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长河落日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吴克敬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吴克敬著的《长河落日》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分上篇《废戒》、中篇《断臂》及下篇《后死碑》三个篇章。 三段式互相联结又各自独立的故事结构,细腻真实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性格鲜明各有侧重的人物形象,以及真实感人动人心魄的情节铺排,共同构成了长篇小说《长河落日》的精彩。 作者简介 吴克敬,1954年生于陕西省扶风县,西北大学文学硕士,现任中国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院陕西分院院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政府参事。近年共创作小说、散文、随笔400余万字,出版了《渭河五女》《碑说》《状元羊》《风流树》等二十八部著作,作品多被国内著名选刊转载,《羞涩的火焰》《拉手手》等作品改编拍摄成了电影。2008年获冰心文学奖,2008年、2010年两次获柳青文学奖。2010年以中篇小说《手铐上的蓝花花》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初婚》入选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2012年中篇小说《你说我是谁》,获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文学类)。2011年编剧策划的电影《拉手手》获美国纽约国际雪城电影节最佳艺术片奖。 目录 引子 上篇 废戒 中篇 断臂 下篇 后死碑 后记 长歌祭抗战 跋重新改过 导语 吴克敬,陕西扶风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书画院陕西分院院长。曾获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等奖项。《长河落日》分为《废戒》《断臂》《后死碑》三个篇章。作者根据禹门口的“禹王庙”,绥德县的“三哥哥与四妹子”,平陆县的“后死碑”这三个真实的故事,通过艺术加工与创作,塑造了众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的形象。故事结构环环相扣,语言风格平实质朴,人物性格鲜活可感,字里行间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民众爱国热情的永不褪色与抗日精神的永垂不朽。 后记 长歌祭抗战 残阳夕照下的黄河,是壮阔和壮美的,同时又蕴含着 让人心灵为之震颤的壮烈!这是我每一次寻访抗战事迹亲 近黄河时,不期而然的,都会生发出来的一种独特感受。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 际,哪怕在梦里,我都会听到黄河的怒吼和呐喊,让我梦 醒之后,都要不能自禁地背起行囊,到黄河边去,聆听黄 河的声音,寻找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而与侵华日军英勇 奋战的抗日志士们的踪迹。我鼓励着自己,要为英雄的他 们,写一部长篇小说。 黄河启发了我,我为这部长篇小说起名《长河落日》 。 我的大伯吴俊岐,就曾高呼着“誓死抗日”的口号, 东渡黄河,把他年轻的生命,献给了祖国的抗战伟业。大 伯牺牲后,我的父亲,也就是大伯的二弟吴俊藩,以及大 伯的大弟和三弟,没有为他们的大哥举办葬礼。他们兄弟 三人,至死都不相信他们的大哥为国捐躯的事实,都还幻 想着有朝一日,他们的大哥会荣耀地回家来与他们团聚。 后来,兄弟仨先先后后都辞了世,在他们闭眼前的最后一 刻,留下遗言给我们后人,做一口棺材,与他们的棺材相 同,把他们的大哥和他们埋葬在一起。由于兄弟们的一往 情深。大伯被我们后人与我碎爸合葬在了一起。 大伯吴俊岐虽然与我碎爸合葬了,但我心里清楚,大 伯的灵魂和肉体,都已经掩埋和融化在中条山里了。 