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于漪全集(16教师成长卷)
分类
作者 于漪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于漪全集(16教师成长卷)》收有关教师成长的论述文章36篇。作者于漪论述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自身修为,对肩挑的育人使命内心深度觉醒,德、才、识、能自觉锤炼,不负国家和人民的嘱托;二是青年教师培养,铸就师魂,钻研业务,聚焦成长,追求卓越;三是借鉴国外职初教师的培养经验,开展项目研究,共享经验成果;四是忆恩师教诲,激励春风万里向前行。情真意切,思想的浪花在字里行间跳跃。
目录
感情的锤炼
怎样做一个班主任
平凡的岗位,神圣的职责
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
改革天地十分广阔
为人师表要德才兼备
育人与做人
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青年教师素质
宣传尊师一定要实事求是
教师节随感
做到日有长进
我时时记着
神圣的召唤
不懈地追求
抚今思昔,不忘育人
怎样做一个中学语文教师
老师,我永远记着您
可贵的是红烛精神
拨动学生心弦
难在自我塑造
奉献,教师的天职
灿烂阳光下的一次倾心交谈
对未来的同行说几句知心话
昭苏万物春风里
老教师指导下的青年教师培训——中国教师师徒帮带事例
做知识的富有者
在浪潮中搏击
爱国主义铸师魂
要真心与阅读为伴
随笔三则
追求卓越,让青春在教坛上闪闪发光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论中学语文教师
中、英、美师带徒职初培训模式比较研究
信念·感情·功底
序言
《于漪全集》是基础教育领域首部特级教师的
全集,也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为特级教师出版的第一
部全集。它的出版,对于传承、弘扬和建设新时代
社会主义文化,对于以自信的教育树立教育自信具
有重要意义。
全集收录了于漪在不同时期发表于全国多类期
刊和出版于多种图书的论文、讲话、序跋等作品。
难免挂一漏万,故对于写作时间和文章出处不一一
注明,留待日后修订逐步完善。同时,对于原发期
刊编辑部、图书出版单位一并致谢。
全集由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组织有关教师、专
家编辑。于漪的教育思想植根于教学实践,是理论
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和生动阐发。有时一材多用,是
为了从不同角度阐释相关问题,为读者呈现大量丰
富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思考成果。
全集以“一辈子学做教师”为线索,根据文章
内容,共分8卷21册,从基础教育、语文教育、课堂
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师成长、序言书信
、教育人生八个方面多维度展现了于漪来自教育第
一线的理论研究成果,力求树立当代教育家的典型
形象。
导语
《于漪全集》以“一辈子学做教师”为线索,根据文章内容,共分8卷21册,从基础教育、语文教育、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师成长、序言书信、教育人生八个方面多维度展现了于漪来自教育第一线的理论研究成果,力求树立当代教育家的典型形象。本书是其中的第16册《教师成长卷》,收录有关教师成长的论述文章36篇。于漪老师认为,教师是社会的人,他要在社会环境下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公民。因此,教师的人生主线虽是教育学生,但他的所有方面都是在给学生做榜样,且教师本身也受教育。教师的教育人生是整体的人生,是方方面面的人生。
精彩页
老师,我永远记着您
读大学时,我尽管有幸受到好几位名教授的指点,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雨露的滋润,但是让我永志不忘的还是那些中小学教师。十多年的出自肺腑的教诲,给我几十年的“为学”“为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时我会强烈地感到这些好老师的气质仍在我身上发挥作用,鞭策我积极进取,奋发向前。
记得第一次拿到描红本时,我兴奋万分,觉得一个个红色的字好像是一幅幅小画,长的、方的、瘦的、胖的,有翅膀会飞的,有两只脚会站的,有四只脚会走的。于是,拿起笔来就想描。老师笑着制止了我们,她耐心地温和地一遍一遍教我们,磨墨要轻轻地,不要把墨溅到桌子上和衣服上,又告诉我们手上沾了墨洗干净以后才可以写。然后走到一个个学生书桌前,手把手教大家用空心的长方形的铜“镇纸”压住纸,再走到黑板前教我们怎样用毛笔一笔一笔认真描。老师一句句慢条斯理的话不仅使我的心定了下来,而且使我懂得了写字也要遵守规矩,不能乱来。老师既温和,又严格,只要有一点不按规矩做,她就一次一次比画给我们看。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养成了写字的好习惯,对描红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我描好以后对着阳光一照,黑字里透出一丝丝红色,有的字还镶上细细的红边,美极了。
