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孤独与荣誉--哥伦布航海日记/世界著名游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意)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1450/1451秋一1506),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于中世纪的热那亚共和国(今意大利西北部)。其时西方帝国主义抬头,各欧洲王国纷纷通过建立贸易航线和殖民地扩充财富,哥伦布的向西航行到达东印度群岛的冒险性计划最终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孤独与荣誉--哥伦布航海日记》讲述了1492年8月3日,哥伦布从巴罗斯港出航,开始了第一次航行,他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以后又三次西航(1493年、1498年、1502年),抵牙买加、波多黎各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
尽管哥伦布不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是莱夫·埃里克松),但哥伦布的航海带来了第一次欧洲与美洲的持续的接触,并且开辟了后来延续几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的大时代。这些对现代西方世界的历史发展有着无可估量的影响。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1450/1451秋一1506),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于中世纪的热那亚共和国(今意大利西北部)。其时西方帝国主义抬头,各欧洲王国纷纷通过建立贸易航线和殖民地扩充财富,哥伦布的向西航行到达东印度群岛的冒险性计划最终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目录
地图清单
第一次航行 1492年3月
贡萨洛·费尔南德斯·德·奥维耶多船长的著作《西印度通史与自然史概要》第二卷第二至四章
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对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日记整理出的辑要
赫尔南多·科隆为其父著述的《远征军司令传》,第二十七至四十二章
哥伦布在返程中给许多人写信,讲述第一次航行之成果
第二次航行 1493年6月
哥伦布之子赫尔南多·科隆著述的《远征军司令传》,第四十三章
昌卡医生寄往塞维利亚城的一封书信
哥伦布之子赫尔南多·科隆著述的《远征军司令传》,第五十一至六十四章
第三次航行 1498~1500年
哥伦布之子赫尔南多·科隆著述的《远征军司令传》,第六十五章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关于第三次西印度群岛之旅的相关叙述,包括发现大陆,并从伊斯帕尼奥拉岛向双王奏报详情
哥伦布之子赫尔南多·科隆著述的《远征军司令传》,第七十三章至八十章以及第八十二章至八十六章
西印度地区总督于一五〇〇年给卡斯蒂利亚的唐·胡安的家庭女教师寄去一封信,当时他作为囚犯被从西印度群岛押回国
哥伦布之子赫尔南多·科隆著述的《远征军司令传》,第八十六章(接上文)至八十七章
第四次航行 1502年4月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西印度群岛的总督和船队司令,以书信的形式向我们最具基督品格、最伟大的西班牙国王王后奏报航行中的要事和沿途所见市镇、地区、河流等奇景,以及许多金矿区的形态和精美而又贵重之物
迭戈·门德斯对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最后一次航行中的某些事件所作的记录
哥伦布之子赫尔南多·科隆著述的《远征军司令传》,第一百〇八章
序言
人类“游历”史框架下的世界景观
吴必虎
继本丛书第一辑“一带一路经典游记”(2016)
、第二辑“近代中国看世界”(2016)、第三辑“明
清外国人看中国”(2017)相继由商务印书馆和中国
旅游出版社联袂出版后,丛书指导委员会决定把第
四辑的选题目光转向更广阔的视野,时间上囊括人
类“游历”的整个历史,空间上(出发地和目的地)
覆盖全球范围。实际上,第四辑的选题框架,是建
立在我们对人类“游历”行为的科学理解和“游历
”发展史的恰当分期的基础之上的,从而进一步强
化了全套“世界著名游记丛书”的学理支持。
作为独立科学研究对象的“游历”及其历史记

什么是“游历”?游历的记录(游记)与人类科学
发展和社会进步存在什么样的紧密关系?通过系统梳
理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出现和保留至今的大量游
记,我们逐步构建了一个以“游历”为基础概念的
理论框架,并由此发现和凸显了人类游历记录对于
人类知识积累和社会发展曾经做出的巨大贡献。
“游历”一词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甚至
考古发现之中。“游”和“历”都出现在甲骨文实
物材料之中。甲骨文是中国商朝的文化创造物,距
今已有3600多年历史。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
