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什么是哲学/拜德雅人文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意)吉奥乔·阿甘本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阿甘本哲学研究的一部新作。共分四章:语音实验、论需要的概念、论可说的与观念、论写序。另有一个附录:至上的音乐:音乐与政治。什么是哲学?这个题目很多哲学家都写过,最著名的就是德勒兹的同名著作。在哲学史上,我们会看到很多哲学家在生涯晚期都会重归这个较为本质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这种反思构成了一种切要的思想行动。在本书中,阿甘本也是基于对一生的哲学思考的反思来回应这个问题。第一章中,阿甘本反思了语言与哲学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基本,又非常古老的问题。语言是思想的承载体,但思想如何影响语言本身呢?这恰是阿甘本试图去回应的。第二章中,阿甘本反思了“需要”这个概念。我们对哲学的期待总是有一种需求,希望借由哲学解答自身的一些问题。那么,“需要”本身是怎么运作的呢?以及,我们的诉求在何种程度上是合理的?第三章中,阿甘本重点探讨了哲学的形式,也就是维特根斯坦提出的一个根本性命题:什么是可言说的?什么可以成为观念本身?第四章中,阿甘本以探讨序言写作为譬喻,反思了哲学的介入功能。他认为,思想本身是真实的序言,要想踏入真实的领域,并理解真实,则我们要从构思这篇序言开始。附录则是阿甘本近几年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美学如何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其实,这也是哲学的一个重点。由此,阿甘本从语言、观念、形式、功能等角度对“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给出了他自己的一种回答。 目录 总序 重拾拜德雅之学 前言 语音实验 论需要的概念 论可说之物与观念 论写序 附录 至上的音乐。音乐与政治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语音的幽灵与空域 序言 某种意义上,这里收录的五个文本都包含一种哲学观 念,这差不多回答了本书书名的问题,显而易见(若果真如 此),这仅是针对那些怀着友好的精神来阅读它们的人而言 。如人们说过的那样,那些发现自己在某个(或对或错,在 他们看来都是野蛮的)时代写作的人,必须知晓其表达的力 量和能力并不因此而被增强,而是被削减和损耗了。然而 ,因为他没有别的选择,悲观又与其本性相违——他似乎 也不会确定无疑地追忆一个美好年代——作者只能依赖那 些经历了同样困难的人(在此意义上,依赖友人)。 与我过去两年写的其他四篇文章不同,《语音实验》 在一个新的方向上恢复和深化了我于1980年代后半期所作 的笔记。因此,它与我这些论文属于同样的语境:《物自 体》《不可记忆者的传统》和《se:绝对者与事件》(后来 均收录于《思想的潜能》,vicenza 2005),以及《语言 实验》(此文作为《幼年与历史》新版[Torino 2001]序言 重刊)。 导语 《什么是哲学/拜德雅人文丛书》是阿甘本50年学术生涯总结之作。在海德格尔、德勒兹之后,阿甘本重新拾起“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并给出了截然不同的阐释。如果你期待本书会直接回答“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那么你会大失所望。哲学只能在它被创造的时刻出现,同时,也在这一个时刻消亡。对于只存在于我们语言之中的哲学而言,一旦我们停止了我们的创造活动,它就会随之消亡。最终,阿甘本在本书中想要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哲学的问题。 后记 在《幼年与历史》(Infanzia e storia)的序言中, 阿甘本提到,他一直有一本未完成的著作,甚至他到那时 为止的所有著作,都只能算是他这本未完成著作的序言。 有趣的是,阿甘本这篇序言,并不是一开始就完成的。他 的《幼年与历史》完成于1977年,那时阿甘本的文笔带着 锐利的锋芒,也具有一股青涩的气息。不过,有趣的是, 在《幼年与历史》十一年后(1988年)再版时,阿甘本特意 为这本他早年作为思想历练的著作加上了一篇掷地有声的 序言“语言实验”(Experimentum Linguae)。按照阿甘本 自己的说法,之所以需要这篇新的序言,正是因为他在完 成《幼年与历史》和《语言与死亡》之后,觉得意犹未尽 ,或者说,还有一些他想说而未能说透的东西。所以,他 一直觉得有一个主题他没有真正去触碰,这就是语音,或 者说人类的语音。他有一个计划,想写出一本题为“论人 类语音”(La Voce umana)或“伦理学,论语音”(Etica ,ovvero della voce)的著作,但至少在那个时期,阿甘 本并没有将这个计划付诸实施。然而,正如阿甘本自己所 说,这本未完成的著作,似乎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空缺,一 条无法跨越的鸿沟,以至于他此后几十年的写作(包括著名 的“神圣人”系列)都是为这本尚未写出的著作写的“序言 ”(proem)。这个问题仿佛成了德里达强调过的无限度增补 (supplement),让这一样一部关于语音的著作处在无限的 延宕和悬搁之中。 2016年,也就是在完成《幼年与历史》接近四十年之 后,阿甘本终于完成了《什么是哲学?》(Che cose la filosofia?)。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的第一章题为“语 音实验”(Experimentum Vocis),在篇幅上远甚于《幼年 与历史》的那篇序言。