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幽默雅士林语堂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武彬 |
出版社 | 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武彬,原名武斌,出生于陕西汉中。辅修专业涉及汉语言文学、管理营销学、经济学、心理哲学等。出版代表作品:《圣母院大学:奋斗》《斯坦福大学:领导力》《民国大师的青涩年代》《在世界尽头遇见自己》等。 目录 第一章 从山村走出去 父亲在苦难中挺起脊梁 少年求学 在上海圣约翰大学 梦中的甜美初恋 第二章 留学海外 出国留学的前奏 理想中的哈佛大学 从法国到德国 博士回国 第三章 在中国文坛 在北大 《语丝》点滴 打“落水狗”的急先锋 短暂的“从政”生涯 第四章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幽默文学 与鲁迅之间 赛珍珠慧眼识珠 到美国发展 第五章 在抗战的枪声中 满腔爱国心 《京华烟云》 纠结的重庆 “我不是逃兵” 第六章 苦闷时也曾无助 发明中文打字机 与美国出版商的纠葛 南洋公学事件 《苏东坡传》叹东坡 第七章 暮年在台湾 故土难离 不幸的大女儿 国际笔会与诺贝尔文学奖 英雄暮年壮心不已 附:林语堂生活点滴 与众不同的教师 本性善良 美食家 钓鱼文化 精彩页 父亲在苦难中挺起脊梁 林语堂祖籍福建漳州,他的祖父曾经在漳州北郊五里沙村务农。1864年,太平天国的战火烧到了这里,林语堂的祖父就被抓去当了随军挑夫,从此音信皆无,不知所终。当时,刚刚九岁的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因为藏身在床底下才得以幸免,从此生活步入无所依靠的日子。林语堂的祖母尽管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练过武功,臂力过人。据说,她曾经手持一条扁担赶走了十几个土匪小混混,足见其女中豪杰的本色。 在当时纷乱的年代,会武功的这位妇女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同样难以维持生计。林语堂的祖母为了让三个孩子生存下去,无奈之下将小儿子送给一个吕姓医生(林语堂的这位叔叔后来中了举人),自己带着女儿(林语堂的这位姑母的儿子后来成为江苏有名的学者)改嫁给姓卢的人,稍微大一些、勉强能够自己混饭吃的林至诚就留在漳州五里沙村一人生活。林语堂的祖母这样做,也是被当时的生存环境所迫,毕竟,孩子需要有活路才可以生存,唯有生存下去才能为林家保存根基。 或许是因为一个十几岁的小伙子生存不容易的原因,独自留在漳州五里沙村的林至诚自力更生,天性好强,平时以务农为主,闲暇之时也做一些小生意,以维持生计。根据林语堂的回忆,父亲林至诚除了在田间劳作之外,还在山里砍柴或者挖取山笋,然后挑到大街上去卖,也曾做卖蔗糖给囚犯的生意,这种“一人打几份工”的工作方式让林至诚在经济收入方面多于周围人。林至诚还时常将五里沙村的竹子挑到漳州去卖。因为路途遥远,长时间肩挑担压,让林至诚的肩膀上出现了一道凹槽痕迹,并一直陪伴他终生。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在《林语堂传》中这样描述自己的爷爷: 由于常年扁担不离肩,林至诚的肩上磨出了肉瘤,但他不仅不觉得丢人,反而觉得很自豪。他把当小贩的经历编成有趣的故事讲给小和乐听。林至诚告诉儿子,人只要有轻松、宽容的态度,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林至诚这种看淡人生磨难的乐观态度为自己后来的人生转折做好了铺垫,也为林家后来人才辈出打下了良好基础。林至诚将乐观面对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无形之中传递给了下一代,也为林语堂的兄弟姊妹将来学业有成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在这种良好心理状态下,林至诚肯定会将坎坷的人生路段坦然踩在脚下,而人生宽阔而又平坦的康庄大路就近在咫尺了。 林至诚的人生转机终于来了—— 那段时期,已经在中国沿海一带传播的基督教传到了福建南部厦门、漳州一带,林语堂的祖母就是早期的教徒之一。或许是受到了母亲的言辞感染,也可能感觉长期在民间劳作看不到人生出路,林至诚加入了基督教会组织。