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理论
第一章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战略提出
第一节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战略命题的背景及提出
第二节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现实要求与重大挑战
一、新一轮产业科技变革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新挑战
二、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抢夺创新战略制高点
三、全球创新大国加大创新力度,竞争日趋激烈
四、中国进入“新常态”时期面临经济发展全方位挑战
五、作为国家竞争核心的制造业面临严峻压力与挑战
第二章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际上关于创新理论研究的主要论述及借鉴
一、马克思关于创新的理论
二、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
三、经济学中的创新学派
四、波特国家发展阶段理论
五、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六、后发国家的相关创新理论
七、全球正推动加快以创新为导向的国民经济核算改革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创新理论战略思想的阐释及其战略重点
一、深刻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准确领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三、扎实践行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战略思想
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五、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须处理好的几个重大问题
第三节 新环境下对“创新”的再认识
第四节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创新
第三章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创新提高尚未真正有效地促进高质量经济增长
第二节 制造业创新不足制约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
第三节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
一、国家政策层面:创新战略与国家创新政策体系滞后之间的矛盾
二、创新链层面:创新投入结构不平衡与创新产出效率低之间的矛盾
三、创新主体层面:企业主体创新动力不足,不同主体创新资源分布不平衡
四、产业创新层面:关键共性技术基础落后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突破之间的矛盾
五、技术创新层面: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突破先发国家核心技术垄断仍面临较大困局
六、市场环境层面:市场没有在创新驱动过程中真正发挥决定性资源配置作用
七、开放创新层面:全球创新网络环境开放性与高端创新资源难获得性之间的矛盾
八、制度机制创新层面:缺乏创新宏观管理体制与资源配置机制设计
九、创新人才层面:创新人才结构与创新产出效率之间的矛盾
第四章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 主要创新大国积极推出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战略
第二节 保持战略持续性和系统性,为下一代创新和经济持续增长做整体布局
第三节 统筹协调各类创新资源,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组织保障
第四节 围绕创新链,积极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打造国家创新优势
一、促进创新各部门合作与技术转移
二、加快产业创新步伐
三、建构有利于创新的经济生态环境
第五节 各国政府致力于打造创新“公私合作”的PPP新模式
第六节 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为科技创新和创新增长保驾护航
第七节 “以人为本”,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加大科技创新人才争夺
一、美国
二、欧盟
三、日本
四、印度
第五章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动力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加快形成从“旧三驾马车”到“新三驾马车”的动力转换
第二节 全面确立“创新立国”战略的顶层设计与组织保障
第三节 企业成为“主发动机”,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一、推动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市场化改革
二、构建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模式
三、设立国家基础工业共性技术创新基金
四、建设国家级创新工程中心,增强工业基础的创新能力
五、推动大企业建立“双创”平台
六、打造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第四节 积极打造全面创新制度保障体系与创新生态系统
一、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二、建立创新产权化与创新资本化的法律框架
三、关于创新供需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
四、加快完善以R&D为重点的国民新经济核算体系
第五节 构建和完善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与政策工具供给
第六节 通过创新人力培育、流动等制度全面实施人才战略
一、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二、创新人才流动制度
三、积极创新海外人才引进制度
四、加快完善创新人才评价薪酬制度
五、全面深化教育制度改革
六、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七、以人为本设计创新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第七节 构筑开放式创新体制机制 推动融入全球创亲斤体系
第二篇 专题
专题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创新增长
第一节 中国经济放缓的供给侧结构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