集的背景与缘起 二、编集精神与结构 三、实际工作的概况 下编 《资治通鉴》精萃 第一章 周纪 一、三家分晋——《通鉴》的开始 二、三家分晋的由来与才德论 三、秦的崛起与周的灭亡 第二章 秦纪 一、秦朝统一的要素——客卿 二、几乎改变历史的一击 三、秦的灭亡 第三章 汉纪 一、改变历史的餐会 二、制礼与叔孙通 三、外戚政治与王莽篡汉 四、东汉初期的用人与士风 五、东汉的宦官与外戚 六、第一次党锢之祸 七、第二次党锢之祸 八、大冲突的结局 第四章 魏纪 一、曹丕篡汉与司马光的正统论 二、从几段重要谈话看三国发展的趋势 第五章 魏纪 一、三家归晋 二、魏晋风气 三、五胡乱华的背景 四、由群雄角逐至南北对峙之局 五、民族的同化融合 第六章 隋纪 一、最后一次的欺人孤儿寡妇及南北统一 二、开皇之治 第七章 唐纪 一、唐初继承问题 二、武则天的篡位 三、从开元之治至藩镇之乱 第八章 后周纪 一、冯道——五代十国的一个典型官僚 二、陈桥兵变的空白——《资治通鉴》的结束 结语 附录 原典精选 《资治通鉴》卷第一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四 精彩页 刘邦西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到了第二个月,项羽平定河北,也率领诸侯将领西入关中,于是发生了“鸿门宴”。这是高皇帝元年十一月的事。 项羽安排鸿门(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宴,原本的目的在杀沛公刘邦。结果这次宴会的目的没有达到,刘邦假装如厕,趁机逃回军中。他在逃离宴会之时,命令张良入谢项羽说:“沛公不胜杯酌,喝醉了,不能来辞行,派臣奉献白璧一双,再拜谢于将军足下;玉斗一双,再拜谢于亚父(指范增)足下。” 项羽接受了献礼。但亚父却把玉斗用力地抛弃在地上,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怏怏恨道:“唉,竖子不足与谋!夺将军天下的人,必然是沛公,我们今后定会成为他的俘虏啊!” 司马光简单记载了鸿门宴的经过,也写下了范增这一段话,就已经借用范增之口,点出了鸿门宴的失败,将会影响局势,并说出了将来可能的发展。 范增说的话,只是预测了以后楚、汉相争,楚将败于汉的可能。也可以说,是项羽与刘邦两人之间的斗争,刘邦的胜算较大,还没有指出这件事情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 鸿门宴到底代表了什么历史意义呢?扼要地说,这个宴会代表了汉朝四百年国祚的奠定,也代表了平民革命的成功。刘邦集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平民革命集团;相反的,这次宴会的失败,是代表了项羽这边集团的失败。项羽这个集团可以说是代表了封建时代的贵族政治,与封建形态重建的可能。如再把意义缩小,最起码鸿门宴是决定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失败,刘邦的集体团队精神成功。 司马光对这个宴会没有评论,但他在《稽古录》里,曾经对项羽加以评论,指出项羽失败的原因说:“世称项王不王秦而归于楚,所以失掉了天下。看他率领百万之众,西入函谷,谈天下之事,裂山河以封诸侯为王,自谓可以逞其私心而人莫敢违背,安行无礼,忍为不义,想用一夫之力,征服一朝之心。才高的人被他怀疑,功大的人被他排斥。推此道以行之,虽然得到一百个秦国之地,也将不能够免于败亡的命运。” 司马光的说法就明白指出了项羽的私心,而且是以一夫之力,想征服一朝之心的英雄主义色彩,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至于普通人所说,项羽不拥有关中而称王,这不是他失败的因素,即使他拥有一百个秦国之地,他还是会灭亡的。 司马光在《稽古录西汉论》里,也提出高祖奋布衣,提三尺宝剑,经历了八年而成就了帝业。这么快速的成功,是什么原因呢?司马光认为,这是高祖知人善任的缘故。所以他引用高祖皇帝说过的一句话:“镇国家、抚百姓,不如萧何;运筹策、决成败,不如子房(指张良);战必胜、攻必取,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从高祖这段自我评论中,就可以看出刘邦集团的团队奋斗,是优于个人英雄主义的奋斗。 