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趣味物理学/趣味科学系列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物理
作者 (俄罗斯)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著的《趣味物理学/趣味科学系列》中不仅有物理学领域的大量知识,还有让人着迷的各种物理学相关故事,故事内容或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件,或取材于著名的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威尔斯、马克·吐温及其他一些经典作品;书中同样提出了大量有趣的物理学问题,并给出了趣味的讲解方法,以此来引起读者对物理学的兴趣,扩展读者视野,同时也加深读者对物理学重要理论的认知。
作者简介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生于前苏联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他一生致力于教学和科学写作,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一生共完成了105本著作,这些著作大部分都是科普读物,其中《趣味物理学》到1986年已再版22次。这些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出版发行,其趣味科学系列被译为十几种语言,销量超过2000万册,是世界公认的科普名著。1936年别莱利曼在列宁格勒去世,1959年,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座月球上的环形山,以此来纪念这位人类的科普大师。
目录
第一章 速度和运动
1 人类的行动有多快
2 与时间赛跑
3 千分之一秒
4 时间放大镜
5 地球何时绕太阳运动得更快些
6 前行火车上朝相反方向移动的点
7 帆船从哪里驶来
8 怎样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更安全
9 徒手抓子弹
10 西瓜炮弹
11 《从地球到月球》
第二章 重力·杠杆·压力
1 站不起来的坐姿
2 行走和奔跑
3 站在台秤上
4 用不准的天平称出准确的重量
5 物体在什么地方更重些
6 物体下落时的重量
7 凡尔纳笔下的月球之旅
8 比现有力量大8倍的力量
9 为何尖锐的物体更易刺入
10 怎样躺得更舒适
第三章 介质的阻力
1 子弹和空气
2 超远程射击炮
3 风筝为何能飞起来
4 活体滑翔机
5 能自己飞翔的植物
6 延迟跳伞
7 可回旋飞行的飞旋镖
第四章 旋转运动和永动机
1 辨别鸡蛋生熟的最简便方法
2 旋转魔盘
3 墨水旋风
4 受骗的植物
5 永动机
6 “故障频出”的轮子
7 “惯性”储能器
8 两球与四球拉力相等的怪事
9 还有两种永动机
10 彼得大帝与永动机
第五章 液体和气体的特性
1 两把咖啡壶
2 古人不知道的事
3 液体会向上产生压力
4 哪边更重
5 液体的天然形状
6 铅弹为什么是圆形的
7 没有底的酒杯
8 煤油的奇异特性
9 不会沉的硬币
10 泡沫的其他应用
11 想象中的永动机
12 肥皂泡
13 什么东西最细、最薄
14 水中取物而滴水不沾手
15 我们是怎样喝水的
16 改良的漏斗
17 1吨铁与1吨木头
18 没有重量的人
19 “永动”的时钟
第六章 冷热现象
1 夏季比冬季长300多米的“十月铁路”
2 无罪的“窃贼”
3 埃菲尔铁塔有多高
4 茶杯和勺子
5 靴子的故事
6 “神仙显圣”是怎样实现的
7 自己“启动”的时钟
8 香烟两头的烟
9 开水中不融化的冰块
10 放在冰上还是冰下
11 为何关严窗户后,还会有风吹进来
12 神秘的纸片
13 皮袄能给我们温度吗
14 泥土中是什么季节
15 纸锅煮鸡蛋的秘密
16 有关冰柱的问题
第七章 光线、光的反射和折射
1 影子与影像绘画
2 鸡蛋里的小雏鸡
3 滑稽的照片
4 日出的真正时间
5 看穿墙壁
6 魔术中“被砍掉脑袋”的秘密
7 放在前面还是后面
8 对着镜子画画
9 在镜子里面看见的是谁
10 爱走“捷径”的光线
11 乌鸦的飞行路线
12 万花筒的新老故事
13 迷幻宫殿
14 光为什么会发生折射
15 什么时候走长的路比短的路还要快
16 新鲁滨孙
17 用冰取火
18 请阳光来帮忙
19 漫谈海市蜃楼
20 绿色的太阳光
第八章 视觉差异
1 没有照相机的麻烦
2 拍张照片要坐几十分钟
3 看照片的艺术
4 看照片的最佳距离
5 放大镜的奇怪作用
6 不用放大镜也能看到立体照片
7 电影院里的好座位
8 给画报读者的建议
9 实体镜的奥秘
10 天然的实体镜
11 轻松辨别真假票据
12 巨人般的视力
13 实体镜里的星空
14 实体镜里的光辉
15 快速运动时的视觉
16 奇妙的彩色玻璃
17 “立体影像”的秘密
18 色彩的诡异变幻
19 书的高度
20 钟楼上的时钟
21 光渗现象
22 哪一个字母更黑些
23 相片变活了
24 插在纸上的针和其他视错觉
25 近视的人怎样看东西
第九章 声音和听觉
1 怎么寻找回声
2 用声音代替尺子
3 声音凹面镜
4 剧院大厅里的声音
5 海底传来的回声
6 昆虫的嗡嗡声
7 听觉上的错觉
8 蟋蟀的叫声从哪里来
9 听觉奇事
导语
《趣味物理学/趣味科学系列》是全球十大科普读物之一,世界科普大师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的经典著作!
