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墨家/国学大观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李亚彬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墨子创立的墨家学说兴起于春秋末期,活跃于整个战国时期,曾经与儒学分庭抗礼,平分秋色,并显于当世;汉初中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绝唱”。作为一种思想,墨家学说一直潜存于中国社会,像激流中的浪花一样,时隐时现,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着历史。
温故而知新。李亚彬著的这本《中国墨家》在对《墨子》书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试图用通俗的语言介绍墨子和墨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于读者阅读《墨子》书,理解墨家思想,挖掘其价值内涵,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能够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李亚彬,现任光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曾任光明日报理论部副主任,哲学博士,高级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
目录
第一章 墨翟:墨家鼻祖
墨子的世系
墨翟之称呼
墨子的籍贯
墨子的生卒年代
墨子的主要活动
第二章 墨学和墨家
墨学渊源
学儒非儒
聚徒讲学
墨家组织
别墨
墨家与游侠
《墨子》书及其流传
第三章 墨家的伦理思想
兼相爱
交相利
义利之辨
“所染”说
修身
义利合一
志功合一
后期墨家的利他主义
第四章 墨家的为政治国之道
官政起源
上同于天
尚贤
亲士
节用
节葬
非乐
非攻
第五章 墨家的天命鬼神观
天志
明鬼
非命尚力
第六章 墨家的教育思想
学习是人的生活需要
分科施教
强教原则
量力原则
言行一致
第七章 墨家的哲学思想
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分类
真理标准
后期墨家的辩证法思想
第八章 墨家的逻辑学

类、故、法


判断

第九章 墨家的科技成就
数学和几何
物理学
力学
光学
心理学
第十章 墨家的军事思想
坚定信心
全民皆兵
众志成城
武器装备
城池防卫
城门防卫
城上防卫
城内防卫
城外防卫
守城战法
第十一章 墨学的流传
显甚绝急
潜沙流变
颜元与墨学
鲁胜注《墨辩》
傅山注《墨子·大取》
墨者汪中
毕沅与孙诒让
近代复兴
墨学在海外
参考资料
序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
动荡时期。激烈的社会变革中,儒、墨、道、法、兵、名
、阴阳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国文化空前繁荣。其中,
孔子开创的儒家和墨子开创的墨家影响最大,它们论辩对
峙,并称“显学”,正如《韩非子·显学》所说:“世之
显学,儒墨也。”
墨子为人们对墨家创始人墨翟的尊称。《淮南子·要
略训》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
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
周道而用夏政。”由此看来,墨子原为儒家弟子,由于对
儒家学说不满而另立门户,创立墨家学派。也就是说,墨
家学说是墨子对儒家学说反思和批判的产物。
墨家作为一个与儒家对立的学术、政治团体,与声势
浩大的儒家分庭抗礼,平分秋色,甚至后来居上,以至于
“亚圣”孟子都不得不惊呼:“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就
连大儒荀子也不无悲伤地说:“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
术行。”(《荀子·成相》)只是到汉代“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以后,墨家才衰落下去,其学中绝,仅存其书。
墨家之所以能在战国初期异军突起,根本原因在于它
比儒家更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它提出的一些新的主
张引起上至诸侯、下至黎庶的强烈兴趣。
《墨子·鲁问》载,一次,墨子带领自己的学生外出
游说,一个叫魏越的学生问墨子:“您见到各国君王时,
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墨子回答说:“凡入国,必择务而
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
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
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
、非攻”。墨子和前期墨家的思想主要围绕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非攻等“
十大主张”展开。
墨家以“兼相爱”为道德理想,以“交相利”为伦理
原则。墨子提出“兼爱”,是为他的救世治乱理想服务的
。他认为,世事之乱的根源在于人们之间的不相爱。由此
,他认为人们应该平等地,不分远近、亲疏、贵贱地相爱
。而“兼爱”又是“仁”“义”,即“交相利”。后期墨
家把墨子的道德主张发展为利他主义,主张个人与社会是
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个人不应该把自己与他人、社会对
立起来,爱人要甚于爱己,爱人就要利人。墨子在主张“
