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清藩篱岳钟琪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博恩 |
出版社 | 兰州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主人公曾统辖大清西部半壁江山,在康熙朝破格擢拔为四川提督;被雍正封为“奋威将军”,专责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乾隆皇帝称其为“三朝武臣巨擘”。他就是出生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永泰堡的大清西北第一名将岳钟琪。岳氏一门数代将领对中央政府稳定西部边疆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岳钟琪本人不仅是甘肃历史上罕见的土生土长的超品级总督、尚书,而且也是大清一朝仅见的以汉人身份位至公侯的军事统帅。他一生功勋卓著,百战百胜,有“常胜将军”之誉。他以自己非凡的军事才华荡平青海叛乱,为年羹尧的升位做了一件嫁衣;他又以自己卓著的声望熄灭金川战火,为傅恒的荣升做了第二件嫁衣。虽屡屡遭受满清贵族的嫉恨和排挤,但他忠心保国,公而忘私,清廉为官,心系桑梓,情牵黎庶,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他的高尚品德尤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作者简介 王博恩。甘肃景泰人,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白银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白银市纪委。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清朝初期的西部大势 一、准噶尔的崛起 二、准噶尔与西藏、青海的关系 第二章 一座城堡与一个家族 一、军事城堡——永泰城 二、岳氏家族 三、总兵岳镇邦 四、两代父子四提督 第三章 少儿时代 一、军事小天才 二、孝顺儿郎勇少年 第四章 捐官入仕 一、需次同知 二、弃文从武 三、钱粮亏空风波 四、老提督辞世 第五章 边关历练 一、松潘游击 二、黄胜关兵噪 三、永宁协副将 第六章 驱准安藏 一、准噶尔染指西藏 二、平定里塘、巴塘 三、智取嘉玉桥 四、计擒黑帽喇嘛 五、工布来归 六、光复拉萨 七、达赖坐床 八、勒石纪念 第七章 征讨郭罗克 一、“夹坝”招来的祸患 二、祸起索罗木兵站 三、连克三寨 四、收服羊峒生番 第八章 青海之乱 一、封赏不公起纷争 二、察罕托罗海会盟 三、紧急备战 四、烽火骤起 五、收服上下白塔 六、奔袭大通河 七、月夜平热当 八、突袭上寺敦策布 九、大破郭密九部 第九章 受命专征 一、雍正的愤怒 二、火烧郭隆寺 三、海神显灵 四、追擒吹拉克诺木齐 五、遗憾的大捷 六、受俘紫禁城 七、《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 第十章 戡乱凉庄道 一、血战加尔多寺 二、围剿棋子山 三、巧破石堡城 四、会战木茂山 五、祭祖永泰城 第十一章 总督川陕 一、年羹尧失宠 二、进京受封 三、整肃官风 四、乌蒙之争 五、改土归流 六、屯耕修水 七、摊丁入亩 八、兴建社仓 九、整顿兵防 十、夔州税银案 十一、造反流言 第十二章 西藏内战 一、康济鼐遇害 二、颇罗鼐复仇 三、治藏十条 四、查郎阿进藏 第十三章 投书之祸 一、“张倬”投书 二、捉拿曾静 三、大义觉迷录的诞生 第十四章 出征新疆 一、雍正对准噶尔政策的变化 二、进兵七策 三、出征准备 四、筑坛拜将 五、进军巴里坤 六、特磊事件 七、准噶尔的突袭 八、清军的应对之策 九、修城固防 十、进击乌鲁木齐 十一、和通淖尔之战 十二、无克克岭之憾 十三、移兵穆垒 第十五章 拘幽岁月 一、身陷囹圄 二、张广泗其人 三、草草收场的西征 第十六章 归隐田园 一、重获自由 二、蛰居百花潭 三、与尹继善的友谊 第十七章 初定金川 一、莎罗奔兄弟的野心 二、难以逾越的障碍 三、重返军营 四、以碉逼碉战术的失败 五、张广泗、讷亲被斩 六、锋芒再现 七、小莎罗奔乞降 八、并不彻底的胜利 第十八章 鞠躬尽瘁 一、骑马紫禁城 二、助剿藏逆 三、杂谷脑靖乱 四、资州猝逝 岳钟琪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他是大清一朝“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 节制”的唯一一人(《清史稿》语)。他以出征西藏率先 克复拉萨之功,三十五岁即被康熙破格擢拔为四川提督。 三十八岁被雍正封为“奋威将军”,专责平定青海罗卜藏 丹津叛乱。仅率五千骑兵,十五天驰骋千余里,深入十数 万叛军后方,生擒十八台吉,被封为三等公。他曾统辖大 清西部半壁江山。雍正皇帝曾授意十三王爷允祥鼓动他转 入旗籍,但被他婉拒。乾隆皇帝称其为“三朝武臣巨擘” 。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一位出生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 永泰堡的大清西北第一名将岳钟琪。 在满族统治的大清朝,尤其是统治地位亟待巩固的前 清,能够深得帝王赏识,位至公侯,岳钟琪及其家族做出 的卓绝牺牲和坚韧努力殊难想象。岳氏一门数代将领对中 央政府稳定西部边疆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岳钟琪本人不 仅是甘肃历史上罕见的土生土长的超品级总督、尚书,而 且也是大清一朝仅见的以汉人身份位至公侯的军事统帅。 他一生功勋卓著,百战百胜,有“常胜将军”之誉。他以 自己非凡的军事才华荡平青海叛乱,为年羹尧的升位做了 一件嫁衣;他又以自己卓著的声望熄灭金川战火,为傅恒 的荣升做了第二件嫁衣。