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父母的天职(回归教育本质完善孩子人格建构)
分类
作者 胡萍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胡萍,著名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家CCTV特邀儿童教育专家独立研究人
四川都江堰人。1986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先后任儿科医师和儿科学讲师,2001开始研究儿童性心理发展和儿童性健康教育。多次受邀参与CCTV、四川卫视、新浪网、凤凰网、摇篮网等儿童相关节目录制。2004年开始在全国近百个城市开展儿童性教育父母课堂和孩子课堂。
主要著作:为父母写的书:《善解童贞》系列为孩子写的书:《成长与性》
目录
1 教育的本质
什么是“教”
什么是“育”
“教”与“育”的关系——相辅相成
教育中的“道”与“术”
如何发现教育之“道”
如何练就教育之“术”
2 人格品质的培育
如何建构孩子的人格品质
诚实
尊严
勇气
责任
规则
独立
友情
认真
理性
为他人服务
界限与孝道
金钱观
接纳自己
3 道德品质建构需要尊重人性
什么是道德
道德品质的建构需要遵循道德发展规律
什么是“伪道德”
规则是建构道德品质的必经之路
让道德教育回归人性的本质
反思“道德楷模”
孩子生命发展的契机和权益
4 学校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让语文教学回归孩子的人格建构
完善的教学与管理体系有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
见证孩子成长的仪式
5 从考试中抓住教育的机会
孩子童年的经历弥足珍贵
考试给孩子带来的成长契机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申请剑桥大学的关键
参加剑桥大学的面试
剑桥大学的橄榄枝
近二十年的养育终于梦想成真
6 兴趣给孩子带来的成长
从小保护根儿对厨艺的热情
厨艺与根儿科学精神的建构
怎样将物质满足升华为精神享受
厨艺与根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厨艺与根儿社会活动能力的发展
厨艺带给根儿的梦想
厨艺成为根儿调节生活的方式
父母不可以功利地对待孩子的兴趣
父母如何为孩子的天赋效力
致谢
精彩页
教育中的“道”与“术”
“道”是指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即大自然的规律,而且这些规律被研究者们证明是科学的。在教育的范畴里,教育之“道”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是大自然植入人类个体生命发展的规律,这些规律是被儿童发展研究者们研究证实的,比如,我们前面讲到的行走发展规律,就是已经被研究者研究证实的;第二个层面是教育者需要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引领受教育者。
“术”是指原则和方法。在教育的范畴里,教育之“术”是教育者引领受教育者的原则和方法。
教育之“道”与教育之“术”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当教育者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术)遵循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道),即“术”生于“道”之上,“术”就不会偏离“道”——尊重生命发展规律,此时,教育的方法就能够帮助到受教育者。
如果教育者的方法违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者的方法就会破坏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导致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出现问题。我用自己养育根儿的教训来说明这个道理,虽然我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做过多年的儿科医生,但我却对儿童正常身心的发展认知不足,错误的教育给根儿的成长造成了伤害。
根儿出生后,由我和我的父母一起照顾,我们三位都是医生,出于医生的本能,我们将根儿的卫生置于很重要的地位,常常要求他保持手的干净,不可以摸脏东西,更不能够在地上爬,完全忽略了他生命中运动发展的需求。在根儿8个月左右的时候,他开始在地板上爬,被我们阻止了;根儿一直没有得到爬的机会,凡是有一点危险的运动,我们都会阻止他。这让他失去了通过摸爬滚打完成运动能力发展的机会,导致了根儿在平衡功能、运动技巧、运动中的感觉统合、自我保护能力、勇气和信心方面都遭受到挫折。
我们错误的教育行为导致的后果是根儿走路比同龄人晚了近一年的时间。在他练习走路时,头会经常碰到门框和家具上,路上稍有一点不平就摔倒……摔倒的时候,为了保持手的干净,不会用手着地来保护自己,而是高举着双手跌下去,让头和脸着地。根儿长大后,运动协调能力依然比同龄人低,比如,同龄孩子学自行车只需要一周,根儿需要一个月。在这个例子中,因为我不懂得根儿运动发展的“道”,采用了违背根儿运动发展的“术”,直接破坏了根儿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尽管后来我们采用多种方法弥补,比如带根儿游泳、学习跆拳道、打乒乓球,但根儿的运动协调能力依然不足。
如果我当初懂得孩子的运动发展之“道”,为他的摸爬滚打提供充分的条件,并保护好他的安全,我的教育之“术”就是立足于“道”之上,这样的教育之“术”才能够帮助到根儿完成运动的发展,而我所采用的“术”也是符合教育之“道”。我的育儿教训说明了教育中“道”与“术”的关系:当教育之“术”生长于教育之“道”,“术”便能够促成“道”的完善与发展,否则,将破坏“道”。
P9-10
导语
《父母的天职(回归教育本质完善孩子人格建构)》是CCTV特邀儿童教育专家、中国儿童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研究先驱、“善解童贞”品牌创始人、畅销书作家胡萍老师20年教育实践心得分享!本书是继《善解童贞》后,再度献给中国父母的礼物,全面讲透父母该做什么、怎么做!
