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大繁荣时代》以美国一战以后,经济突飞猛进为背景,以三任总统执政方针为线,全景呈现了美国1919-1931的十二年间政治、经济、艺术、时尚、科学与娱乐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三位总统迥异的政治理念与执政方式体现了这一时期美国国内错综复杂的局势走向。威尔逊的心高气傲,总统哈代一事无成又离奇死亡,柯立芝任下虚弱的“柯立芝繁荣”;崇尚自由和享乐主义的美国在这一时期却出台了禁酒令。芝加哥黑手党老大阿尔·卡彭借以贩运私酒发家,一时风光无限。此时,社会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社会新思潮不断涌现,新的生活方式也层出不穷。女性和黑人的权益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 棒球、网球、高尔夫以及拳击等受美国人喜爱的体育运动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消费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开始在美国盛行,信贷消费日益成为人们满足欲望的重要手段。 最后,作者集中笔力描写1929年前后华尔街金融市场的疯狂与崩溃,美国经济肆无忌惮的狂飙突进终于大崩盘。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哈佛大学曾从事教职工作。 曾担任《大西洋月刊》编辑、《世纪杂志》主编以及《哈泼斯杂志》主编。 目录 第01章 序曲:1919年5月 第02章 回归常态 第03章 红色大恐惧 第04章 美国逐渐康复 第05章 习俗与道德的革命 第06章 哈定与丑闻 第07章 柯立芝繁荣 第08章 喧嚣的岁月 第09章 知识分子的反抗 第10章 酒和阿尔·卡彭 第11章 佛罗里达——温馨的家 第12章 大牛市 第13章 大崩盘 第14章 1930~1931:剧震余波 附录:材料来源与致谢
序言 《大繁荣时代》初版以来,距今凡25年,如今可以说 ——这一点早就显而易见——这是一部美国经典。关于美 国在极其疯狂的20世纪20年代所发生的一切,此书是迄今 为止最好的一份记述。它为社会史著作树立了一个典范, 其他作者仿效过,但未能超越。这本书一直被人们广泛阅 读,并深受喜爱——在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和俄国 共发行了50万册以上。需求仍在继续,而且,只要美国人 想阅读关于美国过去的明白晓畅、机敏睿智的书籍,这样 的需求无疑还会继续下去。 撰写本书的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是一位毕业于 哈佛大学的编辑和人类行为的鉴赏家,他总是把引人入胜 的历史细节与著名人物的行为混在一起。在《大繁荣时代 》一书中,他写到了麻将和H. L. 门肯,写到了卡尔文· 柯立芝的自我暗示,写到了利斯特公司从广告的奇思妙想 中脱颖而出和林德伯格夫妇飞往巴黎。在他为初版所写的 那篇谦逊得体的序言中,艾伦暗示,时间可能会让他对主 要事件的判断产生某些变化。然而,关于本书,一件值得 注意的事情是,它经受住了后来研究的照察。自本书出版 以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全面彻底的、有学术品位的著述 ,关于1929年的华尔街崩盘,关于哈定丑闻,关于禁酒, 关于这一时期的政策和外交。然而,这些书当中,没有一 本书从根本上改变了艾伦为我们描绘的这幅全景图。它们 全都利用了他所描述的事实和他所给出的解释。 当然,就其总体主题而言,《大繁荣时代》是非常幸 运的。它所处理的是任何一个亲历者一生当中最令人愉快 的10年。在这方面,我是心存偏见的,其他任何一个有幸 在20世纪20年代长大成人的人想必都会如此。如果你把第 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那10年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那10 年做个比较的话,你该如何做出选择呢?你更愿意有哪一 种威胁——是阿尔·卡彭还是乔·麦卡锡?你更喜欢哪位 来自底特律的先知——是亨利·福特还是查尔斯·E. 威尔 逊?你更喜爱哪位本垒打击球手——是强有力的贝比·卢 斯,还是米基·曼托(连同他的泡泡糖和光滑的黄色脸颊 )?