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尚的快乐(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郑培凯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高尚的快乐(精)》是著名文学学者郑培凯先生的随笔集,全书分为三编:甲编讨论中文语言文字的书写、读音相关,妙趣横生。乙编探讨历史相关,观点独到。丙编涉及中西文化及交流,视野开阔。整本书文字流畅,语言幽默风趣又不失学理性。
目录
甲编 都是仓颉惹的祸
取名的学问
龙的传人
写推荐信
交通与交流
醍醐灌顶
谐音的吊诡
张飞也妩媚
别字连篇
释中国
再释“中”
止戈为武
每况愈下
“莫须有”与“将无同”
选贤与能
萝卜头
读书不肯为人忙
两文四语
七套《四库全书》
安贫的错误
死生有命
清蒸桂花鱼
王谢堂前
三伏送冰
必读书目
古书标点
声律启蒙
对韵手册
从对对子说起
朱元璋作对联
叠字的技巧
乙编 历史的我执与超越
人类的始祖
皮尔当人
黄帝战蚩尤
蚩尤血与蚩尤戏
蚩尤的传说
《史记》中的蚩尤
蚩尤是战神
郭店竹简
《左传》文章
晋灵公不君
翳桑的饿人
赵盾弑其君
蛇年谈蛇
闵子骞
子游的地位
霸王道杂之
汉宣帝刘询
魏晋南北朝 没有竹林的七贤
“解构”竹林七贤
迷死人的故事
《水经注》
温泉可治病
三尸虫
伟大的玄奘
李白之死
昆仑奴
刘知远
《刘知远白兔记》
欧阳修的春秋笔法
不合情理的仁慈
想当然耳
玩世疾俗
李清照跋
伊本·白图泰
变戏法
《甲行日注》
今朝有酒(苏州)
木冰
再谈木冰
青山禅寺
汉唐的屯门
唐诗中的屯门
大三巴与三巴寺
故乡珠玑巷
多古算古迹
历史地理
历史地图
新历史
未来的轨迹
谁的眼里出西施
倾国倾城
倾城的海伦
丙编 华洋杂处到如今
希腊城邦
中国无史诗
利玛窦的中文著译
北京天主堂
北京南堂
利玛窦在北京
佛学源出希腊
马神父骂佛教
异域风光
广州与巴黎
西学源出墨子
王韬到香港
非人类所居
理雅各牧师 理雅各与王韬
跳单神
牛津讲学
观察跳舞
信达雅
老佛爷不吉祥
慈禧太后大哭
慈禧太后吃鸡蛋
学问与做事
迷信名牌
康有为谈古迹保护
“康圣人”从一而终
秋瑾的《秋风曲》
奇女子秋瑾
吴昌硕
吴昌硕作品展
吴昌硕的双钩兰
吴昌硕论刻印
议员该打
太不值也
神经病
章太炎的情书
京师警察厅来函
梁启超演讲
太虚答问
六艺之道
马一浮论六艺
钱穆反对罢课
吴宓画像
金文泰上任
金文泰的手腕
港督兼校长的演讲
金文泰赴宴
金文泰掉书袋
赖际熙太史
欧基芙
开发大西部
学美国史
西部的杀手
沙溪大屠杀
北美寻金记
画家论画
花卉与荒山
心灵的故乡
写实与象征
欧基芙的东方情怀
牛津的四合院
定名与格义
国王学院的教堂
《牛津大辞典》 《山海经》的英译
译音与译义
疯牛病
没有雾的伦敦
人间四月天
序言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Demokritos)是苏格拉底
同时代的人,写过很多关于艺术的著作,可惜大都散佚了
。幸存的残篇里有一句话,充满了智慧:“不应该追求一
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
什么是高尚的快乐?德谟克里特没说。或许他说过。
却散佚了;或许他从未具体讨论过,因为他认为那不用多
说,是人人都知道的。不管他说过没有,这段话还是充满
了质朴的智慧,因为其明确指出了快乐有等差,并不是所
有的快乐都高尚。
这就让我想起了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点出的关键
,就是生命有限,而世上可以追求的知识是无限的,以有
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必然会心力交瘁,茫然失落。
把庄子所说的“知识”换成德谟克里特的“快乐”,就是
:“吾生也有涯,而乐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或者也可以倒过来说:“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知识,应
该只追求高尚的知识。”这么一转换,我们就发现,德谟
克里特和庄子倒是不同,因为他强调的是等差,分别了高
尚与卑下,不是“齐物”观。
问题还是回到:什么是高尚的快乐?也许18世纪的康
德在具体分析美的艺术时,提供了解释。康德的《判断力
批判》把艺术分成两种:为了感官享受的“快适的艺术”
与提供反省快乐的“美的艺术”。前者“单纯以享受做它
的目的……叫人忘怀于时间的流逝”;后者则“是一种意
境……虽然没有目的。它仍然具有促进心灵诸力的陶冶以
达到社会性的传达作用。”(宗白华译)
也就是说,高尚的快乐是要超乎感官享受的,绝不能
只停留在康德所谓的“当前的欢娱消遣”。因此,这也说
明了,为什么贪得无厌的自助餐与胡说乱闹的“还珠格格
”都不是高尚的快乐。
导语
《高尚的快乐(精)》包括:取名的学问、龙的传人、雅与俗之间、写推荐信、交通与交流、谐音的纠纷、张飞也妩媚、给学生的座右铭等。作者郑培凯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其气定神闲地说文讲只、谈古论今,言之有物,有见有识,显示了开阔的视野、壑智的思索、独到的现代文化视点和扎实的中西文化要基 ;文章皆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幽默达观,风趣自然,文化、学问、辞采兼备,雅俗共赏,显示出崭新的文风。
精彩页
取名的学问
有位朋友的父亲风雅好古,给她取名为“槑”,给她妹妹取名“喆”。本来是十分风雅的,“槑”是“梅”的古字,“喆”为“哲”的古字,单从名字就可显示书香世家之风。无奈小学同学目不识丁,小学老师也粗鲁无文,不是叫她“杲”,就是用了拆字法,称呼她“杲杲”。妹妹的遭遇也好不了太多,不是叫她“吉”,就是“吉吉”,只比姐姐多了点吉利。
她们还有个小弟弟,不过名字不再古雅了,很平常的两个字,忘了是叫“恒毅”还是“其宽”了,反正不再用叠字法。我以前和她们开玩笑,说老伯应该贯彻始终的,给小儿子取个“奔”的古字“舞”,长大了一定会在华尔街大发利市,而且给小学老师制造更大的困扰。你总不好在点名的时候,叫出“王牛牛牛”或“李牛牛牛”吧?