虽屡屡遭受清廷贵族的嫉恨和排 挤,但他忠心保国,公而忘私,清廉为官,心系桑梓,情 牵黎庶,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他的高尚品德尤其 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名人是永不枯竭的社会资源,发掘和宣传名人不仅对 提高社会大众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品位,占领舆论前沿具有 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而且对于助推地域经济发展也具有 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传承本土历史和文化,我们不仅具 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同时,我们还有浓厚的故土情结。幸 逢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作为甘肃人 ,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跻身此时代潮流,以自己的绵薄之力 为繁荣甘肃文化事业,促进甘肃文化产业发展,传承甘肃 文化底蕴和精神做出积极的贡献。作为白银人,发掘和宣 传本地先贤,推介本土人文精神,那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 光荣使命。 谨以此书献给培育英雄成长的土地和人民! 作者 2013年12月14日 导语 在满族统治的大清朝,尤其是统治地位亟待巩固的前清,能够深得帝王赏识,位至公侯,岳钟琪及其家族做出的卓绝牺牲和坚韧努力殊难想象。岳氏一门数代将领对中央政府稳定西部边疆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岳钟琪本人不仅是甘肃历史上罕见的土生土长的超品级总督、尚书,而且也是大清一朝仅见的以汉人身份位至公侯的军事统帅。他一生功勋卓著,百战百胜,有“常胜将军”之誉。他以自己非凡的军事才华荡平青海叛乱,为年羹尧的升位做了一件嫁衣;他又以自己卓著的声望熄灭金川战火,为傅恒的荣升做了第二件嫁衣。虽屡屡遭受清廷贵族的嫉恨和排挤,但他忠心保国,公而忘私,清廉为官,心系桑梓,情牵黎庶,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他的高尚品德尤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后记 和许多人一样,从小聆听父辈讲述岳钟琪及其家族的 故事长大,心中充满了对英雄们的无限崇敬之情。参加工 作以后,由于没有了整日求学的羁绊,便开始安排自己的 业余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由于对历史有着与生俱 来的浓厚兴趣,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开始搜集有关 岳钟琪及其家族的历史资料。当我第一次从《清史稿》上 完整阅读到岳钟琪的传记时,那种心情与探险者发现宝藏 一样令人激动!我一口气读了三遍,并将它复印了一份放 在办公室抽屉里,一有时间就翻看一遍。在阅读了袁枚先 生写的《岳威信公传》以及《碑传集》中的《岳钟琪家传 》后,我更是非常欣喜。一位爱国将领的伟岸形象跃然眼 前。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随着“国家数字图书馆”等众多 专业网站的上线,大量的历史资料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获取 ,许多难得一见的地方志等书籍也有机会阅读,我便开始 摘录有关岳钟琪的史料。通过走访本土的一些民间长者, 搜集和整理了部分民间传说。随着资料占有量的日积月累 ,渐渐萌生了撰写一部岳钟琪传记的想法。经过近两年的 努力,现在这部凝聚着无数心血的作品终于完成了。欣喜 之余,心中也充满了忐忑和惶恐,总担心因自己的水平浅 陋而贻笑大方。但为了家乡的建设和繁荣,我还是决定勇 敢地迈出这一步,如果我的举动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那将是我最大的成功。 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委 宣传部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将本书列为“白银市重点创作 扶持项目”之一予以支持。白银市纪委监察局领导对本书 的出版给予了鼓励。甘肃省政协委员王得楷先生和白银市 文物局局长李保军先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给予细致 的指导和修改,同时,王得楷先生义助本书出版。中国书 画家协会副主席法闻法师题写了书名。兰州商学院教授高 启安先生、国家一级导演樊明仁先生和原景泰县地方志办 王生安先生、张朝森先生均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资料。 白银市纪委副书记杨天进先生、白银市委副秘书长杨富宝 先生、白银市文联主席高子强先生、白银市作协主席孟令 钢先生给予真诚指导,景泰县三益筑绿有限公司总经理王 建金先生、景泰县景牛农业机械交易市场服务有限责任公 司总经理马森先生、白银恒盛汽车工贸公司总经理杨衍海 先生也给予多方面的鼎力相助。当然,我还要感谢妻子李 俊燕和儿子王冠杰对我的精神鼓舞和理解,是他们给了我 在困难中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还有许多善良和热心的人 们也给予我默默无私的关爱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最诚挚 的感谢。 作者 2014年1月16日 精彩页 第一章清朝初期的西部大势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制王朝,它的缔造者和统治者建州女真爱新觉罗家族起自“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十五岁的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讨伐杀父仇人尼堪外兰,从此,掀开了满洲铁骑纵横九州的征服之旅。