你更愿意要哪一种国家丑闻——是有着石油喷井和美 元喷泉的蒂波特山油田,还是在哈里·杜鲁门的华盛顿闹 得满城风雨的一件半貂皮大衣? 诸如此类的比较可以无休无止地进行下去,它们全都 有利于20世纪20年代。仅以作家为例吧:斯科特·菲茨杰 拉德,全盛时期的辛克莱·刘易斯,年轻的海明威,以及 托马斯·沃尔夫。有谁可以跟他们并驾齐驱呢?本书告诉 我们,在20世纪20年代,电影依然提供了“漂亮的爵士乐 女孩、香槟浴、午夜狂欢、狂野的青年男女的爱抚舞会, 全都结束于一阵让你喘不过气来的令人恐怖的绝妙高潮中 ”。现如今,我们只能在金赛博士与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之间做出差强人意的选择。 这一切,全都把我们带向一个不可避免的结论——20 世纪20年代是美国个人主义甚嚣尘上的最后一个10年,这 之后,对安全保障的狂热(和需要)把我们所有人全都挤 压进了一种逆来顺受的心态中。当然,我们在20世纪20年 代有“常态”,正如我们在20世纪50年代有“平衡”一样 。当然,在战后两个10年里,我们有打高尔夫球、走中间 道路的总统。而且当然,随着大崩盘和大萧条的出现,这 一切全都结束于1929年,况且,政治家们总是告诉我们, 只要我们循规蹈矩,这一切就决不可能再次发生。 未来似乎是一个人人心满意足的无尽远景,汽车被漆 成了浴室瓷砖一样的颜色,冰箱里塞满了水蜜桃冰激凌。 但不知何故,它似乎不像《大繁荣时代》中的T型车和私烧 金酒那么富有刺激。 罗杰·巴特菲尔德 1956年10月
导语 《大繁荣时代》用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写出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这一时期是美国历史上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思想多元创新的全面繁荣时代。作者挑选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中极具代表性的事件进行描写,非常清晰地把那个时代的美国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书评(媒体评论) 毫无疑问,艾伦是爵士时代的希罗多德。 ——《纽约时报》 这是关于繁荣昌盛和经济灾难的历史,这部对美 国在20世纪20年代的记录,是其他所有记录都必须加 以对照的标杆。 ——《华盛顿邮报》 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的几本书一直是美国 大学里受欢迎的指定阅读图书。《大繁荣时代》在长 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塑造了我们对20世纪20年代美 国生活的理解,就这一点而言,其他任何一本书都无 法望其项背。 ——洛克滕堡(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
精彩页 第01章 序曲:1919年5月 假如现在让你回到过去,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后的时代,在你的眼前将会呈现什么样的景象呢?也许你环顾四周,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和现在不一样。没错,因为自从1919年到现在,美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究竟是怎样变化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1919年的一对美国年轻夫妇的家庭,以他们的视角去观察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吧。这对夫妇是史密斯先生和史密斯太太,假设他们活在一个小康家庭。他们定居在克里夫兰、波士顿、西雅图或是巴尔的摩——事实上,具体是哪个城市并不重要。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在1919年5月的某一天的生活。之所以选择5月,那是因为5月份正好是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6个月。此时的美国社会基本上已经结束了战时的混乱状态,恢复到和平时代的生活方式,但是战后10年即将出现的深远影响却基本上还没有开始。