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棠阴比事/古典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宋)桂万荣 |
出版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棠阴比事》为宋人桂万荣所辑历代疑狱汇编。此书体例比较特殊,桂氏在辑录时把性质相近的两个案例并列连缀起来,“比事属词,联成七十二韵”“共一百四十四条”。此次排印,整理者以民国《四明丛书》本为底本,对原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进行介绍,并在翻译的基础上对这些案例进行改写,使之成为通俗易懂、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古代审案故事。 目录 1.向相访贼 钱推求奴 2.曹摅明妇 裴均释夫 3.程颢诘翁 丙吉验子 4.李崇还泰 黄霸叱姒 5.欧阳左手 惟济右臂 6.沈括颡喉 南公塞鼻 7.程琳炷灶 强至油幕 8.妾吏鸩宋 玉素毒郭 9.彦超虚盗 道让诈囚 10.孙甫舂粟 许元焚舟 11.宗元守辜 魏涛证死 12.桑怿闭栅 苏秦徇市 13.任城示靴 杨津获绢 14.李杰买棺 重荣咄箭 15.苏请衬柩 贾废追服 16.子产知奸 庄遵疑哭 17.思兢诈客 佐史诬裴 18.季珪鸡豆 张举猪灰 19.定牧认皮 沧州市脯 20.张受越诉 裴命急吐 21.王质毋原 马亮贷死 22.允济听葱 彭城书菜 23.吕妇断腕 包牛割舌 24.崔黯搜孥 张辂行穴 25.杜镐毁像 次翁戮男 26.傅令鞭丝 李惠击盐 27.杨牧笞巫 薛向执贾 28.程戡仇门 仲游帅宇 29.苻融沐枕 狱吏涤履 30.宗裔卷纳 高防校布 31.江分表里 章辨朱墨 32.胡质集邻 高柔察色 33.蒋常觇妪 思彦集儿 34.刘相邻证 韩参乳医 35.袁滋铸金 孙宝秤散 36.程簿旧钱 王璩故简 37.公绰破柩 元膺擒舆 38.柳冤喑奴 王扣狂妪 39.李公验榉 王臻辨葛 40.颖知子盗 孙料兄杀 41.郑躬明误 希亮救亡 42.商原诈服 窦阻免丧 43.薛绢互争 苻盗并走 44.萧俨震牛 怀武用狗 45.文成括书 郎简校券 46.孝肃杖吏 周相收椽 47.方偕主名 宋文墨迹 48.陈议捍取 胡争窃食 49.御史失状 国渊求笺 50.伟冒范祚 虔效邓贤 51.次武各驱 宪之俱解 52.张异窥井 蔡高宿海 53.刘浞焚尸 高防劾病 54.王锷匿名 至远忆姓 55.希崇并付 齐贤两易 56.王殉辨印 尹洙检籍 57.孙登比弹 德裕模金 58.梁适重诅 袁彖恶淫 59.曹驳坐妻 孔议詈母 60.孙亮验蜜 杜亚疑酒 61.傅隆议绝 汉武明继 62.戴争异罚 徐诘缘例 63.刑曹驳财 左丞免谪 64.从事函首 乖崖察额 65.无名破冢 行成叱驴 66.王曾验税 司空省书 67.韦皋劾财 赵和赎产 68.柳设榜牒 陈具饮馔 69.朱诘赇民 孔察代盗 70.崇龟认刀 司马视鞘 71.张鹜搜鞍 济美钩箧 72.承天议射 廷尉讯猎 《棠阴比事》序跋 序言 《棠阴比事》是南宋时期慈溪人桂万荣编纂的 一部案例汇编。笔者最早见到的《棠阴比事选》只 是一个单薄的选本,它所收案例较少,体例是案例 原文、译注加上些许校勘。该选本依据的是明代吴 讷的本子,并非桂万荣的原璧,因此也看不出“比 事”的特点,但已让当时的我很是喜欢,这种阅读 口味的形成与我小时候常读公案小说笔记有关。然 而仅看选本还远不能使我满足,只不过一直没有机 会读到《棠阴比事》全书。直到本世纪初,我终于 在张寿镛先生编纂的雕版本《四明丛书》中读到了 完整的《棠阴比事》,虽然没有标点,没有注释, 也还是快慰莫名。 “棠阴”指什么呢?西周名臣召公巡行乡邑, 当地有棵棠树,他就在棠树下“决狱事”,即判决 诉讼案件,得到了民众的拥戴,所以后世就把判案 之地美称为“棠阴”。“比事”又指什么呢?“比 次褒贬之事,是比事也”,意思就是在编纂时采用 “结对子”(对偶)的方法,把两个相关的案子联 结起来成为一篇,同时,上一篇题目与下一篇题目 押韵,以便记诵和作类比联想。这是《棠阴比事》 作者桂万荣的创新做法。《棠阴比事》得到了宋理 宗的肯定,理宗对桂万荣褒嘉有加,夸赞他“知听 讼决能审克”。因此该书在南宋后期曾风靡一时, 改编、续编不断,上面提到的吴讷改编本影响特别 大。 