在求学这条路上,我们怎样才能为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父母应该以怎样的本能、思考和智慧,陪伴孩子顺利成长、求学?本书让你和孩子一起走,直到他和自己相遇!
序言
向天下父母和教师推荐这本书
我与胡萍只在深圳见过一面,却一聊就是三四个
小时,因为她对儿童性教育的探究吸引了我。一般人
谈性教育往往仅限于观念方面,而她既有科学的理念
又有具体的方法。也许,这与她受过医科大学儿科的
专业训练和从医的实践有关,更得益于她长期对儿童
性教育执着的调查研究。
我们自然聊到各自的孩子。说实话,任何人养育
孩子都是一种历险,儿童研究者也不例外。
说起儿子,胡萍容光焕发,因为她儿子刚刚被剑
桥大学生物系录取,作为陪读的母亲有充分的理由骄
傲。但是,最让我好奇的不是剑桥,而是她儿子经常
不完成老师的作业,总是用各种各样的实验成果代替
。在去剑桥大学面试的时候,她儿子除了生物研究报
告,居然带去自己做西餐的图片集,并且因此受到剑
桥教授的青睐。
各位读者朋友想一想:一个不完成作业却着迷于
各种实验和做西餐的孩子,如何面对高考?而又是如
何折磨父母那颗万般担忧的心?所以,当胡萍流露要
写一本关于自己如何教育孩子的书时,我自告奋勇愿
意作序推荐。
待我看到胡萍的书稿,却因其过人的勇气与坦诚
而备受震撼。
我没想到,胡萍会把养育儿子的详细过程,包括
许多隐私和盘托出。每一个成长的点滴,都包含着她
的努力发现和思考。读她的书既可以作为育儿的详细
个案,也可以作为如何应对成长难题的具体参照。也
许,她想借鉴教育家陈鹤琴的方法,以自己的孩子为
个案,探索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
我没想到,胡萍会对自己的教育过失有那么多细
节的展示和反思。今天,多少人在粉饰自己的经历?
