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蔡其矫(诗坛西西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永志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王永志,福建晋江人。生于1955年。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职于国务院侨办、全国人大侨委、华声报社和中国新闻社,为中国新闻社高级记者。曾获中国新闻奖等奖项,系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出版《爱比遗忘漫长》、《王永志白选集》、《命定之路》(诗集)、《澳洲飞去来》、《多冕之王郭鹤年》(传记)、《超级富豪大登陆》和《归侨抒情诗选》(编著)等书作。
后记
当我把《蔡其矫诗坛西西弗》最后一个标点敲
上,如释重负之感油然而生。我仿佛有一种还清了
欠债的轻松,不是钱财的债务,而是心灵的债务。
认识蔡先生已有三十五年了,他离开我们也超
过十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还时常出现在我
脑海中。我记得,从1982年4月第一次通信、9月第
一次见面,到2006年11月最后一次聚会,乃至2007
年1月7日的送别,中间有余温犹存的交往点滴;还
有他为我的诗集作序,指导我不人流的习作,把“
却不知道风的去向”,改为“却不理会风的去向”
,我能感觉到,这不是只是诗句的改易,而是教导
我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坚持;我还记得,在曾阅写
了《诗人蔡其矫》(当时叫《诗人蔡其矫年表》)
初稿时,他曾建议我和曾阅合作,或者自己来写一
本他的传记。但是,在传媒江湖行走的我。“黑板
报”的活计应接不暇,而且自感底气不足,不敢应
承。
只是,当2007年京城第一场雨雪降临,蔡其矫
这棵“诗坛常青树”终于倒下了。他的人,化为永
恒沉默的星辰;他的诗魂,有如海潮依然不息地呼
号。至此,我才痛感此前为什么没有多同他聊聊他
的诗、他的心路历程。只是,一切为时已晚。
2012年,我到纽约履新,带了蔡先生赠送的十
几册诗集和十几封书信等相关资料,本期望三年的
任期能完成蔡其矫传记的写作。还是因为手头事务
,只写了一两万字就搁置下来。期间,应家乡刊物
《星光》之约,写了《诗坛千面西西弗——献给我
心中的蔡其矫先生》。我自知,这严格上称不上诗
,而只是设想中蔡传的提纲挈领。但终究是心头所
梦所思。
2015年底回国后,写传之心犹在,但因种种缘
由,只听声。未见影。2017年2月,我有幸参加“文
化名家晋江行”活动,行前拜访了蔡其矫夫人徐竞
辞,听她吟诵《迎接生命的晚秋》;在故乡晋江蔡
其矫诗歌研究会成立时,结识了蔡先生儿子蔡三强
:也同蔡先生的旧雨新知陶然、刘登翰、刘志峰等
谈及写传的想法。并得到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因此
,活动结束后,便着手进行。在社区改造、四围装
修嘈杂声中,居然在三四个月间完成了书稿。
写作期间,得到蔡三强先生源源不断地惠赐许
多蔡其矫有关手稿和资料,介绍了有关蔡其矫其人
其诗的线索,提供了不少珍贵的图像照片,对书作
疏漏错讹之处一一加以指点匡正:陶然先生在手头
事务繁忙的情况下,慨然允诺作序,并很快寄来情
真意切的《蔡其矫印象》序言;刘志峰先生对出版
事宜予以热情的帮助,居中牵线搭桥,并得到晋江
市文联主席李伟才和蔡其矫家乡紫帽镇、蔡其矫诗
歌研究会等有关单位的大力襄助。此外,本书还参
考了曾阅的《诗人蔡其矫》、周佩红的《蔡其矫传
》(节选)、王炳根的《少女万岁——诗人蔡其矫
》、邱景华的《蔡其矫年谱》、陶然整理的《蔡其
矫书信集》和李伟才主编的《蔡其矫研究资料专集
》《永远的蔡其矫》等书作,以及所能找到的相关
资讯。在此一并致谢。
我一直以为,蔡其矫就是当代中国诗坛的西西
弗,那个推石上山的西西弗,而那块石头就是他须
臾不可分离的诗。就像他亲口所言:诗是呼吸,一
日不可停止。他一次次推着它往上走,再目视着它
