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门和窗子都关着(冯积岐短篇精选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积岐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门和窗子都关着(冯积岐短篇精选集)》是冯积岐短篇精选集,收录了《门和窗子都关着》《匕首》《抢劫之后》等冯积岐执笔以来最为精彩且具有代表性的短篇作品。在编选过程中,作者和编辑坚持文学性、艺术性、专业性,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判断,把冯积岐创作中感人至深、受到普遍好评的,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的好作品筛选出来。本书的出版,一方面是回馈读者的阅读期待,另一方面对作者的短篇创作生涯也可谓是一种总结。
作者简介
冯积岐,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在《人民文学》《当代》《北京文学》《上海文学》等数十种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两百多篇(部),作品多次获奖。出版长篇小说《沉默的季节》《村子》《逃离》《敲门》等九部。曾获九头鸟长篇小说奖、柳青文学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目录
门和窗子都关着
三个年轻人
预演
和一把镰刀相关的故事
匕首
放弃
死去活来
农妇祁红霞
雪夜走山
苗珍简历注释
四百九十八棵洋槐树
赶在枪响之前
抢劫之后
镜子
我们村的最后一个地主
后记
序言
写出了“邮票大小的故乡”
——代序
邵燕祥
大家知道福克纳终其一生写出了他“邮票大小的故乡
”。读了这部书稿,我想,冯积岐的精彩,也是他写出了
自己“邮票大小的故乡”!
作者在农村基层积累的生活经验是他的童子功,可以
触类旁通,取用无穷。不管他写农村里的什么人,都不止
于“像那么回事儿”,而“就是那么回事儿”。何况他能
够把男女老少形形色色的“乡下人”写出个性或特色来。
这就在他选定的例如松陵村、南堡乡这个“场”,形成特
定的氛围。落在笔下就是我说的风俗志。不管是新风还是
旧俗,有的是正凤良俗,有的是奇风异俗,有的是伤风败
俗……人与风俗,孰为主导,好像也是鸡生蛋或蛋生鸡的
关系。
《一顶草帽》从一个别致的角度写出了一个颇有心计
的“访民”与对上访(又被命名“缠访”)穷于应付的基层
干部的博弈,在官民沟通渠道阙如或不畅,而现有维稳政
策要求把上访消灭在萌芽状态至少堵截在当地(这是我的体
会,不是文件上的准确提法)的框架里,注定会形成访民坎
坷难行和干部进退失据的尴尬。这在当事双方,乃至整个
的社会都是一个困境。不管冯积岐几分写实,几分虚构,
写出这个困境,不仅是文学,而且是历史,冯积岐就成了
巴尔扎克所说的——历史和社会的记录员。
《农妇祁红霞》延续了这一题材和主题,讲了一个老
上访户辛酸的故事。在旧冤叠加新冤的背后,是前法治社
会不但缺乏必要的法律救济,且连起码的程序公正也谈不
到:含冤莫申的访民只能寄希望于空无(哪里有那么多瞎猫
能碰上死耗子)。而责任攸关的干部也无所遵循,不知道哪
里是法律的边界,他们的“创造性”沦为荒唐的试验,乃
至违法违宪的作为。
这样的困境是现实的,这样的书写也就是写(现)实主
义吧?对于成百上千的小说读者和成千上万的非读者群,
对于“干部和群众”来说,这个困境是属于他们的,是能
引起他们激动和思索的。也许距离形而上的终极追问,如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云云的抽象问题。
远隔十万八千里,但这才是他们惨淡的人生和斑斑血迹。
