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蚂蚁的故事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德)博尔特·霍尔多布勒//(美)爱德华·威尔逊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书评(媒体评论)
巨著《蚂蚁》荣获普利策奖,而本书是《蚂蚁》
的一个短小精悍的续集,让人欲罢不能。
——海伦·费雪(Helen Fisher),《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蚂蚁的故事》很简短,并且非常容易理解,每
一章都会让读者颠覆想象。
——乔纳森·维纳(Jonathan Weiner),《洛
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后记
我们身边有很多生物,不管你关注与否,它们都在按
照自己的法则生存着。蚂蚁就是其中之一。
蚂蚁的起源可追溯到一亿多年前,在如此漫长的时间
长河中,连恐龙这样凶暴的物种都早已灭绝,为什么蚂蚁
可以繁衍至今?读了这本书,你就能明白蚂蚁成功的秘诀。
本书开篇就从蚂蚁的优势讲起,它们惊人的个体数量
,勤劳的生活习惯,顽强的适应不同恶劣环境的能力,明
确有效的分工,无一不让我们惊叹,甚至称蚂蚁集群是生
态学的主宰。
从生物的角度来说,所有物种繁衍的目的就是传递基
因,而在这个过程中,包括蚂蚁在内的社会性昆虫似乎找
到了一个传递基因最大化的办法——让一只蚁后专职负责
生产后代,集群其他个体担起维持集群生存的其他工作,
逐渐演化出了蚂蚁分工协作的生存模式。
或许真的有人认为,蚂蚁的交流方式是通过触角的电
波?或者蚂蚁不会像人类一样发生矛盾冲突,等等。有关蚂
蚁的合作、种类等的所有误解和疑问,都可以在这本书中
找到答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蚂蚁的优势
第二章 对蚂蚁的热爱
第三章 集群的生存和死亡
第四章 蚂蚁如何通信
第五章 战争和外交政策
第六章 原始蚂蚁
第七章 冲突和权力
第八章 协作的起源
第九章 超个体
第十章 社会寄生:破译密码
第十一章 营养共生
第十二章 行军蚁
第十三章 最奇怪的蚂蚁
第十四章 蚂蚁如何控制环境
第十五章 谁能幸存
附录 如何研究蚂蚁
致谢
译者后记
出版后记
精彩页
我们喜爱蚂蚁,所以我们以蚁学作为专攻的研究领域。全世界的蚁学家不超过500位,和他们一样,我们倾向于用独特的眼光把地球表面看作蚂蚁集群的网络。我们的脑海里都有一幅关于这些奋斗不止的小蚂蚁的全球地图。我们所到之处都有它们,并且它们的本性是可预测的,这使我们能够自在地与之相处。因为,与理解我们自身的行为相比,我们更好地学会了阅读它们的部分语言和理解其社会组织的某些设计。
我们钦佩蚂蚁的独立生存能力。蚂蚁可在人为产生的移动残片上生存,只要为它们留下一小片干扰程度最小的环境供它们筑巢、觅食并让它们借此繁殖后代,它们似乎并不在乎人类存在与否。也门亚丁和美国圣何塞的城市公园,乌斯马尔的玛雅神庙台阶和圣胡安街旁的排水沟,都是我们曾经的调查地点。在这些地方,我们专心到忘我地观察它们,带着我们毕生的好奇心,并享受着由此带来的审美乐趣。
蚂蚁的数量非常惊人。虽然一只工蚁的大小不足一个人的百万分之一,但从总体看,蚂蚁却是在陆地上占优势的生物,甚至可以与人类竞争。无论在何地,当你倚靠在一棵树上时,爬到你身上的第一个生物就可能是蚂蚁。当你在郊区小道散步观察地面时,请你数数看到的不同类型的生物,不出意外的话,蚂蚁的数量应该是最多的。英国昆虫学家威廉姆斯(c.B.Williams)计算过,在给定时间内,地球上成活昆虫的数量为一百万个百万兆。保守点说,如果其中的1%是蚂蚁,那么其整个群体就是一万个百万兆。一只工蚁的平均体重在1至5毫克之间(不同物种体重不一)。总体而言,地球上所有蚂蚁的总重量与我们全人类的总重量相等;但如果平均到各个小个体,其(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就会使整个地球陆地达到饱和。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l平方毫米的地面范围内,你就能看到蚂蚁在动植物群的剩余空间生活着。它们围绕着这些生物,并影响着无数其他的动植物类型的进化。工蚁的主要捕食对象是昆虫和蜘蛛,大小相仿的工蚁组成狩猎队,把90%以上的猎物运回巢内用作食物。植物种子也是蚂蚁的食物,它们在运输种子时沿途散落的种子,还有未吃完的散布在巢内和巢外的种子,都为扩大植物物种的生存范围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疏松的土壤比蚯蚓的更多,并且由此使大量营养物得到了循环,这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在解剖学和行为两个层面的特化,蚂蚁占领了遍布陆地环境的不同小生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森林中,带刺的红切叶蚁把鲜叶和花朵碎片带进地下蚁巢,用来培植各种真菌;刺颚蚁属(Acanthognathus)的小棘刺蚁利用其像夹子一样的上颚捕捉弹尾目类昆虫;矫美锯蚁属(Prionopelta)的盲眼管形矫美锯蚁,钻人朽木裂缝深处以捕获蠹虫;行军蚁(army ants)组成的多种多样的队列几乎可以捕食所有动物。蚂蚁可捕食的猎物种类几乎是无限的,如残尸、花蜜和植物等。其他昆虫能到达的领地,蚂蚁几乎都能到达。