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
员会的评审,成功人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
及其表征的文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认可的人类遗产

“游”的字源来自于甲骨文的“斿”,甲骨文
刻为□,青铜器上的金文表现为□,其象形意义是
飘扬的旗帜下一个(或一群)少年行走的动作,今天
的解释就是老师带着儿童进行户外自然教育。后来
人们在“斿”的左边或左下侧添加了三点水和走之
旁,形成了“游”和“遊”两种形式,分别用于涉
水旅行与陆地旅行两种情形,虽然发展到后期人们
已经不在乎这些环境差别了,在日常书写和古籍印
刷中“游”“避”常常通用。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
方案后,已经统一规定使用“游”这一标准形式。
“历”字同样具有甲骨文时代已被创设且基本
语义较为稳定的历史基础,其字源来自于古汉语中
的“雁”和“唇”。“歷”甲骨文字形为□,上半
部分的□代表丛林、山野,下半部分的□同“止”
,原意为脚趾,表意行进,合并起来的□则表示穿
过丛林的旅行。钟鼎文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加□(石
崖),形成歷,表示攀越悬崖的旅行。由于有的甲骨
文将上部分的两个“木”误写作两个“禾”,古代
典籍中往往出现“雁”和“歷”混用的现象。
与空间上的历程相呼应,时间上的历程古人发
明了“曆”,它是在“歷”的基础上把脚步(止)换
成了代表时间的太阳(日)形成了新的语义。汉字简
化后,“雁”与“唇”合二为一,皆为“历”。这
样一来,“历”就具有了时间与空间层面的双重含
义,既指空间上的行进与穿越,又指时间上的经过
与历程。基于“历”在时空双重意义上的穿行语义
,其后又组合出现了“历程”“经历”“历练”等
概念,分别表达人类在时空领域的生理与心理上的
经验与体验。
有了“游”和“历”的原始语义,“出游”“
远游”“游历”等的搭配使用作为一种更为复杂的
人类活动的表达形式很早就已出现。从目前文献的
记载来看,形成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也就是形
成于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期间的《诗经》,其成
书距今已经2500多年。《诗经·邶风·泉水》和《
诗经·卫风·竹竿》两处出现了“驾言出游,以写(
泻,宣泄)我忧”,描绘了“出游”活动具有开释压
力和舒解心情的作用。《列子·周穆王》也有远游
的记载:“穆王不恤国是,不乐臣妾,肆意远游。
”一位王者,不好女色而沉迷于远行游历,堪称历
史上最早的旅游达人了。
……
四、现代旅游期:北半球主流与南半球非主流
的碰撞
“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城市化和全球化
进程。在此过程中,无论西东,世界最终都选择了
城镇化、现代化的主流,资本主义国家相当大程度
上考虑了社会公平,而社会主义国家相当多地吸纳
了市场经济的效率优势。游历写作在两种社会思潮
的整合过程中进入了后殖民化的发展高峰时期。尽
管如此,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北美和欧洲、日
韩诸国,和人口众多力量较强的大型国家如中国、
俄罗斯与印度(它们都集中在北半球)相比,那些主
要位处南半球、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拉丁美洲、南
部非洲诸国,可谓在全球旅游发展和游记创作中仍
然处于非主流状态。
从现代旅游期由北半球主导的游历记录主流来
看,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游记文学巨匠,出
生于美国的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62)和英
籍印度裔作家奈保尔,担起了这个伟大的游记文学
繁荣的主角大梁。特别是奈保尔(Vidiadhar
suraiprasad Naipaul),也许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
上第一个主要从游历颠簸的社会体验中获得创作灵
感并摘得诺奖桂冠(200 1)的作家。他的祖先是被作
为美洲种植园的劳工从印度输入到特立尼达和多巴
哥的。1950年他到英国留学并留居英国,20世纪60
年代开始连续到各国旅游。长期的旅行生活使奈保
尔更深刻地观察了社会,也形成了他鲜明的文化旅
行家的写作风格,使其成为“无国界”作家的代表
人物。
加入这个游记文学大合唱的诺奖作家还包括德
语作家、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卡内蒂(Elias
Canetti)和他的游记《谛听马拉喀什》;土耳其作
家、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及其城市游记《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
忆》;1983年诺奖得主、英国当代最伟大作家之一
戈尔丁(william Gerald Golding)及其关于埃及的
游记《埃及纪行》等。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也在其退休之后加入了游历世界观
察世界的行列。在世界进入后城市化、信息化、全
球化高潮期,把世界游记发展称为诺奖得主和人本
主义时代,并不为过。
作为本丛书仅有的南美洲出身的游记作者、同
