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战战史二战战史(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文熙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文熙编的《一战战史二战战史(精)》分两部分:“上篇: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程历史记实”,共十五章,精彩地介绍了一战风云。“下篇: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程历史记实”采用将地区战场与时间线索混合穿插的传统写法,逐一叙述各个战场的全景进程,分为“序幕:战争阴云”“开场:远东硝烟”“爆发:欧洲沦陷”“激战:苏德大战”“蔓延:血染太平洋”“转折:决战斯大林格勒”“拉锯:逐鹿北非”“反攻:光复欧洲”和“尾声:日本投降”。 目录 上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程历史纪实 第一章 “挑战海上霸主”——走向大洋 一、霍亨索伦王室的终结者——威廉二世 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 三、“海权论”的鼻祖——马汉 四、走向大洋——崛起中的德国海军 五、“德国海军之父”——永远的提尔皮茨 六、布尔战争——大英帝国的衰落之战 七、挑战“海上霸主”——阿加迪尔危机 第二章 欧洲火药库——动荡的巴尔干 一、被肢解的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二、巴尔干战争的前奏曲——意土战争 三、奥斯曼帝国的遗产——动荡的巴尔干 四、风雨飘摇——哈布斯堡的黄昏 五、“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的枪声 七、战争倒计时——奥匈帝国的最后通牒 八、“塞壬女妖”的歌声——各国的抉择 第三章 西线狼烟——旋转的右翼 一、一个无法完成的神话——奇正结合的“施利芬计划” 二、僵硬的德国战争计划——小毛奇的折中方案 三、不屈的小国——比利时 四、比利时的大门——毁于巨炮下的列日要塞 五、霞飞的杰作——随拍起舞的“第十七号计划” 六、“我们要把他们拦腰截断”——法国边境战争 七、保卫巴黎——老将加利埃尼 八、“法国的镇静剂”——霞飞 九、扭转乾坤——“马恩河奇迹” 第四章 东线风云——“俄国压路机”乘虚而入 一、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二、“欧洲宪兵”——沙皇俄国 三、东普鲁士之战——可悲的冯·普里特维茨 四、“护国之神”——兴登堡 五、将“总体战”进行到底——鲁登道夫 六、东线奇迹——坦能堡会战 第五章 三方角力的战场——加利西亚 一、“他手中的剑是脆弱的”——弗朗茨·康拉德 二、挥舞的马刀——“哥萨克来了” 三、康拉德的悲哀——奥匈兵败加利西亚 四、君主制的坚决拥护者——马肯森 五、自投罗网——伊万哥罗德战役 六、猎人变猎物——罗兹战役 第六章 盛衰无常——变幻莫测的东线 一、“巨人同矮子”的战争——奥、塞之战 二、战局的重心转移——马祖里湖的冬季 三、狮子搏兔——戈尔利采突破 四、雪崩的俄军——华沙易帜 五、土耳其的“自由英雄”——恩维尔·帕夏 六、改写历史的战舰——“戈本”号 七、以一敌五——俄土索契角海战 八、“诗人将军”——伊恩·汉密尔顿 九、俄土争夺亚美尼亚——萨勒卡默什之战 十、达达尼尔战役——土耳其的雄起之战 十一、澳新军团的伤心地——加利波利半岛 十二、“东方的普鲁士”——保加利亚 十三、从摇摆到参战——“一战”中的希腊 十四、英、土、俄三国的能源争夺——波斯战线 第七章 封锁与反封锁——大洋中的较量 一、拉开“巨舰大炮”的序幕——费希尔 二、雾中出击——赫尔戈兰湾海战 三、“给的船越多,他的胆越大!”——戴维·贝蒂 四、“一战”中被遗忘的战役——日德两军交战青岛 五、“东方的天鹅”——印度洋的变色龙“埃姆登”号 六、科罗内尔海战——游击舰长冯·施佩 七、冤家路窄——马尔维纳斯群岛海战 八、破译密码——多格尔沙洲伏击战 第八章 由速战到僵持——“施利芬计划”的破产 一、“西线至上!”