P5-6
导语
《蚂蚁的故事》以普利策奖获奖书目《蚂蚁》为创作蓝本,近距离观察不同物种的蚂蚁习性,社会诞生和进化过程,栩栩如生的手绘插图,精美的彩色插页,拼凑出壮观的蚂蚁王国,蚂蚁的天才般的建筑技术,行军蚁的野蛮强势,寄生蚂蚁的蒙混技巧……还有更多令人大开眼界的蚂蚁小故事,详细研究蚂蚁的科学方法,教你一步步走进蚂蚁的世界。
序言
我们在1990年出版的专著《蚂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惊喜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蚂蚁》既是一本学术专著
,也是一本关于蚂蚁科学研究的百科全书和蚁类学手册,
主要面向该研究领域的学者。由于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详尽
地阐述蚂蚁的各项特点,所以里边呈现有大量的图表。此
前《蚂蚁》精装版的封面尺寸为26厘米×31厘米,书重3.4
千克。简言之,面对如此厚重的一本专著,人们既不会轻
易购买,也无法轻松地从头读到尾。
因此,《蚂蚁的故事》力求将更多的蚁学知识浓缩,
并少用学术语言,尽量包容与我们研究同样课题和同样物
种的不同观点。针对书中出现的一些专业术语,我们会及
时给予相应的解释。
本书开篇就直入主题,然后逐渐展开并深入讲解蚂蚁
的自然历史。开头,我们解释了为什么蚂蚁会取得如此惊
人的成功。因为蚂蚁集群成员间的相互协作效率极高,并
且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这种协作。高度发展的化学通信
使得这一高效的协作成为可能。这种化学通信指的是:蚂
蚁身体的不同部位可释放能够让巢伴尝到或闻到的不同化
学物质,通过释放的化学物质,以及当时的环境情况,对
巢伴发出报警、吸引、照料幼虫、供应食物等活动信息的
现象。简言之,像人类一样,蚂蚁之所以能取得极大的成
功,是因为拥有很好的通信系统。
蚂蚁以集群为生活单位,工蚁对集群的忠诚度近乎百
分之百。这就造成了蚂蚁同一物种的不同集群间发生有组
织的冲突远多于人类的战争。根据物种的不同,蚂蚁会单
个地利用宣传、欺诈和监视等手段或将这些手段形成不同
的组合以战胜对手。有一些极端情况:在一些冲突中,一
方的蚂蚁会把石子投向对方;而在另一些冲突中,蚂蚁还
会抢劫对方蚂蚁用作奴隶以增加所在集群的劳动力和战斗
力。但是,在集群内部,甚至在那些为了捍卫领域完整而
奋不顾身的集群内部,也并非总是和谐的。自私行为很普
遍,特别是在争夺生育权期间,具有卵巢的工蚁有时会与
蚁后竞争,它们会把自己产的卵放入公共抚育室。如果集
群缺少蚁后,有时甚至是在蚁后还在的情况下,工蚁们也
会为争夺蚁后地位而争斗。蚁学家已发现,蚂蚁集群在维
系生存(对集群忠诚的一方)和发生争斗(意图控制集群
的一方)之间维持着一种达尔文平衡。因此,集群成员的
组织相当复杂,但也紧密相联。它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巨大
而协调良好的等价有机体,即著名的昆虫“超个
体”(Superorganism)。
我们还会在书中谈到,蚂蚁出现于约1亿年前恐龙生活
的时期,并很快遍及全球。像多数占据高度优势的生命形
式一样—人类这一生命形式显然是个例外—蚂蚁经过繁衍
出现了许多物种。现在蚂蚁的物种总数可能要以万计。它
们在扩散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惊人的广布各处的适应
类型。蚂蚁的第二部分进化成就,就是本书后半部分的主
题。我们将全方位地阐释蚂蚁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群居寄
生、行军蚁、游牧蚁、伪装(拟态)女猎手和构建具有温
度调控功能的摩天大楼的建造者。
在我们二人的共职生涯中,我们共同花费了80 多年去
专心研究蚂蚁。我们有许多故事要讲,既有个人轶事,也
有对自然历史的解释。我们还吸收了数以百计的其他蚁学
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希望与读者分享我们自己和其他科学
家所经历的兴奋和快乐。我们也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能使
读者认识到,这类昆虫在许多方面对人类而言都至关重要

博尔特·霍尔多布勒
爱德华·威尔逊
1994年1月3日
内容推荐
本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全方位普及了蚂蚁的各种特性。作者从蚂蚁的生存优势出发,讲述了蚂蚁成功的原因。然后逐渐展开并深入讲解蚂蚁的进化历程,包括蚂蚁的起源、物种特性、生活方式和通信系统。作者还通过蚂蚁社会反观人类社会,引出环境保护的大问题,呼吁人类反思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同时提醒人类要尊重大自然。最后为研究蚂蚁的个人和群体简要介绍了科学研究蚂蚁的步骤和程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7: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