鸿门宴这次宴会,在历史上说,是象征了封建时代贵族政治的没落,象征了个人英雄主义时代的没落。但是,这次宴会的历史意义,似乎还比不上另一次宴会意义之大。另一次宴会,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汉纪》,高祖三年(前204)十二月有记载。 这时楚、汉相持于荥阳已经有八个月,汉王刘邦一方面派出使节至各诸侯王游说,劝他们背叛楚国而臣事于汉,另一方面又用持久战的战略,与楚国争持不下。楚时常侵夺汉的粮道,汉军乏食。于是汉王和他的谋主郦食其商量破坏楚国的方法。 食其说:“从前商汤伐夏桀,封他的后裔于杞;周武王伐纣,封他的后裔于宋。如今秦朝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无立锥之地。陛下如果能复立六国的后代,这样一来他们的君臣、百姓,必然都爱戴陛下的恩德,莫不向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向称霸,楚必敛祍而朝了。” “好主意!”汉王反应说,“快点刻好印章,先生带着去颁授给六国的后裔吧!” …… P105-107 导语 雷家骥编撰的这本《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划分为三大部分: 上编介述《资治通鉴》主要编修者司马光、刘攽、刘恕和范祖禹的生平及其志业,简叙《资治通鉴》编修的缘起、意义、结构与实际工作的概况。 下编则是选择《资治通鉴》所述的内容,依照原书周、秦、汉、魏诸纪的次序,作扼要的介述和讨论。每一专题即成一节,原则上分就司马光的选择观点、叙述方式、评论意见等,加以介述。 最后部分则是结语。笔者在此交代了一些在前面两部分不便介述的事情,也将前两部分的某些问题作一综合解释,协助读者对《资治通鉴》全书作综合了解。 序言 帝王必看之书 雷家骥 本书的结构和某些意义,在此作一番陈述,让 读者有进一步的了解。 首先是本书划分为三大部分:上编介述《资治 通鉴》主要编修者司马光、刘攽、刘恕和范祖禹的 生平及其志业,简叙《资治通鉴》编修的缘起、意 义、结构与实际工作的概况。 下编则是选择《资治通鉴》所述的内容,依照 原书周、秦、汉、魏诸纪的次序,作扼要的介述和 讨论。每一专题即成一节,原则上分就司马光的选 择观点、叙述方式、评论意见等,加以介述。《资 治通鉴》是编年体的巨著,把人事系于年月,体裁 较为散漫,情实较为隐约,这是我改编成类似“纪 事本末体”形式的原因,我所选择的每一题目,大 体上都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课题,而且多为司马光 “臣光曰”所评论过。我所以这样子作命题选择, 是因为一来可以由此让读者了解古代历史演变的大 趋势,等于读了一本简扼的通史;二来则是让读者 了解司马光对这些重大问题的识见及其评论角度、 思想意识。当然,对此二者,笔者有时也会加入自 己的看法,希望读者由此对这些大事和司马光的学 识为人,有更清晰深入的认识。 最后部分则是结语。笔者在此交代了一些在前 面两部分不便介述的事情,也将前两部分的某些问 题作一综合解释,协助读者对《资治通鉴》全书作 综合了解。希望读者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资治通鉴 》相关问题的理解略有帮助,更希望读者从而引发 研读国史与《资治通鉴》原典的兴趣。 内容推荐 《资治通鉴》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为历代帝王提供治国的借鉴,明清两朝的皇帝,将此书作为皇子的教本。经过时间之浪的淘洗,《资治通鉴》成为人人可以鉴往知来的大明镜。雷家骥编撰的《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这部改写本选择原著所述的内容,依照原书周、秦、汉、魏、晋、隋、唐诸纪的次序,做扼要的介述和讨论,是对原著精华的呈现和解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