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田川的水
罗生门
鼻子
烟草与恶魔
西乡隆盛一致赤木桁平
蜘蛛丝
蜜橘
疑惑
魔术
舞会
尾生的信义
秋
杜子春
弃儿
母
三件宝
台车
仙人
庭同
六宫的公主
猴蟹之战
皇家宫偶
保吉的札记
阿白
寒
一个社会主义者
玄鹤山房
三个窗口
暗中问答
芥川龙之介年谱
父亲的形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疑惑/日本经典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芥川龙之介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目录 隅田川的水 罗生门 鼻子 烟草与恶魔 西乡隆盛一致赤木桁平 蜘蛛丝 蜜橘 疑惑 魔术 舞会 尾生的信义 秋 杜子春 弃儿 母 三件宝 台车 仙人 庭同 六宫的公主 猴蟹之战 皇家宫偶 保吉的札记 阿白 寒 一个社会主义者 玄鹤山房 三个窗口 暗中问答 芥川龙之介年谱 父亲的形象 精彩页 我生长在靠近隅田川端的横纲街,街上净是黑土围墙。走出家门,有一条小路,路边长着枝叶茂密的槠树。一穿过这条满是树荫的小路,就到了沿河岸的百本杭,一条宽阔的大河顿时展现在眼前。从儿童时期一直到中学毕业,我几乎天天看到这条河,看到水、船、桥、沙洲,看到那些生在水上、长在水上的人们过着忙忙碌碌的生活。盛夏时期,过了正午以后,我踩着发烫的沙土,去河里学游泳,那股径自钻进鼻孔、沁人肺腑的河水气味,随着岁月的流逝,至今还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亲切感。 我为什么如此酷爱这条河呢?为什么隅田川那泥沙浑浊的温吞吞的河水总会引起我无限的缅怀与依恋呢?我自己也觉得有点不知其所以然。可是,从很早以前开始,我每看到这河水,就会一阵鼻酸,也不知为什么,总觉得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安慰感和寂寥感在滋生,似乎眼泪都要止不住地往下掉。我仿佛觉得自己已完全远离这个栖身的现实世界而进入了思慕和怀念的国土。因为有着这样的情绪,因为能够品味这种安慰感和寂寥感,所以我尤其爱隅田川的水。 银灰色的烟霞雾霭,河水青镜油凝;唉声叹气的汽笛,鸣声捉摸不定;运煤船的三角帆,颜色褐里带黄——这整个河上图景,将一种难以排遣的哀愁从心底唤起,使我幼小的心灵瑟缩不已,仿佛河堤上的依依杨柳、青青枝叶,弄柔飒飒。 最近这三年问,我在书斋里过着平静的读书生活,每天专心致志地埋头在书本中间。书斋坐落在东京郊外职员阶层集中的高岗地区,在杂树林的荫翳之下。即便是这种情况,我还是不会忘记每个月两三次去眺望一下隅田川的水。书斋里寂然无声,总是孕育着兴奋和紧张的气氛,我在其中无休止地忙忙碌碌,脑子不得片刻空闲。河里的水似静而动,似止而流,这水色把我的心引入一个冷落萧索、可以无拘无束思慕怀念的境界,这和一个人经过长途跋涉的朝香之后,总算又踏上故乡土地时的心情别无二致。有了隅田川的水,我才得以重新生活在古朴纯正的感情里。 我好几度看到过,初夏轻柔的熏风拂过下临青流翠水的重合欢树,树上洁白的落花,簌簌如飞雪。在雾气弥漫的十一月的夜晚,我好几度听得,从昏暗的河水上空传来鹆鸟有若畏寒的呜叫声。凡我看到、凡我听到的,这所有的东两都引起了我对隅田川的新的爱慕。一颗容易颤动的少年的心,像夏天河川里生长出来的大黑蜻蜓的翅膀一样抖动不已,这颗心每次都不能不张着新的惊异的大眼睛注视着这一切。尤其是夜里,我倚着渔船的船舷,凝视着无声无息流淌的漆黑的河水,心里感觉到“死”的气息在夜色和河水里飘荡,这时,真不知有多少寄托无门的凄凉寂寞在向我逼来。 