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简明美国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陈勤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了解世界格局,必先读懂美国。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620年,102名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来到这片蛮荒之地。
1776年,为了建立一个理想之国,美国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
经过200多年的奋斗,美国逆袭成功,一举成为世界唯独的超级大国。
易中天《中华史》学术顾问陈勤教授在《简明美国史》一书中以通俗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从1620年“五月花”号登陆到奥巴马总统约四百年间的美国历史,叙述了影响美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辅以35幅插图,全景展现了一个国家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奋斗征程。
作者简介
陈勤,资深传媒策划专家,广泛涉猎电视、报刊杂志、新媒体的创意策划工作。先后于中山大学、南京大学获得历史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学位。2009年1月调入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出版系担任传播学、新闻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现代化研究、国情研究、文化研究、大众传播等几个方面。出版专著5部,主编教材2本,发表学术论文约60余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打出来的独立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史上最高大上的独立
从《独立宣言》到独立战争
第二章 吵出来的国家
逼出来的制宪会议
吵出来的美国宪法
从总统华盛顿到首都华盛顿
第三章 西进运动:一个国家的成长
天堂在上,美国向西
美国成长三部曲
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大国崛起:西进运动的成就
第四章 南北战争
一个女人,一本书,一场内战
一个军校、四个高材生和一场战争
林肯:美国梦的完美诠释者
没有清算,只有反思
第五章 镀金时代与进步时代
崛起的现代化美国和美国企业家
美国向钱看
进步时代
“扒粪运动”
第六章 从美洲老大到世界霸主
美洲人的美洲
美国人的美洲
美国与中国:跨越太平洋的相遇
一条运河与一个世界大国
走出孤立主义,从一战到二战
美苏争霸的冷战与热战
历史并未终结,反恐成为新主题
第七章 光荣与梦想:二十世纪的美国
带领美国走出“大萧条”的罗斯福
二战后的美国
多事之秋:美国失落的十年
从二流演员到伟大总统:里根的逆袭
第八章 美国不是第一吗
冷战结束,美国登顶
共同的新敌人
轻美国新偶像
一个地产商人的华丽跨界
后记
注释
序言
一次改变世界的航行
1620年11月11日清晨,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科德角的
汪洋上,飘荡着一条名叫“五月花”号的帆船,41名成年
男子正在船上的大舱里聚会,他们可不是在过光棍节,而
是在顺次签署一个契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月花号
公约》(Mayflower Compact)。
这一群天真的“书呆子”,怎么也没料到,他们此时
签署的这份写在羊皮纸上的书面契约,居然开创了一个伟
大的美利坚民族,而美国的历史也就此开篇了。历史的细
节之处,真是总充满着太多的惊喜和意外。
《五月花号公约》的正文,不过寥寥数语,完整地译
成中文就是这样一百多个字:“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
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
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
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个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
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
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
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
和服从。”
这个公约,看起来稀松平常,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其实,它本来就只是“五月花”号上的这群人,基于对无
常命运的恐惧,而定下的权宜之计。
当时,“五月花”号正飘荡在哈德逊河口附近的大西
洋上,距离原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亚,还有两百多英里
。可船上的食物已经短缺,存储的饮用水就快见底了,更
有多名乘客和船员生病,又遇上了恶劣的天气,这条长27
米、排水量仅180吨的三桅盖伦式帆船,明显已不适合继续
航行。“五月花”号的船长琼斯(Christopher Jones)
,因此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结束航行,就近登陆。