在表面上,我们很容易看出,两篇 同样都以拉丁语为题的序言,即“语音实验”和“语言实 验”的关联性。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阿甘本在1988年版 的序言中许下的承诺,即完成关于人类语音的讨论。但是 《什么是哲学?》一书,仍然不是一本专门谈论语音的书。 语音问题在书中仅仅作为其中一个哲学问题来讨论。那么 ,阿甘本究竟在这本新的著作中讨论了什么?为了解释这个 问题,我们不能停留在《什么是哲学?》的文本之内,而要 将从“语言实验”到“语音实验”的变化看成阿甘本整个 哲学规划的一次长征。他的无数关于语言哲学的著作,如 《语言与死亡》《潜能》《语言的圣礼》实际上都是围绕 这样一个轴线来变化的。即便那些非语言哲学的著作,如 《神圣人:至高权力和赤裸生命》《王同与荣耀》《身体 之用》的核心问题也是在这条轴线上展开的。町以说,如 果要真正理解阿甘本为我们展现出来的哲学画卷,我们就 必须透过那些丰富的表象,在从“语言实验”到“语音实 验”的轴线上来领悟阿甘本的思考。1.语言实验:从 onto-logia到filo-sofia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 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 物 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道德经·三十四章》 阿甘本的著作中,一直有一条明显的语言哲学的线索 ,贯穿着他1970年代以来至今的著作。阿甘本的著作有神 秘的魅力。乍看起来,他在从事一种枯燥的古典学和词源 学研究,但是和那些古典学家不一样的是,他并不试图回 到一个经典的过去,或在古典文本中寻求权威的解释。他 对经典的态度,如他解读柏拉图《书简七》和《蒂迈欧篇 》,解读亚里士多德的《解释篇》和《范畴篇》,事实上 都是为了引出他自己的锋刃。他对柏拉图、亚里十多德、 斯多葛主义的解读,无非是为他自己的刺刀装饰上古典的 纹理,而这也正是我理解阿甘本著作的一个基本切入点。 细细数来,我翻译了阿甘本的不少著作,至今对阿甘 本的著作爱不释手,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拜德雅人文丛书 中的《语言的圣礼》《宁芙》和《品味》,南京大学出版 社的《敞开》,还有一些著作虽然翻译完了,但不知道何 时能够出版,如“神圣人”系列中的《王国与荣耀》。不 过,对于阿甘本著作的挚爱一直都没有在我心头减弱。不 断追随阿甘本的最新作品,成为我心中的一个动力。对于 我来说,翻译阿甘本是困难的,因为阿甘本的古典学功底 及古希腊文和拉丁文功底非常强,以至于他的文章中有着 大量的古典学文献和词源学的解读。这些东西阅读起来相 当精彩,但是对于中文译者来说,却是要命的,因为译者 也必须拥有一定的古典学和词源学的知识储备才能涉足其 中。这显然是才疏学浅的我无法完全企及的东西。当然, 我竭尽所能,尽可能展现出阿甘本著作中所要表达的内涵 ,但南于自己的能力所限,肯定在翻译中存在很多力有不 逮的地方,译文中的讹误和错译,都由我一人承担,并虚 心接受朋友们的批评。 蓝江 2019年青年节于南京仙林 精彩页 语音实验 1. 我们应不厌其烦地反思下述事实:尽管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有过且仍有一些其风俗习惯在我们看来野蛮(或至少无法接受)的社群,以及想要质疑每种规则、文化和传统的或大或小的人类组织;尽管存在过并仍存在完全罪恶的社群,此外,毕竟没有任何规范或价值的合法性能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认同,然而,现在或曾经都绝不存在任何一个会纯粹而简单地选择宣布放弃语言的团体、社群或组织。在历史进程中,语言使用所隐含的风险和伤害已被多次察知:西方和东方的宗教团体和哲学团体都曾践行过沉默——或用古代那些怀疑论者的说法,“失语”(afasia)——但沉默和失语只是一种试验,旨在更好地使用语言和理l生,而非无条件地消除言说的功能,在所有传统中,言说与人之所是似乎不可分离。 于是,诸般问题常被提出,这些问题关乎人类开始言说的方式,并给出关于语言起源的各种假说(显然无法证明,且缺乏严谨性);但没有人曾好奇为何他们会不停言说。不过,在实践中,事情是简单的:众所周知,如果一个孩子在十一岁之前未在某种程度上接触语言,那他将彻底丧失接受语言的能力。中世纪的材料告诉我们,腓特烈二世想要做一次这样的实验,但其目的完全不同:并非对语言传递的摒弃,而是想要知道人类的自然语言(lingua)是什么样子。这些材料的实验结果令人感到啼笑皆非:完全被剥夺了任何与语言之联系的孩子自发地讲起了希伯来语(或者,据另一些材料记载,阿拉伯语)。 事实上,废除语言的实验并未在纳粹集中营里被尝试,甚至也未在最为激进和革新的乌托邦团体里被尝试;事实上,甚至没人敢承担这样做的责任——甚至那些杀人不眨眼的人也不敢——毫无疑问,这似乎证明了人性与言说之间无法分离的关联。按照定义,人是拥有语言的生命存在。在此定义中,决定性因素显然并非生命,而是语言(lingua)。 不过,人类无法道m,对他们而言,语言本身,以及他们言说的纯粹事实,所牵涉的是什么。尽管他们或多或少模糊地意识到以他们最常用的方式来使用语言是多么愚蠢——通常是随意的,没有什么要说,或者相互伤害——他们不懈地继续言说,把语言传给他们的后代,却并不了解这究竟是他们最高的善,还是最糟糕的不幸。 2. 让我们从无法理解的观念,以及与语言和理性毫无关联的存在物开始,这种存在物是绝对无法认识的,没有任何关联。这样的观念是如何出现的?通过什么方式,我们才能思考它?一匹狼、一只豪猪、一只蟋蟀是否可以想象这个存在物?我们是否可以说,动物就在他无法理解的世界上活动?正如动物不关心那些无法言说的东西,因此,环境不可能向它们表象为不可言说的东西:在动物的环境中,所有事物都是它的一个标记,并对它说话,所有事物都可以被挑选和综合,完全不关心的东西,对动物来说,根本不存在。 P5-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