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精)/细讲中国历史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余蔚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书评(媒体评论)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正是应国家、社会之需要
的图书。通过这套丛书,可以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
爱国传统、奋斗精神,学习和借鉴国历史上治国理政
的丰富经验。作者多是历史学博士、教授、副教授,
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准。我认为这套书是很有特色的通
俗化的学术著作。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是一套有特色的普及版中
国历史著作,深入浅出,结构合理、图文并茂,对某
些重大的出土文物加以介绍评说,对悬而未解的疑问
加以释惑,对后人误传误解的问题予以纠正,对某些
典故加以评说,对某些神话传说加以评论,附录内容
除了通俗普及作用外,还大大增强了学术性和权威性

王家范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套“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是非常好的,应该说
切中了时代社会发展的脉搏。我国目前正处在现代化
转型过程中,因此,特别需要重视从悠久的历史中汲
取经验,在这方面这套书可以提供很好的帮助。
高毅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后记
过去数十年间关于宋代国家的“八字经”——“
积贫积弱”、“冗官冗兵”现在正经受越来越多的反
思:它是否有足够的概括力?所反映的是否是宋代最
主要的特点?
似乎预料到后人可能有怎样的评价,淳熙三年(1
176),宋孝宗与宰相龚茂良有这样一段对话:
孝宗:“本朝文物家法远过汉唐,独用兵差为不
及。”
龚茂良:“国家自艺祖开基,首以文德化天下,
列圣相承,深
仁厚泽,有以固结天下之心,盖治体似成周。虽
似弱之,然国祚
绵远,亦由于此。汉唐之乱,或以母后专制,或
以权臣擅命,或以
诸侯强大,藩镇跋扈。本朝皆无此等。”
这段自辩之词,至少说明宋代有两个强项:以科
举制为基石的文治;以权力制衡为基石的政治结构。
它们共同营造了宋代稳定的政治环境,间接推动了社
会经济和都市的繁荣、文化事业与社会救济之发达。
如此优裕和文质彬彬的生活,和勇悍的民风难以并存
。内敛的政治作风与对外的不屈不挠的对抗,也是相
冲突的。“用兵差为不及”,与‘‘文物家法远过汉
唐”,正是一体之两面。对于生活在分裂动荡、受尽
屈辱之年代的史学家来说,首先从武力作考察甚至据
以作主要的评价,几乎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像陈寅恪
这样中肯的学者毕竟是少数。我们对前辈,要予以同
情之理解。而作为有幸能看到世界的多个侧面的现代
人,我们却不应容许自己继续以偏执的目光去评价史
事。
或许未必能找到几个精简的词对宋代作一准确概
括。但我们应该警惕:越是简练有力、口号式的词,
越易失真,也越易潜移默化地向我们灌输一些未必正
确的理念。对这个时代作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正是
作者希望以尽量短的篇幅来尽力提供的——才是评价
的基础。当然最理想的状况是暂不作评价,而是饶有
趣味地去了解更多。
在传统史学的眼里,宋王朝总体上是一个软弱的
王朝,因为它自始至终都只是“三国鼎立”中的一只
脚,始终没有完成一统天下。然而,如果我们摈弃以
汉族为中心的观念去看待中国历史,如实地把辽、金
、西夏真正看成是中国的“自家人”,就不会感到宋
的所谓“妥协’’和‘‘软弱’’了。自家兄弟之间
“阋于墙”,这种现象世界上哪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都
有。“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你踢我一脚,我打你一
拳,有什么好多追究的呢?在民族大家庭历史纠葛的
旧账上,也是宜粗不宜细。多发掘形成民族统一体过
程中的正能量,那才是历史学家应做的事。
《诗.小雅.常棣》中有这样一句话:“兄弟阋
于墙,外御其侮。”意思是说,兄弟之间在家里争吵
,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还是共同抗御的。宋、辽
、金、西夏之间的种种争斗和战争,说到底无非是“
兄弟阋墙”,有时“兄肥”,有时“弟瘦”,有时“
兄胜”,有时“弟败”,都无伤大雅。从唐末的中央
政权失控,到元王朝的重新统一,其间大约有近四百
年的时间,这长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或以南北对峙的
形式,或以三国鼎立的方式,分裂着,矛盾重重,战
云密布。要在其中把每件事分出个是是非非来,难!