尽管没有进过学堂私塾,但林至诚凭借自己天资聪慧且勤奋好学,居然无师自通学会了认字识文,这对林至诚在基督教会的下一步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毕竟,在19世纪末期的中国乡下,能够“识文断字”的年轻人不多,即便有,这些“书生”也都“满脑子”想着去考取功名,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做官,根本不会去加入什么洋人的教会组织,因为当时中国官方在慈禧太后的影响下,都对洋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敌视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林至诚在基督教会就遇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P3-5 导语 有“幽默大师”之称号,二十世纪接触文化大师之一。 林语堂是中国著名的学者型作家,是一位幽默大师。本书从多角度解读了这位民国幽默大师与众不同的一生,包括他从穷牧师的儿子到民国文学大师和学者的转变、跨越一生的爱恋等。 序言 他曾经与著名学者梁实秋、吴宓一起在著名的哈佛大 学求学。 他是世界文坛著名的“幽默大师”。 他的作品至今依然被摆在很多读者的书架上,他曾经 和诺贝尔文学奖只有半步之遥…… 和他见过面的人都说,他身上有一股浓浓的文人气质 。和其他学者一样,他在民国时期的北平也写过很多抨击 时政的文章。他的妻子为此有些担心,就劝他:“好好教 书做学问,少管闲事。”他却说:“学者自然要有学者的 尊严。”他用实际行动来反对“倚门卖笑,双方讨好”的 “和事佬”学者作风。 著名作家郁达夫曾经这样评价他: “……他的文章,虽说是模仿语录的体裁,但奔放处 ,也赶得上那位疯狂的超人尼采。唯其憨直,唯其浑朴, 所以容易上人家的当;我只希望他勇往直前,勉为中国20 世纪的拉勃莱……” 他,就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 对于他,世界以及中国近现代文学界都有着极高的评 价—— 林语堂和胡适曾经一起被美国文坛称为“20世纪智能 人物”。 林语堂曾被西方很多国家评价为除孔子之外另一位最 广为西方人认识的中国文人。 日本的《每日新闻》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外国 人了解中国以及中国文化方面,林语堂所作的贡献已经超 越了十名大使的价值。” 据说,著名记者斯诺在1936年5月拜访鲁迅时,请鲁迅 写出中国当时最好的五名杂文大家。鲁迅马上写出了林语 堂的名字,并且位置排在自己前面,足见林语堂在鲁迅先 生心目中以及当时文学界举足轻重的位置。需要指出的是 ,当时林语堂和鲁迅的关系已经非常微妙了。 和中文一样,林语堂的英文水平同样很高,他的很多 文学作品是用英文写成的。为此,有人这样评价林语堂: 中文好到让人无法翻译成英文,英文好到让人无法翻译成 中文。 林语堂去世后,美国的《纽约时报》这样评价他:“ 林博士用其渊博的西方知识来引导他的国家和人民的传统 观念进入现代化。” 林语堂去世十三年后即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有一次 在美国国会上这样说:“林语堂的作品所反映的中国文化 观点,至今仍在影响着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一些决策。” 林语堂曾经评价自己“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 文章”,他不只在文化方面的贡献让人瞠目,还令人发明 了中文打字机,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本书引领你走近生活中的林语堂,了解他不同凡响的 人生。 内容推荐 言真知灼见的话,见高人一等的理,写优美动人的文。 做文,向西方展示中国之风俗思想,用自己的文化实践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做人,禀性憨直,朴实天真,谈吐诙谐,出身平凡但逆流而上,有所成就仍坚守本心;做文人,不媚于世,独抒己见,独来独往,存真保诚,有骨气,有识见,有操守,为一代文学大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