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清军在吴三桂的引带下,越过山海关逐鹿中原,将葬送了大明国祚的李白成大顺政权驱出北京。九月,顺治帝由盛京迁都京师(今北京),十月一日,在紫禁城皇极门(今太和门)举行登基大典,正式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由此,揭开了清朝长达二百六十八年统治的大幕。 清王朝从入主北京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平定“三藩之乱”,经过三十七年艰苦卓绝的征战,较大规模的反抗势力基本平定,应该说可以舒一口气了。但是,无情的现实却让他们依然夜不能寐,有件事一直令大清朝统治者如芒在背、如坐针毡。那么,是什么问题有着这等严重性?是来自西部边陲的纷扰和动荡。是谁制造了这个纷扰和动荡呢?是卫拉特蒙古(也称厄鲁特蒙古)的一支——准噶尔部,俗称“准噶尔”。 一、准噶尔的崛起 卫拉特蒙古在明朝曾有一个让朝野神经高度过敏的名字——瓦剌。对,就是那个制造了“土木堡之变”,俘虏了英宗皇帝,并挟其南下差点终结了大明国脉的瓦剌。 翻开历史你会发现,在地球最大块陆地上最善于策马驰骋,而且驰骋最广的蒙古族,除了元代,几乎一直处于群雄并立、相互凌侵的分裂状态。明朝后期也不例外,这时候蒙古族逐步分裂为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三大部。漠南蒙古主要游牧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为主)游牧于漠南蒙古以北地区,漠西蒙古(卫拉特蒙古为主)则游牧于巴尔喀什湖以东及以南地区。而此时的卫拉特蒙古不仅与喀尔喀蒙古之间战争不断,其内部也为争夺牧场互相攻伐,分化为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以及和硕特四部。为了避免更大的流血冲突,“不再同室操戈”,土尔扈特西迁至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游牧,而和硕特则迁移到西藏、青海一带。部族的内耗已使卫拉特蒙古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1635年,准噶尔部首领哈刺忽喇去世,其长子巴图尔洪台吉继位。1640年,巴图尔洪台吉与喀尔喀札萨克图汗共同主持在塔尔巴哈台召开卫拉特、喀尔喀各部领主会议,史称“塔尔巴哈台会盟”。会盟制定了旨在加强蒙古族联合,共御外敌的著名法典——《卫拉特法典》。这次会盟后,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蒙古各部之间得以和平相处,友好往来。 为了维持这一局面,巴图尔洪台吉又通过联姻的方式来密切各部之间的联系。他娶了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的女儿为妻,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作为友好使者,一个嫁给了土尔扈特部首领朋楚克,另一个嫁给了和硕特部首领拜巴噶斯的儿子鄂齐尔图台吉。后来,巴图尔洪台吉又把朋楚克的儿子、他的外孙阿玉奇抚养在自己身边,为土尔扈特部培养了一代著名的领袖。 康熙四年(1665年),巴图尔洪台吉五子僧格继位。在僧格统治期间,准噶尔加强了与清朝的联系,积极抵御沙俄的侵略。康熙九年(1670年),僧格被同父异母的兄长——车臣台吉和卓特巴巴图尔谋杀。此时,僧格之弟噶尔丹正在拉萨跟随五世达赖学经。听到消息后,他发誓要为哥哥报仇,马不停蹄回到准噶尔。由于他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认定的三世温萨活佛转世,所以,他以活佛身份号召支持者杀死了和卓特巴巴图尔,赶走了入侵的车臣部。康熙十一年(1672年),噶尔丹宣布还俗,继位为准噶尔部首领,也号称洪台吉。康熙十七年(1678年),噶尔丹统一了卫拉特蒙古各部,正式宣布建立准噶尔汗国,达赖赐予其“博硕克图汗”称号。此后,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全面走向鼎盛,并以“准噶尔”之名著闻于世。 由于准噶尔部的游牧区域地处欧亚大陆中部,“东捍长城,北蔽蒙古。南连卫藏,西依葱岭”,是中西交通的必由之路,“得之则足以屏卫中国,巩我藩篱,不得则关陇隘其封,河湟失其险,一举足则中原为之动摇”。因而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不仅是沙俄觊觎中国的角力之所,更是历代争国者必夺之地。随着准噶尔势力的不断强大,噶尔丹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屡屡染指西藏事务,侵扰青海,掳掠喀尔喀蒙古,甚至直接威胁到大清首善之区——京城的安全。雄心勃勃的噶尔丹不再满足于偏居一隅,逐渐萌生了“君长南方,我长北方”的念头。但这是骨子里尚充斥着浓烈铁血气息的大清统治者们绝对不可容忍的。于是,两个马背上的民族刀来剑往,在中国的西部展开了一个多世纪的兵锋对话。 二、准噶尔与西藏、青海的关系 准噶尔与西藏、青海除了具有紧密的地缘关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三地的大多数居民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也称黄教。佛教传人西藏后,在与西藏本土宗教的碰撞冲突中,逐渐形成了宁玛、噶当、噶举和萨迦四大教派。元朝时期,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被尊为国师,其所倡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