登陆点的突然变更,引出一个出人意料的法律问题。
船上102名乘客手中持有的英王特许状,还有他们与弗吉尼
亚殖民公司签订的开发协议,只适用于哈德逊河以南的弗
吉尼亚地区。这就是说,琼斯船长选择的登陆点不在协议
范围内。
下了船该怎么办?作鸟兽散,各顾各?肯定不行。因
为这片处女地上,还没有出现政治和法律,也没有国家,
严酷的冬天又已经来临,单个的自由人谁也无法在严寒贫
瘠的新大陆熬过冬天,可能瞬间就会被诡异莫测的陌生环
境吞噬,而饥荒、疾病和神出鬼没的印第安人,更随时都
有可能来夺命。抱团取暖、彼此合作,当然是求生的不二
法门。
可问题又来了,这102人虽然都来自英国,但却不是一
伙的,而是分成了两拨人。一拨人是圣公会(英国国教会
)的分离派清教徒,他们完全按照《圣经》的原则要过“
清洁的生活”,精神独立,不仅不买罗马教皇的账,还不
承认英国国王的宗教领袖地位。这36名清教徒,是为了逃
避英国国王严厉的镇压和迫害,义无反顾地前往北美新大
陆寻找“伊甸园”的。而另外一拨人的成分就复杂多了,
66人中既有破产者也有流浪汉,甚至还有白人契约奴。这
拨人是出身低微、有勇无谋的冒险者,敢以命相搏去换个
前程,好勇斗狠,谁都不服谁,几乎是一盘散沙。这么两
拨人想要合作,那就必须先立好规矩,否则肯定没戏。
这就是订立《五月花号公约》的缘由。要强调的是,
在订约过程中,清教徒起到了主导作用。船上的这批清教
徒是一个信仰坚定、理想远大的群体,其中不乏能言善辩
、远见卓识之士。更重要的是,这些清教徒已经共同生活
了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彼此之间建立起了非同寻常的精神
联系,组织化程度颇高,可以说是铁板一块。36人对66人
,人数少的一方却占了上风。这说明了一条人类社会的公
理——以有组织对无组织,有组织者恒胜。
于是,规划登陆后的生活,就成了清教徒的任务。今
天看来,《五月花号公约》是清教徒向历史提交的奇迹般
的完美答案。对于普通人来说,契约社会可能是天方夜谭
;对于清教徒来说,却几乎是天经地义。作为崇尚独立、
自治的新教教徒,源自《圣经》的契约精神早已浸入他们
的血液与灵魂。因此,在构想产生一个新政府的基础时,
订立以平等协商为基础的契约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最
为可贵的是,虽然这些清教徒是虔诚甚至狂热的新教徒,
但饱受宗教迫害之苦的他们并不强求异见者的归化。颠沛
流离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体会到了政教分离的好处,他们
的宗教理论也认可了这种与宗教分离的世俗政府的合法性
。因此,他们构想的社会秩序不以统一信仰为条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拨人中的成年男子签署了这份由
清教徒起草的契约。因为“五月花”号是从英国普利茅斯
(Plymouth)港起程的,所以这102名移民将他们在新世
界的落脚点同样起名叫普利茅斯,并选出了一位清教徒出
任新殖民地的总督。立好了规矩,双方合作就成了顺理成
章之事。“五月花”号上的102名乘客,终于在1620年11
月11日的白天,踏上了北美大陆。
这102人,一踏上北美大陆,就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食物严重缺乏,也没有御寒的衣物和房屋。在上岸不到3
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有半数人冻饿而死。这就是说,从
船上走下的102名乘客,只有一半人活过了到北美后的第一
个冬天。
幸运的是,第二年的春天,在青黄不接的最艰难时节
,这些幸存者得到了北美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热心救助。
这些还处于石器时代的古老部落,非常慷慨地送给可怜的
“新人类”许多生活必需品,还教他们种植玉米、捕鱼和
饲养火鸡。秋季获得了大丰收之后,这些新移民邀请原住
民,共度了一个盛大的感恩节,餐桌上摆满了玉米、南瓜
和火鸡。从此,感恩节成为北美大陆的原创节庆。1863年
,林肯总统正式宣布,将感恩节设为全美国的法定节日。
1941年,美国国会将其定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美国人是要对印第安人感恩的。因为四百多年后的今
天,有超过3500万的美国人,可以将族谱追溯到这批“五
月花”号上的幸存者。换句话说,这些幸存者的后裔大约
占当今美国总人口的12%。这些后裔中,不乏鼎鼎大名的
人物,其中包括亚当斯父子、布什父子、富兰克林·罗斯
福等九位美国总统,还有韦氏辞典的编纂者韦伯斯特以及
演艺明星玛丽莲·梦露等人。
但在历史上,美国人对印第安人是有过大亏欠的。感
恩节很快就过去了,印第安人没有圣诞节,古道热肠的患
难之情经不住冷酷现实的消磨,“新英格兰人竭力消灭那
些曾经欢迎过并拯救过他们先祖的土著人,同时也消灭了
他们先祖的生活方式”。这是美国历史中不幸、不义和极
不光彩的一面。美国历史学家纳撒尼尔·菲尔布里克
(NathanielPhilbrick),在《五月花号:关于勇气、社
群和战争的故事》一书中,曾讲述了两条船的故事:1620
年9月,“五月花”号帆船从英国普利茅斯港出发,横渡大
西洋,为美洲带去了102名移民,开创了一个全新局面;
1675年9月,一艘名为“海上花”号的帆船,从美洲的普利
茅斯起程,乘客是178名印第安人,目的地是加勒比海种植
园。虽然都是乘坐帆船远离故土,但前者的102人是要在新
土地上建立自己的人间天国,而后者的178人却是战败后被
贩卖做苦役的奴隶。
对美国而言,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血缘上,“五月花”
号上的乘客都举足轻重。但如此显赫的历史地位,这群人
当时完全没想到过。他们签《五月花号公约》的时候,想
的只是怎么能在新大陆活下去,并且努力活得好一点。他
们绝对没想到,自己意外撒下的种子,日后居然会长成参
天大树,荫蔽数世,滋养亿万人。
《五月花号公约》在美国乃至世界史上,获得了至高