——至于说起理性的思辨。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一步一步深
入的p巴。
如果说这里触及的是现实热点,那么像《我们村的最
后一个地主》,则填补了另一个文学题材中的重大历史空
白。这个在全国占有极大人口比例的“敌对阶级”的形象
。长期以来在文学书写中多被简单化脸谱化或妖魔化了。
地主分子及其家人,特别是他们的子女以至隔代家属。作
为“黑五类”之首的存在,他们的遭际和心理往往被留白
了。
在触及童年和少午时,作者笔墨是干净的。而当他不
得不从成人社会汲取墨水时,则不免混杂沉淀了社会的渣
滓。这不是作者的审美取向问题,而是由于刚性的“假恶
丑”挤占了“真善美”,现实生活中道德底线急遽沦落,
赤裸裸的公然无耻在诸多情境中取代了虚伪的假面。这不
是作者的“阴暗面”猎奇,这是公开的秘密,是一切欲写
实的作者所面对之“实”。在人们耳目所及处,性活动成
为某些社会行为或事件的重要节点。在小说中也顺理成章
地成为情节的推动力。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推敲性行为描写
的数量和详略是否妥当,而在于是否揭示角色精神面貌和
人性深度。但这样说说容易,却没有固定的配方,一个作
者下笔时如何掂量、拿捏,不只是简单的字句增删功夫吧

当然,权力者中的违法乱纪分子,其糜烂和堕落,其
危害社会和民众,不限于性乱这一点,而社会上许多两性
关系上的混乱,当事者也不限于在职干部。这从本书各篇
已可看到鲜活的实例。似也无须格外说明。
无论是“干部”中,还是“群众”中,这种传承久远
,但于今为烈的乱象,突显出在令人不堪的吏治和世风交
相作用下,广大妇女尤其是底层妇女人身权利和个人尊严
得不到法律和舆论的保障和支持。这本小说里写到的许多
妇女还处于“前娜拉”生存状态,她们被买卖己经不是“
买卖婚姻”的性质,有被迫卖身《(牵马的女人》),有权
色交易(《苗珍简历注释》),等等。这里有力地折射出当
前中国妇女解放的现状,广大城乡妇女的实际社会地位,
让人忧虑,不是杞忧。
相对来说,像《黑衣女人》所写的故事,一般可以归
为逸事逸闻,算不得尖锐的社会性主题。作品以“活见鬼
”的幻觉,隐约写了一个青年女性周旋于几个老农之间的
畸形性关系(不同于旧日华北农村基于贫病产生的一女二夫
的“拉帮套”),因不属群体活动,又在荒山野岭,故属“
三不管”。近于陋俗,但有田野调查的认识意义,而作者
从容写来,带着沈从文、汪曾祺的文学笔意,或也正合“
风俗志”的正解。
沈从文也好。汪曾祺也好,或者加上孙犁,还有现在
很少提起的赵树理,他们不是为写风俗而写风俗,他们作
品中的情趣与意趣,都赋有由衷的人道同情,这是不同于
旧时代单纯“述异”之作的。
由这里,我联想到可谓古代短篇小说之冠的《聊斋志
异》。毕飞宇对其中的《促织》有极高的评价和细致的文
本分析,可证他读书是用功的。我听说有些作家表示只读
外国名家即“世界级大师”的经典名作,这是取法乎上,
无可厚非,但我以为,本土作品也未必如有些人所认定的
全无价值。
冯积岐在作品中。偶尔也采用一些隐喻、错觉之类的
手法,有的也颇有趣,如《皮影,或局长之死》,恍若游
戏之笔,既讽“死官僚”局长为非人,又于意念中千刀百
剪加以凌迟,不亦快哉!但如《刀子》(《一幅画》《影子
》等。我明知此类手法的小说不宜以逻辑强求,但对情节
中的玄、怪,还是感到有点格格不入。倒是他自己也喜欢
的《曾经失明过的唢呐王三》,王三视力的异变,王三和
唢呐的对话,虽都显得有点“神”,却能够接受下来。这
里面必然有冯积岐对时代对人性的理解。
个人直觉感受,可能因人而异,因阅读习惯、审美眼
界,甚至非文学的原因形成偏爱偏见都是难免的。聊备一
说。冯积岐不妨多听听各样人的意见,但不是人人都会坦
陈己见。我相信自己是坦诚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二○一八年七月二十九日
*这篇代序是从诗人、杂文家邵燕祥写给本书作者冯积
歧的信中摘录的。
导语