每次看到隅田川的流水,我一定会怀念起邓南遮的心情,他对威尼斯的人情风物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夜幕随着教堂的钟声和天鹅的呜叫声,在威尼斯这个意大利的水都降临,月亮像沉入了水底似的发着冷光,月魄使建筑物阳台上的蔷薇花和百合花披上了苍白色,凤尾船宛如黑色的棺枢在其问游荡,从一座桥划向另一座桥,犹如进人了梦境。 隅田川沿岸的诸多街巷,承恩于河水的沐浴、爱抚之中,对我来说,这些街巷都使我依恋难忘。从吾妻桥沿河岸往下游数,有着驹形、关木、藏前、代地、柳桥这些市街,还有多田的乐师前、梅堀、横纲——无处不叫我留恋。隅田川的水像块磨砂玻璃板。散射着青色的光亮。冷清清的潮水卷起一股清香。与此同时,从伫立在日光下的土窖土仓的白墙和白墙之间,从装饰着花格子门窗的光线黯淡的房子和房子之间,或是从绽出银褐色幼芽的杨柳和金合欢街树之间,河水发出一种令人思慕和怀念的声响,和从前一样向南流去,这声响还传进街巷行人们的耳朵里去了呢。啊,令人依恋的水声哟,你喃喃自语,执拗乖戾,你咋着响舌似的让青草嫩汁般的翠流去洗濯两岸的崖石,不舍昼夜…… P3-6 导语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开卷第一篇《隅田川的水》,是芥川真正的处女作,宣告了他灵魂的心声。另收录《罗生门》《鼻子》《西乡隆盛》《疑惑》《尾生的信义》等作品,可以窥见芥川龙之介善于把西洋近代短篇小说的原型化入日语小说,渲染出日本的历史和传统,且小说题材丰富,形式极其多样化。 序言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世界 时代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生辰八字学说依旧在民 间风行不衰,且有变本加厉之势。华人后裔望子成龙 ,视生肖安排生子添孙。而二。一二年适逢龙年,更 使人们青睐。在东邻日本,亦盛行十二肖属之习俗, 生活中所在多见。说到龙年添丁,不禁使人联想到日 本文学史上一枝独秀的才子——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生于辰年辰月辰日辰时,乃明治二十 五年(一八九二)二三月一日。家长遂起名为龙之介。 生后七个月,其母病疯,龙之介遂由疯母的娘家芥川 家收养。十一岁时,龙之介正式当了母兄的嗣子。生 母之疯以及疯后至去世之十年中的情形,给芥川龙之 介带来了心灵创伤,影响了芥川龙之介的一生。 养父芥川家是旧式世家,位于江户遗风多存的本 所。所以,芥川龙之介自幼受到旧礼教的熏陶,也耳 濡目染了谐趣多姿的江户庶民文学。这是芥川文学的 重要营养来源。 少年时代的芥川龙之介便嗜好阅读,至死手不释 卷。他在实际体验人生众相之前,已先从书本上获得 了丰富的学识。学生时期的芥川龙之介,从小学、中 学、第一高等学校,直至一九一六年由东京大学英文 系毕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大学时期,芥川龙之 介曾彷徨于当作家还是当学者的选择,终因一九一六 年发表的小说《鼻子》深受夏目漱石的赏识而决意走 作家之路。但综观芥川文学之博大精深的题材、闳中 肆外的笔法、运斤成风的手段、严谨缜密的结构,可 以说,学者研几析理的治学之风无处不在。 芥川龙之介初谒夏目漱石,是在一九一五年岁暮 。小品《漱石山房之冬》于斯有所记述。翌年,漱石 未及写完《明暗》而去世,可见芥川龙之介向漱石奉 手请益的时期极其短暂。但漱石的深厚教养和出类拔 萃的人品人格,使芥川龙之介崇敬难已。另一方面, 漱石在写《明暗》的过程中,仍不忘认真致书芥川龙 之介,由衷地鼓励其成为新时代的作家、有名望的作 家,提醒其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要像老牛那样稳步前 进。