的地位,首先是因为《五月花号公约》创建了一个先例,
即政府是基于民众的自由意愿而成立的,并且应当依法而
治。《五月花号公约》树立了一个典范,即人民可以通过
自己的公意决定集体行动,从而以自治的方式管理自己的
生活;行使统治必须经过民众的同意;人民可以通过公议
的契约建立秩序,而不是由人民之上的权力强加。“自治
”意味着一切公共事务必须征得全体自由民的意见,由此
开创一个自我管理的社会,这标志着“政府需经被统治者
的同意”这一文明原则,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得到认同和实
现。
《五月花号公约》的意义,并不在于契约本身,而在
于对契约的信任和遵守,从而实现了政治的文明。因而,
西方的新理想国成立了。
美国几百年历史的根基,就建立在《五月花号公约》
这短短的一百多字之上。信仰、自愿、自治、法律、法治
、宪章……这些关键词几乎涵盖了美国立国的所有基本原
则。
《五月花号公约》是北美大陆此后无数自治公约中的
第一个。它所呈现出的依法管理、民众自治理念,成为许
多居民点和后来殖民地竞相效仿的模式,对《独立宣言》
和美国宪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五月花号公
约》不仅树立了“美国精神”,也标榜了文明的尺度和国
家道德。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划时代的。从此之后,人与人
之间除了基于暴力的杀戮、征服和奴役之外,又多了一个
选择,这就是基于契约的合作。
二百六十多年后,在“五月花”号驶过的哈德逊河口
,树起了一尊美丽高傲的自由女神像,她左手捧着《独立
宣言》,右手高擎火炬,面向着辽阔的海洋,迎接着向往
自由和梦想跨海而来的人们。
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一艘小船满载着梦想,最后开
创了一个国家,这是奉献给一个悲惨世界的最伟大的礼物
。“五月花”号开创了一次改变世界的航行,并留下一段
感动人类的文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开辟了一个新
世界。
一群群古老英国的清教徒加冒险者们,飘零到北美新
大陆,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国度,而这个国度,现在居然是
世界上最受移民向往的地方。这其中,究竟有过什么样的
故事?
导语
要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方式便是读这个国家的历史。易中天《中华史》学术顾问陈勤教授在《简明美国史》一书中将美国400年历史娓娓道来。
口述历史,只讲故事--通俗流畅,有趣好玩;只说正史,凡事有出处,不乱发明历史——靠谱,有料;13万字,35幅插图,3个小时就可了解美国400年历史——简明。
后记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观念组合起来的世界,人是观念的
载体。这观念就是时下被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三观:人生
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和思考,笔者发
现,当下中国人的世界观,即国人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观
念与认知,首先并集中表现为对美国历史与现实的看法,
提及世界,说到国外,人们最先也最多想起的一定是美国
。可以说,美国观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无论是在互联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社会中,国人的美国
观又是严重两极化的。
其中一个极端是神化美国,认为美国是人间天堂。在
一部分国人心目中,无论是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军事实
力、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科技实力,还是像苹果手机这
样的消费电子产品,以好莱坞、美剧和NBA等为代表的流行
文化,美国都是世界之最。看迪士尼动画,听格莱美音乐
,吃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喝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进影院看好莱坞电影、上网追《生活大爆炸》等美剧,到
星巴克点杯咖啡与朋友小聚、穿NIKE服饰去健身等,在80
后、90后的中国都市年轻人中,几乎成了一种时尚和潮流
。美国也因此成为这部分国人最向往的国度,有钱的投资
移民、把子女送去美国接受教育,甚至扎堆去美国生孩子
;没钱的也想方设法去美国,甚至不惜偷渡去打黑工。
另一个极端是将美国妖魔化,认为美国是一个邪恶之
地。以“愤青”为代表的一部分国人,指责美国在历史上
对印第安人实施种族灭绝,对黑人搞种族歧视,现在又穷
兵黩武,在世界上搞霸权主义,还时常以民主自由和保护
人权为名干涉他国内政,是世界动荡的总根源。最不能忍
的是美国借了中国那么多钱还抹黑中国,在国际上打压中
国。有一些极端的甚至认为,中国所有的不顺,都是由美
国的阴谋造成的。
这个如此两极化的美国观,无疑是个哈哈镜中映射出
的美国,无法告诉人们真正的美国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几年,我在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时,总说学传媒、
做传媒的年轻人要建立起正常的、有人味的世界观,特别
是美国观。于是学生就要我推荐一本轻松、有趣、好读的
美国史入门读物,但我一直没找到一本合适的。2015年去
过美国后,才读小学的儿子九九也常常问我,美国有这么
好吗?美国有那么坏吗?
