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韧,格局,好奇心,领导力 很幸运能得到这次机会,为张本先生书写记录他的人 生和事业的辉煌,此处说“有幸”并非寒暄。在跟张本先 生几次接触中,在用文字呈现他精彩故事的期间,我作为 一名记录者都受益匪浅。 有一些人天生就有照亮别人生命的能量。我不能说自 己从张本先生那里学到了多少,到目前也无法准确估量, 然而,张本先生的许多为人处事的准则确实从内心深处影 响到了我,而我只是这本传记的写作者,我们的接触也并 不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所看到的张本 先生并不一定是你眼中的张本先生,更不是他的全貌,但 ,我却一定要诚实地表达出我心中对于这个人物的印象出 来。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无法用生动形象的画笔来呈 现对于张本先生的印象。但是对于张本先生,下面这四个 关键词是最先也是最强烈映像在大脑的屏幕上的:韧,格 局,好奇心,领导力。 在与张本先生打交道的这大半年时间里,让我至今印 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是:30年前的那个冬天,张本先生每 天下班后都会骑上自行车,骑行45公里地穿越大半个北京 城,从东南郊区到北京市中心去听两个课时的培训课。两 个小时45公里,一小时骑行20公里,已经是普通人普通自 行车的极限速度,最关键的是要一天一个来回,是90公里 。就这样,张本先生连续奔袭了三个月,三个月90天, 8100公里!现在的许多极限运动爱好者会挑选固定的时间 从某地以跑步或骑行的方式,行程多少公里,期间也会遇 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是一种很潮很时尚的行为。相比之下 ,张本先生这为期90天的一路骑行平淡无奇,在我看来, 却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历程,因为,它的目标指向只有一个 :为了学习,在张本先生35岁的人生节点上,他选择再次 出发挑战生命新高度,而一般人处在这个生命阶段大多已 放弃成长,不愿改变,在这一点上,张本先生做出了超越 常人的举动,这是我对张本先生的第一个印象——“韧” 。 在传记写作过程中,我也有幸结识了数位张本先生原 先的同事,今天的朋友知交(他们今天正在自己的岗位上 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让我最感惊叹 的是,他们无一例外地对张本先生表现出的那种发自内心 的“敬重”和“爱戴”。这两个词亦非虚词。在这个社会 。人们习惯用“人走茶凉”来表达世态人心,然而,从张 本先生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人走茶更热”。做人到一定 份上,茶就变成了“恒温茶”。在这一点上,张本先生重 塑了我的许多认知,让我认识到,职场中的领导和下属也 不是必然无法交心,如果能把同事处成知己好友,那将是 你一生的财富。 著名重点高中育才学校通州分校校长李竹林说,张本 先生是“永远的师傅”。“领导的大家,管理的大师”, 是李竹林对张本先生的评价。在我的印象中,李竹林一向 低调,平日里讲话用词都极谨慎。 在张本先生的传记中,有一个章节是专门解答“一个 心灵上高度契合的领导班子是如何炼成的”,这一节其实 可以简化为“交心管理层养成记”。一个团队能做到目标 一致已然不易,而能做到交心的又有几个?从这里,我体 会到的一个关键词是——“格局”。 第三个关键词是“好奇心”。复旦大学某教师说,如 果说这世上只有一样东西可以让人永远保持年轻、永远充 满力量,那么这样东西就是“好奇心”。许多了解张本先 生经历的人都会禁不住感叹:一个人的人生怎么可以这么 精彩,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里怎么能精通这么多领域?他 是怎么做到的?张本先生认为,其实,每个人都能创造奇 迹,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本事。养猪状元, 兽医高手,自组民队,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练书法,自学 管理学硕士,退休后与儿子合伙办“小饭桌”……一个人 的生命力就是如此旺盛,一切源自“好奇心”,好奇心治 愈一切懒惰。 “人天生喜欢被领导,而不喜欢被管理。”在写作过 程中,我曾经跟张本先生探讨过关于“领导力”的话题, 通过总结,我认为,张本先生在担任学校一把手近二十年 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卓越“领导力”根源于他“提拔人,尊 重人,成就人”的一颗公心。他从来不为自己带出来的骨 干有一天超越自己而担心,相反,张本先生以此为荣,并 认为这正是一名卓越领导者的本色。从张本先生身上,我 看到了一种强大的照亮他人生命的力量,这种力量也可以 被称作为独特的“领导力”。 张琳 2018年2月2日
