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部地区县域新型城镇化路径模式及空间组织
分类
作者 黄亚平//刘凌云//陈瞻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前言
第1章 中外农村城镇化特征、动力及路径模式
1.1 中外农村城镇化历程特征
1.1.1 美国农村城镇化历程特征
1.1.2 英国、法国农村城镇化历程特征
1.1.3 日本、韩国农村城镇化历程特征
1.1.4 中国农村城镇化历程特征
1.2 中外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
1.2.1 动力机制解读框架
1.2.2 相同动力因子解析
1.2.3 相异动力因子解析
1.2.4 动力机制模型构建
1.2.5 主导动力机制比较
1.3 中外农村城镇化路径模式
1.3.1 美国模式:规模化农业带动的协调服务型城镇化
1.3.2 英法模式:多功能农业与特色三产带动的生态绿色型城镇化
1.3.3 日韩模式:精品农业与中小企业带动的文化凸显型城镇化
1.3.4 中国模式:乡村工业化带动的资源依赖型城镇化
1.3.5 中外农村城镇化模式总结
1.4 我国农村城镇化路径选择
1.4.1 国外农村城镇化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及借鉴
1.4.2 我国农村城镇化路径的合理选择
第2章 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自组织演化过程与特征
2.1 城镇化的自组织规律
2.1.1 自组织系统与城镇化的自组织性
2.1.2 城镇化自组织外部作用与动态演化
2.1.3 城镇化自组织边界作用与开放形式
2.1.4 城镇化自组织内部作用与结构适应
2 1.5 小结
2.2 县域城镇化自组织演化过程与特征
2.2.1 1949~1978年:徘徊萎缩阶段
2.2.2 1979~1985年:补偿增长阶段
2.2.3 1986~2000年:差异演化阶段
2.2.4 2001年至今:深度分化阶段
2.2.5 县域城镇化自组织现状特征
第3章 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测度及其时空特征
3.1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县域城镇化测度识别
3.1.1 空间生产理论的引介
3.1.2 资本三重循环与县域城镇化测度识别
3.1.3 新型资本循环与县域城镇化动力导向
3.2 县域城镇化测度方法
3.2.1 基于资本循环的县域城镇化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3.2.2 测度指标体系的应用方法
3.2.3 测度指标体系的成果形式
3.2.4 测度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
3.3 县域城镇化特征识别
3.3.1 实证对象选取与数据提取
3.3.2 全省层面五力雷达模型单因子识别
3.3.3 案例单元“二维变量”协调度识别
3.3.4 典型特征与突出问题
第4章 中部地区县域新型城镇化驱动机制
4.1 县域城镇化自组织动力机制
4.1.1 外部作用:政府“抽”、市场“吸”、自然“弱
4.1.2 边界作用:地理交通束缚、制度政策抑制
4.1.3 内部作用:等级、职能、空间结构三极化
4.1.4 城镇化自组织动力机制
4.2 县域城镇化主动力模式
4.2.1 动力机制重构缘由
4.2.2 基于新型资本循环的主动力模式
4.2.3 主动力模式的“市场作用
4.2.4 主动力模式的“保障基础
第5章 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自组织类型及路径模式
5.1 县域城镇化自组织类型分析
5.1.1 单一指标的排序分析
5.1.2 复合指标的聚类分析
5.1.3 自组织类型分析
5.1.4 小结
5.2 大城市城郊型县域城镇化发展的路径模式
5.2.1 人口路径:积极引导人口输入、双核吸纳就地安置
5.2.2 产业路径:主动对接产业溢出、集群带动结构优化
5.2.3 空间路径:由近及远圈层重构、新城组群多极增长
5.2.4 大城市城郊型县域城镇化模式总结
5.3 平原农业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的路径模式
5.3.1 人口路径:积极响应人口回流、重点打造主副中心
5.3.2 产业路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农业规模优势
5.3.3 空间路径:轴线带动板块重构、一主多副极化发展
5.3.4 平原农业地区县域城镇化模式总结
5.4 山区欠发达县域城镇化发展的路径模式
5.4.1 人口路径:输出有序精明减缩、由乡到城梯次迁移
5.4.2 产业路径:工贸带动特色促进、产业融合协同发展
5.4.3 空间路径:中心极化节点集聚、打破均衡有机分散
5.4.4 交通路径:对接周边省市干线、构筑县域放射网络
5.4.5 生态路径:保护县域生态格局、资源集约绿色开发
5.4.6 山区欠发达县域城镇化模式总结
第6章 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自组织空间范型
6.1 大城市城郊型县域城镇化自组织空间范型:以黄陂区、大冶市等为例
6.1.1 表现特征
6.1.2 结构分析
6.1.3 趋势判研与空间范型
6.1.4 小结
6.2 平原农业地区县域城镇化自组织空间范型:以仙桃市、汉川市等为例
6.2.1 表现特征
6.2.2 结构分析
6.2.3 趋势判研与空间范型
6.2.4 小结
6.3 山区欠发达县域城镇化自组织空间范型:以英山、麻城等为例
6.3.1 表现特征
6.3.2 结构分析
6.3.3 趋势判研与空间范型
6.3.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省域尺度的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
附录2 2012年我国省域城镇化质量排名
附录3 2
内容推荐
黄亚平、刘凌云、陈瞻著的《中部地区县域新型城镇化路径模式及空间组织》聚焦于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在湖北省县域经济单元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中部县域城镇化测度的“五力雷达模型”,综合考量城镇化数量、速度、质量、动力、空间五大领域。运用自组织理论,建构城镇化“外部作用一内部作用一边界作用”的动态演化机制,并创新提出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经济力主导、政策力保障、社会力助推”的市场主动力模型。在三类县域现状测度的基础上,通过多因子相关分析,提出大城市城郊型区县、平原农业县、欠发达山区县的县域城镇化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三类县域城镇化表现特征、城镇体系结构特征及趋势,构建大城市城郊型区县、平原农业县、欠发达山区县的空间范型。
本书可供政府及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科研人员、规划设计人员及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参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