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无上光荣(毛泽东瞩目的英雄烈士)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孙俊亭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孙俊亭,高级记者,文史学者。从事烈士褒扬研究三十载,在公共纪念建筑,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褒扬烈士思想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出版的著作有《中国革命烈士园林》《领袖悲情:毛泽东为革命烈士题词挽联评析》《翰墨丰碑:邓小平褒扬烈士题词挽联解读》等。
书评(媒体评论)
这么生动鲜活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一定不能变成
僵化的教条、枯燥的概念,不要讲得让听众昏昏欲睡
,而要讲得引人入胜、入脑入心。
——著名军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统
走进伟人毛泽东丰富的精神世界,亲近渐行渐远
的英雄烈士,解读烟锁尘封的革命历史,接受崇高道
德的精神洗礼。
——中国社会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浦善新
崇敬英雄,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毛泽东瞩目的英
雄烈士是时代闪光坐标,民族庄严图腾,是人民忠诚
战士,革命不屈英灵。
——著名文学评论家、教授 王科
目录
璀璨星辰
鲜为人知弥足珍贵的传略篇什
为人民而死 虽死犹荣
并不遥远的回响
超凡拔俗独立人格的歌咏
咏梅之余说词人
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
向雷锋同志学习
道在光明照千古
抗战英雄
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杨靖宇他们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人所共知
学习白求恩
尽忠报国
太行浩气传千古
吉光片羽唱国殇
华章留天竺 英名播东方
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两淮风雨慰英魂
爱党爱国 民族模范
生死箴言
踏着先烈的血迹勇敢前进
大转折年代的英雄赞歌
无上光荣
爱国主义的瑰丽华章
丰碑巨制 气壮山河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回味无穷的生死箴言
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
逸闻佳话
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
党外诤友的特别纪念
四里山中谒英雄
东海前哨的挂念
铭记两位平凡而伟大的人
逸事齐分享 佳话传四方
红军烈士纪念塔的题词
墓·碑·胸襟
附录一
毛泽东褒扬烈士题词编年
附录二
毛泽东褒扬过的烈士
参考书目
精彩页
说起唐宋八大家,人们都会津津乐道,对位居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可谓耳熟能详。作为文学大家,韩愈不仅领导了古文运动,而且在祭文墓志铭的写作上,也给后人留下佳话。像《祭十二郎文》《悼柳子厚墓志铭》均是千古绝调,脍炙人口。
毛泽东也有祭文传世。
于亲人,1918年他写了《祭母文》。当时,忙于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运动的毛泽东得到母亲病危的消息后,火速赶回韶山。到家时,母亲已入棺。那些日子,望着长眠的母亲,他始终守在灵前;对着暗淡的油灯,挥笔急就《祭母文》。《祭母文》是篇文言文,全篇的起承转合古色古香,看得出毛泽东的古文功底着实深厚,对母亲怀有深深的情愫。
于烈士,1946年4月20日撰写了《向“四八”被难烈士致哀》。全文言简意赅,明白如话,铿锵有力,富于节奏,既表达了对烈士的缅怀之情,又抒发了共产党人继承遗志的决心。当然,在悼词上,缅怀张思德、白求恩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更是朗朗上口,妇孺皆知,影响深远。
其实,在祭文上还有一类作品鲜为人知——毛泽东撰写的数篇烈士传略铭文,也颇值得称道。
为烈士立传,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无韵之离骚《史记》就有专门的篇什,开创历史先河。中国共产党创建后,对于革命烈士褒扬工作十分重视。1928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中共中央就组织与会代表撰写了革命烈士传略78篇,周恩来、瞿秋白、蔡和森、王若飞、刘伯坚、苏兆征、邓中夏、关向应等领导人都参加了撰写。1929年党领导的中国济难总会编辑出版的《牺牲》小册子,还专门刊载过附有革命烈士照片的139篇革命烈士史料。就法规而言,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制定了《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和《红军抚恤条例》。两项条例明确了对革命烈士给予褒扬,对烈属予以各项优待的规定。毛泽东是上述条例的制定者,其付出的心血自不必多言,对烈士褒扬实践也是身体力行。事实上,就目前仅见的文献资料看,除挽联挽词题词外,毛泽东还在1939年7月写就《谢子长烈士传略铭文》。
谢子长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病逝于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前。据有关资料记载,1939年7月的一天下午,子长墓竣工之际,受谢子长陵建设委员会的委托,委员会成员白卓武和谢子长的侄子谢绍彦来到毛泽东在延安的驻地请求为烈士题词。毛泽东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交谈中,毛泽东一边翻看材料,一边询问谢家的情况,与他们谈陵园建设情况,唠家常,仔细了解谢子长的革命经历。当他们说到谢子长几沉几起矢志不移,毛泽东连连点头,称赞烈士是“败不丧志”。随后,毛泽东点燃了纸烟,略一沉思,用毛笔挥就《谢子长烈士传略铭文》。
