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欧洲人的悖论/俄罗斯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尼古拉·克里蒙托维奇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后记
《一个欧洲人的悖论》是“中俄文学互译出版
项目”中的一部作品,近年来,中俄间的文化往来
进行得如火如荼,加深相互了解几乎是中俄所有文
化活动,包括文学、绘画、音乐、体育、旅游和媒
体等交流的主要目的,而文学作为记录思想、哲学
、历史、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载体,是了解俄罗
斯民族这一整体以及俄罗斯人这一个体的最佳途径

文学包含了一切。
然而,相互了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愿望,又是
一个多么难以完成的任务,人和人之间尚且无法轻
易达成共识,更何况两个文化符码完全不同的民族
。诗人丘特切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无法用理
智认识俄罗斯,无法用普通的尺子去丈量;她有着
独特的身材,你只能把俄罗斯信仰。”哲学家尼古
拉·别尔嘉耶夫也对俄罗斯这个谜一样的民族做过
深入和透彻的分析,把“两极性”“对立性”“双
重性格”等作为这个民族的特性;他认为理解了这
些矛盾,也就理解了俄罗斯,理解了俄罗斯之命运
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理解了俄罗斯人。
历代文学家都试图解开人这个谜,在俄罗斯文
学中,对这一谜团的热衷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达
到极致,而20世纪的肖洛霍夫、帕斯捷尔纳克、布
尔加科夫等作家传承这一“任务和使命”,对人及
其性格和命运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他们所面对的
20世纪更为复杂,而人性也在多种意识形态的交锋
中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维度。时光荏苒,当代俄罗斯
作家继续探索斯芬克斯之谜,从不同的视角给出答
案。《一个欧洲人的悖论》就是对什么是俄罗斯、
什么是俄罗斯人的一种文学解读。
小说以一个在欧洲长大的波兰裔美国籍无政府
主义者约瑟夫的生平为背景,通过回忆录、日记、
信件、审讯记录等形式,展示一个经历过多国文化
熏陶的欧洲知识分子20世纪上半叶在俄国(苏俄、苏
联,以下为叙述方便,对这一段历史时期均代以今
名“俄罗斯”)的命运轨迹,同时也借主人公的眼睛
来折射当时的社会图景,并对那段关乎个人和国家
命运的历史进行了一番评判。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读这部小说。在内容
层面上看,这部小说几乎可以等同于一个欧洲人在
俄罗斯的生平小传。主人公约瑟夫崇尚自由,追求
解放,是一名坚定的无政府主义者,他把著名无政
府主义理论家克鲁泡特金公爵视为最高精神导师。
一战前后,约瑟夫来到乌克兰,开始参与政治活动
,成为一名乌克兰革命运动活动家;十月革命后,
约瑟夫在乌克兰为新政权工作,差点成为红白势力
斗争的牺牲品。几经颠沛流离,约瑟夫从哈尔科夫
脱身来到莫斯科,他靠翻译赚钱,还抽空教书,给
农村的图书管理员做有关席勒和歌德的讲座,给农
艺师讲合作化理论。他努力适应苏维埃政权,却又
总是无法和它达成共识,也无法理解它。有一天,
当他终于下定决心返回美国时,却因告密者的诋毁
,被迫永久地留在俄罗斯,直至在监狱去世。约瑟
夫的一生充满了悖论,他作为一个欧洲人,却卷入
了俄罗斯的政治风暴;他本可逍遥自在地当一名医
生,却在俄罗斯经历了二三十年代最为严酷的政治
斗争,成了一名政治犯:从某种意义上看,小说亦
可叫作《一个欧洲人在俄罗斯的奇遇》。
小说的另一个层面,或许也是作者最为关注的
层面,则是欧洲乃至西方与俄罗斯的“文化冲突”
。作者选取的人物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背景和身份
的欧洲人,约瑟夫出生在意大利,后经加拿大来到
美国生活。他接受教育并形成世界观的几个地方,
其实就是俄罗斯人眼中的“西方”。作者似乎有意
突出俄罗斯和欧洲、斯拉夫和西方这样的对比关系
,要知道,西方派和斯拉夫派之争,亦即东西方之
争,一直是俄罗斯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对矛盾。这个
在地理位置上跨越欧亚的国家,在思想上也一直摇
摆于东西方之间,归属感模糊,而作者借用男主人
公的“欧洲”视角,对俄罗斯进行了一番仔细的打
量。在欧洲人的眼中,约瑟夫或许多少有一些俄罗
斯特质,包括他对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观点的
热衷,他在乌克兰和俄罗斯颠沛流离的生活中获得
的对俄罗斯人的理解,他似乎是一个可以自如穿行
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的人,然而,在约瑟夫内心深
处,他似乎更认同自己的欧洲人身份,这也构成了
主人公命运之外的另一个悖论。
……
可以把小说改编成一部欢快的电影(轻微的情色
片),也可以用它来做一篇学年论文(研究作家的情
节游戏,这既简单又有趣)。《大路通罗马》是一部
精心设计的畅销作品。”还有评论家认为:“这部
小说发表于]994年这个或多或少有些清教徒色彩的
时代,本有可能是一颗情色炸弹,却变成了一颗艺
术炸弹,无可挑剔的文学性远胜于一位苏联公子哥
的冒险奇遇带来的刺激感。,,
在小说《最后一份报纸》中,他则更加大胆。
在他描写的报社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看到了自己的
影子。巴辛斯基说:“作者以鹰一般的超自然洞察
力描写了七八十年代浪荡派知识分子的日常琐事,
但语调真切,让人信服,读者感到熟悉得脊背发麻
。”他的作品显然都有自传色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作者后记·说明
译后记
精彩页
我有一次说起过,某天我做了一个梦。我看见了在我出生前十二年被枪决的外祖父。
在一个很远的热带岛屿沙滩上,我刚喝完半杯当地的朗姆酒,就看见了他。外祖父踩着沙子阔步向我走来。他穿一条打lawn-tennis专用的宽松白裤,一件白色坎肩,还有一双用牙粉擦得洁白如新的帆布鞋。他斑白的胡须被打理得很好,就是切尔卡索夫演堂吉诃德时的那种扮相。他很高,很瘦。当时我甚至能看清扣住他腰带的那颗被岁月磨得扁平的黄色纽扣。四分之三个世纪已然逝去,纽扣怎能不变黄呢?