这期间一面是战乱和苦难,一面又是融会和交往,曲
曲折折地走向更高层次的统一。
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阿尔泰山以东,
北与西伯利亚相接的广袤土地,地理学上称作蒙古高
原,这里的民族被称为蒙古族。这里自古以来便是中
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广阔舞台。这些民族有
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史,又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关
系,构成了中国历史发展中生动异彩的篇章。
崛起于公元十三世纪的蒙古族,在被后人称为“
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的征战下,先是
联合宋王朝灭金,然后灭西夏,然后再挥师南下,灭
掉了宋王朝,建立起了疆域辽阔的元帝国。
下面要与大家细讲的便是百年元代史。
目录
序一李学勤
序二郭志坤
导语
01大唐的遗产
五代的形势
契丹踏入中原
幽云十六州
02兴起:太祖、太宗朝
从夹马营到陈桥驿
杯酒释兵权
未完成的统一进程
太祖的兄弟关系及末年迁都之争
烛影斧声
终结十国与宋辽开战
“抑武”的制度保障
文治与科举、学校
03守成:真宗、仁宗、英宗朝
对峙的巩固与鼎立的酝酿
东封西祀 / 055宋夏战争
关南誓书与宋辽夏三边关系
宋的南疆政策与侬智高之乱
仁宗朝的军事形势与财政状况
04 争执:神宗、哲宗朝
因忧患而思变
“理财为方今先急”—新政的主要内容
“三不足”与“一道德”
整饬军政与开边
翻云覆雨
05突变:徽宗、钦宗朝
“端王轻佻”
开边的新成果与宋的幽云情结之泛起
辽的统治格局及其危机的产生
辽金战争与“海上之盟”
北伐幽云
盟邦反目
第一次围城和城下之盟
北宋灭亡
06中兴:高宗朝
逃亡
防线的重建与政权的重建
宋与伪齐的战争
和战之间
和议与收兵权
达成和议的外部环境—“恢复”的困境
秦桧专权
完颜亮南侵与高宗之退位
07僵持:孝宗、光宗、宁宗朝
隆兴北伐与和议
金的政局动荡
“独断”与“近习”用事
两宫不睦与光宗“禅位”
庆元党禁
开禧北伐
史弥远专权与理宗之立
蒙古侵金与宋金混战
08沉沦:理宗、度宗、恭帝朝
理宗的身份危机
李全之叛及宋失山东
宋蒙联合灭金
端平入洛与宋蒙战争的爆发
理宗朝的宋蒙战争
贾似道的时代
襄阳失守与宋之灭亡
厓山海战
09宋代政治体制概说
中央的权力架构与权力平衡
地方行政
财政
科举
10宋代的经济与社会
工商经济与城市网络
城市生活—以开封为例
海外贸易
社会救济
11宋代的文化
理学
史学
宋词
科技
附录
附录一宋大事记
附录二宋世系表
附录三主要参考书目
结束语
精彩页
显德七年春天,契丹的军事行动究竟是怎么回事,时人与后人都无法做出合理解释。按理说,周世宗在上一年北伐,下三关,夺回十六州东南一角,以契丹的惯例,此后几年,必当年年扰边,使后周疲于奔命。而后周的世仇北汉,乘机伐丧,在周太祖驾崩、世宗即位之初就曾发生,此次故伎重施,当是情理中事。这年春天的边情,看来是很令人紧张的,前线报来战况,不似作伪。况且边将获知敌军动向,应当向枢密院通报,都点检与军情的汇集没有直接关系,当然就很难策划一起假的入侵事件。此后,判断敌情,决定出兵规模、统帅人选,都是枢密使与宰相的事。后来远征军回军开封,后周的宰相们后悔不迭:我们怎么会做出这种决定呢?现在噬脐莫及了。可见,这是后周最高层对幽云前线动态的正常反应,赵匡胤要假传敌情,策划自己带兵,顺带搞兵变,可能性不大。可是,幽云的情况就这么朝着有利于他的方向发展了。不但事先的情报是契丹大举入侵,使他有机会领兵出征,而且最后的结果是契丹立即就退兵了,使他得以巩固篡夺的成果,这两点都对他有莫大的好处。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究竟契丹有无大举南侵的举动?若曾出兵,又为何很快退回?宋、辽两边的史籍都没有记载。这次若有若无的入侵,不但来得莫名其妙,而且后果严重。很可能,这是偶然事件。而一个新朝代竞因此建立,一个大时代由此结束。
赵匡胤建立宋朝,是利用了何种制度缺陷,他在建国以后,就要去弥补这种缺陷,防后人效法。是禁军中的兄弟把他推上皇位,那就要对这些兄弟特别注意。他做了皇帝后,这批兄弟依次升迁,仍然在禁军供职,只是中间插进去一个新人,就是皇帝的兄弟赵光义。这只能达成一种暂时的稳定状态,在有控制力的壮年皇帝在位的情况下,它才能存在。石守信、王审琦之流于宋太祖,正如宋太祖之于周世宗,老留在禁军中,养大了势力,万一自己“不虞”,留下一个周恭帝那样的小孩儿皇帝,他们保不准也会学一招“黄袍加身”。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在禁军高层换血。但他并未用屠戮功臣等比较直接、血腥的方法。
建隆二年(961),即建国之后第二年,他召集禁军旧部聚饮于宫中。有了三分酒意,他开始倾诉:“当皇帝未必有多少乐趣,每夜睡不安枕啊!”
