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
1956年在上海创刊的《萌芽》是新中国的一本青年文学刊物。
1998年《萌芽》杂志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一起举办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堪称当时文坛的大事件。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连续举办超过20年,累积社会效益显著。
《萌芽》杂志始终紧扣时代脉搏,致力于挖掘文学新人,为他们搭建不拘一格施展才华的舞台。《萌芽》拥有自己的文学态度,不仅仅是青年作家的起航点,更是当下青年文学审美的观察者、引领者和培育者。《萌芽》连续获评上海市商标,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年度全国少年儿童喜爱的百种优秀报刊之一。
迷 路
郝景芳
蓝色的梦睡在静静驶过的小车里
漂亮的孩子迷失在小路上
这是一个永恒美丽的生活
没有眼泪,没有哀伤
——汪峰《花火》
桃子想要写一本小说。
产生这个想法,很自然地来源于时下很流行的中学生出书现象。不可否认,那句“16岁就可以写自己,21世纪人人写自己”的话很煽情,“年少天才”的称赞也很有诱惑力,而从小听到的“作文真好”的夸奖声似乎也在恰到好处地煽风点火。于是,桃子想要写小说的念头就这样悄悄在心底萌发,像鲁迅的“寂寞”一样一天天滋长起来,不可遏抑。
只是,桃子是个很有点贪心的孩子,她不只想要出书,还想获得别人的尊敬,也不管这一点有多困难。
橘色灯光在夜晚轻柔地荡漾开来,她摊开漂亮的水蓝色稿纸。
“太阳都晒屁股了,还不起床。”橘子拿一本杂志拍着桃子的惺忪睡眼,笑道,“给。刚送来的。发了你一篇文章。”
“让我看看,”杏子赶忙凑过来,“得了稿费,请客可别想跑。”
橘子一边梳着头发一边坏坏地笑着:“桃子,写得挺棒的。不过——老实交代,是不是你自己的故事?”
“才不是呢。”桃子坐在被子里揉着眼睛,“怎么可能呢?”
“‘怎么可能’,我看是怎么不可能?这种感情故事,没亲身经历哪能编得出来?”
“小丫头,胡说什么!”桃子笑道,同时转向杏子,“杏子,你说,写一篇小说该怎么才能不让别人以为是自己的故事呢?”
杏子想了好一会才说:“我觉得,大概有两种办法。第一种:站在小说外面,让你的角色们自己去演戏,就像欧?亨利。第二种:可以把自己的情绪投入进去,但尽量让小说内容远离自己的生活,比如雨果。”
“得了吧,”橘子笑得眯起了眼睛,“我看都是胡扯。不管你怎么写,都肯定会有人问你这是不是你自己的经历,不信你就试试。”
“我是想写一本小说呢……”
桃子还没有说完,橘子忽然叫了起来:“啊哟,要迟到了!杏子,快点吧。”
杏子歉意地朝桃子笑笑:“我们要去跳健美操了,晚上回来再听你好好讲。”
“桃子,微波炉里有牛奶,冰箱里有面包。”橘子拉着杏子,一边跑一边关照着桃子,“别忘了擦地。”
桃子看着她们的背影,笑着叹了口气。在她的印象里,橘子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桃子一向觉得,每天做这么多事的人,完全不用去跳操就应该瘦骨伶仃了。
桃子轻轻念着她没说完的话:“我想写一种真正的美好。”
微波炉里有牛奶。冰箱里有面包。恰好桃子的口袋里也还有一些钱。不需要“鱼与熊掌”的心理斗争,桃子穿上外套。
端着奶昔和汉堡,桃子独自一人在街上闲逛。秋日的上午,充满了懒洋洋的味道。风在阳光里发呆,树在风中发呆,人在树下发呆。一辆自行车歪歪扭扭地擦着她骑过去,后座上的女孩一边向她歉意地笑笑,一边埋怨着骑车的男孩。
“到底该怎么写呢?”她对自己第N次重复这句话,桃子细细地琢磨着,然而没有什么迹象表明,她可以结束这种重复。她清楚,写一本小说不是情节越曲折越复杂越好,也不是漂亮的文字堆得越多越好,更不是写上“曾经有一个……”或“如果我有翅膀……可是……注定……”就行,小说需要更多的东西。而那正是桃子一直以来想要寻找却没有找到的。
忽然,一条漂亮的长裤透过玻璃橱窗的层层阻隔闯入了她的视线。栗色,粗条绒,低腰,几个卡通单词炫耀地歪斜着。非常惹眼。
“欢迎光临。”甜美的招呼声带着一阵昙花般的温暖,随着小姐看清桃子的一身学生装,这温暖也就慢慢冷却在周围的空气中。这冷却是如此迅速,当她指着那条裤子告诉桃子“本季新款,1448元”时,声音已几乎冷却到了冰点。
对着报价,桃子倒吸了一口冷气,然而赌气似的不动声色地点点头,继续在店里闲逛。小姐也不再理会她,重新开始聊天,只是用背影嗤笑着:这样的学生我见多了。
她问身边陪她聊天的男人:“你的理想是什么?”
