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王立根著的《问道语文》为梦山书系“闽铎声声”系列丛书之一,书稿分“独语”“对话”和“点赞”三部分内容,分别以作者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名家访谈录、作者对一些名师和作家作品的评论为主,涉及作文教学、阅读教学、文本解读、课改等诸多方面,展示作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目录 独语 一生中要说的两句感激的话 ——在福州首届十佳教师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闽派语文”当前要做的是什么? ——在孙绍振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暨“闽派语文”论坛第一届年 会上的讲话 作文关乎智慧智慧关乎人生 ——《作文智慧》跋 《我说语文》自序 从当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做起 要避免母语教育被边缘化 ——在第二届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活动中的两岸语文教学恳谈会 上的讲话 语文教学之痛:“文本解读”的缺席 语文教学不能本末倒置 ——在福州市某中评课活动中的讲话 优雅的语文 ——在厦门大同中学文学社的讲话 我们怎样评价学生作文 ——与南开大学文学院徐江教授商榷 善教善听善读善写 课堂活力探秘 真诚地评课 ——在福州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观摩周上的发言 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心灵化、生命化、鲜活化 ——在武夷山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 创新作文从张扬个性开始 ——在福建东山岛“作文教学座谈会”上的发言 命题诚平恒行文简浅显 ——在福建省三年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反思研讨会上的发言 高考作文该往何处去? 开启作文智慧 ——在福州市中语会召开的《作文智慧》一书介绍会上的讲话 写作教学的“无为而治” 作文教学要引进生活的活水 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 ——在古田一中与高三学生的谈话 对话 语文素养就是一种书卷气 ——答《语文世界》记者 引入门墙无意中 ——与《中小学教材与教学》记者胡晓约对话 思维导图:作文构思的有效工具 ——和《东南快报》记者林德志、汪兰平的对话 作文:跳动着的生命形态 ——关于2002年高考作文与《海峡都市报》记者的对话 再创造能力需要从小养成 ——访谈谢冕 让贫乏的思想和感觉变得丰富 ——访谈孙绍振 捕捉、积累、写作 ——访谈叶永烈 受用诗人的智慧 ——访谈高洪波 喜欢古典,了解古典 ——访谈张晓风 把素材变成有思想的声音 ——访谈江浩 宁可沉默,也不要虚假 ——访谈北村 现代诗,怎么读 ——访谈梁小斌 一篇好作文是怎样诞生的? ——和一位中学生的谈话 读书应如渴鹿奔泉 ——与陈日亮老师讨论阅读教学通信之一 说“俯读仰思” ——与陈日亮老师讨论阅读教学通信之二 有心去寻找和发现 ——与陈日亮老师讨论阅读教学通信之三 先求“意会”后求“言传” ——与陈日亮老师讨论阅读教学通信之四 生活经验:增进理解的酵母 ——与陈日亮老师讨论阅读教学通信之五 多一点书卷气,少一点匠气 ——与陈日亮老师共读语文素养 点赞 孙绍振的“草根精神” ——在福建母语教育中心成立暨孙绍振语文教育思想和实践研究 大会上的讲话 陈日亮“我即语文”教学观的意义 ——在“陈日亮语文教学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 传承的坚韧和教学艺术的创新 ——赞陈成龙创造性语文的教学实践 让小学作文教学如童话般充满魅力 ——为何捷《小学生作文真经》点赞 一种培养厚实的文化素养的文言文学习模式 ——厦门六中杨书松《高中新课程文言文学习指导》一书介绍 厦门一中的《文化经典、文学名著导读》介绍 赞应永恒《记叙文写作导航》 真写作深阅读 ——《新读写课本》序言 有一种初中作文叫“方向” ——《初中作文正方向》序 给中考作文注入“正能量” ——《中考作文正能量》序 关于《本然语文》 附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