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谢灵运,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卒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433),是山水诗派鼻祖,精研佛学且有重要的建树,其思想贯穿于儒道佛之间。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姜剑云、霍贵高著的《谢灵运新探与解读(精)》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以谢灵运的著作和交游为中心,下编解读其思想与艺术创作。以此全面地反映谢灵运其人其文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目录 序言 序言 前言 上编 著作与方外交游新探 第一章 谢灵运诗文书画类创作考说 一 《谢灵运集》 二 《游名山志》 三 《居名山志》 四 《晋书》 五 书法作品 六 绘画作品 第二章 谢灵运编辑整理类著述考略 一 《四部目录》 二 《诗集》 三 《诗集钞》 四 《杂诗钞》 五 《诗英》 六 《新撰录乐府集》 七 《回文集》 八 《赋集》 九 《七集》 十 《设论集》 十一 《连珠集》 十二 《策集》 十三 《晋元正宴会诗集》 第三章 谢灵运佛经译注类文献考论 一 关于《金刚般若经》的译注 二 关于《大般涅槃经》的改治 三 关于《华严经》的润改 四 《十四音训叙》 五 《要字苑》 第四章 谢灵运《山居赋》及自注的文献价值 一 山居生活的形象展示 二 政治失意的抱疾就闲 三 从《山居赋》看谢灵运之博学 四 从《山居赋》看谢灵运之“心杂” 第五章 谢灵运与钱塘道馆“明师”杜昺 一 “杜明师”其人 二 “东土豪家及都下贵望并事之为弟子” 三 灵运始入“杜治”的时间 四 客儿“十五方还都” 第六章 谢灵运与“莲宗初祖”慧远 一 慧远其人 二 灵运的庐山情结 三 慧远、灵运若即若离关系探因 第七章 谢灵运与“什门八俊”之慧严、慧观 一 慧严其人 二 慧观其人 三 慧严、慧观简历疑点 四 谢灵运与慧严、慧观的交往及译经活动 第八章 谢灵运与“头陀僧”昙隆 一 谢灵运《昙隆法师诔并序》的文献价值 二 关于昙隆其人 三 关于昙隆、谢灵运交游的时间 四 关于谢灵运、昙隆交游之往事 第九章 谢灵运与“黑衣宰相”慧琳 一 慧琳其人 二 “性情所得故相与游耳 三 谢灵运与慧琳的顿、渐悟之争 第十章 谢灵运与“涅槃圣”竺道生 一 道生其人 二 谢灵运与道生隐隐约约的交往情形 三 谢灵运、王弘、竺道生间的顿、渐悟之争 下编 思想与艺术创作解读 第一章 谢灵运的人生道路与思想特征 一 仕隐反复的人生道路 二 矛盾痛苦的复杂心态 三 调和三教的玄学思想 第二章 谢灵运的儒家思想与诗文创作 一 “三不朽”思想与诗文创作 二 礼乐教化思想与诗文创作 三 仁孝忠义思想与诗文创作 第三章 谢灵运的道家思想与诗文创作 一 对“守道顺性”的认识与诗文创作 二 对“纯任自然、游乎方外”的认识与诗文创作 三 对“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认识与诗文创作 四 对养生、全身之道的认识与诗文创作 第四章 谢灵运的佛学思想与诗文创作 一 对般若性空的认识与诗文创作 二 对弥陀净土的认识与诗文创作 三 对涅槃佛性的认识与诗文创作 第五章 晋宋“文义”与谢诗“玄学尾巴”成因 一 “政治的玄学”与“有玄无文” 二 “哲学的玄学”与“有文无玄” 三 “艺术的玄学”与“有文有玄” 四 注重“文义”的时代风尚 五 谢灵运的玄学修养与价值取向 第六章 谢灵运的文学思想 一 注意并体认作家个性与文章风格之间的关系 二 创作源于生活,倾向于感物抒怀 三 自由抒写,不拘旧式,允许创变 四 文学创作与参悟玄理互动相得,舒忧娱悲 第七章 谢灵运文学创作得失平议 一 山水诗情景理的高度统一 二 山水诗写景状物之“尚巧似” 三 乐府诗的新变 四 玄言赋的独特个性 五 颂、赞、铭、诔、表创作概说 第八章 “元嘉之雄”谢灵运 一 政治上,“自谓才能宜参权要” 二 学术上,玄学修养饮誉当时 三 文艺上,诗文书画各有成就 附录 一 谢灵运年谱新编 二 《谢灵运集》佚文汇辑 三 谢灵运研究相关论文索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