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未了集(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宋志坚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宋志坚著的《未了集(上下)》共收录了100篇杂文,均为作者近年新作。作者以严谨、犀利的文笔,开放多元的思路,读古籍、看时政,分析了当下中国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诸多问题,见解独到,不偏激、不避讳,体现了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和长远的历史眼光。
作者简介
宋志坚,原名宋百兴,1948年3月12日(农历戊子年二月初二)出生于浙江绍兴宋家店,1965年l 2月走上工作岗位,曾任《文明大观》(《文明建设》)主编、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业余写作杂文40余年,兼搞杂文理论研究及鲁迅研究。
目录
上卷
不干预就是最大的支持
作秀离“上德”有多远
官民关系的互动
车有病还是人有病(外一篇)
大年三十的大欢喜
群众的眼睛归根结蒂是雪亮的
十年之后看“非典”
涉“官”三题
段爱平的“贴补”与“贴近”
“村官”贿选不可等闲视之
举报嫌疑人“自证清白”之诡异
“小庙容不下大菩萨”论
我不赞赏“工作狂”
特权是如何固化的
贵在“扎根”
难在“限己”
我曾见过禹作敏
我很想对父亲说
送别世庆
同学会纪事
柯中情缘
《柯中缘·同学情》序言
“碰珠”与“门吸”之间
礼义之“礼”岂在大礼厚礼
媒体义士与官场生态
“亡羊”之后做点啥
群众路线教育实效很具体
“第一书记”的利与弊
马向阳的“领导艺术”
令人忍俊不禁的“倒逼”
周一波请辞不配“高调”
新陈代谢亦有谱
育人与育才
城镇化的“空间”有多宽
莫将“乱写”作“才气”
老家的古樟与春兰
“任性得起”也不能任性
说说“村官”之“气”
再说“村官”之“气”
“无所不烧”的专家解读
大言“提拔”当真不愧?
一篇杂文的脚注
法制意识的跑冒滴漏
“严禁”怎能滥用
“争名”辨析
基层是篇大文章
有些亮点是污点
讲好“小道理”
“集体研究”之研究
学会“忍让”
党纪严于国法
腐败高发区与腐败规律
文化名人是评出来的吗
实大于名项星耀
比什么与怎么比
贪官与什么有关
富豪的“能量”
“官场孤例”发微
什么叫“守土有责”
官本位的资历
评审者亦受评审
愧祭
级别恰似“硬通货”
琉璃瓦下的“友情提醒”
两种“断崖式”
孝例点评与“孝顺艺术”
“极极少数”并无衍字
注译《古文观止》的晶如先生
“拆墙透绿”的喜与忧
城市的记忆
山西“拍蝇”议
媒体“风暴”何其多
现代民主的“古代元素”
盛夏说扇
三分之一的“真话”
雷锋三题
从海昏侯墓说到后人与后事
目连唁头
管好管官的官
“廉政尴尬”刍议
扶贫缘何不够精准
守护“学习”真谛
“雁过”为何被“拔毛”
“吹牛”论
“政治资源”是什么
从“真话”说到“泡沫”
“苍蝇”的边界
从“小官巨贪”说到“老虎”“苍蝇”
龙舌兰不是芦荟
城市文明的细节
闲人·闲书·闲文
尊孔·批孔·识孔
恍若时空错位
“攻坚战”二题
防人与防火
五味杂陈的“悦读”
下卷
孙叔敖“其俭逼下”议
“门第”问题
典衣、典冠及其他
朱熹“遏人欲而存天理”解
朱熹不是状元
蔡京的党与派
朱熹“纳其尼女”议
权大法大
殷浩的名与实
娄师德怎样推荐狄仁杰
挑剔《韩诗》:“默默”者何“谀”
朱买臣的“报复”不够男人
庄周化丘还是丘化庄周
寇准的“好刚使气”
苏轼要不要叩谢皇恩
王安石为何怨恨“福建子”
引经据典的“年龄”问题
荐贤而不市恩
修身齐家与治国理政
大度包容的极致与边界
遗恨终天之“默”
王安石的两个学生
苏轼“可废”的四条理由
马援诫侄怕的是什么
曾参“出”妻
王素谏奢
蔡襄为犯颜直谏者辩
公私不分之“最”
墨子“尚贤”
论葫芦僧
孟子最不值得称道的是什么
元载的“白头信”也有威
《茶花女》触动林纾哪条神经
李世民的用人原则
齐威王突出重围识真伪
嵇康眼中的管蔡旧案
孔子“乘桴浮于海”欲去何处
汉武帝是否“独尊儒术”
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
儒墨恩怨
唐德宗之“局”
“斜封官”之“斜”
郑振铎的“持中之论”
骊山的“鬼”惹不起
李唐蝗变
端妃误议朱熹
鲁迅给川岛的书信
文景异同
两面邹忌
陈独秀“反孔”
