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传记》传递榜样的力量,挖掘中外杰出人物成长的典型事件和重要节点,展示他们砥砺心智、乐观向上、困而弥坚、不断创新、乐于奉献的大情怀、大智慧,是滋养身心、汲取智慧、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秀读本。
黄萍著的这本《史家绝唱(司马迁)》是其中一册,讲述了司马迁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史家绝唱(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黄萍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中外名人传记》传递榜样的力量,挖掘中外杰出人物成长的典型事件和重要节点,展示他们砥砺心智、乐观向上、困而弥坚、不断创新、乐于奉献的大情怀、大智慧,是滋养身心、汲取智慧、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秀读本。 黄萍著的这本《史家绝唱(司马迁)》是其中一册,讲述了司马迁的故事。 作者简介 黄萍,女,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哲学学士,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双硕士(工商管理,教育管理)。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和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图书四十多本,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能的实证研究》等。曾在挪威NLA、丹麦VIA、捷克Palacky大学、德国Kassel大学做学术访问和交流,在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Deakin大学做教育部重点课题Reflecting on the Policy of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Expansioni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研究。早期讲授公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形象设计等课。后期关注教育的本质及管理、公务员形象研究,讲授西方文明史、研究方法论等课程。 目录 第一篇 龙门名族司马氏 出生地龙门 史官世家司马氏 重操祖业的司马谈 第二篇 游历东南寻史料 道、儒、法学说的交锋 大将军卫青、霍去病 东南大游历 追溯屈原、贾谊 寻访孔子、刘邦的故乡 第三篇 侍从君侧为郎中 担任郎中 飞将军李广之死 汉武帝热衷封禅 奉命出使西南 父亲的含恨亡故 护驾东游 第四篇 继承父业任太史令 出任太史令 《太初历》和《史记》 第五篇 “李陵案”受腐刑 李广利征讨大宛 李陵攻打匈奴被俘 为李陵申辩遭腐刑…17l 第六篇 完成《史记》悄声隐退 巫蛊之祸 《报任安书》 龙门结语 附录 司马迁年表 序言 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 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也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史学巨著,为后世 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史实依据,鲁迅称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是西汉夏阳龙门人。夏阳,今陕西韩城 ,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 自序)。龙门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与 龙门山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 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 故事。 司马迁生卒年代,史无明文记载。近人王国维 《太史公行年考》认为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 前145),大约卒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享年六 十岁左右。司马迁出生于一个史官之家,据说司马 迁家自唐虞至周代,都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学家和天 文家。司马错是秦惠王时伐蜀的名将,司马昌是秦 始皇的铁官,到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做了汉武 帝的太史令,这才又恢复了祖传的史官恒业。 司马迁的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在龙门 的乡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司马 迁在这“山环水带,嵌镶蜿蜒”的自然环境里成长 ,既为山川的清淑之气所陶冶,又对民间生活有一 定的体验。 十岁,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拜人老博士 伏生、儒学大师孔安国门下学习;家学渊源既深, 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匪浅。这个时期, 汉王朝国势日强,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张骞奉命 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设立乐 府……这样的时代极大地丰富了司马迁在京城的见 闻。 大约二十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一“南游 江淮,匕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 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 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回到 长安以后,他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随汉武帝到过 平凉、崆峒,又奉使巴蜀,到的最南边是昆明。 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举行大规模的巡行封 禅,步骑十八万,旌旗千余里,浩浩荡荡。司马迁 的父亲司马谈是史官,本应从行,却病死在洛阳。 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遗志,赶到泰山参加封禅,随 后沿着东海,绕道长城塞外,回到长安。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三十八岁时,正式做 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 档案以及各种史料。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 历。等到太初元年(前104)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 》完成,他就开始着手编写《史记》。 天汉二年(前99),汉将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战 败被俘,司马迁替李陵说了几句开脱的话,不想触 怒了汉武帝,被投下监狱。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 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宫刑是个大辱,污及先 人。司马迁在狱中,又备受凌辱, “交手足,受 木索,暴肌肤,受榜篓,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 ,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几乎断送 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了之,但想到自己撰写《史记 》的夙愿未了,因此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在狱中 坚持写作。 太始元年(前96),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司 马迁也得到赦免。这时司马迁已经五十岁了,出狱 后当了中书令,这使他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史记》 ,直到征和二年(前91)全书完成,共一百三十篇 、五十二万余言,成为流传百世的史学经典著作。 导语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黄萍著的这本《史家绝唱(司马迁)》讲述了司马迁的故事。 精彩页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出生地龙门 公元前145年,大约二千年以前,古代中国正孕育着一个震撼性的时代。 这一年,以刘邦为首的淮泗集团所创建的大汉帝国,已经度过了它的六十岁生日。这个由一介草莽英雄所建立的大汉帝国,一方面是时势所趋,另一方面是自身能力不足,六十年来一直以黄老之术为最高的治国指导原则。这种不干涉主义使战国时代不少余风在社会中复活了。分封在各地的王族诸侯,纷纷吸收一些游侠人物,养士自重,对中央政权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最后终于爆发了“七国之乱”。 这一年,“七国之乱”已平定了九年,再过五年,文景之治就要结束。这个治世,为汉帝国积蓄了强大的国力,同时在它结束以前,把黄老之术引发的副作用也加以割除了,使汉帝国真正成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这个庞大的帝国在等着一位雄才大略的少年皇帝来挥霍这笔可观的财产,这个皇帝就是汉武帝刘彻,这一年,他还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太子。 。 背景知识 文景之治 西汉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同时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文帝二年(前178)和十二年(前168),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文帝十三年(前167)还全部免去田租。自此,“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文帝时,算赋也由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 景帝二年(前155),又把秦时十七岁给公家服徭役的傅籍制度(又称名籍,凡适龄男子必须登记在册,为朝廷服徭役)改为二十岁始傅,而著于汉律的傅籍年龄则为二十三岁。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文帝十二年(前168),又废除了过关用传制度,这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文景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也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吕后时,南越王赵佗自立为帝,役属闽越、西瓯、骆,又乘黄屋左纛,与汉王朝分庭抗礼。文帝即位后,为赵佗修葺祖坟,尊宠赵氏昆弟,并派陆贾再度出使南越,赐书赵佗,于是赵佗去黄屋左纛,归附汉王朝。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又与匈奴定和亲之约。此后匈奴虽背约屡犯边境,但文帝只是诏令边郡严加守备,并不兴兵出击,以免烦扰百姓。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