我们就从这个时间点开始,看看数年之后,美国社会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1 1919年5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史密斯先生像往常一样,走到餐桌前,准备吃早餐。你打量一下史密斯先生的着装,发现他着装的风格和20世纪30年代的风格区别不大,也许只是裤腿短一些,但总的来说,男士的着装风格在这十几年来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你再看看史密斯太太的装扮,就会发现和20世纪30年代的风格大不相同。 史密斯太太今天早上穿的是套装,套装的裙子很长,一直到脚踝,距离地面只有6英寸,因为在当时,正式的裙子离地高度就是6英寸。裙子的下摆遮挡住史密斯太太的脚跟。不过,史密斯太太在最新的一期《时尚》(Vogue)杂志上读到一则令她大吃一惊的文章,文中说:“自从波旁王朝到现在,时尚女性的裙子都是要盖住脚踝的,但今后的流行趋势可能是裙子越来越短。” “裙子越来越短?这还能穿出去见人吗?”史密斯太太嘟囔着。 由于春天到了,天气日渐温暖,所以今天她特意换了一双低帮鞋;可是在几个月前的冬天,她可不敢这样穿,她外出的时候要么穿上厚厚的鞋罩,要么穿着带有蕾丝装饰的高筒皮靴,若是在家里或者参加朋友聚会,她会特意穿上高筒的黑漆皮鞋,鞋尖有漂亮的麂皮装饰。史密斯太太在袜子的选择方面也很有讲究,她通常穿黑色的长袜,若是穿褐色皮鞋,那一定要搭配褐色长袜,总之,绝不会穿肉色长袜。在内衣方面,史密斯夫人穿得也相当保守,她用筒型女式内衣和衬裙将自己的身体紧裹起来,而内衣上还装饰着厚厚的荷叶边褶皱——这在当时是标准的家庭主妇的风格。 史密斯夫人并不热衷于化妆。尽管在她那个时代,社会舆论对妇女化妆已经相当宽容,涂脂抹粉不再被当作妓女的专利,一些大胆开放的年轻女性也开始接触化妆品,但绝大多数受到传统教育的女性仍然对其心存偏见和抵触。在当时的美国,美容业刚刚出现,街头的美发厅屈指可数,至于整容手术对史密斯夫人这个时代的女性来说更是闻所未闻。史密斯太太在外出购物时,她会在帽檐的下部挂上一副面罩,以避免直接抛头露面。当然,在炎热的夏天,史密斯太太也喜欢去游泳池畅游一番,但是她肯定穿最传统的泳衣,比如那种丝织的束腰外衣,或者外面罩有印花棉布的紧身内衣,而且,泳衣必须连着一双长筒袜。 像当时的所有正统女性一样,史密斯太太留着一头长发。她可从来没有想把头发剪短的念头。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普遍有这样一种印象:留短发的女人和那些留着长发的男人一样,要么是鼓吹自由性爱者,要么是崇尚激进主义的激进青年。当时在纽约棕榈花园发生的一件事就很能说明问题。那是1918年11月的一个晚上,一群信仰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年轻人找到纽约棕榈花园的经理,要求租一间礼堂来召开集会。不料集会期间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骚乱。事后,记者在遍地狼藉的礼堂采访经理的时候,经理满腹委屈地说:“我怎么知道他们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分子?他们脑门上又没写着字!当时前来求租礼堂的是一位女士,我只看到她穿着得体,彬彬有礼,可我忽略了她留的是短发。若是我当时注意到她的发型,打死我也不会将礼堂租给他们啊!” 史密斯夫妇坐在桌前,开始用餐。他们的早餐除了麦片、牛奶外,还有一些牛肉。在当时,人们已经对食物的“卡路里”(热量)这个概念有了深刻的了解,但是,当时人们还不知道有维生素这种物质的存在。 史密斯先生一边吃着早餐,一边读着今天早上的报纸。当然,这份报纸并非一份格调不高的小报,因为在那个年代,真正意义上的通俗小报还没有面世呢。虽然在当时,赫斯特也创办了小开本的图片日报,可算是今天小报的雏形,但真正意义上的小报的出现,还要等到1919年6月26日《纽约每日新闻》(Daily News)的面世。《纽约每日新闻》一经面世就大受欢迎,其日发行量在一年内达到了近25万份,在5年之内超过了80万份,而在10年之内更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130多万份。 史密斯先生的目光被头版的一条新闻所吸引。这条新闻讲述的是美国海军的水上飞机NC-4经由亚述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