司马光论汉武
劝君少为子孙谋
易白沙的《孔子平议》
新莽时期的“行为杂文”
贾宝玉不宜做官论
刘秀的“仁明之累”
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
人算不如天算
孔僖自辩
李大钊的“反孔”视角
敢言“吾之过”
“父母唯其疾之忧”例解
官不扰民也是功德
《鲁迅“反孔”论》序跋
鲁迅的“礼教吃人”辩
鲁迅的“天才泥土”论
高允的“矫矫风节”
言路与才路
被谏阻的封禅
拓跋硅之“爱”
鲁迅的“父道”
赵绰的选择
徇私枉法者鉴
舍身求法
宋真宗“敬畏天命”说
宋真宗的“天书”续说
宋朝皇帝“快意事”
南宋中期的“伪学”与“逆党”
朱熹之死
庆元党禁之“弛”
朱熹与朱子理学之命运
“台谏”之鉴
韩侘胄的“头颅”问题
南宋中后期的三大权臣
济王赵竑案的专制底色
“权归人主,政出中书”考辨
宋朝真有那么好吗
后记
附录
丁酉之春的“绝地体验”
天使依旧
亲情友情
人生如豆荚
序言
写杂文的人——代序
七嘴八舌与说三道四,事关言论自由的两个层面。当
言论自由处于“让”与“不让”之间时,它们都会带有贬
义。杂文偏偏是一种以议论见长的文学形式。写杂文的人
,免不了会置身于七嘴八舌之列,口无遮拦地说三道四。
不管有没有人讨厌,总是要说。有句话叫“不说白不说,
说了也白说”,他们却是“白说也说”。我写杂文,也抱
着这样一种心态。
写杂文的人,要有点见解。杂文的价值,见解第一。
没有自己的见解,就没有多大的价值。写杂文的人,要有
点学养,落笔就掉书袋,著文便见硬伤,都会使杂文显得
浮浅,缺乏文化底蕴。写杂文的人,还要有点艺术,要用
最艺术的方式去说最敏感的问题。能否“说三道四”,仅
从主观上说,也与这三个方面有关。这其实也是我的杂文
创作之追求。要说我的杂文有什么特色,或许在这些方面
的追求尚有些许成效;要说我的杂文有什么不足,也是在
这些方面尚待不懈努力。
人的一辈子很短。早年与有关编辑初次相见,编辑说
,没有想到你还这么年轻。现在初次相见的编辑说:原以
为你还很年轻呢。1986年4月,我应邀为《福建日报》写过
一文,叫作《我以杂文为伴》。如今蓦然回首,却已是生
命与杂文同在。
以上文字,前两段录自我为《杂文选刊》2011年11月
上旬版“宋志坚新作小辑”所写之“作者告白”,题为“
七嘴八舌与说三道四”,后一段录自我为《杂文选刊》
2012年11月上旬版“宋志坚档案”所作的《生命与杂文同
在》,现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算是对这辈子长达四十余年
的杂文人生之归结,并以“写杂文的人”为题,权作代序

2017年11月于福州
导语
宋志坚著的《未了集(上下)》收集的基本上是2014年之后的作品,上卷重在论今,下卷重在说古,或者说,上卷重在时政,下午重在文史。无论上卷还是下卷,也并非都是杂文,有的或当称为随笔,包括人生随笔与文史随笔,这些文章体现了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和长远的历史眼光。
后记
这个集子收集的基本上是2014年之后的作品,上卷重
在论今,下卷重在说古,或者说,上卷重在时政,下午重
在文史。这都只就大体而论,很难有绝对的分界。无论上
卷还是下卷,也并非都是杂文,有的或当称为随笔,包括
人生随笔与文史随笔,尽管随笔与杂文也很难有绝对的分
界。
时政的面很宽,反腐、改革、稳定、发展,都在时政
之列;上层、中层、基层、底层,也都与时政相关。每个
时期都会有每个时期的热门话题或敏感话题,比如说,官
民关系问题,“村官”贿选问题,特权固化问题,两极分
化问题、廉政尴尬问题、腐败高发区问题、房地产的泡沫
问题,如此等等,都不能回避,至少也都会在自己的文章
中留下印记。我一直认为,杂文家不是专门与各级领导唱
对台戏的,他们只是在审视社会、审视人生的过程中,不
想被“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陈规陋习束缚了自己的思想。
当然,这只是我的认知,我也以此惕厉自儆,身体力行。
上卷有不少文章,专为辽宁《党支部书记》杂志的专栏所
写,面向基层,题材与格调也会受到读者对象的制约,我
还是力图把它写成杂文;有一部分文章,也曾发表于《杂
文月刊》或报刊的杂文栏目。
文史的面也很宽,史有古代近代现代之分,文有经史
子集之别,而且文中有史,史中有文,就像史学家们说的
经中有史,史中有经一样。中国历代统治者与老百姓之间
,其实也有一点相通,统治者想长治久安,老百姓要安居
乐业,明智的统治者都懂得,只有民之安居乐业,才有国
