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现代世界史(改变人类历史的大事件5卷共10册)(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的《现代世界史(改变人类历史的大事件5卷共10册)(精)》是一部别出心裁的世界现代史大事典。它由美国各大著名学府的历史学家联合执笔,讲述了塑造人类现代世界的62个大事件。这些事件纵贯700年的时间跨度,发生地遍布欧、亚、非、美等各个大洲。当我们思考现代世界的由来、追问国际现状的根源时,大多可以追溯到《现代世界史》所列的这62件事上。
《现代世界史》不寻求单纯的宏大叙事,它将62个大事件呈现为62个精彩并相对独立的章节。每个事件也许是一次革命、一个王朝、一段时代、一场国际大战……相应领域的专业学者在为你讲述了事件的大过程之后,会深入历史,或再现一位领袖的立国之路,或解说一场战役的排兵布阵,抑或讲述一次伟大发现的曲折历程。这样,《现代世界史》将历史的枝枝叶叶,汇聚成一棵繁茂的现代文明之树。
目录
卷壹
致谢
序言
第一章 再征服运动(711—1492)
概述
历史评论
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889—961)
卡斯提尔国王阿方索十一世(1312—1350)
阿尔摩拉维德王朝
熙德(1043—1099)
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五世(1452—1516)
格拉纳达之战(1491—1492)
卡斯提尔女王伊莎贝拉一世(1451—1504)
阿拉贡国王詹姆斯一世(1208—1276)
[文献]“致一位老迈十字军士兵的信”(12世纪)
第二章 文艺复兴(1300—1630)
概述
历史评论
德西德流斯·伊拉斯谟(1469—1536)
洛伦佐·德·美第奇(1449—1492)
拉斐尔(1483—1520)
[文献]彼特拉克写给西塞罗的信(1345年)
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廖内著《廷臣书》(1528年)节选
第三章百年战争(1337—1453)
概述
历史评论
鲱鱼战役(1429年)
三十人战争(1351年)
佛兰德斯
法国内战(15世纪)
雇佣兵部队
贝特朗·杜·盖克兰(1320—1380)
帕蒂斯
[文献]让·傅华萨著《历代记》节选(1388年)
第四章 黑死病(1347—1351)
概述
历史评论
哪场瘟疫?·瘟疫暴发的前因后果·死亡人口统计·医疗应对举措·黑死病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苦修人
伊斯兰药物和黑死病
[文献]“论瘟疫”,选自乔瓦尼·薄伽丘《十日谈》
第五章 明朝崛起(1368—1431)
概述
历史评论
洪武大帝(1328—1398)
忽必烈汗(1215—1294)
蒙古人入主中原(13世纪)
明朝
郑和下西洋(15世纪)
永乐帝(1360—1424)
[文献]《马可·波罗游记》节选(1300年)
第六章 欧洲扩张时代的开始(1450—1525)
概述
历史评论
约翰·卡伯特(1450一1498)
“航海家”亨利(1394—1460)
斐迪南·麦哲伦(1480—1521)
[文献]《托德西利亚斯条约》(1494年)
第七章 活字印刷(1450年)
概述
历史评论
英文版《圣经》
威廉·卡克斯顿(1422—1491)
15世纪的信息革命
约翰内斯·谷登堡(约14世纪90年代一1468年)
《谷登堡圣经》
[文献]尼古拉斯·哥白尼《天体运行论》节选(1543年)
第八章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453年)
概述
历史评论
曼齐克特战役(1071年)
巴列奥略王朝君士坦丁十一世(1405—1453)
穆罕默德二世(1432—1481)
巴列奥略王朝米海尔八世(1224—1282)
塞尔柱土耳其人
尼科波利斯战役(1396年)
“穿刺王”弗拉德三世(1431—1476)
第九章 征服新大陆(1492—1550)
概述
历史评论
阿塔瓦尔帕(约1500—1533)
卡哈马卡战役(1532年)
拉·玛琳琦(1501—1530/1552)
特诺奇提兰战役(1521年)
[文献]贝尔纳尔·迪亚兹·德尔·卡斯蒂略在《新西班牙征服正史》中对特诺奇提兰的描述(1568年)
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在《印加皇室述评》中对印加风俗的描述(1609年)
第十章 宗教改革(1517—1648)
概述
历史评论
加尔文主义
三十年战争(1618—1648)
胡尔德里希·茨温利(1484—1531)
[文献]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
第十一章 天主教改革或反宗教改革运动(1534—1563)
概述
历史评论
教皇尤利乌斯三世(1487—1555)
依纳爵·罗耀拉(1491—1556)
教皇保罗三世(1468—1549)
耶稣协会(又名耶稣会)
约瑟夫·斯大林(1879—1953)
[文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
第七章 殖民主义的终结(约1945年至今)
概述
历史评论
万隆会议(1955)