姊妹都告诉过我,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困扰的不是老师同学,是自己。她们实在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取了这样的名字。使她们成了同学取笑的对象。小孩子懂什么风雅?只会淘气胡闹。拿别人的姓名取笑。
固然姓名是一生的事,却也不能忽视孩童成长时期对自己姓名的敏感。我有个小学同学恨透了他的名字“畿黻黼”。因为姓有十八画,名字是十七加十九画。考试时光是填写姓名,就要比别人多花两分钟。也不知道他父亲是怎么想的,也许是缅怀古代的礼仪服饰,可苦了孩子。听说这个同学后来是赞成简体字的,换了我,说不定还要鼓吹汉字拉丁化呢。
龙的传人
最近看到有人批评“龙的传人”这个提法,指出“龙”是封建的象征,是过去帝王所专用的。现代中国人,已经进入了民主时代,还自称“龙的传人”。显示封建遗毒深入人心,更显示中国人没有自省能力,迷恋封建残骸,自甘堕落,云云。
这样的批评,固然有几分道理,但是“上纲上线”,恐怕那些唱过《龙的传人》的人难以接受。不接受的原因,不见得是冥顽不灵,而是“龙”在现代中国人的心里已经不是帝王的表征了。他们自称龙的传人,心里并不会以为自己真是“龙子龙孙”,或者冀图攀附,想做什么“阿哥”或“格格”。
在帝制时代,“龙”是天子的象征,代表神圣不可侵犯、不可僭越的皇权,奄有四海,泽被八荒。但是,到了清末,因为西风东渐,中国逐渐转型成现代的主权国家,中国不再是全“天下”,而成了一个“民族国家”(nation state),“龙”也逐渐变成这个民族国家的表征,颇似北极熊代表俄国、白头鹫代表美国之类。
当然,龙是个神灵,不同于自然界实有的动物。只是因缘际会,在中西文化碰撞之时,成了洋人眼中的中国表征,也成了中国人下意识里早晚可以“飞龙在天”的国族表征。或许其中有太多文化的纠缠、太多传统的包袱,然而不一定是自甘堕落。
近年来倒是出现了一个新的国族表征:熊猫。不过,要中国人自称“熊猫传人”,可也不容易。 写推荐信
教书的人,时常要为学生写推荐信。事关学生的前途与饭碗,不得不写。学生优越出众,当然是赞不绝口;学生鲁钝低劣,也不能横加指斥,不放一条生路。怎么办呢?只好找几条无关痛痒的事体,说几句好话,如“该生性情活泼,善于交友”“勤奋有加,勇于任事”。上学逃课、考试不及格就不提了。
这就让我想到三国故事里的司马德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与庞统的,就是这位司马先生。他说他们是“卧龙”和“凤雏”,后来还真的因此帮着刘备打下了“半壁”(三分之一壁)江山。司马先生素有知人之明,那么,他是如何推荐人才的呢?
《世说新语》里说,当有人向他咨询人物优劣时,司马先生不管高下,一律都说好。司马太太看不过眼了,就劝先生:“人家有所疑惑,需要你来代为筹措,你就应当有所分辨。现在你什么都说好,哪里是人家想向你咨询的意思呢?”司马先生听了就说:“你所说的,真是好!”
看来当个好好先生,逢人就说好,是司马先生不可及之处。这算不算知人之明,实在难说,但在天下大乱之时,却是高明的处世之道。平时有所咨询,都说好,反正不是我专程荐举的。等到关键时刻,看到真命天子出世,需要安邦定国的栋梁之材了,那就要主动荐举,大力推誉“卧龙”与“凤雏”了。
司马先生若是生在今日,大概作风还是相同。学生要他写推荐信,他一定是一律说好。只是,假若学生中真有“卧龙”之才,他推荐给谁呢?有谁当真呢?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