冯积岐,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在《人民文学》《当代》《北京文学》《上海文学》等数十种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两百多篇(部),作品多次获奖。出版长篇小说《沉默的季节》《村子》《逃离》《敲门》等九部。曾获九头鸟长篇小说奖、柳青文学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门和窗子都关着(冯积岐短篇精选集)》收入多篇冯积岐的小说作品,供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
后记
1983年,我第一次在《延河》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
,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30多年来,发表了200多篇
中短篇小说,出版了12部长篇小说。至今,对于创作短篇
小说乐此不疲。我总觉得。我向往的短篇小说仿佛金苹果
,在不远处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等着我去摘取。因此,我
竭尽全力,朝那个目标奋进——变换艺术手法,左突右进
,苦心经营。打造短篇小说的王国。
短篇小说是对作家最严峻的考验,你的艺术造诣,包
括思维方式、语言结构、时间空间的处理等文学本体,在
短篇小说面前是赤裸裸的,稍微的纰漏,或者艺术上的衰
微。短篇小说都无法掩饰。妄图给短篇小说里充塞茅草、
棉絮或者杂物,只能是自毁。我不相信,连一个短篇小说
都写不好的当代作者能拿出震撼人心的长篇巨著。每一部
好的短篇小说就是自己艺术大厦坚实的基石,只有基石稳
固,他的艺术大厦才会使人抬头仰视,钦佩赞叹。
优秀的短篇小说具有生动的故事、完美的构架、诗意
的语言、深邃的寓意和使人回味无穷的意蕴,短篇小说的
精妙在于篇幅小、容量大、分量重。因此,要拿出一篇使
读者拍案叫绝的短篇小说并非易事。正因为短篇小说是一
道难题,我才不肯放弃,在短篇的田地里耕耘了30多年。
在继承前辈作家优秀遗产的同时,努力地去发现、创造,
抵达短篇小说的理想境界。
伟大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去世前一年——1880年10月
15日,在给友人的信中悲哀而又欢喜地说:“确实是整个
文学界与我为敌,喜欢我到入迷程度的只有整个俄国的读
者。”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有二批读者喜欢我的短篇,欣
赏我的短篇,研究我的短篇。他们使我对写出精致的短篇
小说充满信心。这是我结集出版短篇小说集子的理由之一
。这部集子里的作品,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发
表在杂志上的短篇小说。
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对作家最残酷的考验是时间和读
者。如果几十年过后,还有读者在读我的短篇,就足以说
明,我将30年的生命泼洒在短篇上,是很有意义的,也说
明,我的编辑们确实有一双慧眼。
2018年6月28日
书评(媒体评论)
大家知道福克纳终其一生写出了他“邮票大小的
故乡”。读了这部书稿,我想,冯积岐的精彩,也是
他写出了自己“邮票大小的故乡”。
——著名诗人、杂文家邵燕祥
冯积岐人有厚德,生活有厚积。他在陕西作家里
是吸收现代小说成分较多的一位,而他又是极传统写
作的一位,他的生活环境和经验以及走上文学之路受
到的教育都是传统性的,可以说是形成了自己固有的
一套写法的作家。
——著名作家贾平凹
冯积岐的追求一直处于真正的文学层次,他区别
心志高远者和庸常之辈的不在于表面目标,而在于他