弗朗茨·法农(1925—1961)
莫罕达斯·甘地(1869—1948)
胡志明(1890一1969)
茅茅起义(20世纪50年代)
克瓦米·恩克鲁玛(1909—1972)
[文献]克瓦米·恩克鲁玛《论自由》(1961)节选
第八章 冷战时期(约1 946--1 991)
概述
历史评论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17—1963)
尼基塔·赫鲁晓夫(1894—1971)
[文献]温斯顿·丘吉尔“铁幕演说”(1946)
马歇尔计划(1947)
菲德尔·卡斯特罗《第二次哈瓦那独立宣言》(1962)
第九章 欧洲统一(约1 947年至今)
概述
历史评论
康拉德·阿登纳(1876—1967)
夏尔·戴高乐(1890—1970)
让·莫内(1888—1979)
罗伯特·舒曼(1886—1963)
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2013)
[文献]《爱丽舍宫条约》(1963)
第十章 阿以冲突(1 948年至今)
概述
历史评论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难民、恐怖主义和巴勒斯坦的斗争·以色列·阿拉伯世界·广阔的世界
序言
《现代世界史》系5卷本历史研究著作,旨在通
过对14世纪至今数百年间发生的62件具有世界性影响
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史学考证和理论分析,使读者认
识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发挥
的作用及其意义。除第5卷由14章组成外,第1—4卷
均由12章组成,每章均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在世界范
围内发生并具有最为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各卷具体
历史时期划分如下:
第1卷:1300—1588
第2卷:1571—1689
第3卷:1689—1799
第4卷:1799—1900
第5卷:1900—2012
本套丛书为《缘何如此?塑造美利坚历史百科》
(What Happened?An Encyclopedia of Events
That Changed America Forever)(该书详细考证
了美国历史和美国社会发展史)的姊妹著作。
此外,本书之所以能够写成,也源于各部分作者
在开班授课过程中的共同经历。他们在对数千名学生
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不但历史知识匮乏,而且
对当代世界的认识也存在着极大局限。为了弥补这个
缺憾,并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当今世界,我们决定
编著一套对学生(同时也对普通大众)有益的书,即
把最为重大的世界历史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汇编成
册,以飨读者。此外,我们还想抛砖引玉,引导读者
对我们择选出的历史事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对
历史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因为毕竟人们如果不了解
世界历史演进过程的话,那么就一定无法更好地理解
当今世界。
此套丛书的研究样式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各
章编者会通过概述的形式对该章节讨论的历史事件按
时间顺序进行简明扼要的论述。概述之后是篇幅较概
述长一些的点评。这些点评均由精通此段历史的历史
学家所撰写,他们在更为广阔的历史语境下对这些历
史事件产生的深远影响做出详细分析。点评之后附有
参考文献,这些参考文献均为研究各章所关注历史事
件最重要的研究著作。参考文献之后便是数篇专门论
述各章关注的历史事件中所出现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
短文。各章通常还附有其关注事件中所出现的一些重
要的原始历史文献。此外,每卷著作不但设有各种虽
然在概述和分章论述中有所提及,但没有展开说明的
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组织机构和专有名词等专
业术语附录,而且还有各卷所涵盖的历史时期中所发
生的大事年表。此外,我们为了读者检索方便还特别
准备了一份索引。
此套丛书选择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准均基于我们长
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经验。除此之外,我们的史学同
行和其他曾帮助过我们的人也为我们提出过很有价值
的建议,在此我们对他们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建议表示
由衷的感谢。这里我们要说的是,虽然其他著者也许
会得出与我们不尽相同的结论,但是我们还是坚信,
