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本前言
I.导语
Ⅱ.游戏
Ⅲ.象征
Ⅳ.节庆
附录 解读《美的现实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美的现实性--艺术作为游戏象征和节庆/当代西方学术经典译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德)H.-G.伽达默尔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目录 中译本前言 I.导语 Ⅱ.游戏 Ⅲ.象征 Ⅳ.节庆 附录 解读《美的现实性》 精彩页 I.导语 在我看来非常重要的是,为艺术辩护的问题涉及一个不仅是当前的、而且是非常古老的课题。在我的学术生涯之初,1934年我发表了论文《柏拉图和诗人们》,就致力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事实上,这曾经是一种新的哲学观念和对知识的新要求;这种要求,苏格拉底学派曾提出过;就我们所知,正是在这种要求之下,艺术在欧洲历史上第一次面临于证明自己合法的需要。在这里,首次变得十分明显的是,在造型的或叙述的形式中以一种不确定的方式被接受和解释的传统内容,这种内容的传达享有其所要求的真理权,这一点并不是不证自明的;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年代久远的课题,每当针对在诗歌创作中或以造型艺术的语言继续显示着的传统形式提出一种新的真理权益时,这种课题总是随之出现。人们似乎想到古希腊罗马晚期的文化,这种文化因其反对为神造像而常受指责。那个时候,当墙壁被彩色的石块和玻璃拼嵌成的图案装饰一新之后,当时的造型艺术家们就抱怨说,他们的时代结束了。与此相类似的是,随着罗马帝国而落到晚期占希腊罗马头上的对言论自由和艺术创作自由的限制和禁止,对此,塔吉图斯(Tacitus)在他的著名的关于演说术没落的对话即《演说术的对话》中作过谴责。不过,人们也许首先想到——因此我们已经比最初可能意识到的更接近于我们今天——基督教对它所涉及的艺术传统的态度。在第一个10世纪,特别是公元6、7世纪的基督教教派后来的发展中出现的圣像破坏运动被击败之后,有过一种特别的抉择。当时,教会为造型艺术家的表现形式、后来又为诗和叙述艺术的语言形式找到了一种新的解释,这种解释赋予艺术以一种新的被确认的合法性。那种抉择在特定的范围内才是合法的,也就是说,仅仅作为基督教布道的新内容,根据这种内容传统的语言形式可以重新证明自己的合法性。穷人不识字或不懂拉丁文,因此而不可能完全理解其布道所言的《贫民的圣经》——作为图解——曾经是欧洲艺术证明自己合法的权威性的主导思想之一。 我们在自己的文化意识中生活,很大程度上是靠这种抉择的成果;这就是说,靠伟大的欧洲艺术发展史,经过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和对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与文学的人文主义复兴,它发展了我们自我理解的相通内容的一种相同的表现形式——一直到18世纪之末,一直到随着社会结构变动和政治、宗教改革一起到来的19世纪。 在奥地利和德国南部,人们不必多费口舌去说明古希腊罗马一基督教的内容的综合,这种综合在巴罗克艺术创作的巨大浪潮中已如此清晰地涌现在我们面前。当然,基督教艺术和基督教一古典的、基督教一人文主义的传统的这一历史时期也有争议,并且经受了一些变革,宗教改革的影响尤其与此相关。就这种宗教改革而言,它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把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提到了中心位置:借助于教徒圣歌而具有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形式从文字上赋予音乐的表现形式以新的生命——比如亨利希·许茨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并因此基督教音乐的全部伟大传统以一种新的方式得到继续,一种从罗马教堂的赞美诗、也就是说归根结底从拉丁文的圣歌和格里高利审定的、被作为礼物献给伟大的罗马教皇的曲调的统一开始的未遭破坏的传统。