群下知机问道:“天下已定,何人敢有异心?陛下何必忧虑?”
“我相信你们没有异心。不过,一旦有人硬把黄袍套在你身上,你想不干,恐怕也不成。”
“这个倒是没想到。请陛下哀怜,指一条明路!”
“人生弹指即过。不若多积金帛田宅,留与子孙;歌儿舞女,颐养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忌。这不是最理想的状态吗?”
众人谢恩:“皇上能作此想,足令枯骨生肉,枯木逢春!” 旋即各自找了理由,辞去了禁军中的职位,外放去做节度使。
这个“杯酒释兵权”之典故,说的是从龙诸将“释”了禁军中的兵权。禁军高级军官,睡于皇帝的卧榻之旁,时时威胁皇权,安置好他们,是最为紧迫、最为关键之事。借着旧友“心甘情愿”安度晚年的机会,宋太祖重新整顿了禁军,改革了统兵制度,把禁军中的重要位置安排给新进人物,立即强化了对禁军的控制。
那么放出去做节度使,是不是威胁小一些?确乎如此。五代后期,藩镇势力已弱,不再具有颠覆性的力量。不过,乘乱兴兵的能力还是有的,有时仍会有很大的破坏力,一种很令人不安的前景是,若不能短期之内弹压,则会影响其他藩镇的动向。后汉时陕西三镇连兵,当时的枢密使郭威左支右绌、焦头烂额,动用常规兵力之外又大肆招募新军——赵匡胤就是在当时从军的——才得以平定。所以,藩镇仍是一种重要的不稳定因素。宋朝建立的第一年(建隆元年,960),潞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驻扬州,今江苏扬州市)李重进筹划反叛,李筠且引北汉为援,当时宋太祖极担心南北夹攻,用计使两边一先一后而发,且亲征潞州,终于有惊无险地渡过难关。若藩镇和其他多种不利条件结合在一起,比如契丹、北汉、南唐等,那么危机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是很难逆料的。
所以对藩镇的控制和削弱,不能松懈。太祖的处理手法不算新颖。最常见的是命各节度使换任,或称“徙镇”。节度使总要在本镇有若干年的经营,才好完全掌控本镇的资源,有作乱的资本。可是一“徙镇”,多年的苦心经营顿时化为泡影。然而皇帝令节度使易地任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想听命,就只好在条件不那么成熟的时候立即反叛,以致功败垂成。从建隆元年开始,各节度使被密集徙镇,这就大大增加节度使作乱的难度。有时征其入朝以考验其忠诚度。一旦入朝,很可能就被长期留在京师,甚至免了实职,领干薪、“奉朝请”了。开宝二年(969),太祖又重用“杯酒释兵权”的故智,一次“准许”五名来朝的节度使“辞职”。P19-21
导语
余蔚著的《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精)》为“细讲中国历史丛书”之一种,作者余蔚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宋史学会理事,是国内宋史学界的青年才俊。作者精研宋史多年,长于宋代政治制度,又不为过去史学界一些“主流”观点所束缚,具有广阔、新颖的视野。本书描绘了宋代的政治变迁、制度设计、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而以政治史为主,将宋代历史分成兴起、守成、争执、突变、中兴、僵持和沉沦七个时期。全书十一章,如果算上综录宋代体制的一章,有关政治部分达到了九章,其他方面则相对简略,代表着作者眼中的宋代样貌,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在本书之中,作者对许多宋代历史上的重要问题,重新回到历史情境中进行同情之理解,与过去受意识形态、现实需求影响的史论颇为不同。比如,对于宋辽宋金和议、熙丰变法、高宗收兵权杀岳飞等事件,没有站在片面的爱国主义立场进行解读,而从宋代的历史和当时实际的效果中予以评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些内容与视角,可以为普通读者提供新的看待历史的方式。
序言
宋朝( 960—1279)上承五代,下启元朝,共历
十八帝,以宋高宗赵构南迁为界,分为北宋与南宋。
这个王朝历时达三百二十年,自秦代始建统一的中央