男人问:“什么理想?”
“就是你想要什么?”
“我什么都不想要。”
小姐开导他:“比方说,我就最想赚钱。”
“我想……”半晌无言。
“想什么?该不会是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吧?”
男人终于没有说出他想要什么。
桃子在店里转得也够了,听得也够了,转身昂着头走了出去。
刚一出门,撞到一个人,西装革履。那个人却没有生气,拉住她低声问:“小姐,要盗版游戏软件吗?”
街上的音像店响着《单行道》:“每个人都是单行道上的跳蚤/每个人皈依自己的宗教……”桃子看着街上匆匆的人群。告别校园时期泛滥的眼泪,城市街道带给人的却不是成熟,她不知道这样的岁月流逝还算不算成长。再往前走就听到街角盲眼艺人悠扬的笛声。曲子是《走进新时代》,但不知为什么,笛声显得很忧伤,听久了,桃子竟产生一种恸哭的冲动。
一个大学生模样的人在街上散发广告——这是打工中比较容易的一种了,然而他干得很辛苦,一张一张,像考生交考卷般认真。桃子对他很敬佩,却终于没有接他塞过来的广告。
纸团划过美丽的弧线,准确无误地落进纸篓。
这是第八张。
桃子迷信纸与笔的亲密接触,始终不肯把文字交给电脑。而她现在又无论如何没办法做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于是纸团只好不断上升、下降、平抛、落体,每一张轮回着前一张的宿命。
她扔下笔,闭上眼睛,她静静地回想着自己动笔的初衷:寻找一种或许简单但真正美好的生活模式。然而实际的寻找过程,却每一次都让她失望,无论在校园中,还是在大街上。
其实,完美的感觉,古龙找过,罗曼?罗兰找过,玛格丽特?米切尔找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找过。然而梅什金公爵终究偏执于感情,克里斯朵夫也只找到安详,没找到透彻,他们让人感动,却并不完美。
从1998年至今天,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20届。
这项赛事已成为全国大中学生“文学梦”实现的一个聚集地,不少获奖者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不仅仅有大家熟知的张悦然、韩寒、郭敬明,也走出了周嘉宁、七堇年、夏茗悠、郝景芳、张怡微等一大批有口碑、有市场、有流量的青年作家。可以说,在中国,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出生的作家,文学履历中很少有能绕过“新概念”的。
本书这部精选集,收录了新概念作文大赛举办了20届以来,每届的获奖作文中有影响力的一两篇作品,对于广大中学生和青年文学爱好者而言,是一部写作参考宝典和灵感源泉。同时,本书作者团队除了郭敬明、郝景芳、张悦然等早已成名的畅销作家之外,还有一批极富潜质、未来可期的更为年轻的作者。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管窥到不同时代的青春记忆与青春书写在风格上的变迁。正是一场新概念,半部青春文学史。
周嘉宁(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得主):
二十年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是命运给予我的一份礼物,我因此获得了长久的友谊,也以此为起点努力确认着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在此之后的人生里,尽力而为不辜负。收录在这里的文章曾经为一代青年虚构了一个更好的世界。
郝景芳(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
中学的时候,新概念前两届获奖者的文章惊艳了我。在那时枯燥课文的学习中,这样剑走偏锋的文章,像闪电一样引人关注。我记住了很多喜欢的名字,也渴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很多年之后,再拿起这本回顾的书,我还是能想起曾经向往的感觉。虽然如今看起来,这些当年的文章并没有那么好,至少能看出其中很多专属于中学生的自作深沉,但是那种感情还是在的。