目录 第一章 蓄势——峥嵘岁月 苦涩的童年 心中有梦:暗夜中的火光 改变命运的曙光 第二章 起势——燃情时代 转折:走上代课教师之路 十年代课生涯 自学:三年拿下“北京市高自考”毕业证 机遇:是金子总会发光 一次打赌 “人本管理”牛刀小试 第三章 井喷(2002-2012)——巅峰时刻 新官上任——2002年1月任马驹桥中学校长 倒吸一口冷气:“这与我心目中的好学校有天壤之别!” 一次倾心长谈 校长的难题:没米如何做饭? 从0到1: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学校是如何建成的 两度临危受命 两年改变一所学校,十年中考七年拿第一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这世上最难做的就是人的思想工作 把学校打造成人才“锻造熔炉”,而不是“画地为牢” 学校十年发展历程回顾与愿景展望 第四章 定势——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的艺术 管理之道(一) 识人秘诀:细微之处观察人 用人的境界:“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一个心灵上高度认同的领导班子是如何炼成的? 两支队伍的建设 管理之道(二)靠创新管理模式激活教师队伍 转变管理思路,营造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 转变领导作风,变“官本位”为“人本位” 当领导就意味着你要比别人多吃亏 行为激励管理法 第五章 思与行——现代学校教育的未来 未来,教育将向何处去? 学校为什么而办学 育人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育一切人。” 教师观:“教师应做真人,但真人不是完人。” 学生观:“把学生当成人来教育。” 思考一:教育如何走出“唯分数论”的怪圈? 思考二:如何实现从近代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 改革现状,实现教育现代化 思考三:素质教育的明天 2010日本印象 可持续发展教育助力马驹桥中学续写新传奇 最生动的课堂:第一槐下说古槐 皮影博物馆中说皮影 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京南明珠马驹桥》 展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未来 第六章 定势——“全才校长” “全才校长” “不务正业”的校长 坎坷道路上的诗意人生 一生求索,学无止境 领导的“大家”,管理的“大师” 张校长最让人佩服的地方:敢吃螃蟹的第一人 “他当校长挺轻松” 永远的榜样——谁不愿追随这样的领导前行? 一位极具道德领导力的好校长 “我们的办公室主任比较会过日子” 我眼中的张校长——追求卓越,不断创新 我的良师益友 我的父亲 第七章 收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段佳话:通州教育的三驾马车 一段传奇:通州教育看西南 张本:一生所求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张本:当本色校长,悟乐学之道——赴武汉学习有感 后记
精彩页 张本的一生跌宕起伏,所有吃过的苦、受过的委屈、经历的曲折都隐藏在了他平静无波的外表下,所有的这些好的坏的经历统统都在他的心里沉淀,却从未妨碍他坚持自己正直善良宽容的本性,这或许源于他与生俱来的坚韧品性和高远志向的驱动,以及在艰苦条件下练就的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苦涩的童年 忍饥挨饿是童年留在张本脑中最深刻的记忆。对小时候的张本来说。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吃的。吃不饱饭对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几乎是共同记忆。张本一家孩子本来就多,日子就更加难过。“小时候,我家经常吃不上饭,挨饿是家常便饭。”那个年代给张本留下的满是艰辛的记忆,因为儿时的日子实在太苦,张本只在偶尔的回忆缝隙中跟年轻一辈像说遥远的往事一样轻描淡写地提起过。 与今天的妈妈每天为孩子不愿吃饭而发愁形成鲜明对比,那个年代的母亲每天都在为孩子吃不饱饭发愁——一包地瓜干可以做成一顿犒劳全家的美味大餐,榆钱花、槐花饼、玉米面及高粱面做成窝窝头,豆腐坊里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各种能吃的野菜,都可以在妈妈们的手中经过再加工变成饭桌上诱人的食物,小麦面粉是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的奢侈食品,大米则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张本家的日子更清苦,他直到今天还记得那一顿简单至极的年夜饭.那一年他七岁。 那是1962年的除夕夜,全家围坐在炕桌前吃年夜饭,吃的是什么呢?每人分得巴掌大一块干菜叶掺玉米皮做的糊饼。直到确保孩子们手中每人都拿到一块大小差不多的糊饼,妈妈才放心地把剩下的一小块饼仔细地放进嘴里。这是家里能拿出的最美味最优质的食物,是平时舍不得吃攒到大年夜这一晚上共享的大餐。这就是张本一家的年夜饭,平时吃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张本的母亲眼看着几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年纪,却常常饿得肚子咕咕地叫着在自己眼前晃悠,做母亲找不到充足的吃食来填饱他们的肚子,她只能想方设法地多弄点吃的。那时候,邻里乡亲大都吃不饱饭,有时去东家借点油,有时去西家借点粮食,能借到的也极其有限,因为大家粮食都不富余。 有一天,还没到放学的时间,母亲就看到张本满身血迹斑斑地走进家门,她吓了一跳,忙问是怎么回事?是跟谁打架了?张本小心翼翼地跟母亲说:“刚才跟同学打篮球,不知怎么就吐了两口血出来。”他当时其实很害怕,心里发慌,心脏突突乱跳,喘着粗气,但当面对着神情紧张的母亲时他还是尽力控制着内心的恐惧,忍住眼泪,只眼巴巴地看着母亲,希望母亲能告诉自己“没大事”。但母亲没有满足他的这个愿望,他看到母亲着急地要掉下泪来:“这吐血不是小事,不管可不行,可是家里一分钱也没有,怎么给你看病抓药呢?”情急中,母亲看到了院里笼子里养的一只兔子,她把兔子抱了出来,一路跑着到了集市上。拿着卖兔子的钱,母亲带张本去看医生,等医生开好药方说价钱时,张本清楚地记得医生说要“两块五毛钱”,而他们的兔子只卖了两块钱。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办法,母亲一脸无奈地拉着张本回家了。