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唐秋勇先生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十多年工作经验,他是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媒体公司HRoot总经理,并担任公司旗下的《人力资本管理》杂志执行主编。现在HRoot的客户高达5万家,包括了95%以上的在华世界500强企业,同时全球最大的1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9家是HRoot的广告客户或赞助商。他先后创办了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期刊《人力资本管理》、全球规模最大的人力资源行业展会——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展、中国领先的人力资源精英社团——卓悦会、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的领袖级会议——中国人力资本论坛。 唐秋勇先生拥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创新管理硕士学位和华中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拥有香港大学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生文凭,他还攻读了哈佛商学院“专业服务公司发展战略”项目。他著有多本计算机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畅销图书,如行业畅销著作《卓越HR》、《人事第一》等。 目录 第一部分 商业环境篇:斗转星移,“礼崩乐坏” 1 超竞争:消失的地平线 2 细分垄断:从正态到幂律 3 重构未来商业新思维 4 从跨越鸿沟到尖锋脉冲 5 新融合和新物种:未来商业全新生态 6 反熵增:从热力学到组织管理 第二部分 组织与管理篇:若入迷雾,请携明灯 7 迷雾重重的VUCA时代 8 组织智商复杂性:组合模型胜过单个模型 9 利用组织智商,赢得未来 第三部分 创新篇:奇思妙想,革故鼎新 10 创新之路:揭开偶然与必然之秘 11 创新的深层逻辑 12 感知正在生成的未来——上帝如何设计 第四部分 适应力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3 狂飙突进时代的解忧丸 14 适应力的四个阶梯:从侏罗纪的恐龙到墨西哥的臭鼬 15 为谁准备空椅子 16 重返王阳明“心学” 第五部分 雇主品牌篇:百舸争流,蓄势而发 17 看不见的引力场 18 雇主品牌DNA 19 顶级雇主品牌思维的不败奥秘 20 品牌即感知:创造独特的人才体验 21 常青:雇主品牌的生命力 第六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星辰与大海 22 从阿喀琉斯之踵到前进的澎湃原动力 23 达摩克利斯之剑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光荣与梦想 参考文献
精彩页 职场:机器崛起——人类的敦刻尔克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关于机器抢夺人类工作的讨论如火如荼。有人认为这是杞人忧天;有人则对这一趋势深信不疑,这其中就包括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甚至提出需要开征机器人税;还有人对这一趋势抱有深深的忧虑和恐惧。 机器抢夺人类工作在人类史上不是第一次发生,每次技术革命都导致大量原有工作岗位的流失,但同时也促使大量前所未有的工作岗位的诞生。面对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有人选择抗拒,如1811一1816年,英国的“路德分子”发动骚乱,并且冲进工厂捣毁大量可以节省劳动力的纺织机器,他们认为这些机器抢夺了他们的工作机会,但是结果如螳臂当车,“路德分子”并没能阻止机器进军的滚滚洪流。1991年开始,传呼机进入中国,并且大行其道,该产业在短短几年中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寻呼小姐岗位,但随着手机技术进步,成本大幅下降,2003年中国最后一个寻呼小姐岗位消失。人类在这一过程中既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又扮演着无助的随波逐流者的角色。 由于自动化技术发展迅猛,到2030年,美国有1/3(3900万~7300万人)的劳动力可能失业,全球有4亿~8亿人口的工作岗位将被机器取代。8亿人口的体量相当于当前全球劳动力总量的1/5。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工作起起落落:自动化时代的劳动力转型》 机器人正在大举进军现代职场,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办公室工作,无一幸免。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鲍尔州立大学统计表明,美国制造业在2000—2010年丢失的工作岗位中,87%是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或自动化流水线)导致的,只有13%是因为贸易。这几乎颠覆了美国政府部门和公众的认知,一直以来美国的主流社会都认为由于中国制造的崛起,大量美国制造业岗位转移到中国这样的低成本制造国家。2017年,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在一档节目讨论中认为在零售、制造、金融、医疗这四大行业中,都将有超过50%的岗位接下来处于被机器人替代的危险之中,而医疗行业的岗位被机器人取代的概率更是高达近80%。 虽然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各种风险,但是人工智能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引发了资本的竞相追逐。据美国硅谷全球数据研究机构PitchBook统计,2010年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获得的风险投资还不足5亿美元,而2017年这一领域的投资额已经超过108亿美元。2017年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人工智能“元年”。人工智能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可能的种种风险,使得人工智能成为一道摆在人类面前的选择题。 制造业:即将到来的滑铁卢与X交叉 中国制造业即将经历滑铁卢。2017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至51.6%,第二产业比重逐年下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和安德鲁·麦卡菲在《与机器赛跑》一书中写到,制造业大规模的裁员没有发生,但新招聘的数量低得可怕,公司购买新机器,但不再招募新工人。2016年,江苏昆山富士康工厂员工数量从11万人减少到5万人,没有招聘新的工人,流失的6万名工人都被机器人替代。富士康新开的这些工厂被称为“关灯工厂”,因为人类需要灯光,机器只需要传感器。如图1-3所示,2035年,制造业所有细分领域将迎来X交叉,90%的工厂实现无人化,工业机器人进行生产制造的单位成本将永久低于人工制造成本。