本套论丛所论述的历史事件是改变早期现代世界样貌
的真正原因。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
导语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的《现代世界史(改变人类历史的大事件5卷共10册)(精)》系5卷本历史研究著作,旨在通过对14世纪至今数百年间发生的62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史学考证和理论分析,使读者认识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意义。
精彩页
人们很难概括再征服运动的特征,原因之一在于其延续时间过长,前后近乎800年。再征服运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并不是一场基督教王国持续不断、稳步发展的向南扩张运动,而是一场时断时续、积小胜为大胜(也时常伴随穆斯林内部分裂)的运动。例如,格拉纳达穆斯林王国与西班牙其他地区之间的边界在约1250年至1492年几乎没有改变。从1350年至1482年格拉纳达战役开始的这段时间,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有规模的零星战斗加在一起仅耗时25年。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人们参与再征服运动的动机,所采取的军事策略和与之相关的组织机构,都在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是该运动最初所被赋予的政治和宗教使命。
因为伊比利亚半岛过于复杂,所以概括再征服运动本身也不容易。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国与国之间从政治制度到语言文字,一切事物均不相同。穆斯林占领地区北部几个主要君主国最终合并成三个独立的国家:葡萄牙、卡斯提尔和阿拉贡。这三个国家彼此间经常爆发战争。同一教派信徒之间时而联合,时而攻歼,致使再征服运动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格拉纳达穆斯林统治者经常联合伊比利亚基督徒共同抵御北非穆斯林诸侯的侵略行为。与穆斯林王国类似,卡斯提尔王朝和阿拉贡王朝的统治者也愿意与格拉纳达的穆斯林结成同盟,或者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为了扩大各自王朝的利益而进攻别的基督教国家。
最后,西班牙各地地形地貌以及人们的生活、经济生产方式均不尽相同,这使得不同地区统治者和当地人民在再征服运动和巩固胜利果实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在再征服运动中,几个主要基督教王国的领土面积几乎都翻了一番。阿拉贡王国在巴利阿里群岛(Balearic Islands)、巴伦西亚和穆尔西亚获取的领土面向地中海和北非沿岸地区,人口相对稠密。这与卡斯提尔王国在西班牙中部占领的地形崎岖、人烟稀少的地区形成鲜明反差,后者的经济环境更为恶劣,社会治理难度也更大。葡萄牙在收复失地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自然更多定位于大西洋和非洲西海岸方向。
当人们回顾再征服运动漫长的历史时,想到在这一运动中不断改变结盟对象的西班牙诸国及各地不同的再征服运动过程和经历,不禁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西班牙历史的很大部分由再征服运动所写就。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无论思想上还是事实上的边界,不但影响了伊比利亚半岛人民的生活,而且影响了文化模式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建立。这种边界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期有类似边境性质的地区出现,也会有海关人员和中世纪类似护照一样的手续等形式出现。边境并没有实际的分界线,而更多以通关地区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如同在穆斯林统治下遵循伊斯兰教教规的基督徒民众一样,在再征服运动后生活在基督徒统治地区的穆斯林民众也不了解边境的概念。按照不同地区规定,穆斯林(或穆迪札尔人,Mudejars)被安置在中世纪西班牙城中通常由围墙围起来的特殊地块当中,形成一种与外界隔绝的城中村,或者被集中安置在一些农垦地区。于是,再征服运动的成功和边界的形成对中世纪西班牙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影响,即形成康维文西亚(convivencia),或称共存观念,意思是在整个中世纪时期,西班牙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交织在一起并互相影响的生存方式。
卷壹上P12-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