传略写得朴实无华,但烈士的革命经历跃然纸上。起首姓甚名谁一一交代,写烈士因领导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反帝、反军阀运动而有“谢青天”之称;当清涧起义、渭南暴动失败,革命处于低潮,依然“败不丧志”;文中写了他与刘志丹一道组建红26军,创建了边区的伟大功绩。在烈士的事迹昭然后,又把边区设立子长县的因由作了说明,最后在收尾处向读者交代立墓书文的时间。短短三百余字,对烈士的褒扬不着斧凿痕迹,把谢子长的成长历程写出来了,把谢子长的贡献写出来了,把人民的怀念表达了。
P3-4
导语
何谓家国情怀,何谓中国精神,何谓人民英雄,本书通过毛泽东瞩目的英雄烈士,作出了科学的诠释和深情的判定。
全书分“璀璨星辰”“抗战英魂”“生死箴言”“逸闻佳话”四部分,讲述了雷锋、杨靖宇、白求恩等几十位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梳理了毛泽东褒扬烈士的脉络。
序言
暮年,毛泽东曾对人说,人有生有死,生、老、病、
死新陈代谢,这是辩证法的规律。他又说,人如果都不死
,孔老夫子现在还活着,该有2500岁了吧,那世界该成什
么样子了呢?!
对于自己的身后事,他对身边工作人员、护士长吴旭
君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可以上台去讲话,你
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
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他死得好,人如果不死,
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上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沉
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
他还曾多次开玩笑地对翻译王海容说:“我在世时吃
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扔到大海里喂鱼,你对鱼说,鱼儿
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
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
律。”
有人说,这就是毛泽东的生死观。
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部分,仅是反映了毛泽东对自
己身后事的处理意见,是其暮年生死观的表现。关于毛泽
东生死观的态度,抑或生死哲学,则主要体现在他为革命
烈士题写的挽联挽词之中。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为革命烈士撰写的挽联挽词,写作时间跨度长,从上个世
纪20年代到60年代中期,长达近半个世纪;从数量上看,
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两个创作高峰期,挽联挽词
甚至多于诗词作品,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表现最为明显
,可以讲,他的挽联挽词作品弥补了那个时期诗词创作的
空白。
毛泽东生前对所作诗词多次推敲修改,自己改,请人
改,还亲自校订定稿了42首公开发表。而对所作的挽联挽
词呢?或许挽联挽词是一种实用文体的缘故,仅就我们有
限的见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他这样做过。只有两
次例外,一次是给刘胡兰烈士的挽联“生的伟大,死的光
荣”系两次题写,一次是给浙江洞头岛烈士墓的题词“为
国牺牲,永垂不朽”与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题词相同,
但没有见其对这一现象的议论。可以这样讲,毛泽东对诗
词(包括对自己的诗词发表了许多见解、观点)基本形成
了带有一定系统性的诗学理论,然而在挽联挽词方面,虽
有研究但论理不多,对自己的作品极少涉及。
毛泽东的挽联挽词书写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新
文化运动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革命和建设初期所
有重大的烈士褒扬活动,对象广泛,包括鸦片战争以来的
所有人民英雄,举凡与其工作生活相关的各领域的各类英
雄人物,直接涉及的有名有姓的烈士上百人。其中有中国
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军事家,红
军、八路军、新四军高级将领;有志同道合、风雨相伴的
亲人、战友,有国难当头英勇献身的爱国将领,有反对独
裁、争取民主的斗士,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压迫的
少数民族英雄;有教育家、音乐家、开明士绅、杰出的新
闻战士;有不远万里投身中国革命的国际主义战士,还有
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普通一兵,舍生忘死的女共产党员
。可以说,这些挽联挽词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其人生哲学的理论重心之一。它映写的不仅是毛泽东人
生路途的心灵历程、色彩斑斓的丰富的感情世界,还是中
国共产党建立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真实写照,20世纪
中国共产党人烈士褒扬思想的集中展现,更是一部惊天地
、泣鬼神,气势恢宏、蔚为壮观的中国革命英雄主义画卷
,爱国主义精神的礼赞。

一位学者在研究毛泽东童年的私塾生活时,曾这样予
以概括:如果说毛泽东蒙学教育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
学会了对对子,而且对得不错。读书时代暂且不说,投身