集权国家之后,宋为存续时间最长的政权。不过,宋
迄未完全统一,先后有辽、夏、金等政权与它共存,
各占据中国的一部分。这个时代的国际关系便异乎寻
常地复杂。在政权内部,将五代的尚武、动荡引向文
治与安定的局面,是这个时代最引人关注的话题。这
一转型是成功的。宋代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巅峰
时期,尚文及安定,是其最主要的背景。合国际关系
、国内政治与文化发展诸层面而言之,这个时代呈现
于后人的,是一幅繁复而精致的画卷。
鉴于唐末藩镇林立、王室衰微、大权旁落,从而
造成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历史教训,宋王朝的创建
者当然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但在集权的举措上多所创
新,其过程温和、渐进,很少使用暴力。宋太祖赵匡
胤靠精心策划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起家,但
在“代周建宋 ”的过程中,于百姓则“秋毫无犯 ”
,于周之太后及幼帝,则能加以善待,这在此前历代
,较为罕见,也奠定了宋政权的统治基调。之后就是
以“杯酒释兵权”来消解禁军对皇位的威胁,逐步削
去藩镇的权力以控制地方军队,从而实现“抑武”的
目标。同时,以完善科举、重用文臣,来提高政权的
民事管理能力。依靠崇文抑武稳定内政,宋成功地走
出了五代的阴影。
但是,文治与武功难以并举,似是历代王朝的宿
命。宋的内政固然稳定,对外用兵却一直不顺利,以
致对并存的北方政权—先是辽,后是金,最后是蒙元
—处于相对弱势。早在公元 907年,即五代后梁取代
唐的同一年,居今内蒙古东南部的契丹族建立了辽政
权,它借鉴中原的中央集权与皇帝专制,极大强化了
内部凝聚力。至宋建国,它所面对的,是兼有中原王
朝的组织方式和游牧族强大骑兵力量的新式政权,在
它面前,宋占不到上风。双方为华北北端的幽云十六
州进行四十余年断续的战争之后,终于在 1004年签
订“澶渊之盟”,自此开始百余年的和平。尽管“不
武 ”,但以此方式得到了“盛世”所需要的“太平
”,也不能说不可取。宋夏之间则是频频产生冲突。
夏国由割据政权发展而来,其得以立国,本身就是宋
的统一大业失败的证明。夏的自立、扩张与宋的统一
欲望相对立,使两者在十一世纪发生多次战争。战事
时起时歇,直至北宋之亡。辽夏之间的关系,与宋夏
关系也有相近之处,夏割据与自立初期,受辽的保护
,但同样以武力摆脱了被保护国的地位,与辽、宋并
立而在形式上向后二者称臣。这种“三国鼎立 ”的
形式,因辽希望在辽宋之间存在一个缓冲地区而得以
维持。
女真人建立的金政权,灭辽之后又灭北宋,将赵
氏驱至淮河以南立国,旧有的平衡遂被打破。由于陕
西是夏扩展疆域的主要方向,夏与失去陕西的南宋不
再有冲突,改而与金纠纷不断。但宋、金两大国的矛
盾,才是当时的主要国际问题。与宋辽关系相比,宋
金之间远不和睦,金欲侵吞而宋欲恢复,由此引发的
三个和议与三场全面战争,是两国之间不稳定关系的
写照。不过这并不妨碍金以中原制度来塑造本身,引
入三省六部制,行用科举制度,尊孔子为“至圣先师
”,在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处处呈现“中原化
”的迹象。作为北族而据有中原者,金政权亟需借用
中原旧有的体制笼络汉人,巩固内政。而时日稍久,
统治者自身也不可避免地“中原化”了。
身处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宋政权用尽各种手段,
使境外的问题不至过于影响内政的稳定。在这一点上
,它做得很成功。北、南宋各有很长一段时期,疆域
主要部分较为安定,北宋超过百年而南宋近百年。这
足以使经济与文化获得长足发展。譬如农业生产便有
显著提升,政府主导新作物的普遍种植,并促进新农
具的推广,以弥补人力与畜力的不足,此类政策很见
效果,粮食产量与土地承载量得以迅速提高。这一点
无法由产粮的数据直接推出,但可由宋初至北宋末的
人口数量的剧增看出。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宋代的