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问题即为艺术辩护的问题获得了某种初步的解决方向。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我们可以利用前面对同类问题的思考所提供的帮助。尽管如此,似乎还不可否认在20世纪我们所经历着的艺术的新局面,这种新情况的确不得不被看作是对那种向来保持一致的传统的背弃,这种传统的最后一次大的余波出现在19世纪。当黑格尔这位思辨唯心主义的伟大导师在海德堡首次、然后又在柏林作美学讲演时,他讲演的主旨之一就是关于“艺术属于过去”的学说,如果人们回顾并且重新仔细研究黑格尔对问题的提法,人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它竞预先表述了我们对艺术的特有问题。关于这一点,我想作一个引论式的极简略的考察,以便我们看清动机的形成,为什么在研究的深入发展中我们必须回溯到主导的艺术概念的不言而喻性的背后,并且得以揭示人类学的基础。正是在这种基础上,艺术现象得以建立;我们必须从这种基础角度获得对艺术现象的新的权益证明。 “艺术属于过去”,这是黑格尔的一个公式;用这个公式,他极其明确地表达了哲学的要求,即把我们对真理认识本身再变成我们认识的对象,去弄清楚我们对真的所知。哲学自古以来所提出的这一任务和要求,在黑格尔看来,只有当哲学把真理如同它在时间中以历史发展的方式显现那样,作为一种巨大的总和与成果包含在自身之中时,才能完成和满足。正因为如此,黑格尔哲学的要求恰恰就是并且主要是,把基督教布道的真理上升为概念。这甚至包括基督教学说中最神秘的东西,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秘密。对此,我个人认为,作为思维的挑战正如经常越出人类理解限度的希望那样,不断地活跃了欧洲人的恩路。 P1-3 导语 《美的现实性--艺术作为游戏象征和节庆/当代西方学术经典译丛》是德国哲学家、解释学大师H.-G.伽达默尔的代表作之一,探讨了解释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游戏、象征、节庆,将为我们进一步理解、研究伽达默尔及哲学解释学提供一个很好的文本。在本书中,伽达默尔指出,海德格尔着力于“从形而上学的和由形而上学中产生的近代科学的彼岸提出存在问题”。海德格尔把“历史”作为“近代科学”的彼岸,用“时间”解读“存在”;而伽达默尔虽然承认这是一大贡献,但是他认为这“并没有囊括一切”,而进一步指出“艺术”又是“历史”的“彼岸形态”。伽达默尔本人还曾专门为中译本写了一个“中译本前言”推荐。 序言 中译本前言 很久以来,我一直从事着艺术真实性问题的研 究。这个研究,还推动了我对解释学基本出发点的 进一步发展;这个出发点,是海德格尔在《存在和 时间》一书中针对胡塞尔的先验的自我学说提出来 的。命题的真,并不是真理的唯一的也不是最终的 所在。这是我从海德格尔那里可以学到的,海德格 尔的这一见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欧洲历史的独特 性,可以得到更深刻的理解了。借助于对意识哲学 的存在论批判成果,海德格尔为我们指出了,古希 腊的早期思想、也正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 ,仍然还是现代实证主义的理论依据。这是一条从 古希腊起源的、中经基督教神学和三神一体奥秘的 神秘主义、导向极端的近代无神论和导向科学时代 的路线。 由此,必然要产生这样一个问题:艺术表现占 有什么样的位置,如果艺术已不再被包括在宗教系 统的总体范围之内的话。海德格尔在其早期完全没 有顾及艺术。1936年,当海德格尔第一次作关于艺 术作品的学术报告时,的确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而 对于我来说,却很少甚至完全没有什么新的触动, 当我从他的报告里确实看出了我自己的对真理的研 究方向的时候。我发现,海德格尔和我一样,注视 着同一个方向。就他而言,当时显然关系到,以比 他在《存在和时间》中所取得的更大成功去摆脱胡 塞尔意识哲学初始立场的困境。当此在的生存分析 从此在的忧虑结构出发来说明其时间特征时,毫无 疑问,这种分析就为现象学的建立打下了一个更加 广阔的并被实际经验所充实的基础。