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湄,85后,生于浙江杭州,先后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外资行出道,金融圈写作者。
从2015年起,在知名金融自媒体“秦朔朋友圈”开设专栏,多篇文章如《不要命好,要命硬》《双城记:冈仁波齐与北上广深》《如何“优雅”地逃离北上广》等成为“秦朔朋友圈”爆款文章,被竞相转载,以文辞清丽、自成风格的“忆湄体”深受读者喜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还好终究走了自己的路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忆湄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忆湄,85后,生于浙江杭州,先后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外资行出道,金融圈写作者。 从2015年起,在知名金融自媒体“秦朔朋友圈”开设专栏,多篇文章如《不要命好,要命硬》《双城记:冈仁波齐与北上广深》《如何“优雅”地逃离北上广》等成为“秦朔朋友圈”爆款文章,被竞相转载,以文辞清丽、自成风格的“忆湄体”深受读者喜爱。 书评(媒体评论) 你可以把忆湄的文字当成山间清泉,或是余音袅 袅的曲,形美味醇的茶。柳苏说董桥“看起来,他是 个温文尔雅,有点矜持,不怎么大声言笑的人,写起 文章来却自有奔放,自成野趣”。忆湄也是温文尔雅 的人,不过她的文字之趣,不在野,而在雅,在于那 股人文的力量和人道的尊严。 ——秦朔 她天生是写字的人,她的句式自成一派。又蕴含 了很多道理,华丽又安静,就像一整面高墙都开满花 朵,你以为要枯萎的时候,瞬间更新,别开生面。是 她让我觉得,因为喜欢朴素,所以喜欢华丽,那种干 净的华丽。 ——水姐,“秦朔朋友圈”创始主编 目录 推荐序一 你一定要读忆湄 推荐序二 安静最贵 自序 曾是惊鸿照影来 第01辑 原来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被欺骗”的前半生 不要命好,要命硬 名利场和桃花源 理想过三巡 在线时代 知识时代 把人当“人” 末日过境 只缘身在朋友圈 跳出友谊的小船 爱是一道是非题 快乐最难 出芳华记 中年契机 何为爆款同龄人 唯有时光不可负 第02辑 恕我私藏了一座都市博物馆 优雅逃离北上广 留十年给北上广 如何与大城市相处 北京,北京 折叠不了的杭州 都市猎人传 娱乐恩仇录 茶水间秘史 深夜食堂 一入派对见江湖 第03辑 幸好人是一头小兽,终获美丽皮毛 小命运 时差星球 我们生而“破碎” 身是蜉蝣,心有猛虎 恕我不做复制人 人生豹变 时间的儿女 小小小小的火苗 命运决定性格 琥珀人间 自由人设 活在纯粹里 边境 生活说,别黑我 局外人 展开第二人生 来年,你好 精彩页 “被欺骗”的前半生 1 能增加挫败感的,不只有美国大选中精英阶层按原来秉持的理念去理解世界,却迎来了一位从未想过可以赢得总统的特朗普,还有我们按照旧秩序过完了前半生,才慢慢清点出,用了多少教条换了教训。 和一位业界颇受尊敬的职业经理人聊天,她讲起近30年前被长辈“欺骗”的往事,至今仍耿耿于怀。那年高三,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列入保送名单。校长在协调各方资源,进退两难时,特别“循循善诱”地向她推荐了一所西部大学。在那个学生唯校长和长辈马首是瞻的年代,一个江南女子就这样被送往一所西部名校。据她说,从没有任何一届的毕业生像他们那一届那样,有那么多人前往那座西部城市上学。而过完四年后,他们又头也不回地跑回来读硕士。 说完她当然会笑啊,人们都笑了。人们大概想的是,如今的地位和财富已经给了她足够的底气,就如首富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倒出灰暗的过去一样。但不知为什么,那包裹在笑里的叹息,还是精准地戳中了我。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呢?一条不偏不倚的“弯路”,估计就改写了一生。 而当我想到我不短不长的前半生也是浸在大大小小的人间“谎话”中时,眼前色泽诱人的牛排,也被西餐厅鹅黄色的灯光硬生生照出了忧伤。 我妈老是拿那个说滥了的故事来论证“看你小时候多乖”。大概三四岁的时候我瞄上了家里的冰箱。我妈怕我乱动,就顺口说了一句:“别去动啊,要爆炸的!”我牢牢记住了冰箱打开就会爆炸的“真理”,一直对这个令我好奇的庞然大物敬而远之。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我妈在厨房忙不过来,扭头对我说:“快去冰箱拿棒冰给小朋友吃啊!”我兴冲冲去拿,完全忘记了冰箱会爆炸的事情。打开冰箱门的刹那,我突然回过神来:怎么没有爆炸啊? 就如电影里熟悉的套路一样,上一秒是目瞪口呆的演员,下一秒是留白消音的屏幕。我早忘了我妈当年是如何自圆其说的,但就在啪地打开冰箱门,“价值观”被颠覆的瞬间,有一股寒意把周身团团围住。 行走在魑魅魍魉的世间,年龄的增长无法抵抗,见世面的程度受制于出身,还要警惕各种偏见和布道。不管是“包藏祸心”还是“无心之举”,都可以不动声色地对你进行生杀掠夺。对于书写人生剧本,每个人都是新手。屡次落入陷阱,和只能用来缅怀的青春一样,都是命中注定的。 而更难以回避的“骗局”,是意识形态的空前更迭。前半生还在沿用上一辈根深蒂固的世界观,在被设定好的康庄大道上前行,让你误以为人生很难有横生枝节的岔路。后来走着走着才发现,新秩序不断被建立,童话不断被质疑,康庄大道越来越窄,渐渐化作无数岔路里最不起眼的一条。 所以我一直认为,社会的残酷,并不在于它的“五毒俱全”,而在于你根本不知道,它有没有毒。 2 前半生最显而易见的“欺骗”,来自幸福与成功。从前所有人都告诉你,幸福有固定的模板,成功有清晰的定义,不管是纸上得来的,还是耳濡目染的。后来发现根本不是。热衷于在朋友圈晒举案齐眉场面的其实婚姻漏洞百出,被媒体追捧的金光闪闪的人物却被抑郁困扰,而约定俗成的“幸福”女人,大部分没有机会实现她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每一种生活都有苦乐,没有谁真正拥有无懈可击的生活,也没有谁真正值得你去羡慕。 