对人类生活感知的深度和具有艺术素质的纯洁与正直

——著名评论家李国平
冯积岐的作品富有想象力的创新和探索,突破了
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作品具有浓郁的现代主义色彩

——著名作家、评论家葛红兵
精彩页
门和窗子都关着
退休中学教师戴凤英双眼一眨也不眨地盯着电视,生怕漏掉一个镜头。英格兰队和德国队都是强队,也许,一眨眼,一粒球就射进门了,精彩的瞬间就流逝了。戴凤英是一个狂热的女球迷。一个女人,而且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女人对足球如此迷恋,真是不可思议。从这两个队一开踢,她就紧紧地盯住电视不放。看一夜世界杯,凌晨5点才人睡,中午起来,吃毕饭,她给家属院看大门的朱秀兰叙说昨晚哪个队赢了球哪个队输了球。朱秀兰说:戴姨,你心脏不好,不能天天晚上熬夜。戴凤英说:我没有吃过鸦片,不知道鸦片是啥味道,我看,吃鸦片也没有看球赛过瘾。朱秀兰哈哈笑了:鸦片吃多了伤人哩。戴凤英斜视了一眼朱秀兰。农村人,没文化,还和她谈什么足球?戴凤英不再和朱秀兰着嘴了,她一拧身出了院门。她要到环城公园去,在那里,也许她能碰见和她有共同语言的球迷。
戴凤英盯住电视的目光始终像弦一样紧绷着。她先是一愣,愣了几秒。在那几秒钟的时间里,她如同被定住了一般,好像思维停滞了,人生止步了,整个世界消失了。她揉了揉眼睛,继而,将手中的茶杯向茶几上一蹾,站起来,尖声大叫:球进了!英格兰队球进了!当她确信她的眼睛并没有给她传输错误的信息之时,她跌坐在沙发上,握紧拳头捣蒜似的在茶几上捶打。裁判怎么没有吹哨子?是他故意的,还是没有看见?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在世界人民面前,英格兰队竟然蒙受这样的冤屈!戴凤英心理上本来就倾向英格兰,情感的砝码压在英格兰的天平上。年轻的时候,她就喜欢读19世纪英国的戏剧和小说。英国出了那么多大科学家,为世界文明的宝库中增加了那么多瑰宝,她对英国的钦佩是由衷的。英格兰队的蒙冤似乎就是她的羞耻。戴凤英坐卧不宁了。她能感觉到,球场上,英格兰队的小伙子们情感上被砍了一刀——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戴凤英心里一酸,眼泪涌上来了,双眼模糊了。球场上没有人,没有球,只有两种色泽——粗暴的黑色和柔弱的白色交织在一起,使她眼花缭乱。戴凤英看不下去了,她关了电视,起身回到了卧室,澡也没有冲,上了床。她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流着流着竟然啜泣了——她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冤屈,真是太冤屈了!
戴凤英在心中呐喊了一声之后,噙住了泪水。当她第一次体验到冤屈是怎么回事之后,心里仿佛被什么东西猛刺了一下。此刻,她是清醒的。
冤枉!我是冤枉的!
警察带走罗锋时,罗锋仰起头,喊了两声。罗锋的妻子双手按在砖墙上,腰弓起来,号啕大哭。罗锋的母亲跟在罗锋和警察的后面,一缕灰白的头发在灰白的太阳光中飘动。突然,老太太冲到警察前边去,跪倒在地,抱住警察的腿,锐声喊道:没有!我儿子没有……老太太的喊声似乎被地面吸走了,只剩下很粗的喘息。另外一名警察把老太太拉起来,老太太如同一团烂棉絮被丢在了院子里。站在四楼阳台上的戴凤英眼看着罗锋被楼房的墙角隐去了。她进了房间,呆呆地看着窗外:披上了新叶的杨树的枝条在窗玻璃上摆动着,对面的楼房是一种淡灰的色泽,巷子里人的脚步声杂乱无章。她把目光收回来了,长方形的木窗仿佛枷锁一样戴在她的脖子上。门和窗子是关着的,她记得清清楚楚。她关窗子时还向窗外瞟了一眼,门的暗锁碰上后发出的简单而明了的响声依然在耳际飘荡。
你从哪里进来的?她问罗锋。
从门里。罗锋说。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