但是,这个基 础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致能够从形而上学的和由 形而上学中产生的近代科学的彼岸提出存在问题吗 ? 虽然,黑格尔已经得出了这样的见解,在精神 的本质中存在着它的属于时间的现象。因此,从黑 格尔以来,哲学史就成为哲学本身的一大要素,并 且把哲学史的真理权益提到了对真理的历史性和相 对性的挑战面前。海德格尔的忧虑分析作为此在的 时间结构分析,又呈现了一种存在论批判的极端性 。精神、意识、真理遵循着一种不加追究的关于现 存性的存在论。这种存在论偏见的一些弊病,最终 在胡塞尔对内在时问意识的出色的现象学分析方面 变得最为一目了然。如果,海德格尔把此在的历史 性提到存在问题的主导思想的高度;那么,存在也 就不再会继续被作为现存性来考虑。此在的历史性 ,也就不再可以继续作为此在存在的一种衰减来出 现。 尽管如此,历史性的生存方式并没有囊括一切 。即便我们把数学的数字和图形这种非时间的领域 、或者梦幻及其潜在的真实性的非逻辑的领域统统 排除在外,艺术的以及从艺术中显示出来的难以把 握的真实性和智慧的领域仍然保持着一种历史性的 彼岸形态。因此,问题就在于,一种名副其实的哲 学解释学必须把关于艺术的真实性问题纳入议事日 程。在这里,显而易见的是,真理并不受思维和命 题的约束,而是具有一种存在的特性。因为,“真 的”是艺术作品,既不是艺术作品的创作,亦非艺 术作品的欣赏。这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真的 ”就像纯金那样的真。同时,人们猜想到,在艺术 作品的本质中,不仅存在着它的自我表现,而且也 一样具有那种不可揭示的、而只是一再自我显露的 隐匿性。 因此,艺术的经验,在我本人的哲学解释学起 着决定性的、甚至是左右全局的重要作用。它使理 解的本质问题获得了恰当的尺度,并使免于把理解 误以为那种君临一切的决定性方式,那种权力欲的 形式。这样,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索把我的注意力 转向了艺术经验。 现在,如果因此而把我的有关著作译为中文以 飨中国读者,那无疑会使我感到特别的不安。由欧 洲的文化界来为作为顶峰的中国美学文化提供关于 艺术本质的哲学思想,简直有点班门弄斧。尽管令 人遗憾的是,我们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所知不多;不 过有一点我们是很清楚的,即欧洲的那种科学观念 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并不起那么大的作用。在欧洲,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科学认识是被迫对艺术进行反 思的。而在中国,也许倒不如说是正相反。按照我 们的理解,美学在中国可以说是宗教的和理论的观 点与之相适应的真正的形而上学、普遍的思想方式 。因此,使我们非常突出地感觉到,书写和文字在 中国的美学文化中作为书法艺术扮演着一个十分重 要的角色。虽然,我们认为,对于古希腊的文字和 绘画也可以这么说。但是,在欧洲这种文化圈子里 ,今天又有谁在文字学方面想到了绘画艺术呢? 不过,我还是可以希望,中国读者会从我的研 究中找到某些有用的东西的;因为,艺术不仅不受 时间的限制,而且也不受空间的限制。 内容推荐 《美的现实性--艺术作为游戏象征和节庆/当代西方学术经典译丛》是H.-G.伽达默尔在1974年7月29日至8月10日萨尔茨堡大学周期间,以《艺术作为游戏、象征和节庆》为题的讲演的修订版,也是伽达默尔的代表作之一。如果说海德格尔是以历时性作为时间特征来解读存在,那么伽达默尔则用共时性来解读艺术。正如伽达默尔在“中译本前言”中所说:“艺术的经验,在我本人的哲学解释学起着决定性的、甚至是左右全局的重要作用。它使理解的本质问题获得了恰当的尺度,并使免于把理解误以为那种君临一切的决定性方式、那种权力欲的形式。这样,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索把我的注意力转向了艺术经验。”此外,译者还撰写长文,分享了自己研习《美的现实性》的相关心得,特别是哲学的进入“神圣之维”问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