《棠阴比事》的成书,得力于前人甚多,譬如 五代末和凝父子的《疑狱集》和北宋郑克的《折狱 龟鉴》。和凝父子采录历史上不少刑名案例,郑克 则对众多案例作了精辟的判论,桂万荣在两书基础 上把百余个案例作了分类比评,既有实例,又多附 有辨析。道光年间,金陵籍的鄞县寓贤朱绍曾说: “《疑狱集》掎摭故实,乃法家之成案;《折狱龟 鉴》辨论精审,乃成案之谳语;桂万荣《棠阴比事 》依类联贯,乃成案、谳语之比例。三书不可缺一 ,皆仁人君子之用心也。”意思是说:《疑狱集》 以广博的选刊定案为主,《折狱龟鉴》以结合案例 作精辟的辨析和评议见长,《棠阴比事》则按照案 件性质类别,以语词音韵为序,把遴选的案例和评 议恰当地编订成书。 《棠阴比事》“比事属词,联成七十二韵”, “共一百四十四条”。其特点是“使事必相比”“ 引义比事,必得其偶”,即选用的必须是两个性质 相近或相对的案例,两者能够形成比照,使读者“ 易于触类引伸”,通过触类旁通,增强辨案审案的 知识和能力。把性质较为接近的两个案例编成一对 ,用一组对偶短语(骊句、联语,均为四字)作为 题目,让读者从不同侧面来领略、体悟类似的案件 ,研判它们如何得到破解或解决,进而举一反三。 开拓读者的联想空间,提高读者的类比能力,从而 增强全社会警惕、侦破和处理各种各样违法案件的 意识及能力,这就是桂万荣以及和凝父子、郑克等 的“仁人君子之用心”。《棠阴比事》这个编排体 系并非十全十美,它也有不足之处,例如为了达到 对偶、押韵等修辞方面的效果,在案例编排上存在 某种程度的轻重失衡,个别地方存在内容复沓之嫌 。但瑕不掩瑜,桂万荣以创新意识撰成此书,后世 仿其体例创作者代不乏人。 鉴于《四明丛书》中所刊《棠阴比事》全文没 有标点,掌故又多,笔者在近十余年间试着做了两 件事:一是介绍,在本地文史杂志和副刊上撰文, 将桂万荣及此书进行推介,希望有志趣相近的朋友 能够读读这部宁波籍古人的著作。二是将它标点、 注释、翻译,并且在此基础上改写,让一个个案例 以通俗易懂的“故事”的面貌出现,以期有更多的 朋友了解此书。一位在公安战线长期从事刑侦工作 的朋友看了这些“故事”,将它们在微信上陆续刊 发,认为可以让年轻战友在微信中分期阅读,借鉴 些古人侦破案件的经验。据说有外地的刑警朋友问 他,可以转发给属下看看否?答日欢迎。在此期间 ,笔者也渐渐意识到,既然是改写,应该去掉若干 拘谨,于是又多次作了修改润色,以利于“悦读” ,不然某些地方过于简略,若干语句佶屈聱牙,势 必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鉴于此,笔者趁出版的机 会,又将这些年来写成的书稿重新作了幅度较大的 加工,直至搁笔定稿。当然,改写不同于创作,忠 实于原作还是一条应该坚持的原则,即使有一些增 饰,也必有可靠的出处,切忌肆意杜撰。 感谢浙江古籍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几次与我 就此书体例进行磋商、修改。当然,笔者还希望以 后能得到行家的指点和读者的建议,对此书有所改 进。 朱道初 导语 宋代桂万荣编著的《棠阴比事》是继五代时的《疑狱集》,与宋代郑克编撰的《折狱龟鉴》之后,又一部记述诉讼活动的书籍。该书从各方面总结和说明历代决疑断狱和司法检验的经验,有助于减轻人民讼累和避免某些冤滥,对加强封建法制、维护社会秩序有利。朱道初译注的这本书在原书的基础上设置了【人物】【故事】两个栏目,以方便普通读者阅读理解。 后记 《棠阴比事》一书,世不多见。余既借伏跗室 冯氏所藏临汝桂氏活字本,付诸梓矣。桂氏本乃据 荛圃黄氏得诸试饮堂顾氏,而为传是楼旧物,金陵 朱氏为之景刻者也。近于李君调生处见《四部丛刊 续编》所印,知不足斋主人鲍以文笔校抄本,更借 以覆校。两本各有佳处,爰为订定。间有两本均误 者,悉为校正。费十日之力,乃竣。阅者试取而对 勘焉,知余于斯编非泛泛焉重刻也。 申戌冬,张寿镛跋。 精彩页 宰相向敏中兼任西京留守的时候,曾遇到一件冤案。有个僧人傍晚路过一户村舍,他念着“阿弥陀佛”,向主人请求借宿一夜,但主人没有答应,只是同意他暂栖在门外窝棚下。这天半夜时分,还未进人梦乡的僧人忽然发现主人家墙头有动静,定睛一看,原来是个盗贼带着一个妇人及一个包袱翻墙而出,然后很快离开了。僧人仔细一想:这里发生这样一件大事,如果挨到明天天亮,主人一家追查起来,势必会牵连到自己。他愈想愈害怕,担心主人把自己扭送进官府审讯拷问。