约瑟夫正好是在网球场的出口被拘捕的,或许他们是想趁他不在的时候搜查他的家,他就是穿着这一袭白裤,在卢比扬卡某个低等囚房里度过了等待行刑的三年。我想,他之所以得以存活三年之久,是因为他们为了某些目的而把他当作活字典来利用。他的女儿,也就是我的母亲,趁着囚房里极其短暂的一丝喘息期,在卢比扬卡得到了拿走约瑟夫的档案一小时的机会。返还文件的时候,她问面色绯红的年轻侦查员:“他挨过打吗?”“这种人打也没用。”那人回答道。
我自己不太长的坐牢经验表明,在牢房里囚犯的心情会轮番变换,从忧愁、沮丧、淡漠到准备好顽强抵抗的痛快,而有时候意气风发又会被不合时宜的愉快所取代。也就是说,囚犯得在这些日复一日轮换包围他们的情绪的强烈起伏中煎熬度日。
我坐在被挤得水泄不通的牢房里,所有混混儿在大通铺上都没地方睡。这批囚犯当时都因为上头颁布的相关指令的月份而被叫作十二月犯人。在你挤到其他脏兮兮的燥热身子中间去之前,你得像直升机飞行员一样,在冷冰冰的混凝土地板上的折叠木床上蜷缩一段时间。晚上你要自己把床带来,起床号响了之后再把它挪到监狱走廊尽头堆起来。
我的外公——他叫约瑟夫·M——在还没收到妻子尼娜,也就是我外婆转送的物品的头三个月里,都一个人住在一间双人囚房里。那一年,根据粮食人民委员会的资料来看,米高扬肉联厂的部门产出了一千六百种肉制品,包括香肠和小灌肠,人民生活也安乐起来。九月中旬,囚房里已有寒意,侦查员准许约瑟夫把卷在邻床的那条被子也拿过来盖上。被子是用很软的厚绒布做的,但这种感觉稍纵即逝,被子破旧,磨损了,一团一团硌得人生疼。好在尼娜寄来的两个包裹成了救命稻草,,第一个包裹里装着几双厚厚的农村大毛袜。
因为嗅觉敏锐,他在最开始的那些天里一直苦于刷完便桶回来的狱卒身上的氯水气味,被匆匆忙忙消毒过的监狱便桶也总是一股尿骚味。从没在解剖室做过正经实验的约瑟夫,对这种气味实在是难以消受,连太平间的气味都比监狱里的好闻。一开始他根本吃不下东西,何况被囚犯们称作斯大林大麦粥的监狱粥实在是让人难以下咽。但后来他还是习惯了。
头两次审问结束以后,侦查员允许他收下从家里带来的唯一一本书——供外国人阅读的英文版Holy Bible。约瑟夫是个无神论者,只是在意大利度过的童年末尾时期,还有后来在敖德萨待过一年的耶稣会教徒封闭式学校中被强制性地读过《圣经》,但他还是为这次法外开恩感到高兴。P1-3
导语
尼古拉·克里蒙托维奇的小说作品《一个欧洲人的悖论/俄罗斯文库》通过主人公约瑟夫的经历,讲述俄罗斯民族在身份认同中的两难境地,反映出历史原因给现代俄罗斯人思想造成的困扰。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读这部小说,从内容层面上看,这部小说几乎可以等同于一个欧洲人在俄罗斯的生平小传;从欧洲乃至西方与俄罗斯的“文化冲突”的层面上看,作者似乎有意突出俄罗斯和欧洲、斯拉夫和西方这样的对比关系,借用男主人公的“欧洲”视角,对俄罗斯进行了一番仔细的打量。小说展示了约瑟夫这个西方人如何看待俄罗斯的不同方面,比如苏联政体、领导人和制度、俄罗斯人的生活习俗和日常行为、俄语和俄罗斯文学等。
内容推荐
《一个欧洲人的悖论/俄罗斯文库》由尼古拉·克里蒙托维奇著,小说以波兰裔美国籍无政府主义者约瑟夫的生平为背景,通过回忆录、日记、信件、审讯记录等形式,展示一个经历过多国文化熏陶的欧洲知识分子20世纪上半叶在俄国(苏俄、苏联)的命运轨迹。作者借主人公的眼睛来折射彼时的社会图景,并对那段关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历史进行了一番评判。这部作品对什么是俄罗斯、什么是俄罗斯人做出了独特的文学解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