就这样,因为钱不够药也没抓成,第二天张本继续上学,家里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忙,日子一天天过去,吐血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有机会问医生,医生说那种情况应该是饿的,可能是长期营养不良.又突然剧烈运动造成的。” P2-3 导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所看到的张本先生并不一定是你眼中的张本先生,更不是他的全貌,但,我却一定要诚实地表达出我心中对于这个人物的印象出来。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无法用生动形象的画笔来呈现对于张本先生的印象。但是对于张本先生,下面这四个关键词是最先也是最强烈映像在大脑的屏幕上的:韧,格局,好奇心,领导力。 序言 人都有梦想,我就有过三个梦想。第一个产生于我的 红领巾年代,当时我学习好,考试总是得双百(语文、数 学两门课,那时没有英语课),一直当班长,经常受到老 师的表扬,所以就催生了我的第一个梦想:一定要考清华 或北大。然而,刚刚升入小学四年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 革命席卷而来,彻底粉碎了我的大学梦。 1973年,十八岁的我无可奈何地回到了凤岗河畔的小 村庄(我的家乡小松垡),当上了农民。一干就是十年。 由于父亲是“黑五类”,我自然就成了“可教育好的子女 ”(就是被改造的对象)。所有的脏活、累活都干过,所 有的罪都受过(除了蹲监狱),好事没你的,像参军、入 党、当工人都甭想,就连娶媳妇都成了一种奢望。我绝望 过,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凤岗河畔, 给了我们这些人做“人”的资格,给我的生命注入了活力 ,看到了命运的曙光。1983年我当上了工人。自己感到如 沐春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就在我春风得意之时,一个 人的出现打破了生活的平静。我的老师李金铎几次到我家 ,苦口婆心说服我去学校代课。 师命难违,1985年我来到通县大杜社中学当了一名代 课教师。干了两三年,入了门儿,还被评上了先进,于是 就催生了第二个梦想:当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为实现梦 想,我在勤奋工作的同时还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拿到 了大学文凭。1993年北京市教委组织了代课教师选拔考试 ,择优录取(录取率21:1)。全市中学录用30名,小学70 名。我以通州区成绩第一被录用。于1994年转正成为一名 真正的人民教师。第二个梦想实现了。 转正以后,被校领导看上了,提拔我当教导主任。干 了两年顺了手,于是又产生了一个梦想(真是人心无举) :我要当校长,建一所好学校。为了圆梦我努力学习管理 知识,参加北师大、首师大的教育管理课程学习,加上自 身的钻研,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我和校长的科学管理下迅速 提升。到了2000年,我所在的大杜社中学已经进入先进行 列。2002年1月,在我步入教育行列的第17个年头,机会来 了,我接到了调令:到通州区马驹桥中学当校长兼党支部 书记。 这一干又是十年。这十年是我人生的巅峰,也是第三 个梦想实现的时候。这十年马驹桥中学由原来破旧不堪的 平房校,迁入了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校园;这十年学校由原 来的后进学校变为窗口学校……到现在马驹桥学校仍然位 居通州区几十所学校的前列。 如今退休了,回首往事,觉得自己虽然生不逢时,有 过绝望却没有自暴自弃;虽然没有惊天动地,却也小有作 为。人生的梦想虽然有点自私却也是奋发向上的;三个梦 想实现了两个也算及格了。 今年暑假里,我原来的同事育才分校校长李竹林打电 话,说是由北京辰麦通太图书有限公司出资请作家给我写 一本传记,听后我先是激动,心想“竟然有人为我立传了 ”!转念一想,我有何德何能值得称道?既没进过大学校 门,也没受过专业(科班)培训,和别的校长相比我就是 个“土八路”。 他们执意要做此事,那我也只有感谢的份儿了。首先 感谢北京辰麦通太公司创建了这个平台;其次感谢李竹林 校长把机会让给了我;第三感谢作家张继玲倾力写作。另 外还有为此书提供素材的各位朋友,一并表示由衷的谢意 ! 张本 2018年元月
内容推荐 从农民到代课教师,从代课教师到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并一步步走上领导管理岗位,张本在时代变迁的激流中绽放华彩。两年改变一所学校,在任职马驹桥学校的十年间连续六年夺冠,培养出了一大批管理人才和教学精英……张本在人生和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关键在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尤其是在管理和领导领域的突出造诣,堪称“领导的大家,管理的大师”。从农民到代课教师,从代课教师到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并一步步走上领导管理岗位,张本在时代变迁的激流中绽放华彩。两年改变一所学校,在任职马驹桥学校的十年间连续六年夺冠,培养出了一大批管理人才和教学精英……张本在人生和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关键在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尤其是在管理和领导领域的突出造诣,堪称“领导的大家,管理的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