之长治久安,此中就有不少可资镜鉴的东西。我之谈古,
意在说今,并非想钻到故纸堆中去当学究。当然,这种镜
鉴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前些年,有人把宋朝的“分权与
制衡”和“立法民主机制”吹得天花乱坠,似乎要人们回
复古道,去当赵氏皇室的臣民。我有系列文章与之商榷,
收编这个集子时,就将这组文章编在一起了。
丁酉年春节前后,我得了一场被人称为“绝症”的大
病,而且还是“绝症”中的“极品”。大病之后,就想到
要将这几年的作品结集出版。我以“未了集”作为书名有
双重含义:如果生命已到尽头,那么,我做的是人生未了
之事;如果尚有数年余生,那么,与我生命同在的杂文,
也将依然未了。
我的这一人生经历,则以“丁酉之春的‘绝地体验’
”为总题,附录于后。
2017年11月于福州
精彩页
日铸岭处于会稽山脉的南部,是古时候从越州(绍兴)到天台(台州)的必经之地。目铸岭内大都姓宋。这个地方以前很穷。我小时候就幻想,要是这里也发现了什么矿,比如金矿、银矿、铜矿等等,该有多好,哪怕是铁矿也行。如今回想起来,还真亏得没有这个矿那个矿,要不然这块山清水秀的宝地旱就毁了。我在父母先后去世之后,还每年都去老家走走,除了血脉之地的乡情亲情无法割舍,也是因为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空气,为久居城市的人无法想象。我曾设想,利用从日铸岭到小舜江的自然环境开发生态旅游,倘若这一设想可以成为现实,既使城里人得到空气——这简直就是他们的天然氧吧,也使山里人得到人气,以此促进日铸岭内的经济发展。青山绿水日月长,农桑诗书天地宽。村支书和他的同伴们已经意识到这个优势,正在着手作这篇文章。
与宋家店相连的是王化村。连接这两个村落的是一座平桥。桥那一头立着一块不规则的玉色巨石,上书“王化村”三个朱红大字。桥下还有外地游客尤其是年轻驴友“乡村游”时野炊留下的痕迹。老二陪着我去王化村散步。那一条古道旁富有绍兴民间特色的古村落修缮得令人瞩目。一座古色古香的台门屋前,已有绍兴市人民政府所立的“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上面写着“王化宋家台门”。我们站在路边,看到接二连三地有穿着迷彩服戴着贝雷帽骑着赛车的年轻人从远处飞速而来疾驰而过。当年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见识过的景观在这个古老的村落出现,使我颇为兴奋。老二告诉我,这个村的支书也当得很好,在全市都有名气的。我知道,这叫“口碑”,比石碑更宝贵。即使老二不说,我也看得出这个领头人的发展思路。我相信这两个村可以联手干一番事业。
对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老话,前些年有人撰文提出质疑,证据也是很充分的。其实无须别人细说,我就可以列出几条,古今中外都有。例如,袁崇焕是怎么死的,那被凌迟三干五百四十三刀割下的人肉,不也被“群众”争相食之?希特勒是怎么上台的,他的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胜利,不也有“群众”选票的支撑?就说如今某些地方的“村官”贿选,至少在接受贿赂贡献选票之时,那些“群众”的眼睛就不是雪亮的。群众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由一个一个的有血有肉又有七情六欲的个体组成的。他们的心灵也会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他们的眼睛也会受到假象的迷惑,他们也会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盲目从众,迷失自我。然而,蒙蔽是不能长久的,一旦群众认识到自己的真正利益之所在,就会明辨是非。一旦群众有了事实的教训,就会引以为鉴。比如说,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再去选那些变带头致富为勒索敛财,变自治为“独裁”而使他们敢怒不敢言的“村官”上台。因此,我很想套用一句名言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是不亮的,但是归根结蒂是雪亮的。
P14-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