人力成本在未来将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工业机器人单位成本随着技术的发展会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X交叉点出现的时间或早或晚,但是最迟在2035年,这一交叉点将出现。 P12-13 导语 中国前沿的人力资源媒体公司HRoot带你实现人力资源转型。 唐秋勇等著的《HR的未来使命(精)》全彩精装,从1000多幅图片中精选100多张,视觉盛宴。 高端、全面,适合你! 一本让你拨开迷雾,找到方向的书,书中全面融合了全球前沿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实践,更是通过深入剖析一些典型案例,让你找到转型之路,更是实现自己的更高价值。如果你是人力资源从业者,这本书会使你在掌握行业发展趋势的同时,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突破。 序言 企业正在进入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竞争对手 不再局限于所在的行业和地区,而是可能来自这个 星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人才、资本、技术、信息、 能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新的产业革命正在到来。 数字新技术不断颠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并且 改变着商业世界的竞争规则与态势。拥抱技术、拥 抱变化、不断创新,否则就只能被世界所淘汰。在 新的产业革命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塑不再仅限于 流程,而是要在商业环境的瞬息万变中帮助企业制 胜。 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更加激荡、更加复杂、更 为多变,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大大增加。企业不 仅要保持规模化、差异化、低成本等传统竞争力, 还要打造更为强大的复合竞争力,包括组织智商、 创新力、适应力、洞察力、敏捷力。无论企业是否 愿意,都将面对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崭新挑战。使命 是组织前进的永恒动力,使命承载着人力资源管理 者的光荣与梦想。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剧变,组织面 临着未来发展的空前挑战。在这个指数级时代,人 力资源管理者需要不畏挑战、敢于颠覆,才能稳立 于时代潮头。在变革快速迭代的当下,人力资源管 理者未来的使命是什么?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在历 史激荡的时刻肩负起更为重要的使命,就是帮助组 织更好地应对未来发生的各种变化。提升团队的组 织智商,培育创新的土壤,增强组织的适应力,赋 予职场更为强大的雇主品牌,这是HR的未来使命! 作为一个HR,经常需要处理一些或许出自企业 利益的要求但违背员工利益的事情。当企业利益和 员工利益发生冲突时,很多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求HR 忠于企业,忠于领导,在实用主义泛滥的今天,没 有原则的忠诚到处可见。HR到底应该忠诚于什么, 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哲学问题。 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局长詹姆斯·科米被总统特 朗普解雇后出版了一本书《至高忠诚》(A Higher Loyalty),这本书告诉我们:至高的忠诚,应该留 给内心中最高的道德准则。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 如果没有了内心的道德准则,没有了职业使命感, 最终会沦落为一些没有道德的企业管理者的工具, 甚至帮凶和爪牙。因此,探讨人力资源管理者这一 职业的使命,至关重要。我希望通过本书能对HR这 个职业有一点影响和改变。但正如约翰·列侬所言 ,也许我是一个做白日梦的人,但我相信我不是唯 一的那一个。《HR的未来使命》提供了一系列的战 略思维视角,从商业环境、组织变化的角度出发, 从组织智商、创新力、适应力、赋能等方面探讨人 力资源管理的未来使命。本书对这些问题做出了非 常独特的思考,融合了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全球 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实践,用多元的视角 深入剖析具有典型借鉴意义的案例,全面深入地介 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未来使命,最大限度地帮助组 织洞悉潜在的变革因素,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落地最终促进整个组织在大变革时代下的转型与发 展。 本书适合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 ,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人士参考使用。此外,本书 对于从事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关的理论研究、企 业创新与变革管理工作的研究学者,大专院校人力 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都 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书中若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 读者批评指正。《HR的未来使命》从选题、立意、 策划、大纲拟订到成书,始终得到人力资源高管的 大力支持,以及人力资源学术机构及其他研究机构 的学术指导,也获得了产业界众多企业家的鼎力支 持,在此一并致以真诚的感谢。此外,感谢积极参 与本书编写的叶琼亚、彭海燕、毕景艳、仇珍珍、 马莲莲、朱秋霞和谢伊青。 唐秋勇
内容推荐 唐秋勇等著的《HR的未来使命(精)》从商业环境、组织变化的角度出发,从联合智能、创新力、适应力、赋能等方面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使命。本书对这些问题做出了非常独特的思考,书中融合了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全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实践,用多元的视角深入剖析典型借鉴意义的案例,全面深入地介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未来使命:培育创新的土壤、增强组织的适应力、提升团队的联合智能、赋予职场更为强大的雇主品牌,最大限度地帮助组织洞悉潜在的变革因素,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落地最终促进整个组织在大变革时代下的转型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