革命后,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对
挽联挽词创作是十分精深的,对其功能有独到的见解。
事实上,就目前公开的文稿而言,毛泽东确曾专门论
述过对联之中的春联。他是在1944年3月22日《关于陕甘宁
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中讲到的。在他看来,春联是与秧
歌、歌曲、年画同等重要的艺术,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
重要方面;在他看来,春联是群众的识字课本和政治课本
,他甚至有种期待,“边区有三十五万户,每家都挂起有
新内容的春联,也会使边区面貌为之一新”。明确指示有
关部门,“要把这个问题好好研究一下”,“要编几个本
子,要搞新春联”。此外,毛泽东也在1942年5月28日的《
文艺工作者要同工农兵相结合》的演说中,从一个侧面谈
到撰写挽联祭文的作用。他说:“‘人生一世,草长一春
’,为了什么呢?人生一世就是专门为工农兵,死的时候
如果作祭文也是这样作就好了,当然不是专门为了作祭文
。张浩去世,我们就作了祭文,名为对死人,实则对活人
,就是告诉人们,你们不要自私自利吧!张浩革命的一生
,难道就是为了作祭文吗?我相信不是的!”看得出,毛
泽东着重强调的是挽联祭文的服务群众、鼓舞群众的作用
,闪烁着“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思想火花。
……

毛泽东的挽联挽词,总体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寓意深刻,精义入理,表现为有的通俗,有的典雅,有的
含蓄,有的晓畅,受到诗词创作的影响,“偏于悲壮、豪
放”的审美个性,是其主体的艺术风格。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书中,这样说道:“怎样解
释战争中提倡勇敢牺牲呢?岂非与‘保存自己’相矛盾?
不相矛盾,是相反相成的。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要付代
价的,有时是极大的代价。部分的暂时的牺牲(不保存)
,为了永久的保存。”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他强
调指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
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
那些不必要的牺牲。”作为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的毛
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其褒扬烈士思想守中创新,
承继了达观义利、舍生取义、奋不顾身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念,同时,又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震古烁今、凝重理性的
至理名言,诸如像“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就是死得其所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国牺牲”“尽忠报国”“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荣)”“无上光荣”“人民英雄
永垂不朽”等挽联挽词,深入了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内核
,赋予了褒扬烈士“人民性”的时代特色,对国际主义战
士寄予了特别的深情,给予了革命烈士无尽的赞美。为人
民而生,为人民而死,是毛泽东生死观的核心。也正因为
如此,他的挽联挽词创作非同凡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
,时代气息浓厚,开一代新风,其作品为我国文化宝库中
不可多得的奇葩。此外,还需特别指出的是,毛泽东褒扬
烈士胸襟开阔,气魄宏大,不是孤立地看待所处的时代,
而是将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与鸦片战争以来
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联系起来,拓展了
时间和空间,历史凝重深邃,为挽联挽词注入了浓浓的爱
国主义灵魂。可以说,毛泽东褒扬烈士的挽联挽词中国特
色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其理性思考、艺术表现手法都达
到了前无古人的境界,堪称独步天下,不愧为20世纪中国
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集中代表,将传承千古,影
响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内容推荐
毛泽东瞩目的英雄烈士,涵盖鸦片战争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牺牲的所有人民英雄。人民领袖用如椽巨笔,勾勒了东方古老民族的凤凰涅槃;浓墨重彩,镀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长卷。毛泽东褒扬烈士震古烁今、风调独绝、凝重深邃,是20世纪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集中代表,是一部气势恢宏、蔚为壮观的爱国主义礼赞。
本书史料翔实,叙述生动,论析详密,分“璀璨星辰”“抗战英魂”“生死箴言”“逸闻佳话”四部分,以随笔的形式,梳理了毛泽东褒扬烈士的脉络,对毛泽东褒扬烈士的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书末有《毛泽东褒扬烈士题词编年》《毛泽东褒扬过的烈士》两篇附录,供读者参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5: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