霍艳(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作品里,很难看到一个正常的人的形象,一段正常的人物关系。而一个正常人的塑造,是需要写作者体贴性地去了解。带着这份希望了解的心,我转向非虚构的写作,而从事学术,则是加深对万事万物背后的关联性的了解。
距离创作《地铁》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十余年,我要感谢新概念和地铁带给我的飞驰,快速地闯入一个成人的世界。可直到最近几年,我才明白这个世界真实的规则。
王若虚(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得主):
一场新概念,半部青春文学史。二十年弹指,数多少风流人物。岁月无情,江山不老,新人磨砺,各领风骚。
陈虹羽(第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
新概念是我现在所走之路的起点。正因为当年有幸参赛又有幸获奖,我有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放在全国去比也算出色的信心。我并不是一只井底之蛙,而是可以跳出井口去更广阔的世界闯荡的“旅行青蛙”。因为新概念给我的证明,班主任和父母对我在学习之余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写作表示了容忍;也因为新概念给我的证明,我最终没有放弃这个学生时代的爱好,而是一直写了下去,并且在今天让写作成为我赖以为生的技艺。
金国栋(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得主):
也是幸运,因为那时候“新概念”是一种叛逆与先锋的标志,我却写了几个哥们的生活琐碎,可以说很不“新概念”。好像我在文字里一直不是叛逆的人,这大概就是我感恩“新概念”的原因之一,她是那种真正的包容,包容了桀骜也包容了我的平凡,包容了乖张也包容了我的无奇。
黄可(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
十年过去,我仍然是一个初学者,在每一次写作的过程中,尽力去发现自己、体察他人。能回想起来的是那年冬天的新概念赛场上,我绞尽脑汁要让笔下的字句与众不同,如今却完全忘记自己当时究竟写下了什么样的文字。不过没有关系,哪怕矫揉造作,我也完全可以坦然面对那时的自己。乐园依旧,但创造乐园的少年已经离开很久了,我想,十年之后回头再看一眼,也是必要的。
陆俊文(第十五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
我有时候觉得,十八岁拿了新概念一等奖,老天爷早早给了我文学大门的入场券,不是为了让我体验一番年少成名的,而是为了让我在迷宫里多走一会儿弯路,拉长我挫败的周期,看看我究竟还能撑多久。结果以我的性格吧,偏偏还在苦熬着,死皮赖脸。
★《萌芽》杂志社授权,新概念作文大赛20周年,《萌芽》杂志重磅巨制!
★郭敬明、郝景芳、张悦然等著,是新概念作文大赛举办20届以来,每届获奖作文中有影响力的作品汇编。对于广大中学生和青年文学爱好者而言,是一部佳的写作参考宝典和灵感源泉!
★新概念作文大赛,发掘了张悦然、韩寒、郭敬明、周嘉宁、七堇年、夏茗悠、郝景芳、张怡微等一大批有口碑、有市场、有流量的青年作家。在中国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出生的作家,文学履历中很少有能绕过“新概念”的。
★一场新概念,半部青春文学史。本书作者团队除了郭敬明、郝景芳、张悦然等早已成名的畅销作家之外,还有一批极富潜质、未来可期的更为年轻的作者。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管窥到不同时代的青春记忆与青春书写在风格上的变迁。
本书是新概念作文大赛20年获奖作品精选汇编, 包括张悦然、郝景芳等优秀青年作家的作品。作为诞生于上世纪末的一项经典赛事, 大赛一贯主张”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文学宗旨。本书对广大初高中学生提高作文水平能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