妙趣横生的内容,精美的手绘插图,四色全彩印刷,新增小知识点。
在探索中,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在快乐中,满足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
给孩子一个彩色的科学世界,也给孩子一个全彩的科学未来。
精彩页
2 与时间赛跑
我想问大家一个看似无意义但事实上却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我们可以做到在上午8点钟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起飞,又在同一天上午8点抵达莫斯科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个问题看似矛盾无意义,实际上却意义深刻。首先我们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莫斯科之间的时差是9个小时。这也就告诉了我们,如果飞机能用9个小时从符拉迪沃斯托克飞到莫斯科,那么飞机抵达莫斯科的时间,就会正好是它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起飞的时间。
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莫斯科的距离约为9000千米,也就是说,飞机的速度应为9000÷9=1000(千米/时)。在现代科技条件下,这是完全可以达到的速度。
要实现飞机沿着纬线飞行,并追上太阳(确切地说,是追上地球),只需要很小的速度。在77°纬线上,飞机的飞行速度只要达到450千米/时就可以实现。这样,飞机就可以跟随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对于这架飞机上的乘客来说,太阳就是静止不动的,永远不会落下。当然,飞机需要朝着地球自转的方向飞行。
追上月亮就更容易了。月球绕地球运行的速度约是地球自转速度的1/29(这里的速度是指角速度,而不是线速度)。因此,航行速度为25~30千米/时的普通轮船,只要沿着月球围绕地球旋转的纬线方向航行,就可以在中纬度地区追上月球。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随笔《傻瓜出国记》中就曾经提及这种现象:
从纽约横跨大西洋到亚速尔群岛的航行途中,正值天气晴朗、碧空如洗的好天气,而夜间的天气甚至比白天的天气还要好。在这期间,我们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天晚上,月亮总是在同一时刻出现在天空中的同一位置。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月亮表现出的这种奇特的规律,最初让我们很是迷惑,但后来我们终于搞清楚了其中的原委:我们以每小时跨越20个经度的速度向东行驶,而这一速度正好使我们与月球保持了同步的运动。
3 千分之一秒
在古代,人类没有办法获得很精确的时间,只能根据太阳的高度或阴影的长短判断大概的时间(图3),别说“秒”了,就连精确到“分钟”都不可能。其实,古人的生活很悠闲,也不需要精确到分钟,因此,他们的计时工具——日晷、滴漏、沙漏等,也就没有“分钟”的刻度(图4)。18世纪初,计时工具才出现了指示“分钟”的指针——分针,而秒针则直到19世纪初才出现。18世纪以前,人们都是根据太阳的高低或物体阴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
在比“秒”更小的“千分之一秒”这样短的时间里,可以发生些什么事呢?事实上,能做的事情还真不少。对火车来说,这点儿时间确实不算什么,也就只能跑3厘米;但对声音来说,它却可以在这短短的时间里通过空气传播34厘米;而超声速飞机则能在这点儿时间里飞行50厘米左右;而地球,则可以绕太阳转30米;最厉害的要数光,它在这千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可以走300千米。
我们周围生活着许多微小的生物,比如一些小昆虫,对它们来说,千分之一秒的时间也并不是可有可无、完全不可感知的。就拿最常见的蚊子来说,在一秒的时间里,它的翅膀能上下振动500~600次,也就是说,在千分之一秒的时间里,蚊子至少可以把它的翅膀抬起或放下一次。
对人类来说,我们任何器官的运动速度,都无法像昆虫那样快,其中速度最快的是眨眼,我们常说的“眨眼间”“转瞬间”或“一瞬间”就是由此而来。眨眼的速度确实很快,快到我们根本察觉不到自己眨眼了。但如果用“千分之一秒”作为计时单位来测算时,这个动作却可以说速度是非常缓慢的。有人做过测量,“眨眼间”大约历时0.4秒,也就是400个千分之一秒。在这个时间里,我们的眼睛共完成了这样几个动作:上眼皮垂下(75~90个千分之一秒),上眼皮垂下然后静止不动(130~170个千分之一秒),上眼皮抬起(大约170个千分之一秒)。这样可以看得出来,其实“一瞬”是个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眼皮甚至还可以做短暂的休息。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明确感知千分之一秒,那么在这短短的“一瞬间”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眼皮完成了两次移动,当然还有眼皮的两次移动之间所发生的景象。
那么,为什么我们无法感知到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呢?这是由神经系统的特殊构造决定的。假如我们可以感知,那么周围的一切事物将会变得不可想象。这一点,用作家乔治·威尔斯的小说《时间机器》里的一段生动描写来举例说明最合适不过了。小说的主人公无意间喝下了一种被称作“加速剂”的药酒。这种神奇的药酒可以使人的神经系统发生改变,看到速度极快的东西。
小说里这样写道:
“在此之前,你看见过窗帘像这样牢牢地贴在窗户上吗?”
我向窗帘望去,它仿佛冻僵了一样,一角被风卷起来后,就那样始终保留着被卷起来的样子。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我惊叹地说,“这太奇怪了!”
“还有更奇怪的呢。”他一边说,一边松开了手中的玻璃杯。
这时,我的脑海里已经预想到了?杯子摔碎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