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1945年二战结束后,在美、苏争霸的世界局势中,美国把从日本统治中夺回的台湾交给蒋介石接收,从此开启了战后台湾的新页…… 在美国战略布局谋略之下,台湾人刚挣脱“皇民化”,又立刻成为防阻共产势力跨越的“西太平洋防线”枢纽。台湾北承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琉球群岛,下接菲律宾、新西兰、澳洲,外有美、苏角力,内有国共相抗……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台湾人走过二二八事件、戒严、报禁、党禁、白色恐怖、两蒋统治、十大建设、联招、万年国会、美丽岛事件、野百合学运等重大事件,历经各类社会运动与抗争后,终于一路走向民主化。 作者简介 陈世昌,台湾台南人,大学教授。著有《台湾演进史》《中国近代史概要》《中国近代史精要》《清末民初外患史》等历史著作。 目录 自序 政治归政治,历史归历史 序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台湾 第一章 日本人走了,国军来了 第二章 二二八大震撼 第三章 国民党落难台湾 第四章 蒋介石,想要反攻,却回不了大陆 第五章 蒋经国开明治台 第六章 台湾,是这样走过来的 第七章 掺杂美国利益的两岸关系 第八章 地方自治,终于落实 第九章 李登辉,位本省领导人 第十章 政党轮替,一次再一次 第十一章 夹缝中的现状 第十二章 台湾前途在哪里 附录:1936 年-2015 年台湾大事年表
序言 政治归政治,历史归历史 台湾资源不丰,可是气候宜人,尤其战略地位重要。 所以在历史上,西方列强和东方日本,先知先觉,先后觊 觎台湾,占领台湾。有清一代,虽领有台湾212年,但无 为而治,等到认识台湾的重要时,已挡不住日本军国主义 的炮舰。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蒋介石在1949 年解放战争惨败后,才看上台湾,退守台湾,统治台湾, 写下了战后台湾史。 纵观史实,从1937年的七七事变起算,长达8年的中 国抗日战争,起先是中、日两国的单打独斗。国军对日军 打“正规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则对日军打“游击战” 。到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后使美国加人第二次 世界大战,就此开始了中、美共同抗日的新局面。1945年 8月14日,美国仗其强大的国力打败日本,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后,美、苏争霸的世局中,美国的对华政策是“扶 蒋反共”,所以就把从日本夺回的台湾,在二战后立刻交 给蒋介石接收和统治,从此开启了战后台湾史。 蒋介石接收台湾的时候,“解放战争”已经开打。经 过4年的决战,蒋介石一败涂地,落难台湾。那时候,他 对台湾素不相识,为何看上台湾、退守台湾呢?一则因为 台湾地处要冲,又有海峡天险,对中国大陆可攻可守;二 则日本统治台湾50年,厚植台湾实力,可秣马厉兵,生聚 教训。 因此,在1949年底,蒋介石就把他在南京仓促制定的 “中华民国宪法”,张冠李戴,全盘移用台湾;又把他在 中国大陆打败仗的全班人马,撤到台湾,使他成为台湾的 首任和其后4任领导人。同时,在解放战争中赢得胜利的 毛泽东,也抢在同年10月1日在北京正式建立中华人民共 和国。双方隔着台湾海峡,对立对垒,形成今天的两岸局 面。 可以说,今日的台湾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解放 战争所遗留的历史问题。因此,战后的台湾史,不仅是台 湾岛内的经济、民生、教育、社会以及民主政治等各方面 的演进史,其中更涵盖了两岸关系的激荡,也掺进了美国 政策的左右。因此,战后的台湾史,比起先前的台湾史, 更为错综复杂,也更为诡谲多变。 回顾战后台湾史,由农业社会走人工业社会,带动台 湾经济繁荣,民生乐利,人口暴增3倍,改变整体社会结 构和文化内容。尤其战后台湾因为教育发达,民智大开, 到20世纪80年代,促使威权统治走向解除戒严,昔日的二 二八事件、“万年国会”、白色恐怖,以及党禁、书禁等 乱象都一扫而光,走人历史。到了今日,台湾同胞自力更 生,开创出民主自由和政党轮替的新时代,在这段70年 (1945—2015年)艰辛困顿的漫长岁月中,不知有多少不为 人知的历史残留,埋没在荒烟蔓草中,正待发掘起出,警 示世人,不可重蹈覆辙。 就整体史观来看,战后台湾70年历史,对台湾局势起 着主导作用的三大人物是蒋介石、蒋经国以及李登辉,本 书特别以这三位风云人物,论其功过得失,试做历史评价 ,就教于贤达先进,以匡不逮。 台湾400年史,以战后70年这一段最多姿多彩,也最 引人注目,是当前台湾2300多万同胞休戚相关的一段历史 ,其中确有许多深值民众共知共觉的课题。例如,“联合 国内之中国代表权问题”“台湾地位未定问题”“美国对 两岸政策的始末”“台湾修宪变革问题”“台湾政党轮替 的始末”以及“台湾前途何去何从”等。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决定鼓起勇气,深人研究台湾史。 我一生在4所专科学校和科技大学分别担任过教授、 教务主任和校长等职务。如今回顾,人生如浮云,这些都 是过眼云烟,只有为国家、社会留下历史记录、永留青史 ,可贵的人生才算不虚此行。由此缘故,我本着“见史不 如知史,知史不如留史”的心境,将70多年来所见所闻、 所触所感,下笔撰写成本书。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俗语也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一面镜子,足可惩前毖后 ,避免重蹈覆辙。有鉴于此,本书的写法特重探求史实的 来龙去脉,并分析史事的前因后果。务使读者详细见史并 深入知史,作为立身处世的借鉴和参考,而对岛内统独史 观争议和两岸史观争议的纷纷扰扰,本书的立场,既不湮 没史实,也不扭曲史实。 “政治归政治,历史归历史” 此为我的基本态度和写作方法,本书的问世,若能有助于 读者了解战后台湾真正的历史真相,既不蒙蔽读者,也不 误导读者,是所至望。 陈世昌谨志 2015年11月于台南府城时年77岁