想到这里,他再也按捺不住,立即起身逃离这个是非之地。由于天黑路不熟,他奔逃之间,不慎失足掉进了一口很深的枯井,而那个妇人的尸体正在那口井里。正当僧人手足无措的时候,主人循踪而来,不顾僧人申辩,把他押送到了官府。 官府对僧人进行严刑逼供,僧人经不住拷打,只好按照狱吏的意思交代说:“我与死掉的女人有私情,引诱她一起私奔。后来因为害怕事情败露,又下狠心把她杀死,将尸体扔进井内,而自己无意中也失足掉入井中。”至于杀人的凶器和偷走的包袱,僧人只是说:“那赃物和刀都留在井旁,可能被什么人拿走了。”案子就这么“顺理成章”地告破,大家都觉得没有什么疑问。唯独向敏中认为此案有疑点,他屡次亲自讯问僧人,僧人只是回答:“这是我前生欠此人一条命,此世必须拿命来回报,我真的没有什么话可说了。”向敏中还是感到困惑,反复追问,僧人这才把实情告诉了他。 于是,向敏中对外封锁此案信息,并紧锣密鼓地加大审查力度。他从和尚的言语中知道,杀人凶手原先与死者关系非同一般,必定获得了死者的绝对信任。因此,他派遣了手下一个能干的吏员去查访凶手。有一天,那吏员来到死者生前居住的村子,在该村一个小饭店内吃饭。吃饭时,他隐瞒身份,并故意宣称自己从府城来此,知道的新闻不少。有个老妇人过来跟他聊天,问他近来府城的新闻。聊着聊着,老妇人忽然问道:“那个僧人的案子怎么样了?”吏员骗她说:“你不知道?昨天已经把那个僧人鞭死在市上了。”那老妇人先是一愣,接着长叹一口气,询问道:“要是现在捉到了真正的贼犯,官府会不会改判呢?”吏员说:“哦,那案子么,我看官府既然已经判决,即使是错判也不能翻案了。即便另有真正的贼犯,你想官府还愿意再抓捕、再审问么?如果证明是错判了、冤杀了,官府从上到下还能有好日子过?”老妇人说:“也是啊,那些当官的是不会做这种傻事的。——那么我说出真正的贼犯来,也没有什么影响了。我告诉你吧,杀人凶手其实是我们村里的一个年轻人啊。”吏员抑制住内心的兴奋,不动声色地继续跟老妇人聊天,当场问清楚了那年轻人的姓名、住处,将他抓获后,连赃带人一起押送府城。一桩冤案就这么得到了纠正。 推官本是知州的属官,主管一州的刑狱案件。钱若水在担任陕西同州(今陕西大荔)推官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棘手的案件。 该州有个富户,家里蓄养的女奴秘密逃亡,其行踪无人知晓,连女奴的亲生父母也不知究竟。女奴的父母将女儿的失踪报到州衙门。本来州府答应帮其侦查就是,也没有什么大风波。但此时有个人暗自高兴,以为这是天赐良机。此人是该州掌管文书事务的一个录事参军。这个录事参军曾经向该富户借钱,大概“借钱”只是门面话,实际上是笔数目不菲的敲诈,富户没有“借”给他。此人于是怀恨在心,他不遗余力地诬陷富户,说他们家父子勾结,一起杀害了女奴,然后把尸首丢弃到江河里毁尸灭迹。富户父子在牢狱中受尽折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只得一一认罪。很快,判决结果出来了:富户父子都被判为死罪。案子便这么审结,案犯父子也已画押,眼看就将被执行死刑。 不料,此时有一个关键人物对案子的审理结果表示怀疑,由于此人是主管一州刑狱的推官,所以案犯父子得以暂缓行刑。推官的名字叫钱若水。本来早就可以了结的案子被耽搁了,钱若水的行为引来州郡上下一片责怪声。官吏们都怪钱若水无事找事,那录事参军更为此诬陷他接受了富户的大笔贿赂,所以才设法延宕。但钱若水只是笑着否认种种人身攻击。 十多天过去了,钱若水来到州府衙门拜见知州,他避开其他人对知州说:“知州大人啊,卑职之所以搁下案子,就是为了寻访那女奴的下落,现在我总算把她找到了。”知州闻讯大吃一惊:“那怎么可能?她人还在?在哪里?”钱若水于是派人把女奴秘密送到知州处。知州向女奴问清楚了失踪的详细情况,便把女奴安置在帘后,召来女奴的父母,先问他们道:“你们如果现在看到女儿,可还认识吗?”他们立即回答说:“那当然认识,哪能不认识呢!”知州从帘子内推出女奴,女奴父母大惊道:“哎呀,正是我们的女儿啊!” 于是富户父子都被无罪释放。知州想要替钱若水上奏请功,钱若水却坚决推辞,他说:“若水只求审案客观公正、无辜者不屈死而已,论功邀赏不是我所求。”知州叹服不已。此事传扬开去,人们纷纷称颂钱若水。不久,宋太宗也听说了钱若水的事迹,对他大为赏识。两年后,钱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