兼爱”的同时反对战争,即“非攻”。当时,战争频仍,
民不聊生。在墨子看来,侵略战争破坏农业生产、荼毒生
灵、毁人宗庙,上不利天,中不利鬼神,下不利百姓,所
以要反对。需要说明的是,墨子并不是一般地反对战争,
他所反对的是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侵略战争,对于弱小
国家抵御侵略的战争,则予以支持和帮助。《墨子·公输
》记载的“止楚攻宋”、《墨子·鲁问》记载的“止鲁攻
郑”就是这样的例子。
尚同是墨家政治主张的核心。墨子说:“尚同为政之
本,而治要也。”(《墨子·尚同下》)意为政令、思想
、言论、行为等同君王乃至天保持一致,是为政的根本和
施治的要义。墨子认为,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君主专制政
治制度,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治理。这在天下大
乱、分崩离析的春秋战国时期,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性。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
个民族、哪一个地区、哪一个时代没有产生过宗教或受到
宗教的影响。墨家是先秦唯一公开研究、讨论宗教问题的
学派。墨子的“天志”“明鬼”说肯定了“天”“鬼神”
的存在,以“天”为万物的最高主宰,作为人世间统治者
的人君则必须服从“天”的意志。“天”是正直爱民的,
“鬼神”作为“天”的补充有赏善罚恶之威,人君若不顺
天爱民,就会遭到“天”的惩罚和“鬼神”的报复。后期
墨家背离了墨子这些主张,从有神论走向了无神论,否定
了“天”与“鬼神”的存在。
“乐”主要指音乐,也包括诵诗歌舞,可以理解为艺
术的统称。“非乐”即反对从事艺术活动。墨子之所以“
非乐”,并不是因为艺术活动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和美感,
而是因为它不利于解决人民基本的生产、生活问题。墨子
的“非乐”思想与他的“节用”“节葬”主张是一致的。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财富匮乏,对于“农与工肆
之人”来说,连生活的基本需要都难以满足,从事艺术活
动就显得有些奢侈了。同样道理,“节用”“节葬”即节
约财物和费用开支、丧葬从简也是十分必要的。墨子说:
“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墨子·
节用上》)他主张取消一切不实用、不能给百姓带来利益
的开销。“节葬”是墨子针对当时统治者耗费大量钱财铺
张办丧葬提出的主张。他认为,厚葬久丧浪费了社会财富
,使人们无法从事生产劳动,影响人口增长,不仅对社会
有害,也不符合死者的利益和古代圣王治理天下的传统。
必须废止。
墨子本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广收门徒,传经布
道,“无爵位以显人,无赏禄以利人”(《吕氏春秋·仲
春纪·当染》),“盛誉流于北方,义声振于楚越”(《
吕氏春秋·仲春纪·当染》)。墨子在一生的教育实践中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如
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救世的主张,他提出的量力
原则及强教强学、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至今仍有价值。
在哲学上,墨家着重探讨了认识论问题。墨子在中国
哲学史上第一次对认识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提出人的
认识、言论的正误需要有一个标准来检验。为此,墨子制
定了检验真理标准的“三表”法,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
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
家百姓人民之利”。即以历史记载中前人的间接经验、广
大群众的直接经验,以及对于国家、百姓的实际效果作为
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标准既重视经验又重视效果,达到
了朴素实践标准的高度。
逻辑学在中胃古代称为“辩学”“名学”。墨家的逻
辑学在中国逻辑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墨家的教育专设“
谈辩”一科,墨子把辩论看成墨家弟子应当具备的一项基
本功和必修课。墨子提出了类、故、法三个逻辑学基本范
畴。“类”即事物的类别,“故”为原因,“法”是事物
的标准、规则。他还提出了“悖”的概念,“悖”为荒谬
、背理和自相矛盾之意。墨子的逻辑学为中国古代逻辑学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后期墨家逻辑,也称墨辩逻辑,在继承墨子逻辑学的
基础上集各家之大成,提出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相对完
整的逻辑学体系。他们主要探讨了名(即概念)、辞(即
判断)、说(即推理)以及思维规律等问题,使中国古代
逻辑学真正建立起来。墨辩逻辑与古希腊逻辑学、古印度
因明学并称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与后者相比,它在系
统性与全面性方面毫不逊色。
墨家的科技成就在先秦独树一帜。墨家在生产和军事
活动中特别重视科学技术及其应用,不断对各方面的经验
进行总结提炼。《墨经》记录了许多精巧的技术发明,也
记录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理论成果,其中许多成就在当
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乏真知灼见

墨家是一个学术团体,也是一个扶危济弱的政治团体