——法金汉 二、地狱岁月——堑壕战 三、“奔向大海”——埃讷堑壕战 四、法国陆军的“医师”——贝当 五、让法国人把血流尽——“凡尔登绞肉机” 六、没有赢家的阵地战——索姆河战役 第九章 实行双重标准——拉偏架的“中立”国 一、初露锋芒——水下幽灵潜艇 二、以小博大——德国的第一次无限制潜艇战 三、饿死一个国家——英国对德国的海上封锁 四、“大洋快犬”——被击沉的“卢西塔尼亚”号 五、“苏塞克斯号承诺”——美国人有在战场漫步的权利 第十章 多事之秋——浑水摸鱼的两个国家 一、一次攻袭毁了仨皇帝——布鲁西洛夫突破 二、严寒中的攻势——埃尔祖鲁姆战役 三、“背信弃义的意大利”——卡波雷托战役 四、“拿着空头支票参战”——罗马尼亚战役 第十一章 东征西讨——英国的两线作战 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战犯——弗里茨·哈伯 二、化学武器登场——毒气弥漫的伊普雷 三、“装甲战之父”——富勒 四、第一次装甲集群突击——康布雷坦克战 五、大漠“公牛”——艾伦比 六、英军攻占耶路撒冷 七、让胜利从手中滑过的海军元帅——约翰·杰利科 八、大炮巨舰的巅峰聚会——日德兰海战 第十二章 决定命运的一年——战争的转折 一、加拿大远征军的荣誉之战——维米岭大捷 二、壮观的“地下城”——阿拉斯之战 三、“屠夫”引发的兵变——“尼韦尔攻势” 四、战争史上最大的坑道爆 序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1918年,主要战场 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它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 霸战,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劫难。 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欧洲 的火药桶。随着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欧洲列强 纷纷全面动员,倾其全国之力,投入这场前所未见的 残酷血战,试图打出一个世界新秩序。曾经历过两次 世界大战的丘吉尔这样评价本次大战:“政府和个人 都按照这悲剧的韵律,摇摇晃晃地进入到无效的暴力 之中,屠杀和破坏的规模日益增大,使人类社会所遭 到的伤害,在一个世纪内都难以恢复。” 这场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利用了人类文明从物 理到化学全面的科技成果,使人深刻体会到了文明的 负能量。两个集团都疯狂扩军,并建立起发达的军事 工业,许多新式武器被投入了战场,飞机、坦克、机 枪和毒气的首次世界历史知识使用,完全改变了以往 的战争形式,大大增加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大炮喷 吐着铁火,地球浸泡在血泊之中,战壕如同一个粉碎 人体的巨大磨盘,绞杀着无数的生灵,无数青年的鲜 血喷涌而出,汇成了河。血腥、恐怖、凄惨,构成了 一幅惨不忍睹的末日画卷。 随着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 终于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人类在这次浩劫中蒙受的 损失之大。但这场号称将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造成 的结果,竟是下一场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随即对德宣 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军装甲席 卷整个欧洲大陆,法国战败投降。6月10日,意大利 向英法两国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1940年 7月16日,希特勒开始对英国进行密集轰炸。1941年6 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 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 爆发。次日,美国对日宣战,随后20多个国家包括中 国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 勒战役,苏联胜利成为二战转折点。1943年9月3日, 意大利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 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军全面溃败。