于是慢慢了解,以自己的喜好来定义幸福和成功,是最坦然也最不会后悔的活法。记得有个故事说,美国有位巨富之子,后来成了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主持人。他说在名人堆里长大再当记者,一大好处是看破人生。那些从小就经常见到的传奇般的富豪,有时过得比老百姓的生活悲惨多了。但大部分人哪有那么幸运,不能早早地看透真相。当所见的世面还撑不起一个铿锵有力的价值观时,精神上的从众就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 P3-6 导语 《还好终究走了自己的路》收录了作者忆湄过去三年的专栏文字,包含了对都市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思考,站在一位年轻女性的视角,来反观生活中走过的一些或顺遂、或艰难的道路。作者认为,只有勇敢选择和坚持自我,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目标,才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序言 你一定要读忆湄 秦朔/文 1989年4月号的《读书》杂志刊登了香港作家柳苏的 一篇文章——《你一定要看董桥》,那时我在读大学三年 级,第一次知道了董桥这个名字。董桥是香港的报人、期 刊人,当过好几份知名报刊的总编辑。但在香港之外,他 之所以知名,是因为他写的文章,用柳苏的话说,是靠一 篇篇“卓然独立,有文采,有思想,有情怀的好散文”。 什么是好散文?董桥自己说:“散文须学、须识、须 情,合之乃得Alfred North Whitehead所谓‘深远如哲学 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有学,才有深度;有情 ,才不会枯燥;“最重要的还是内容,要有Information ,有Message给人,而且是相当清楚的讯息”,单单美丽的 语言是没有用的。 董桥在伦敦住过7年,颇受英国文化的影响,他所引的 话出自怀特海(1861—1947)。怀特海毕业于剑桥大学三 一学院,专修数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是罗素的老师,他 们合写过一本《数学原理》,经久不衰。怀特海于1924年 到美国哈佛大学当哲学教授,最后在那里去世。 怀特海和罗素一样,在教育理论方面都卓有成就。怀 特海在1929年出版的《教育的目的》一书,对西方教育影 响深远。他说,教育不能以“强制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知 识的灌输,而是要激发和点燃学生内心深处对某一领域的 强烈兴趣,兴趣是推动生命走向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的最 佳动力。而这需要在拥有智慧的教师的指引下,共同阅读 经典,思考分析,获得深刻的理解,共同探索未知,欣赏 价值之美。“大学传授知识,但是它是以充满想象力的方 式来传授”,“成功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必有某种创新” ,“陈旧的知识会像鱼一样腐烂”。 怀特海有一句名言:“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 ,才是知的死亡。”(“Not ignorance, but the ignorance of ignorance, is the death ofknowledge.”)看到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什么叫“深远 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 忆湄也是一个写字的人,她在工作之余写字。她是江 南女子,北京大学毕业,主业是金融。用她的话说,“在 红尘万丈的摩天大楼问穿行,却依然逃不出写作的桃花源 ,于凛冽的时代温柔地生活仍是最大理想”。她是“秦朔 朋友圈”创立三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作者,真正的“酒好 客目采”。 你可以把忆湄的文字当成山间清泉,或是余音袅袅的 曲,形美味醇的茶。柳苏说董桥,“看起来,他是个温文 尔雅,有点矜持,不怎么大声言笑的人,写起文章来却自 有奔放,自成野趣”。忆湄也是温文尔雅的人,不过她的 文字之趣,不在野,而在雅,在于那股人文的力量和人道 的尊严。 忆湄之所以受欢迎,在我看来,是因为她的文字为我 们这个人心栖遑的时代,提供了某种自在和自为的可能。 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什么。“寻常一 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你可以有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气息。 很多人怀念诗的时代,讨厌散文的时代。看忆湄,你 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神,有 魂,还有灵动的文字,悠悠的心绪,忆湄有点像“北大版 的三毛”或“三毛的陆家嘴版”。不过,忆湄终究是忆湄 。 内容推荐 回望这个时代,房价、教育竞赛、中年危机、职场瓶颈……构成了我们处处设限的人生;他人的期待、成功的定义、世俗的标准……左右着我们追寻自我的脚步。 忆湄著的这本《还好终究走了自己的路》正是书写在焦虑时代,个人如何跳出世俗标准的夹击,跳出都市猎场的围囿,在每一个人生岔路口,做出忠于内心的人生选择。 3个与凛冽时代对谈的篇章,10道站在人生岔路口的选择题,43个对阵焦虑、尝遍爱恨、完美豹变的故事,也许并不能改变时代与内心的温差,但希望书中的每一次表达,都可以掸掉一点你人生的灰,帮你找寻到通往精神自由的路。 在盲从过他人的路、兜转过时代的路、徘徊过世俗的路之后,希望内心中跃动的小小火苗,依旧会开启你小小的步伐,终究走上自己的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