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罗永明、韩彩芸、何德东著的《铝系无机材料在含砷废水净化中的关键技术》共6章,分别介绍了含砷废水处理的技术方法类型、吸附法除砷的基本理论和介孔铝基材料的合成方法,重点就纯氧化铝、稀土改性氧化铝吸附剂、过渡金属改性氧化铝对砷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并简述了含砷废水去除方面的成果等。 本书可供环境、化工、材料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 目录 1 含砷废水处理概述 1.1 含砷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1.1.1 砷及其来源 1.1.2 砷的危害 1.1.3 我国水资源现状 1.1.4 砷污染现况 1.1.5 含砷废水中砷的存在形式 1.2 含砷废水处理技术概况 1.2.1 沉淀法 1.2.2 电凝聚法 1.2.3 膜法 1.2.4 电渗析法 1.2.5 离子交换法 1.2.6 生物法 1.2.7 吸附法 1.2.8 萃取法 1.2.9 浮选法 1.3 国内外吸附剂发展概况 1.3.1 矿物吸附剂 1.3.2 炭类吸附剂 1.3.3 金属基吸附剂 1.3.4 树脂吸附剂 1.3.5 生物吸附剂 1.3.6 工农业废弃物 2 含砷废水处理方案与方法 2.1 药品与仪器 2.2 选用方案 2.2.1 砷去除及测定 2.2.2 铝基无机材料合成方案选择 2.2.3 材料合成方案的确定 2.3 材料表征方法 2.3.1 N2吸脱附等温线 2.3.2 X射线衍射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 2.3.5 热分析 2.3.6 傅里叶红外光谱 2.4 材料吸附性能评价方法 2.4.1 吸附平衡和吸附容量 2.4.2 砷吸附过程影响因素 2.4.3 吸附实验方法 2.4.4 吸附等温线 2.4.5 吸附动力学 2.4.6 吸附热力学 3 纯氧化铝的合成及含砷废水处理 3.1 概述 3.2 不同合成方法所得氧化铝的结构性质 3.2.1 氧化铝的N2吸脱附等温线 3.2.2 氧化铝的XRD 3.2.3 氧化铝的热分析 3.2.4 氧化铝的FT-IR 3.2.5 氧化铝的TEM 3.2.6 氧化铝的SEM 3.3 氧化铝对砷的吸附行为考察 3.3.1 合成方案对砷吸附的影响 3.3.2 焙烧温度对砷吸附的影响 3.3.3 吸附剂性能的比较 3.3.4 吸附操作条件对砷吸附行为影响的考察 3.3.5 吸附等温线研究 3.3.6 吸附动力学研究 3.3.7 吸附热力学研究 3.3.8 解析再生研究 3.4 吸附工艺参数的优化 3.4.1 响应曲面优化法实验方案的确定 3.4.2 回归模型 3.4.3 两因素间的交互影响 3.4.4 四因素对砷吸附容量影响能力的比较 3.5 砷在介孔氧化铝表面的吸附机理 3.5.1 吸附过程中pH值变化 3.5.2 吸附前后吸附剂官能团的变化 3.5.3 吸附机理 4 稀土改性氧化铝吸附剂的开发及含砷废水去除 4.1 概述 4.2 稀土金属改性氧化铝的结构性质 4.2.1 N2吸脱附等温线 4.2.2 稀土金属改性氧化铝的XRD 4.2.3 Y改性氧化铝的TEM和EDS 4.2.4 Y改性氧化铝的FT-IR 4.3 稀土改性氧化铝对砷的吸附 4.3.1 不同稀土金属对吸附的影响 4.3.2 负载量对吸附的影响 4.3.3 吸附操作条件对砷吸附行为影响的考察 4.3.4 吸附等温线研究 4.3.5 吸附动力学研究 4.3.6 吸附热力学研究 4.4 吸附机理 4.4.1 吸附剂零电荷点 4.4.2 吸附过程中pH值的变化 4.4.3 吸附前后吸附剂官能团的变化 4.4.4 吸附机理 5 过渡金属改性氧化铝吸附剂的开发及含砷废水去除 5.1 概述 5.2 过渡金属改性氧化铝的结构性质 5.2.1 N2吸脱附等温线 5.2.2 不同铁盐改性氧化铝的TG 5.2.3 铁改性氧化铝的FT-IR 5.2.4 硫酸铁改性氧化铝的XPS 5.3 过渡金属改性氧化铝对砷的吸附性能 5.3.1 不同过渡金属对吸附的影响 5.3.2 不同铁盐对复合材料吸附砷的影响 5.3.3 不同负载量对复合材料吸附砷的影响 5.3.4 不同操作参数对复合材料吸附砷的影响 5.3.5 吸附等温式研究 5.3.6 吸附动力学研究 5.4 吸附机理研究 6 结论及建议 6.1 内容总结 6.2 建议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