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也许是漱石的教诲在起作用吧,芥川龙之介脱颖 而出后,不骄不躁,孜孜不倦地努力进取。为不负盛 名,不敢懈怠,几乎每有新作,便有新的文体和新的 题材呈现,结构上也有明显的变化。难怪有人目睹其 伏案创作的情景,叹服地说:“简直像在写毕业论文 ,身边堆满各种资料,作者埋身其中,一边写一边喃 喃而语。” 芥川龙之介自踏上文坛起,直到去世,始终站在 时代作家的第一线,无休无止地精益求精。于是,原 本孱弱的体质每况愈下。一九二五年起,严重的神经 衰弱引起幻觉症。但芥川龙之介呕心沥血探求人生和 艺术的精神不衰,遂造成身心极端疲乏,屡屡想到死 。终于在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四日凌晨仰药自尽。在 世三十五年又四个月。 对于芥川龙之介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诸如“ 艺术上的不安与焦躁说”“生来之秉疾与强度身性障 碍说”“彷徨于东西方文化之相克与执著于艺术良心 说”“渴求艺术人生与创作之完璧主义说”等。 近年,在大正时期文坛大家德田秋声的家中发现 七封芥川龙之介于自杀两年前就出版物致德田秋声的 道歉信件。日本的研究家认为:这件出版物纠纷本非 新闻,而芥川龙之介的亲笔致歉信是前所未有的,足 见芥川龙之介受到了重创,信的内容当是解明龙之介 自杀的重要线索。 此事发生在一九二五年十一月。芥川龙之介在花 费两年多的精力,编辑出版了五卷本的《近代日本文 艺读本》后,装修了住宅的书斋。于是文坛误传其因 此书获取了重利。由于书中擅自选有德田秋声的作品 ,引起德田秋声向出版社提出抗议,遂导致芥川龙之 介出面斡旋。 在此年十二月五日的一封信中,芥川龙之介写有 “思及此事起因于鄙人之不检点,赧颜之至”;在次 年的四月十七日一封信中,芥川龙之介写有“同出版 社重新协商后,另寄所奉,略表寸心”,足见其向德 田秋声竭尽诚意。信件中还谈及“肠胃病不时发作, 困苦不堪”“体质衰弱,诸事不能胜任”之类的苦恼 。 各种说法各有其理,不必深究。重要的是芥川龙 之介那些震撼读者心灵的不朽作品,当与世长存,为 后代留下了意味隽永的启示。本书后附载一篇其子所 撰当时情景的回忆文章,略资管窥。 笔者二十年前游学东京时,曾屡次到田端的文学 纪念馆参观。田端乃芥川龙之介等一批作家的聚集地 。玲珑的馆内,书香气浓郁。除文学实物外,有供参 观者自由播放的音像设备,介绍田端的作家们,包括 芥川龙之介的家庭生活以及芥川龙之介在院子里攀树 而上的摄像。 笔者不曾在馆内遇见过任何人,颇似独自在书房 内流连。馆外的街巷整洁幽静,偶见行人路过,一派 昔人乘鹤而去的楼空气氛。 离田端不远的巢鸭,有不少墓地,其中的慈眼寺 境内,有芥川龙之介的墓。此墓蜷缩在墙篱处,陈旧 不显,其景清寂。笔者特意绕道至寺外,步至街路一 侧。贴着墙篱,芥川龙之介墓近在咫尺。笔者在东京 时瞻拜过诸多明治大正时期的名作家墓所,可说多不 惹眼。永井荷风墓最为颓败,只有一块黑色墓碑竖在 荒土衰草中,高一尺许,宽不及半尺。夏目漱石墓亦 不比墓地内其他墓突出。记得有说明日,是从别处特 地迁来的。可见在别处时当不及此处。但墓前常插有 鲜花,乃是现时学子为祈求升学顺利而来诣墓时所奉 。 芥川龙之介去世后,日本的文艺春秋社在一九三 五年设立“芥川龙之介奖”,以纪念这位文坛“鬼才 ”。芥川奖的授奖对象是文坛新秀的纯文学作品,至 今仍然是世人瞩目的权威性文学奖,乃“作家之龙门 ”。几十年来,众多作家因该奖而闻名于世。芥川龙 之介的作品也被译成英、法、德、俄、西班牙、意大 利、世界语以及中文,在全世界流布。 芥川龙之介生于十九世纪最后一个龙年,甲子是 壬辰。眼前就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壬辰年。