我立志创作一部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便很自觉地走 进了中条山。我想找到大伯吴俊岐抗战的足迹,但我在苍 苍茫茫的中条山.却很难清楚地挖掘出大伯的事迹。可我 从当地百姓的口碑和相关部门整理出的史料中,看到了许 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我选择着,在茅津渡不远的平陆县洪 池乡郑村,看到了那通被当地人称为“后死碑”的碑刻。 我写过一部《碑说》的随笔集,在我看到这通“后死 碑”后,顿觉《碑说》里的近百通碑刻,逊色了不少。尽 管这通刊立在荒山里的碑刻,只是一块旧时的房檐石,很 小很不规范,但其承载的精神力量,却是无法估量的,具 有一股冲天的豪气。当地百姓说,1938年晋南“六六战役 ”时,日寇牛岛、川岸师团分九路扫荡芮城、平陆,6月6 日起,战斗的激烈程度不断升级。在日军以重兵阻断十七 路军对一一七师的增援后,一一七师为抗击日寇的持续南 侵,于中条山二十里岭及陌南镇一带,与日寇展开了殊死 搏杀。“后死碑”就是这个时候矗立起来的。一一七师一 个营的兵力坚守在立碑的地方,他们打退日寇一波进攻, 自己也有战友牺牲。在战斗的间隙,那位营长就用刺刀把 牺牲的战友姓名镌刻在碑石上……在这块碑石上。今天可 以辨识的烈士姓名,有28位之多,其上还有那位营长用刺 刀镌刻下的一段文字:“民国二十八年春,本营奉命扼守 中条山之磨凹、坛道、朱家寨等地.六月二十日,芮城之 倭寇骑炮兵联合二千余,经风疙瘩向我三路进犯.我全营 官兵英勇奋战,坚守阵地,奋勇抵抗,酣战终日,歼敌数 百.战果辉煌,致敌终于胆怯而逃窜。”读着这样的碑记 ,我泪眼婆娑.知道这通碑刻所以叫《后死碑》,是因为后死者,为前死之烈士而立。我透过这块碑石,依然看得 见当年烈士抗击日寇的工事,在一段干涸的土堰上,杂乱 地残存着一个又一个子弹射出的洞孔,那洞孔如今像呼啸 呐喊的嘴巴,提醒着今天的我们,烈士的英魂长存。我们 当铭记不忘。 沿着黄河,我向北又到了韩城的禹门口,滔滔不绝的 黄河之水.被收束在峭崖夹峙之间,形如门阀的峡口里, 水势之汹涌.如山洪袭来,横冲直撞,雷霆万钧,呼啸着 ,飞溅出层层雪浪,从此岸而扑向彼岸,又咆哮着,回击 在河床正中的大礁屿上,激荡出一道道冲天的水柱,跌落 下来,颤抖着没入谷底,然后跃出龙门……就在此地西岸 .原来有一处香火旺盛的禹王庙,1938年惨遭日寇飞机的 轰炸,成了一片废墟。 禹王庙的僧侣,有许多就惨死在那场轰炸中,而活下 来的几位出家人,自废戒律,跟随陕籍抗战部队,去了山 西的中条山,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被派进敌占区,收集 日伪情报,营救被俘抗战志士.在特殊战线,做出了非常 卓异的贡献。 我停不下寻访抗日志士的步伐,沿着黄河一路北上。 到了陕北的绥德县。在这里,我收集到了更让人动容的抗 战人物与故事。 这个人就是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主人公四妹子王 凤英,故事也是她的故事。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 子爱见个三哥哥,他是奴的知心人……”在我的创作计划 里,很早就有了这个命题,即有关于凄美迷人的四妹子。 然而,真要见识到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绥德县,我 的朋友小心地告诉我,过去有人采访四妹子,到她家里。 说不上几句话,就会被四妹子的儿孙赶出来。这时如果还 不识相,可能更会引起全村的公愤,被大家操铁锨拿镬头 ,把人撵得狼奔豕突。 提心吊胆的我,不仅去了四妹子的村,还进了四妹子 的家。让我十分庆幸的是,我不仅没被四妹子的儿孙撵出 门,而且也没被他们村人锨拍 精彩页 “这是一块肉,一块从我手心剜下来的肉,你把它吃了。” 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前夕,我去禹王庙拜访果信法师,他开口就给我讲了起首那句话。他说事过七十多年了,师父尚云当年给他说的这句话,还像惊雷一般时常轰响在他的耳畔,让他不敢回想,但又不能不去回想。尚云师父让他吞食从自己手心剜下的肉,目的清楚明了,就是要他废戒的。 尚云师父让他废戒做什么呢?师父没说。果信法师说他知道,师父是要他去杀日本鬼子的。 妄言三个月亡我中国的日本鬼子,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相继占领我国华北重镇北平、天津。