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披着蝶衣的蜜蜂(精)/本色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金圣华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披着蝶衣的蜜蜂》大致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作者金圣华作为翻译的成长忆述。第二、三两部分讲述作者与友人、前辈至亲的情谊情感,涉及多位名家如余光中、白先勇、傅雷、杨宪益、杨绛、乔志高等。第四部分为其在多种文艺活动上的发言。第五部分是作者在六部图书中的序言。看似平直的描述,却涉笔成趣,有着异域的情调和文化的思考。这本随笔,不仅适合翻译爱好者和翻译工作者,也是译界高手的谆谆告诫,堪称开卷有益的大家之作。
作者简介
金圣华,香港崇基学院英文系毕业,美国华盛顿大学硕士,法国巴黎大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讲座教授,中文大学校董,香港翻译学会会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及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编撰著作多本,如《桥畔闲眺》、《傅雷与他的世界》、《因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春来第一燕》等;翻译出版多部文学作品,如麦克勒斯的《小酒馆的悲歌》、康拉德的《海隅逐客》以及傅雷英法文书信译等,并为《翻译学报》创刊主编、《外文中译研究与探讨》及《翻译教学研究会论文集》主编。
目录
成长
中文与我——相识年少时
涓滴汇清流——回忆北师附小的日子
当我们同在一起
从绿衣黑裙到红带蓝裙——追忆培正的岁月
记早年崇基生活的浓浓诤情
不解之缘——前半段翻译生涯忆述
“一期一会”三部曲
没有秘密的书架
亲情
历史长河的那一端
想念你,爸爸!
一方纸巾
忆·忘
老伴颂
盆与花
重新出发
与女儿同游
他喂鸟,她养虫
友谊
喜结牡丹缘
“我才七十九!”
书香,自两岸飘送
勤勉不懈“守夜人
待人以诚,治事以敬
有缘一线牵——林青霞探访季羡林的缘起与经过
白金双林会
未必可忧,安知非美——怀念“散淡的人”杨宪益先生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心目中的傅聪——为傅聪乐坛演奏五十周年纪念志庆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爱美的赤子——怀念永远的乔志高
记劳公两三事
“经受折磨,就叫锻炼”——怀念杨绛先生
文艺活动
泛光溢彩颂乐韵——写在罗铮“看音乐、听绘画”展出之前
世界四百位作家——谈写作
从意念到事实——记傅雷纪念音乐会与展览会的筹划经过
前浪滔滔,后浪滚滚——记“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评审委员的
邀约过程
多实街的老榕
著作序言
《桥畔闲眺》自序
《打开一扇门》自序
《一道清流》自序
《石与影》译序
《黑娃的故事》译序
《彩梦世界》译序
《齐向译道行》自序
《荣誉的造象》自序
《友缘,有缘》自序
《树有千千花》自序
序言
按照一般看法,蝴蝶是悠闲的,蜜蜂是辛劳的
。蝴蝶身披彩衣,栩栩穿花,整天在姹紫嫣红、秀
兰芳菊中寻艳探香,日子过得好不逍遥!蜜蜂却天
生劳碌,不停在芳菲盛放处来回穿梭,营营役役,
为采花酿蜜而殷勤不息。
根据传统观念,男主外,女主内,男性为了养
家糊口,在工作上力争上游,有所表现,是理所当
然的;女性却完全不同,在事业上哪怕全心全意,
努力拼搏,总有人会不以为然,不是质疑你的能力
,就是讥讽你的动机,冷不防来一句:“这么拼命
干吗?还不是赚钱买花戴!”
女性在职场上悉心投入,鞠躬尽瘁之余,最安
全的做法是打扮中性,面目模糊,让人一时不记得
你的性别,置身西装革履群中毫不显眼:万一仪容
出众,个性鲜明,这就不免会招来异样的眼光,认
为你不够水平,有失专业,并惹上“花蝴蝶”之讥
了!