小时候,国文老师一再教育我们读书要入神,并说读书入了神,就会乐在其中,就能很快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了训练读书入神,我按老师要求做,课内认真读,努力做到聚精会神,课外也有意识地锻炼眼睛、锻炼脑子。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普通的山水画,这幅画清早看到,晚上看到,少说一天也要看到三四回,可是百看不厌。有时我会对它凝视很久,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可说是入了神。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尽管本子很差,是油光纸印的,但对我却有很大的吸引力。书一打开,每一回前面的插图就吸引了我。梁山泊烟波浩渺,梁山雄伟险峻,水面上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我那时读《水浒传》,不觉以焦山一带风景作为梁山泊背景。我好像目睹何涛、黄安率领官军在茫茫荡荡的水泊中走投无路,就像在焦山下芦苇水港中吃了大败仗。读来犹如身临其境,真是津津有味。后来人大一点重读《水浒传》,懂得的当然比小时候多,但形象却不如小时候那么逼真,不如以往入神了。从中我认识到:读书一定要入神,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后来,我自己教语文,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就是讲课必须力求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937年日本侵略战火烧到我家乡,小学被迫停办。最后一天上课消失了往日儿童的雀跃与欢乐,笼罩课堂的是一片悲凉的气氛。令我终生难忘的是那堂唱歌课,老师教的是《苏武牧羊》。应该说,这首歌的曲调是低沉的、缓慢的,没有多少动人之处。然而,老师却教得那么感人,他眼睛盯着我们,深情地反复唱着:“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老师没对我们这些不满十岁的孩子说一句爱国的大道理,他是用心在歌唱,在吐露内心的赤诚。我们似乎懂了,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那颗赤诚的心,那首乐曲的旋律,伴随着苏武矢志不渝的民族气节、民族傲骨,深深埋进了我们幼小的心田。每当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老师唱这首歌的情景就会浮现在眼前,那旋律就会在耳畔回荡,热血就会往上涌。
我们的老师爱祖国的感情是异常炽热的,这种感情往往倾注到作品的教学之中,出神入化,万分感人。我永远忘不了高中的赵老师在课堂上大声朗诵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诗词的情景,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情绪激昂,慷慨悲歌,一室寂静无声,我们全班同学都深深感动了。以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回顾千古多少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至今背得滚瓜烂熟,并自此爱读稼轩词。后来,我自己也总带着深情教这些诗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他们心灵深处点燃热爱祖国的火焰。
教我初中国文的黄老师是位颇有文学才华的年轻老师,我们都喜欢上他的课,听他课后给我们讲作家逸事,介绍国内外著名文学作品。他常对我们说:没有知识的人是最可悲的,因为他们不知道活着就要学习,就好像每天要吃饭一样;不好好学习,没有修养、学问,就难以脱离动物状态。当时我才十四五岁,对他的话的深意我并不理解,但活着,尤其是年轻人,必须勤奋学习的想法却扎下了根。黄老师的课声情并茂,几乎是沉醉在课文的情境之中,讲到得意时简直是乐不可支。有一次,他教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他读着读着,进入了角色,那双戴着金丝边眼镜的眼睛里贮满十分丰富的感情。我们被打动了,如今稍一回忆,我还能看到那一对深沉的眼睛。课后,我没花多少时间就把诗背了出来。虽是几十年再未接触,但至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6: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