。他们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积极防御的军事
学说,在中国军事学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
墨家兴起于春秋末期,活跃于整个战国时期,汉初中
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绝唱”。其显也急,其衰也
甚,为后人留下不尽的话题和思考空间。作为一种思想,
墨家学说一直潜存于中国社会,像激流中的浪花一样,时
隐时现,以它特有的方式影响着历史。这也是人们一直研
究墨家和墨学的重要原因。
本书在对《墨子》书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试图用
通俗的语言介绍墨子和墨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于读
者阅读《墨子》书、理解墨家思想能够有所裨益。
导语
墨家作为与儒家对立的学术、政治团体,与声势浩大的儒家分庭抗礼,平分秋色,甚至后来居上,以至于“亚圣”孟子都不得不惊呼:“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墨家之所以能在战国初期异军突起,根本原因在于它比儒家更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它提出的一些新的主张引起上至诸侯、下至黎庶的强烈兴趣。墨家以尚同为政治主张的核心,以“兼相爱”为道德理想,以“交相利”为伦理原则,其逻辑学在中国逻辑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并唯一公开研究、讨论宗教问题。墨家兴起于春秋末期,活跃于整个战国时期,汉初中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绝唱”。李亚彬著的这本《中国墨家》以十一章篇幅,通俗介绍了墨家鼻祖墨翟,墨学和墨家的基础知识,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墨家的伦理思想、为政治国之道、天命鬼神观、教育思想、逻辑学、科技成就、军事思想),墨学的流传。
精彩页
墨子的世系可以追溯到契。
契是商族的祖先,商汤为契的第十三世孙。商族由一个古老的游牧部落发展而来。传说契的母亲因吞食了燕子的卵怀孕生契,商族因此以鸟为图腾。墨翟的“翟”即雉,是一种形状像鸡、长尾、羽毛华美的鸟,古人常把它视为凤凰。所以,墨子的出生地又叫“落凤山”。
到契时,商族由游牧而定居。契把都城建在蕃(今山东省滕州市境内)。后来,契协助大禹治水有功,有力地推动了商族的发展。契的孙子相土曾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商汤即位后,商族和山东西部的莘氏通婚,并与担任夏朝东正官的薛族结为同盟。商汤积极发展商族势力,先是形成与夏朝对峙的局面,后来灭掉夏朝,建立商朝。
商纣为王时,沉湎酒色,宠幸妲己,不理朝政,听信佞臣谗言,其叔比干因苦谏被挖掉心肝而死。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屡谏未果,和太师、少师离开国都。后来,商朝为周所灭,微子降周。
周武王即位后,封纣王之子武庚于商旧都殷,派三弟管叔、五弟蔡叔辅佐武庚。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因其年幼,周公摄政。管、蔡不满,策动武庚发动叛乱。周公奉命出师征伐,平定了这场史称“武庚之乱”的叛乱,杀掉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为了安抚商朝的遗民,周王把商旧都周围的地区分封给微子,取名宋,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领有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毗邻的大片土地。微子及其后代在宋国居住。到春秋时,传至第十七代。第十七代孙宋国公子目夷,为宋桓公之子、“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兹父的庶兄。
《左传》僖公八年载,宋桓公生病,宋太子兹父与其庶兄公子目夷互相以仁义让国,兹父请求说,“目夷长且仁,君其立之”,目夷则说兹父“能以国让,仁孰大焉?”后来,兹父继承王位,任命目夷为左师,目夷辅佐宋襄公治理国政。春秋霸主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便有图谋称霸之心。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伐郑,与前来救郑的楚军战于泓水(今河南省柘城县北),目夷为随军主将。宋军先在泓水北岸布好阵势,处于有利态势。楚兵渡水之际,目夷建议宋襄公乘机出击,宋襄公不同意,说君子不能乘人之危去攻打人家。等楚兵渡过河以后,目夷又建议应乘其立足未稳赶快出击,宋襄公又未同意,说君子不打不成阵式的队伍。等楚军排好阵后,宋襄公才下令出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身负重伤,第二年死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襄公之仁”典故的出处。
宋襄公死后,宋成公继位,宋国国力日见衰微。以后,目夷的事迹便没有记载了,他可能死了,也可能离开了宋国。但其子公孙友仍在宋国,并于鲁文公七年(公元前620年)宋成公死后出任左师。到鲁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宋司马荡泽发动叛乱,为华元所杀。左师鱼石等宋桓公的后代逃到楚国。公元前573年,楚王又让鱼石等移居彭城。第二年,宋军围攻彭城,彭城投降,鱼石等桓公后裔逃到了离彭城不远的小邾国,并在陶山都水一带定居下来,沦为平民。后来,墨子就出生在这里,其祖当为宋公子目夷。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