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在今时今日看来,固然
不合潮流,但也并未销声匿迹。回忆往昔,个人学
术生涯中,就曾经亲历其境,深谙其味。所幸在人
生道路上,曾遇见不少优雅端庄的先贤,她们成就
卓越,永不言休,活得雍容而有尊严。有她们在远
方遥遥领路,尽管途险道窄,吾辈后进当可勇往直
前而无惧了。
一九八二年冬,一个寒风凛冽的午后,跟随旅
法学者沈志明一起去拜访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波伏瓦是法国最享盛誉
的作家及存在主义大师,在法国人心目中,地位无
与伦比。波伏瓦的府邸坐落在巴黎南端,听说是以
《达官贵人》一书获得龚古尔文学奖后购置的。抵
达后,主人早已打扮停当,在府中候客了。记得那
是一所特别的房子,楼高两层,中间打通,似乎工
作室、休憩处都在一块,不分间隔,四壁都是书架
,放满了林林总总的书籍刊物和各式玩偶(法语为
poupee,发音迹近“宝贝”),漫溢出一片熏人的
书香与难掩的童真。室内还陈设了许多萨特的相片
,小几上插满黄色的鲜花。那天她身穿白衣蓝裤,
外罩一件毛衣,色彩由下至上,从深蓝渐变为浅白
,头上则系了一条白色的缎带,将头发拢起,看来
举止优雅,气度从容。我们谈起了她的种种著作,
日常生活,以及中法文化的异同。谈话间波伏瓦得
知她的名著《第二性》已经有了中文译本(当时指
的应是台湾晨钟的版本)时,笑得特别开怀。整个
过程,知性与感性交融,并没有因为主人女性的温
柔与敏锐,而冲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
那年波伏瓦七十四,萨特逝世两年,坚强的她已经
从伤痛的低谷中站立起来。
一九八五年初,香港翻译学会执行委员一行六
人到内地访问交流,在拜会北京社科院外国文学研
究所时,首次会晤了杨绛先生。记得那天的会上,
座位恰好安排在杨先生旁边,因此,更增加了不少
交谈请益的机会。初晤杨绛,印象中的她气韵娴雅
,行止婉约,穿了一身剪裁得宜的深色旗袍,说起
话来轻声细语,一派温柔。当时完全看不出眼前娇
弱的身影,数年前曾经历过“文革”的摧残,劫后
余生,写出具备“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格调的不
朽杰作《干校六记》。那一年,杨绛七十四岁。二
○○○年后,曾经四访三里河,在那俭朴清雅而莳
花不断的小楼上,亲眼见证年逾九十的老人,如何
在痛失伴侣的哀伤里,重新振作,自强不息。原来
,赢弱的外貌下,竟然藏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才
是灾难过后,收拾一切打扫现场的强者!
因此,这世界上只有勤懈之分,而无男女之别

本书以《披着蝶衣的蜜蜂》为名,共分五辑:
第一辑《成长》,概述个人从小到大接受教育的过
程,并论及缘结文字,情系母语的起因;第二辑《
亲情》,讲述与父母兄长、夫婿子女的情分,并省
视在双亲长逝和伴侣离世后,如何面对孤寂,重新
出发;第三辑《友谊》,以感恩之心,念及毕生相
交相知的友好,如白先勇、林青霞、林文月、傅聪
;孺慕敬佩的前辈,如余光中、劳思光、杨宪益、
杨绛等,并缕述如何从他们身上学习所长和深受教
益;第四辑《文艺活动》,追忆一些曾经参与投入
的文学和艺术活动,在为文学奔波,为翻译呐喊的
前提下,悉心筹划努力推动的过程中,常因旁观者
漫不经心一句“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评语,不乏锤
木敲钉、徒手造船的艰辛,以及赤手空拳、独闯天
下的困顿!第五辑《著作序言》,列出历来一些个
人创作和翻译作品的序文和前言,原本还加添每本
书的选段,让读者一窥作者于多少个无眠夜晚在茕
茕孤灯下笔耕的点滴,惜因篇幅所限,最后不得不
一一删去。
本书承蒙柳鸣九先生推介,深圳海天出版社出
版,特此致谢。
谨以此书,献给世上所有追求美善,而又内外
皆及,表里兼顾的女性朋友,只要勤勉不懈,自淬
自砺,不管身在灼灼桃林,还是幽幽小院,你们都
是披着蝶衣的蜜蜂,活得辛勤而灿烂!