导语 作者出生于1930年代,和台湾同步走过1945—2015年70年的光阴,站在客观立场,以历史和国际法的俯瞰角度,细究每个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全书收录多个“WHY”,针对敏感话题抽丝剥茧,鉴古知来,豁然开朗;并辅以珍贵的历史照片,回顾近代台湾史的重要时刻与人和事物的联系,重温战后70年走过的点点滴滴。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没有看这本书,我觉得台湾于我的生活而言 是美食期望值高的地方,写着繁体字依稀透着点民国 风范的地方……而本书以“政治归政治,历史归历史 ”的态度,将许多复杂的形态分开,我觉得是给普众 劈开一种新的打开方式,少些盲目盲从,多点就史论 史的清晰。 ——L.WINDY(豆瓣读者) 战后的台湾史,不仅是台湾岛内的经济、民生、 教育、社会以及民主政治等各方面的演进史,其中更 涵盖了两岸关系的激荡,也掺进了美国政策的左右。 该书作者站在客观立场,从历史和国际法的俯瞰角度 ,细究每个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针对敏感话题抽丝 剥茧,鉴古知来,豁然开朗;并辅以珍贵的历史照片 ,回顾近代台湾史的重要时刻与人和事物的联系,重 温战后70年走过的点点滴滴。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好书 ! ——殇馨鬼鬼(豆瓣读者) 像一本老相册,收藏珍贵的历史照片。带领我们 回味台湾的点点滴滴。 ——帕特里克2215
精彩页 从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开始,到同年10月25日在台北市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为止,这中间有70天的时间,日本驻台湾总督既无正式权力统治台湾,中国政府也未能及时赶到台湾设官立治,形成台湾政治的权力真空期。 70天的权力真空期 前段权力真空时期是8月15到10月5日,此阶段美军急忙从台湾救出美军战俘。这些战俘是太平洋战争时,日军俘虏了美军之后,大多数送到台湾的战俘营,集中囚禁。因此战争结束后,美军立刻派遣44名美国军官,陪同中国戴笠将军所派出的两名上校,乘坐美国军机飞抵台北。他们的任务是赶快从台湾运出1300多位美军战俘,9月5日,这批美军战俘平安抵达基隆港,由美国军舰运离台湾,任务圆满成功。 9月10日,美国战略情报局又派遣一个5人组成的代表团,坐美国军机从昆明飞抵台北,观察动静,搜集情报。可见在战争结束后,远在中国西南的国民政府,因为胜利的匆促与出乎意料,国事如麻,慌乱无章,完全无力及时掌控台湾局势,而是由美军出面越俎代庖。 8月15日一10月5日,在台湾的日军也有少数年轻气盛的军官,不能接受战败的事实,暗中阴谋抗拒,准备背水一战。他们企图联合台湾地方人士,宣布“台湾独立”。当时台湾总督安藤利吉认为万万不可,立刻出面强力制止,此事才平息下来。 安藤总督不但制止少数军官的越轨行为,而且充分配合盟军的要求,协助维持台湾的社会秩序。那时候,台湾的地方领导人士也挺身而出,自动自发组织“治安维持会”,协助总督府,共同维持社会秩序。结果,疏散到乡下的城市居民,纷纷回到老家,重整家园;因轰炸所造成的残垣断壁和废物垃圾,也快速清理干净,保持环境卫生;水电恢复供应,交通回归正常,市场照常营业;各港口和机场也动用大批人力清理废物,重建航道跑道,恢复正常运作。总之,战争轰炸所造成的破坏很快得以修复。 大失台湾人心的国军 后段权力真空时期从10月5日到25日,台湾人对于即将回到祖国怀抱,欢欣鼓舞,期待从此可以摆脱殖民地统治的生活,过着自由幸福的安乐日子。因此,热烈欢迎国民政府派遣来台的接收官员和国军,这种兴高采烈回归祖国的场面,与五十年前日本接收台湾时,台湾人组织义勇军和游击队抗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1945年10月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秘书长葛敬恩中将,率领47人的接收先头部队,和100人的美军顾问团,一起乘坐美军飞机,飞抵台北。从松山机场到总督府,欢迎的行列长达10多公里,沿途台湾人举臂欢呼、鼓掌相迎。 葛将军到台湾后,在首次公开演讲中,指示日本人要照常工作,宣布将于10月25日在台北举行正式受降典礼。不料,他在演讲中,突如其来说台湾是“次等领土”,台湾人是“二等国民”,台湾省位处“关外”,未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此话一出,台湾同胞大为震惊,且义愤填膺、悔恨交加。 10月17日,原驻福建的林云俦的70军12000多人,分乘30多艘美国军舰,驶入基隆港,即日进入台北。当时,台湾人唱出一首“欢迎国军歌”,歌词如下:“今日庆升平,仰首青天白日青,哈哈!到处欢迎。哈哈!到处歌声。600万人同快乐,箪食壶浆表欢迎。”欢迎国军的歌声,溢于言表。 不料,国军抵台后,台湾人看到的竟然是头戴斗笠、脚穿草鞋,服装脏破,有的背大锅、挑米篓,队伍散漫,步履蹒跚…… P1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