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张立稳主编的《高中物理(选修3-2RJ)/重难点手册》贯彻新课标精神,定位新课标“三维”目标,贴近新课标高考大纲要求,注重学习规律和考试规律的整合,全面提升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突破传统的单向学习模式,将教材知识、拓展知识和隐性方法类知识植入新课堂,立体凸现学科知识结构和解题方法规律,破解高考“高分”瓶颈。 目录 第四章 电磁感应 4.1 划时代的发现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重难点1 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重难点2 法拉第心系“磁生电” 重难点3 磁通量 重难点4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拓展点1 电磁感应问题的进一步理解 考向点1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 考向点2 磁通量变化情况的分析与计算 易误点1 对磁通量概念理解不透彻,在分析磁通量有正负问题时出现错误 易误点2 对磁感线空间分布的立体形状认识不清,导致问题判断出错 4.2 楞次定律 重难点1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重难点2 楞次定律 重难点3 右手定则 拓展点1 楞次定律的广义表述 考向点1 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考向点2 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考向点3 “二次感应”问题分析 考向点4 楞次定律与图象的结合问题 易误点1 对磁通量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全面而致错 易误点2 不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透彻理解楞次定律,判断具体问题时盲目而出错 4.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重难点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重难点2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重难点3 直流电动机的反电动势 拓展点1 相关概念和规律的比较 考向点1 对公式E=n△Φ/△t的理解和应用 考向点2 对公式E=Blvsinθ的理解和应用 考向点3 求解感应电路的电量 考向点4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考向点5 电磁感应中的场路结合问题 考向点6 电磁感应中的力学综合问题 考向点7 电磁感应中的功能关系问题 易误点1 对Φ、△Φ及△Φ/△t的意义理解错误 易误点2 对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不明确导致错误 4.4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重难点1 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重难点2 洛伦兹力与动生电动势 拓展点1 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比较 考向点1 感生电动势的理解及计算 考向点2 动生电动势的理解及计算 考向点3 电磁感应中的“杆+导轨”问题 考向点4 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 易误点1 对电磁感应现象中功能关系分析错误 易误点2 对图象问题不能正确分析而致错 4.5 互感和自感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重难点1 互感现象 重难点2 自感现象 重难点3 自感系数 重难点4 涡流 重难点5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拓展点1 通电自感与断电自感的现象分析 拓展点2 电感和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考向点1 对自感现象的分析 考向点2 含电容器电路自感现象的分析 考向点3 自感现象中的I-t图象 考向点4 涡流现象及其分析 考向点5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问题 易误点1 对自感电动势的阻碍作用理解不准确 单元复习全归纳 微专题1 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的区别及楞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微专题2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微专题3 电磁感应中的“杆+导轨”模型 微专题4 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 高频考点1 对电磁感应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 高频考点2 对电磁感应图象问题的考查 高频考点3 电磁感应规律的综合应用 第四章 学完即考检测卷 第五章 交变电流 5.1 交变电流 重难点1 交变电流 重难点2 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 重难点3 正弦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拓展点1 交变电流的图象 考向点1 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 考向点2 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平均值的求解 考向点3 交变电流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易误点1 对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及变化规律理解不透彻 5.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重难点1 周期和频率 重难点2 峰值和有效值 重难点3 交变电流的相位和相位差 拓展点1 关于交变电流“四值”的问题 考向点1 交变电流有效值的求解 考向点2 交变电流“四值”的应用 考向点3 对交变电流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易误点1 不注意物理规律的运用条件,盲目运用而致错 5.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重难点1 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重难点2 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拓展点1 电阻、感抗、容抗的辨析比较 拓展点2 电感器和电容器的组合应用 考向点1 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考向点2 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易误点1 对电感和电容在交流和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不准确而致错 5.4 变压器 重难点1 变压器的原理 重难点2 理想变压器的规律 重难点3 几种常用的变压器 拓展点1 变压器动态问题的分析 考向点1 理想变压器相关物理量的分析与求解 考向点2 多绕组电路问题的分析与求解 考向点3 变压器电路中动态变化问题的分析 考向点4 自耦变压器问题及其应用 考向点5 理想变压器与图象的结合问题 易误点1 对变压器原理理解不透彻,盲目套用公式而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