时经两个 甲子,凡一百二十年,横跨三个世纪,而芥川其人以 及芥川文学在日本乃至在全世界驰名不衰。究其原因 ,大致有二。一是充分运用了小说的虚构特性,在短 篇这一范同内,终生不懈地勇敢战斗,发挥和体现了 小说的魅力。二是真挚诚实地对待时代和人生带来的 课题,作者的喜怒哀乐往往引起读者的共鸣。换言之 ,芥川龙之介其人的问题和芥川龙之介性质的境遇, 动辄会成为某种新的课题横在人们面前,迫使人们去 探索和解决。 这里选译了芥川龙之介的二十九篇作品,可以说 是一册“芥川作品编年别裁集”。开卷第一篇《隅田 川的水》,是认识芥川文学全部轨迹的至关重要的作 品。 小品《隅田川的水》写于一九一二年,芥川龙之 介尚未满二十岁,乃是其真正的处女作。该小品本是 自我习作,不是为发表而写,但足以窥见芥川文学起 步伊始的思想面貌和艺术造诣。尤其重要的是——原 稿在是年“度过了第十八个生日”之外,明确写有: “我生于筑地……未及孩提而迁住本所……”但在一 九一四年几乎悉依原稿正式刊出此小品时,却以自己 生于隅田川端沿岸开宗明义。有名的隅田川乃东京或 称江户的摇篮。隅田川端沿岸的本所,乃作者养父芥 川家的所在处,作者真正的本家新原家是在筑地。可 见作者从第一篇面世的文章起,就力图隐匿自己的身 世,忌讳生母病疯的事。所以,《隅田川的水》无疑 是芥川龙之介向文坛和社会显示的一幅自画像。想要 认识芥川龙之介的内心世界,这篇散文值得细细玩味 。 在明治四十年代的当时,日本文坛处于自然主义 文学的全盛期,作家多依据自身体验来描绘实际生活 的是非明暗,于是,盛行一种否定虚构文学、不掩饰 自身现实生活的文学价值观,是为自我小说,即“私 小说”的先河。但是夏目漱石异军突起,倡导凭借想 象力来创造虚构的世界,使小说具有高于现实生活、 指导现实生活的品格,带有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不 言而喻,忌讳内心告白的芥川龙之介步人文坛时就与 自然主义文学背道而驰,成为漱石文学的新星,在短 篇小说领域内继承了驰骋想象、巧妙虚构的正统小说 表现手法。 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有意识并且不同凡响地运用短 篇小说特性的作家。在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里,不论是 否杰作,无不在一定水准上巧妙细致地借助小说的构 造,提出明确的主题,无懈可击地把西洋近代短篇小 说的原型化人日本语的小说,渲染出日本的历史和传 统。芥川龙之介善于把现在持有的主题以及时代所要 求的问题,嵌套入历史上的异常事件或异常环境中予 以描述。更因为有意识地追求效果,芥川小说的形式 之多样,大概无人能出其右。有学者统计说:“一目 可了然者,已近二十种之多。”若无广博的知识和研 精静虑的意向,当然是办不到的。 日本文学评论家中村真一郎说过这样的话:“芥 川龙之介作品的主要特征在于反映人们错综复杂的思 想意识。芥川龙之介复活了自然主义文学时期以来日 本近代小说所失去的浪漫主义,而且拓展了日本近代 小说的传统。芥川龙之介有意识地创造了一种文体— —不是司空见惯的文体,而是消除了庸俗味的艺术性 文体。”即以这里选择的前期作品《西乡隆盛》《疑 惑》《尾生的信义》,后期作品《i件宝》《猴蟹之 战》,直至去世前不忘探渊索珠、体现下层士兵困苦 的《三个窗口》,表现自杀前矛盾苦恼之心理状态的 《暗中问答》诸篇来看,庶几可以首肯。 一九一五年,学生时代的芥川龙之介在校刊性质 的《帝国文学》上发表短篇小说《罗生门》,令人叹 服。 次年,表现希望实现后之不安的《鼻子》问世, 夏目漱石予以激赏,称其作品“诙谐自然,情趣雅致 ,材料新颖,立意精辟,构思严谨,令人折服”。并 预言:“若有二三十个如此短篇问世,当登文坛之魁 首。”