骄狂的日军以此为契机,兵分两路,南下北进。虽然战局的发展,证明日军“三月内灭亡中国”的叫嚣不过是狂犬吠日、痴人说梦,但侵略者攻城略地的速度还是罕见的。数月之间,在华东的日军先后占领了上海、常州、扬州、芜湖、杭州……我国江南地区的半壁江山,都在日寇的铁蹄下呻吟。12月13日,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沦陷,国民政府仓皇退守武汉。日本鬼子在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后,战火迅速向中原蔓延。而在华北的日军则沿着长城一线,越过冀中平原,进入山西,于9月15日攻下大同,11月18日占领太原。此前此后,英勇的中国军队虽在平型关、忻口、娘子关等处,也组织了几场大规模的阻击战,使日军损兵折将,但却未能灭其气焰。1938年初,日寇控制了同蒲铁路,黄河两岸的临汾、运城、永济、平陆等地相继失守。3月下旬,日军的牛岛、川岸师团,兵临黄河,图谋西进,直取黄河以西的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进而攻击西南的四川、云南和贵州。尚云师父其时为禹王庙的住持,果信是尚云师父最为看重的徒弟。他们师徒虽身在佛门清净之地,但也耳闻了日寇侵略我们国家的种种暴行。他们如一切有血性的中国人一样,义愤填膺,恨不能脱下裹身的袈裟,到抗击日寇的前线去杀敌报国。 日本鬼子陈兵黄河东岸,他们耀武扬威,打冷枪、放冷炮,住持禹王庙的尚云师父和他的徒弟果信听得见,也看得到。他们同时看到的还有像鹞鹰一样的铁家伙,从黄河东岸不知什么地方飞起来,直扑黄河西岸,掠过禹王庙的上空,向远处的渭南城、西安城、宝鸡城而去.凶恶的鹞鹰每飞临禹王庙一次,尚云师父和徒弟果信就会听说,渭南城被炸了,西安城被炸了,宝鸡城被炸了……炸弹瞬间爆发的巨响.像鬼叫一般狰狞,炸得一条街墙倒房塌,炸得一街人腿断胳膊断……尚云师父不会飞,他要飞得起来,就从禹王庙飞起来,拦截住日寇那鹞鹰似的钢铁怪物,就在黄河上空,搏杀他个你死我活。出家半个多世纪.遁人佛门已接近八十岁高龄的尚云师父,没有飞天的本事,他拿日寇的轰炸没有办法,就只有在他主持的禹王庙里,比以往更勤奋、更专注,也更虔诚地早课、午课、晚课,引领果信他们一班徒弟.焚香念佛,期望可以感化日本侵略者,使他们放下屠刀,同时期望被日本鬼子和他们的飞机杀死和炸死的中国百姓,能够超度重生……一心向佛的尚云师父,甚至还烧香给远古的圣人禹王爷,期望他老人家像当年治理水患、救民于苦难一样,施展魔力,“治理”凶恶的日本鬼子! 挥舞着屠刀的日本鬼子,可不就是一股残害百姓的洪水猛兽! 公元1938年3月23日,也是农历的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禹王庙一年一度的龙王大会如期而至,四乡八村的百姓,还像往年一般,蜂拥着来为禹王爷过会了。 禹王爷是谁呀?远古时的圣王哩,普天之下,皆为水泽,老百姓苦不堪言,是禹王爷三过家门而不入,舍生忘死,带领大家治理水患,才有了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好日子。禹王爷在治水的过程中,他在水患最为严重的禹门口,举起开山巨斧,在波涛中劈开一道山口,引导黄河之水,千里万里,直接注入大海……禹王爷的恩德,谁能忘记?谁敢忘记?而且,还有一个传说在禹门口流传着,说是生活在黄河大浪里的鲤鱼,在禹王爷庙会这一天,都会集体来跃龙门,哪条鲤鱼跳得高,能够跃过龙门,它就会鱼龙变化,变成一条金光闪闪的活龙;而跃不过龙门的鱼,就只能还是一条挣扎在浪涛里的鲤鱼。所以,在庙会期间,来禹门口观看鲤鱼争跃龙门的景观,是很吸引人的。而前来观看鱼跃龙门的人,又多是读书之人,大家分散在禹门口。列席置酒者有之,弹琴鼓瑟者亦有之,此外还有焚香祷告的人。面熟点儿的.神秘地打个招呼;如不相识,就只目光相视一下即可。大家都有自己的心事,就是想在禹门口争跃龙门的群鱼里,找到一条可心的鲤鱼.把自己的心中所愿,寄托给这条鲤鱼,希望这条鲤鱼能够脱颖而出.跃过龙门,那他自己也会如跃过龙门的鲤鱼一样,即便是不能化龙,也是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前程的……清朝乾隆年间,家在禹门口不远处的士人王杰,就在二月二的禹王爷庙会上,前来禹门口观鱼,他把自己的心愿寄托给了一条黄河鲤鱼,他不仅为身负他的寄托的鲤鱼弹琴鼓瑟,还为那条鲤鱼现场赋诗,加油鼓劲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