2017年10月15日
导语
“本色文丛”是海天社精心打造的一套名家散文丛书。名家散文在图书市场上很多,但像“本色文丛”这样成批量、连续成辑推出,且已形成规模的却不多见。“本色文丛”自问世以来,在读者中已形成的阅读影响力。金圣华著的这本《披着蝶衣的蜜蜂》即是该文丛之一,收录散文40多篇,包括《中文与我——相识年少时》《历史长河的那一端》《喜结牡丹缘》《多实街的老榕》等。
精彩页
约莫十岁时,举家从上海迁往台北,不知怎的进了北师附小。那一年,读的是复式班,一个课室里,一半学生读三年级,一半读四年级。上课的第一天,放学时老师说要排
“回家路队”,一来人生地不熟,二来害羞胆子小,明明在等二叔来接放学的我,竟然糊里糊涂跟在队伍里,混混沌沌出了校门,懵懵懂懂向着大路一直往前走。走着走着,同学都散开了,天色渐暗,行人渐疏,根本记不得家在哪里,只隐约记起青田街、永康街的名字,这时候,心中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还以为从此再也回不了,家,见不到父母了。终于,七绕八转,磕磕碰碰,暮色苍茫中摸回家里,一开门,满室迎来的是一张张愁眉深锁的脸,一双双惊惶失措的眼,全冲着我望过来。祖母、爸爸、妈妈、叔叔都在屋里,当时,他们一定以为这孩子准丢了,看到我踏进门口,大家才如释重负。那晚,是我满十岁生日的前一夜。
常在想,如果,我那天真的走失了;如果,我被骗子拐去了,我这一生会怎么过呢?今天的我,会做什么,会在哪里呢?幸好,当时的台湾民风淳朴,我迷了路,大概也丢不掉,拐不了,可能会虚惊一场终于寻回,但是人的际遇,在关键时刻,可以向东可以向西,东西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差,其中的因果机缘,实在耐人寻味。如果真的丢了,我还是今天的我吗?我会认识这么多小学的好朋友吗?
上五年级的时候,被分配到甲班,那时的级任老师是陈文彬,一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如今回想起来,才十几二十岁的大孩子,自己应该还稚气未除吧!可是他当年是那么认真那么热诚,直把教书当作自己神圣的使命。若不是陈老师,我这一辈子不会走上文字创作的路。相信陈老师对其他同学也一定起了不少启蒙的作用。
常听人说,小学的同学一个也记不得,我们这一群却特别不同,当年班上的同学不少,有许多至今仍然是时通音讯的朋友。两年前,五八年那一届北一女校友在台湾开同学会,一行人高高兴兴去了台中一家雅致的温泉旅馆相聚,正为招呼好、安排好而感喜出望外,侍者悄悄说:“当然啦!都是丁妈妈吩咐的。,’丁妈妈?谁啊?旅馆老板的母亲呀!这才惊觉当年既是小学同学又是中学同窗的小费,如今早已成为德高望重的前辈了。十多年前,香港中文大学来了位访问学者,跟这位来自台北的客人聊起,发现彼此之间有不少共同朋友。“那位大法官呀!非常严肃,我们都在说,他睡觉的时候,不知是否也是打着领带的呢?”这位众人心目中威仪堂堂的大法官,难道竟然是当年在班上不断用弹弓追打女生的刘铁铮蜕变出来的?世上许多事是不可逆料的,谁想到当年曾经怕过数学的任彦平,如今竟然当了银行总裁,天天与数字为伍?娇俏可人的陈曼丽成了蜚声国际的大教授;调皮捣蛋而才华出众的方大铮,每次见到我都会讲起耶稣的道理,对自己辉煌的事业成就反而很少提及;念理科的陈介中在香港科技大学当主任,做研究之余,居然写出一本长篇小说,成了业余作家;倒是旅美的王显耀,多年不见,还是像以前那么温文,除了子孙满堂,写一手好文章,是否还那么迷GraceKelly?戴玫生如今安居美国,当年脸圆圆的小女孩,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还记不记得小时候跟邻座的方大铮为抢地盘(两人共享的书桌)而用垫板互敲的往事?
共同经历过天真未凿的岁月,各自跋涉过人生的漫漫长途,一起来到了成熟豁达的年华,我们何其幸运!除了珍惜,感恩,夫复何求!
P11-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