1945年2 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 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势力。1945年5月7日, 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 日本广岛和长崎。接着苏联对日宣战。8月15日,日 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 坏最严重、影响最深的全球性战争——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了。 战争不只是战场上的搏杀。西方著名军事理论家 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 是一种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硝烟背后, 政治巨头的决断主宰着战争,各种力量的演化扭曲着 战争,无处不在的谍影影响着战争……二战的意义早 已超出一场战争,它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标识,也 是人类文明的转折点,其影响延续至今。 本书秉承大众阅读的原则,以更清晰的视角和精 准生动语言详细解读前因后果,力争把两次世界大战 的本来面目在一本书中还原,为读者呈现这段血与泪 、罪与罚、生与死交织的悲剧历史。 本书分两部分:“上篇: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程历 史纪实”,分为“挑战海上霸主”——走向大洋、欧 洲火药库——动荡的巴尔干、西线狼烟——旋转的右 翼、东线风云——“俄国压路机”乘虚而入、三方角 力的战场——加利西亚、盛衰无常——变幻莫测的东 线、封锁与反封锁——大洋中的较量、由速战到僵持 ——“施利芬计划”的破产、实行双重标准——拉偏 架的“中立”国、多事之秋——浑水摸鱼的两个国家 、东征西讨——英国的两线作战、决定命运的一年— —战争的转折、改变战争天平的砝码——美国的介入 、大局已定——协约国军队的反攻、尾声,共十五章 ,精彩地介绍了一战风云。“下篇: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程历史纪实”采用将地区战场与时间线索混合穿插 的传统写法,逐一叙述各个战场的全景进程,分为“ 序幕:战争阴云”“开场:远东硝烟”“爆发:欧洲 沦陷”“激战:苏德大战”“蔓延:血染太平洋”“ 转折:决战斯大林格勒”“拉锯:逐鹿北非”“反攻 :光复欧洲”和“尾声:日本投降”。 跨越时空的距离,悠然地展卷而读。回顾这次空 前浩劫,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不仅可以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更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更深入地反思人 类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从而更加珍惜 生命、珍惜和平。正如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曾经说过:“相对于战争结束来说,我们更希望所有 的战争本就没有爆发。” 导语 硝烟背后,政治巨头的决断主宰着战争,各种力量的演化扭曲着战争,无处不在的谍影影响着战争……二战的意义早已超出一场战争,它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标识,也是人类文明的转折点,其影响延续至今。 文熙编的《一战战史二战战史(精)》秉承大众阅读的原则,以更清晰的视角和精准生动语言详细解读前因后果,力争把两次世界大战的本来面目在一本书中还原,为读者呈现这段血与泪、罪与罚、生与死交织的悲剧历史。 精彩页 第一章 “挑战海上霸主”——走向大洋 一、霍亨索伦王室的终结者——威廉二世 1888年6月15日,在德意志帝国首都柏林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加冕典礼,当天,一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戴上了尊贵的皇冠,他就是德意志帝国的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霍亨索伦王室的终结者——威廉二世。德皇威廉二世继承了一个欧洲最强大的帝国——德意志帝国。