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李红杰著的《多维视角下的民族》讲述了近年来,对我们现行民族政策的质疑和否定的声音越来越多,以致提出所谓的“第二代”政策。这些表明相关的讨论已不再只是“去政治化”,也不再只是有关“民族识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优惠政策”等具体政策制度的质疑或否定,而是涉及到一些具有基础性、基本性的理念和方法论问题。这些争论已经超出具体政策及其操作的层面,而涉及到发展观、平等观和国家观这些基本问题上,所争论的已经是讲不讲民族平等、讲不讲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讲不讲多民族国家属性等这些根本性、基础性和指导性的问题。为此,我们很有必要重新探讨过去似乎觉得是“不言自明”、“毋庸置疑”的观点和主张,特别要重新梳理与民族研究有关的发展观、平等观、国家观和方法论等重大议题。这不仅有助于回应上述各种主张,也将有助于我们的民族研究能够更好地与时俱进,对现实重大的民族理论与政策问题进行具有时代性的解读和阐释。 目录 发展观——由优胜劣汰到多元共生 万帕诺亚格语的复兴 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现代困惑 1.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大行其道 2.语言过程的进化论解读 3.世界并非只此一面 4.让人困惑的“菩提树假设” 二、共生——超越进化论 1.马古利斯对进化的共生解读 2.黑川纪章与“共生三领域 3.“共生”比“整合”好 4.汉族——“内外”共生的典范 三、走向多元,“创始”至今的历史脉络 1:“耗散”原理 2.爱因斯坦一生最大的错 3.由“线粒体夏娃”假设说起 4.往死里整,也是进步 四、“一体”与“共生” 1.“蝴蝶效应”的启示 2.电影“巴别塔 3.两个“共生”例子 五、“共生”的文化解读 1.文化的“原生”意义 2.“落后”也“贵族” 3.可持续发展呼唤平等 平等观——由简单平等到包容性平等 希特勒的平等 一、“平等”陷阱 1.“陷阱”原理 2.“自决权”与张伯伦的妥协 3.民族国家,最大的制度陷阱 二、“简单”、“复合”到“包容” 1.复合平等与自治 2.超越“复合平等 3.包容性平等 三、殊途同归——铲除或构筑“篱笆” 1.铲除“篱笆” 2.捍卫“篱笆” 3.“篱笆”的现实“功效” 四、美国的“平等”历程 1.第一次大觉醒:平等理念的确立 2.第二次大觉醒:机会平等 3.第三次大觉醒:条件平等 4.第四次大觉醒:精神平等与包容 五、苏联与中国的“平等”探索 1.关于“事实上平等” 2.“优惠”违背了平等理念 3.毛泽东谈“谁帮助谁” 六、平等与民族事务 1.平等在民族事务中的两大领域 2.通过“次好”到达“最好” 3.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国家观——由民族国家到多民族国家 卢旺达的“国族”建构 一、“现代性”下的魔鬼“园丁” 1.“魔鬼”花园 2.“园丁”的属性与职能 3.两个手段 二、一个已臭名昭著,一个正在淡出 1.纳粹德国的“大屠杀” 2.美国的“熔炉论 3.苏维埃“人民共同体 4.国际社会的与时俱进 三、由帝国、民族国家到多民族国家 1.孙中山:五族共和,欺人之语 2.蒋介石:只能放任自治 3.张治中:防止同化,禁止通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多民族国家 四、民族国家之后 1.摆脱“族”的束缚 2.“中华民族”已经超越了“族” 3.与时俱进的理念路径 4.公民权与民族权利的有效整合 5.多样性中实现包容 附:横向辩证法,民族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