当孩子考入名校,似乎父母过去的无知也变成真理。
如果不是胡萍自己所述,我们无法想象,她会与孩子
发生那么多冲突,并且是儿子的激情表白让她惊醒,
从而发现自己的焦虑和扭曲。
我没想到,胡萍会对当今的教育有那么多批判,
如鲁迅所描绘的那样,她用一个母亲的肩膀,为幼小
的儿子扛住黑暗的闸门。她不轻信,即使对被视为经
典的蒙台梭利教育和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流行,也有
着深深的质疑。
在我读过的各类家庭教育著作中,如此真实和犀
利,如此个性和坦率的不多见,胡萍以虔诚之心,为
读者端上了自己的私房菜。
尽管不够完美,胡萍的这本书已经是难得的佳作
,其最重要的价值或许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把孩子的健康发展放在第一位
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孩子在12岁之前,能否
和父母建立亲密的依恋情感,对其一生的安全感和幸
福感至关重要。因此,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的陪伴。
胡萍的非常之举是一直陪伴儿子到高中毕业。为了儿
子的发展,她甚至抛家舍业,只身带儿子去成都和深
圳求学。离开成都某学校时,胡萍既失去了工作和收
人,又失去了住房,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我并不赞成夫妻分离,而主张夫妻关系第一,亲
子关系第二,因为夫妻关系对孩子影响极为深远。胡
萍的特殊性在于,她在良好夫妻关系的前提下,剑走
偏锋,助子成才。
当然,胡萍的有些做法不可复制,也不宜学习。
她值得学习的是充分尽到母亲的天职,把孩子的健康
发展放在第一位。
二、不打扰孩子,培养兴趣与专注
许多父母一边经常以喝水或吃水果等事由打扰正
在做事的孩子,一边抱怨孩子做事情不专心,这不是
自相矛盾吗?而当胡萍发现1岁多的儿子迷上玩手电筒
,甚至能玩一个多小时时,她从不去干扰孩子。她知
道专心致志做事才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与许多父母信奉“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
都不要管”不同,胡萍格外珍惜孩子的兴趣发展。当
孩子逐渐长大,迷上做西餐,尽管课业紧张,胡萍还
是给孩子提供所需的厨具和食材。直到高考前,孩子
依然兴致勃勃探究各种各样的西餐技艺,并且用心琢
磨和实践。胡萍明白:孩子需要学习,更需要生活。
三、划清界限。培育孩子的健康人格
我赞同韩国教授文龙鳞的一个重要观点,即10岁
之前要教会孩子做人,特别是能明辨是非。可是,在
目前的教育环境里,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并非易事。比
如,孔融让梨值得提倡吗?当孩子的玩具被小朋友抢
走该忍气吞声吗?对于诸如此类的现实矛盾,胡萍都
没有回避,而是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且
引导孩子分清是非。
她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的现代人,拥有爱心和责任感。比如,当儿子在剑桥
大学幸运地遇见坐在轮椅上的科学大师霍金,有人问
他为什么不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与霍金合影留念,他
摇摇头说,随便打扰大师是不礼貌的。
四、不怕碰撞,与孩子一起成长
如果某些读者以为,胡萍既然如此投入教育孩子
,一定是脾气温和一切顺着孩子,其实不然。胡萍也
会着急上火,也会委屈得大哭,甚至在盛怒之下,把
儿子做好的大虾扔进垃圾桶。但是,即使在险些失去
理智的情况下,她都会仔细听儿子的话。如果发觉孩
子有理而自己无理,她会静默会道歉,甚至会请求儿
子的一个拥抱。
对于胡萍,我是先读其书后见其人。但是,完全
出乎我的意料,胡萍写书做研究居然是儿子在背后督
促,因为儿子希望母亲有自己的追求与事业,并且以
自己的自理和独立让母亲放心。于是,我们见到了学
业有成的孩子,也见到了著述甚丰的母亲。多年前我
们在研究中提出,2l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的世纪。如今我可以说,胡萍母子就是共同成长的楷
模。
基于以上理由,我愿意向天下父母与教师推荐胡
萍的这本书,不是因为她的孩子考上剑桥大学,而是
因为她有着教育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的爱心、责任与智
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务院妇儿工委儿童工作智库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孙云晓
内容推荐
当我们抱怨应试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时,可否想过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
孩子最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缘于我们从小对他的品格教育。
兴趣,是孩子实现梦想的翅膀。
在《父母的天职(回归教育本质完善孩子人格建构)》中,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胡萍从“教育的本质”出发,阐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品质培育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学校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影响,以及兴趣给孩子带来的成长。其中有现阶段主流教育与非主流教育的对比与思考;有公立学校与国际学校的对比;有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冲突和纠结……孩子的成长不能重来,因此,孩子的教育也是不可重复的经历。作者没有炫耀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多么的成功,而是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得到与失去、付出与回报、焦虑与幸福……真诚分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