漱石之言,可谓一语中的。 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〇年,芥川以秋为主题,写 出两篇杰作。一篇是《舞会》,借焰火瞬间消失于暗 夜中来抒发“缅怀文明开化之秋”的无奈气氛。小说 前篇出现的美丽少女和瑰丽华贵的场面,与小说后篇 在简陋的旅途环境登场时已年近五十的女主人公形象 ,对比鲜明。这种利用过去和现在的交错来渲染人生 的笔法,乃芥川小说的特点。《台车》和《庭园》也 沿用了这一手法,但别有一种虚无哀叹的风韵。另一 篇是《秋》,借“现代之秋”的寂寥冷漠来叹息梦想 生活模式在现实中崩溃。至此,芥川文学的夏季已告 终,芥川龙之介也开始步人暮秋之年。 而此年发表的短篇《蜜橘》,是在明显地抒发庶 民的生命力感染了颓唐消沉的知识分子的感慨。 一九二。年,芥川龙之介总算正面接触“母”这 一主题。先是借《杜子春》中主人公面对魂宿赢马的 母亲竞不辞折磨为子牺牲的殷切关怀,发出肺腑之泣 。芥川龙之介是旨在追慕“有人性”的生活。 接着,芥川龙之介写出了《弃儿》,作品安置无 血缘关系的两代人,在“非母之母爱”与“非子之子 孝”问,拉出一缕家族之爱。翌年发表《母》,显示 出芥川龙之介对母亲的理解多幼稚和观念成分,难离 宿命性的模式。对于家族这一人间关系中的纠葛,芥 川龙之介在一九二二年写的小品《我的散文诗》以及 去世那年发表的小说《玄鹤山房》里,有了更完整的 认识和表现。 一九二二年发表的《六宫的公主》和《皇家宫偶 》,当是芥川历史小说最后的杰作。前者描绘了在命 运面前完全无能为力的女性,后者继其余韵,渲染了 面临新时代的无可奈何。一派夕阳黄昏、木凋花落的 悲壮景象。 接着,芥川龙之介另辟文学蹊径,写了一系列以 保吉为主人公的作品。这些作品的首尾虽有据作者自 身体会展开的构思,但不同于“私小说”,没有完整 的内心告白,写法上也属于故事的范畴,不染指个人 真实体验,基本上没有偏离历史小说的特性,仍是先 前发表的《台车》《庭同》一类小说的继续。如《保 吉的札记》《寒》,与其说是表现事件的动向,不如 说是着眼于保吉对事件作出的诙谐而犀利的批判。《 寒》还以物理现象的两极来衬托爱与死的两端,暗示 人生之玄。 最后来谈一谈芥川龙之介的儿童文学作品。当时 ,即大正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家,多以追忆、回想的文 学模式来表现童心童意。他们往往有善梦的资质,把 一般小说中不能实现的人、事,寄托于童话的形式加 以表现。芥川龙之介则不然,没有独自的童话观。童 话在芥川的意识中,不过是读者对象有所不同罢了。 所以第一篇童话《蜘蛛丝》及稍后发表的《魔术》, 都旨在为儿童诠释自私的可鄙和可悲。《三件宝》是 一出童话剧,可谓别开生面,亦是芥川努力开辟艺术 新路的缩影,主题是肯定人性之爱,否定魔法之力。 结尾处呼吁脱离桃源世界,赞美勇如兵士地进入辛苦 的现实世界去生活。《仙人》的主人公属于芥川小说 中多见的“圣愚人”类型。芥川龙之介一贯神往这些 愚直而充满信念者的生涯。芥川最终的一篇儿童文学 《阿白》,乃童话中的不朽之作,跳出自私自利必有 报应的藩篱,提出了克服和救济自私自利的课题。那 隐匿于冷嘲热讽假面下的芥川式的亲切多情,已跃然 可见:芥川小说中多见的冷彻犀利的形象,在其儿童 文学作品里已难觅其踪。 吴村文 二〇—〇年,于上海 内容推荐 《疑惑》一书不仅大量选取了芥川龙之介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小说作品,译者吴树文的序言,芥川的儿子——芥川比吕志的《父亲的形象》,以及芥川称不上小说的处女作《隅田川的水》,从各个角度把芥川这个传奇作家展现出来,可以说读完本书,读者能够重新认识芥川龙之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