为了回应学生的要求,更为了系统地回答宝贝儿子的
提问,我这个学历史、做传媒、教新闻出版的北京印刷学
院教授,决定干脆自己来写一本简明美国史。于是,就有
了现在的这本小书。
为了让小学生都能看明白,我努力说人话,避免宏大
叙事,争取讲一个好故事,即一帮移民在一片荒原中努力
建设理想国的故事。
本书力图以全新的新闻传媒和历史学相交叉的视角,
带着读者一同去探寻北美大陆400年的拓荒史,美国240年
的建国历程。希望写出的是一本没有被扭曲的、平实、有
趣、可读的简明美国历史,让读者体味到一个有温度的、
鲜活的、有故事的、有人味的美国。
本书的写作,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刘芳豫、余斌斌、杨
胜忠、李孟远等的有力协助,特别是张胖胖和袁紫千两位
同学,还帮我整理出了部分初稿。
本书得以顺利出版,要特别鸣谢的是我的好友易中天
先生和知名出版人路金波。易先生在闭关写中华史的百忙
之中,还挤出时间通读了我的初稿并提出了有见地的修改
意见。而路先生的激励和果麦文化两位优秀编辑吴畏、谭
郭鹏的得力工作,更为本书提供了品质保证。
陈勤
2016年9月
精彩页
当时北美一位叫约翰·亚当斯(John Adarns)的律师,也就是美国独立建国以后的第二任总统,给“波士顿大屠杀”中的英国官兵当辩护律师。不可思议的是,面对愤怒的民意,他居然赢了。他把子弹走火之后的冲突、各方的责任,都辩得清清楚楚。结果,被看作坏人的那帮英国士兵,最后都被当场无罪释放了。亚当斯一战成名,成了第一个“美奸”。试想,众怒之下,他怎么敢给英国人辩护,而且法庭怎么能判英军无罪?但这就是北美,一个不一样的北美。任何时候都有规矩,一切事情都有相关法律,而且律师可以真的做到实事求是。
“波士顿惨案”已经把北美独立的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英国想与北美还亲如一家是不可能了。在这之后,英国派来更多的军队,采取更多的压制措施,这无疑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的是,英国国内经济发展出现了问题。从远东地区获得的商品在英国本土以及欧洲大陆一直很畅销,但此时卖不动了。英国就把卖不出去的印度茶大量运到北美来出售。面对高价茶和重税,北美人民要多不爽就有多不爽。另外,当时英国和法国几乎已经要兵戎相见,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英法交恶,对北美反而是利好。
1773年12月26日,又有一个亚当斯出现了。来自哈佛大学的热血青年塞缪尔·亚当斯(SarnuelAdarns)带着一帮人,把英国运茶船上的高价茶叶全倒进了海里,这就是后来的“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 Tea Parly),又叫“倾茶案”。这个亚当斯,是波士顿惨案辩护律师约翰·亚当斯的堂弟。
这下英国政府愤怒了。刚把惨案的事抹平,你们又来捣乱。不管是按照英国的法律,还是北美殖民地的法律,“倾茶案”都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亚当斯这帮人侵犯私人财产,而且是巨额的私人财产。如果按现在的法律来讲,还有聚众闹事、寻衅滋事等各种罪。
于是,英国政府开始对北美严厉管制,不仅增兵增税,而且给征税官员特权,为了杜绝漏税偷税,允许官兵入室搜查。对于已经习惯了自由的北美殖民来讲,这是捅翻天的事情。当时多数的北美白人普遍认为自己的家、自己的店铺、自己的工厂,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官员居然敢入室搜查,翻箱倒柜,这实在是触及底线。
最让北美人民无法忍受的是,本来英国驻军就是用来对付他们的,可军费还要他们掏。而且,军队进城后还要入住居民家里,简直前所未有的奇葩。占了他们的家、他们的房,还要来镇压他们,是可忍孰不可忍!
首当其冲的是北美殖民地的有产者们,这回也坐不住了,这帮北美的社会精英们互相串联,商议对策,于是便有了大陆会议(Continental Congress)。
从1774年9月到10月,大陆会议开了近两个月,北美12个殖民地的代表都来了,就差佐治亚州的代表没来。他不是不想来,而是因为地处最南边,太远了,来不了。当时的交通本来就不太方便,再加上英国到处设立关卡,结果就“遍插茱萸少一州”了。
在费城召开的第一届大陆会议,通过的不是《独立宣言》,而是《权利宣言》《大陆协定》和《致国王请愿书》。。北美殖民地的有产者们的初衷并不是造反,更没有想着谋求独立,只是想要请愿维权而已。
P16-1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2: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