商业也有长足的发展,由此,商税的征收量与管理水
平也同步提升,中国历史上首部商业法规《商税则例
》因此诞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也应
运而生,以适应对通货的激增的需求。交子首先在商
品经济发达的四川盆地产生,由成都十六户富商发起
。后几经变动改进,由宋政府于天圣元年(1023)设
立世界上首个纸币发行机构,这成为世界经济史上具
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普通
人的生活状态,其中尤以城市平民为甚。长期以来,
城市中的夜生活是禁绝的,城门按时启闭,城中实行
“宵禁 ”。到了宋代,这一条成规被打破了。在大
城市中,夜市直至三更,有的商铺通宵经营,至晓方
散,称为“鬼市子”。作为娱乐场所的“瓦子 ”大
量涌现,上演各种技艺节目。中国传统的市井生活,
至宋代开拓出新的局面,绘于北宋末的《清明上河图
》,便生动展示了宋代都城市井生活的片断。
与经济发展相伴的,是科技的巨大进步。两宋的
科技成就,不仅成为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个高峰,
而且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居于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
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有三项—
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都是在宋代得到完善且应
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沈括著述的百科全书式的《梦溪
笔谈》,记录了当时多项科技成就,他因此被英国的
李约瑟博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式的人物”。
宋代是文化自由而昌盛的时期,这也表现为当时
私学大盛。基层的私学,如“私塾 ”、“乡学”,
从事启蒙教育。达到较高水平、较大规模的,则成为
“书院”。书院中不乏经学大家。十一世纪前期的胡
瑗、孙复、石介,世称“宋初三先生”,各以经术教
授门徒,门人各数百,一传再传,传播学术的书院四
处散布,北、南宋各有“四大书院 ”之谱,有宋一
代的文化面貌,为之改观。
宋代大儒朱熹,于创办书院一事,可谓不遗余力
,成就卓著。孝宗淳熙六年( 1179),朱熹知南康
军,亲赴白鹿洞勘查书院遗址,并定议重建书院,作
为自己讲学之所。次年春,书院建成,朱熹即日登台
讲《中庸》首章。四年之后,朱熹又于武夷山创办“
武夷精舍”,门徒云集,盛极一时,成为“朱子学”
广布的重要基地。
宋代是中国古代学术最昌盛的时期,此说并不为
过。而宋孝宗朝又是宋代学术最为繁荣且兼容并蓄的
时代。当时,王安石的“新学 ”已广受学者抨击,
但孝宗却反对“执一而废一 ”的不相包容的态度。
而对于持论与“新学”颇为不同的“蜀学”,孝宗也
表示赞赏,亲自为苏轼文集作序,以示褒扬之意。正
是在孝宗朝,朱子学、陆九渊的心学、张栻的湖湘学
派、陈亮的永康学派、叶適的永嘉学派、吕祖谦的金
华学派,各学术流派一时俱起,并立当世。这个时期
的学者阵容及文化开放程度,不逊于春秋战国。陆游
、范成大、杨万里、尤袤等“南宋四大家 ”及著名
词人辛弃疾,也活跃于孝宗朝的文学舞台上。而这一
时期,又只是一个缩影,是三百余年有停顿、有起伏
但未尝断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一段。
内容推荐
余蔚著的《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精)》描绘了宋代的政治变迁、制度设计、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以政治史为主,将宋代历史分成兴起、守成、争执、突变、中兴、僵持和沉沦七个时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