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研究历史,有点像抗战时期游击队挖地道,从几个不同的口子挖下去,各条坑道宽窄、深浅不一,各有分叉,最后又能相互连通,从而构成一方地下迷宫。李恭忠著石斌主编的《近代中国社会史论(精)/学人文丛》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寻求中国道路的历史解释,和中国道路合理性的历史渊源,以历史为基础讲好中国故事。 目录 自 序 上篇 “社会”的“秘密 “江湖”:中国文化的另一个视窗——兼论“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 内涵 一、“江湖”释义 二、作为人际互动空间的“江湖 三、作为文化传统的“江湖 四、“江湖中国”及其社会理论意义 结义:近代中国的“社会”想象 一、普通结义 二、合伙结义 三、帮会结义 四、何以称“义 五、何以“社会 结语 “客家”:社会身份、土客械斗与华南地方军事化 一、本质主义的“客家 二、社会竞争与土客冲突 三、土客械斗与华南地方军事化 四、“客家”文化形象的建构 蒙冤叙事与下层抗争:天地会起源传说新论 一、立功一蒙冤的叙事结构 二、蒙冤一抗争的伦理逻辑 三、“顺天行道”与皇权想象 结语 民族主义的“发明”:辛亥革命前后的会党论说 一、“秘密社会”的发现 二、“民族主义”的彰明 三、东西方洪门论说的汇合 四、“洪门民族主义”话语的定型 结语 中篇 观念和制度 “倭寇”记忆与中国海权观念的演进——明中期至清中期海防论著 的初步考察 一、“倭寇”记忆与明代海防论著的产生 二、清前期海防论著中“备倭”话语的延续 三、“倭寇”记忆、“备倭”话语对中国海权观念演进的影响 结语 从republic到“共和”:一个西方概念的中国之旅 一、从xoktzeta到republic 二、从republic到“民主 三、从republic到“共和 四、从“共和”到“假共和 结语 青年孙中山的革命想象——1895年广州起义再探 一、心志强于形势:乙未举事的社会基础 二、理想多于思想:乙未举事的政治纲领 三、臆断大于谋略:乙未举事的组织策划 四、想像让于行动:乙未举事与孙中山的身份转变 结语 张謇科举经历探微——制度史的视角 一、“误中”:通行说法的由来和本意 二、“错放”:制度刚性与人情限度 三、“大魁”:权势游戏和意义拷问 结语 谁之县政——民国后期山西四县财政预算岁出结构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分析框架 三、几个案例 四、总结讨论 下篇 记忆与认同 康熙帝与明孝陵:关于族群征服和王朝更替的记忆重构 一、“满汉”与“古今 二、“兴亡”与“治乱 三、“英主”与“圣君 结语 开放的纪念性:中山陵建筑精神的表达与实践 一、选址南京的政治内涵 二、建筑精神的构想 三、空间、装饰与建筑效果 四、谒陵行为与建筑精神的实现 结语 “党葬”孙中山:现代中国的仪式与政治 一、名分:“国葬”还是“党葬 二、组织:“党治”体制的缩影 三、宣传:领袖崇拜的灌输与“党治”权威的推广 四、仪节和场面:“党治”秩序的象征性表达 五、“奉安”中的杂音 结语 “总理纪念周”与民国政治文化 一、“总理纪念周”的创设 二、纪念仪式与政治宣传 三、“总理纪念周”的推广 四、“总理”纪念系列节日 结语 孙中山:英雄形象的百年流变 一、孙文:革命之先导 二、孙逸仙:革命之北辰 三、孙中山:革命之神,中国之父 四、孙中山:民族复兴的先驱 结语 附录 著述一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