他有着旺盛的精力和聪明的头脑,在其全盛时期,他的一言一行都足以震动世界,在声势显赫如日中天地统治三十年后,却被总参谋部架空,被人民抛弃,最后凄凄惨惨地躲到外国苟延残喘地度过余生。 威廉二世于1859年1月出生于波茨坦,是腓特烈三世和维多利亚皇后的长子。维多利亚皇后是亚历山德拉皇后的姑妈,英王爱德华七世的姐姐。威廉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贵族教育,大学毕业后,他按皇家惯例到军队服役,并于1885年被任命为波茨坦第一近卫军团司令,可谓少年得志。但可叹的是威廉二世出生时左臂因病而萎缩,失去了手臂的正常功能,这对一个崇尚武力的国家的继承人来说是一个令人烦恼的缺陷。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威廉二世显得过度虚荣和喜欢炫耀自己,他常炫耀自己的数百套军装,高兴的时候一天能换装十几次。有一则在柏林圈子流行的笑话:“他不挂上海军上将徽章就不逛养鱼池,不打扮成英国陆军元帅的样子就不吃葡萄干布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五十多岁的威廉已经统治德国长达二十多年了,可是他仍然保留着一股孩子气。在很多相片中,威廉经常用左手拿着一对手套,让左手看起来长一点。他也喜欢用左手倚在剑或拐杖上,达到比较体面的效果。 霍亨索伦家族在普法战争后站到了欧洲的巅峰,外表冷漠的德皇威廉一世,做事非常井然有序,据说柏林人会根据他出现在窗前的时刻调自己的表。他统治着欧洲最强大、最具活力的国家。威廉二世的母亲是英格兰维多利亚女王最喜爱的女儿,在她的劝说下,威廉二世的父亲决定在继位后将以英国为榜样把德国改造成一个民主的君主制国家。威廉一世逝世后,威廉二世的父亲被加冕为腓特烈三世皇帝,但仅几个月便死于咽喉癌,威廉二世继承了一个欧洲最强大的帝国,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威廉二世和俾斯麦一样,在年轻时代对自己的母亲充满着敌意,而且事实上,他的母亲的确有一部分的责任。作为一名英国贵族,这位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总是感到自己和普鲁士人格格不入,在她眼中,这些普鲁士人都是野蛮人,因而常常向儿子灌输英国地位至上的概念,使这位未来的皇帝从小就对英国有一种复杂的感觉,并可能影响了他后来对英国的态度。威廉二世是霍亨索伦家族中第三个登上德国皇位的人,与哈布斯堡家族不同,霍亨索伦家族在1914年所统治的国家正处于上升时期,而且这个家族表现得更加精力充沛,更加好战。德国的崛起过程并不像哈布斯堡家族那样依靠婚姻,而是依靠武力和机智。不夸张地说,才华横溢的俾斯麦帮助霍亨索伦家族创造出了现代德国。 威廉二世是一个性情冲动、头脑硬化的人,虽然也很勤勉、诚恳和具有爱国心。他理想多于实际,爱慕虚荣,一向以一个独裁者自命。即位不久,他就曾经宣布说:“这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自己。”母亲的争强好胜和普鲁士人要求未来的国王首先是个战士的思想无形中结合在了一起,尽管威廉的左臂天生太短,但他还是要接受很残酷的训练,他要和所有的军官一样,骑马,游泳,击剑,射击,而且他必须还要干得更出色。作为一位年轻的帝王,威廉二世在治国方面还是颇有才能和建树的,然而这些成功也助长了威廉二世的狂妄和自负,并直接导致了他与开国元勋俾斯麦的决裂。 1890年俾斯麦提出了辞呈,德皇在两日后批准,俾斯麦正式下野,自此德国的政权牢牢地掌握在了野心远大于能力的威廉二世手里。他一手把俾斯麦精心构制的外交政策全部拆毁,其政策与俾斯麦相比可谓大相径庭。提到俾斯麦,后人常用一种崇拜的口吻,他的才华震烁欧洲外交政坛,一生纵横捭阖,几近于神。俾斯麦在欧洲外交上合纵连横,建立了“三帝同盟”和“三国同盟”,极大地孤立了与德国仇恨最大的法国,使德国处在一个优势的位置,然而随着他的被罢黜,德国的这种优势地位也就渐渐消逝了。 有关宫廷对威廉二世出生记录指出,他的脑部可能患过病,以致造成脑部损害。如此的健康问题,使他具有野心、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罢黜俾斯麦的事件。虽然威廉在未当皇帝前,也曾很仰慕俾斯麦,但他登位后,马上就与这位“铁血宰相”发生了冲突。其实,这位年轻的皇帝是不甘受制于人的,他要亲自掌握统治帝国的最高权力。于是,他在1890年迫使盛气凌人的俾斯麦去职,任命冯·贝特曼·霍尔维格为首相。威廉尤其尊重贝特曼·霍尔维格的意见,并肯定他对内政事务的远大目光,例如他对普鲁士选举法的改革。(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