时也是古巴革命家的切·格瓦拉(Ernesto
Guevara)在20世纪产生的全球影响,已经超出了他
曾经表现出的南美不羁的驾驶摩托闯世界和跟着卡
斯特罗打游击的青年形象,作为20世纪非主流的典
型代表人物,切·格瓦拉已成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
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
,并被《时代》杂志选为20世纪百大影响力人物之
一。读者可以从《拉丁美洲摩托骑行记·古巴革命
战争回忆录》一书的字里行间,去读懂格瓦拉是如
何从一个阿根廷出身的学医的大学生,变成为流行
全世界的时尚标志:其头像照片(阿尔贝托·科尔达
Alberto Korda摄)已成为出现在T恤上次数最多的照
片,“世上最知名、最有魄力的照片”,并且成为
追求公义和理想、反战、英雄主义以至反全球化的
象征。
在这个后现代主义流行的新时代,另一种非主
流的游历倾向就是追求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其中
也包括旅行方式。人们已经对欧美长期主导的工业
化及其对资源环境过度的滥用表现出厌恶,寻求逃
离的心理期待成为很多人出行游历的动机。追寻和
回归表现在许多旅行家的游记中,其中日本人类学
家、旅行家关野吉晴在其两卷本的《伟大的旅行》
中,以传统的旅行方式重走了人类从非洲起源、逐
步迁徙、扩散到亚洲、跨越白令海峡到达北美并最
终抵达南美洲的漫长历程(尽管关野的旅行是溯源逆
行的),试图在苦行中寻求“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
哪里去?”的深刻答案。后现代主义时代的旅行,简
单地说就是“少索取自然、多听从内心”。
2018年11月8日
于北京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导语
《孤独与荣誉--哥伦布航海日记》记录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一行四次西航的经历,包括帆船的构造,航行的风向、里程,遇到的奇人异事等,展现了新大陆的旖旎风光及当地印第安人的热情淳朴,书中还大胆暴露了哥伦布一行对黄金的贪欲。本书除哥伦布航海途中的日记与部分信件外,还收入部分同行与历史学家的著作,有效还原了哥伦布四次航海壮举的历史。
精彩页
然而,困境之下哥伦布并没有放弃,他竭尽所能劝说幸运的双王给予资助,并配备一些小型帆船。他想以王室的名义探索新大陆(当时他还未知的区域)。可是该方案与当权者的想法格格不入。虽然哥伦布本人对此深信不疑,他们却并无好感,而且对于可能取得的巨大成功也不抱任何希望。他们不仅不相信他的观点,甚至认为他是在胡说八道。大约七年的时间里,哥伦布一直坚持不懈地觐见双王,反复诉说卡斯蒂利亚王国将会获得大笔财富的广阔前景。可是,由于外衣十分破旧,他竟被人当作了空想家,所说的一切也被视为荒诞之谈。作为一个默默无名的外国人,他根本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更何况,他所提出的方案耗资巨大,简直闻所未闻。看看上帝在为西印度群岛寻找合适的主人时是多么谨慎吧!哥伦布曾经向实力雄厚的英国国王、葡萄牙国王以及前面提到的两位富翁公爵提议过,然而上帝都没有允许他们任何人冒险,尽管哥伦布的索求是如此微不足道。对这些有权势的人倍感失望之余,哥伦布又去寻求天主教双王的支持。可不巧的是,当时他们正忙于应付与格拉纳达王国摩尔人之间的圣战。
鉴于财富及新的领土只会让人更操心,同时还要背负更多的责任,天主教君王们更注重拯救灵魂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他们决定支持本次探索计划也就不难理解了。可是,没有人会相信,仅此一点便能解释他们的好运,因为谁也不曾见过或是听说过这些地方,更无法奢望上帝已为敬爱他的人备好了奖赏。诸如此类的恩泽之所以降临到我们贤明的双王身上,全因他们虔诚地为耶稣基督效劳,同时狂热地致力于传播上帝的神圣信仰。为此,上帝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送到了他们面前,因为他能看到地球的尽头,以及人世间所发生的一切。当时机成熟,这项伟大的事业终于获得批准,实际上正是人们在执行上帝的旨意。
在王宫里的时候,哥伦布曾寄居在阿隆索·德·昆坦尼拉的家中。此人是天主教双王驾前的总会计,位高权重且忠心耿耿,一直为君王扩张势力范围而忧心。眼见哥伦布穷困潦倒,出于同情,他给予他食物和足够的钱财,用于日常生活所需。从此人身上,哥伦布感受到了在西班牙从未有过的支持和理解。也正是靠这位大人物的引荐,他受到了可敬又有名望的佩德罗·冈萨雷斯·德·曼多萨的接待。而作为西班牙的红衣主教,同时也是托莱多的大主教,他初次听完哥伦布的陈述后,便认定这是个说话公道、富有学问且善于雄辩之人。而哥伦布的大智慧及渊博的学识更是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让他决定竭尽全力予以支持。
多亏了曼多萨和昆坦尼拉的帮助,哥伦布终于受到国王和王后的召见,并且他的书面提议和请愿书也很快受到了接纳。于是,一四九二年,当双王围攻格拉纳达这座伟大而著名的城市时,整件事便最终确定了下来。而且,在搭建于军队中央、被命名为圣达非的大营房里,神佑的国王和王后还与哥伦布达成协议。随后,在这个充满神圣信仰的驻军之所,在二位陛下怀着神圣信仰的期待中,伟大的探险之旅正式拉开了序幕。
P16-1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0: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