从山巅跌落山底,而后继续攀登,无始无终,一如
往昔对待诗,所有缄默的快乐尽在途中。
明年(2018年)是蔡其矫百岁诞辰,愿这本小
书捎去我迟到的敬意。借此机会,我把2013年11月
16日所写的《诗坛千面西西弗——献给我心中的蔡
其矫先生》和新近整理的《蔡其矫著译书目》作为
附录,以期有助于读者了解蔡其矫其人和本书的脉
络。是为跋。
目录
第一章 诗人、教士和士兵
第二章 承学士风 逐时代潮
济阳楼
乡土童年
求学之路
初恋与悼亡
第三章 出国归国 勇赴国难
归去来兮
青春无畏
二进延安
三千里路云和月
第四章 风雪之夜 一路踏歌
战地新声
烽火订盟
频换角色
第五章 弃政从文 大海歌者
家庭团聚
文研所
文讲所
从漩涡到漩涡
大海放歌
第六章 痛苦跋涉 沥血歌唱
告别北京
雾中汉水
众矢之的
第七章 诗说八闽 乡音使者
回归闽乡
诗的空间
舔舐疗伤
情满家山
画像传奇
第八章 风中玫瑰 礼赞爱情
浅斟低唱
诉说衷曲
多彩华章
第九章 潜在写作 多难兴诗
再人炼狱
永安八年
潜在写作
朦胧诗跳板
第十章 归来之歌 从心到心
欢歌时扬
与艾青之交
睡莲重放
第十一章 独行诗侠 壮游天下
诗路霞客
解语大地
诗说先贤
第十二章 波浪性格 海洋情怀
桑榆满天
灵魂越境
孤帆远航
第十三章 全能选手 推诗上山
垂暮不停步
好人好汉
一页传奇

附录一:诗坛千面西西弗——献给我心中的蔡其矫
附录二:蔡其矫著译书目
精彩页
在广袤的星空,密密麻麻的星星按着自己的轨迹排列着,闪烁着或亮眼或黯淡的星光。对于并非天文学家的人们来说,只有北斗七星、天王星、牛郎星、织女星,以及说明人生运程的天蝎座、天秤座等为人们所熟知,其他很多不知名的星星只是在遥远的星际,默默地泛着午夜的幽光。
在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史上,一代代诗人横空出世,但在岁月的大浪淘洗下,只有《诗经》、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东坡、辛弃疾、陆游、李清照、柳永等不多的诗人为大众所知晓。即便如此,《诗经》中三百首诗的作者,究竟是何方神圣,至今人们已不甚了了,难以考证。更多的诗人,已被历史的沉沙所湮灭,或者失去往昔的光彩了。
只有那些深入自己的内心,拷问自己的灵魂,在诗中唤起最狂热的记忆,并以个性独特、道尽世道人心的诗人,才能长留在人们心中,他的诗篇才能广为流传。而在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有“诗坛独行侠”“纯情派”之称的蔡其矫便是这样的诗人。
波德莱尔尝金口独断。只有三种人堪称伟大:诗人、教士和士兵。歌唱的人、祝圣的人、牺牲与自我牺牲的人。
波氏所说伟大的人,蔡其矫当之无愧。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一身三任:战士、诗坛教士和不弃不离的诗人,堪称伟大中之伟大。
在蔡其矫八十九年崎岖不平、跌宕多姿的生涯中,他“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对水藻是细语,对巨风是抗争”,他把探索人心当成终其一生的使命,“唯把虔敬献给诗”。一再纵横远行,不计利害,独往独回,自得其乐。他就像加缪笔下的荒谬英雄西西弗。不断地推动巨石上山。而这巨石便是他视为呼吸,一日不可停止的诗。然后,目视着石头滚落山下,再推再落,往复循环,就在这来去无踪的怨嗔中,他收获了痛苦、失败、狂欢和幸福。
首先,他是听从内心指引而且和中国命运血脉相连的战士。在民族危难的时刻,他抛弃了侨商富家子的安乐生活,从千岛之国辗转多个国家、多个省份,最终千辛万苦地奔赴当时的抗战圣地——延安,辗转宝塔山、太行山、黄河、滹沱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出生入死,以笔为枪,用《乡土》《肉搏》等战地诗篇,为抗日志士造像,鼓舞万千的战斗者,送走了黑夜,迎来了黎明。
其次,他是一个终生不渝倾心缪斯的诗人,从20世纪40年代初拿起诗笔,就再也没有丢弃,整整坚持了六十多年。更为难得的是,他不像一些早慧的诗人,只是在其诗歌的黄金时期如流星灿烂闪烁而过,而是一辈子以诗为志业,学一辈子,写一辈子,心无旁骛,对于其他文体基本不加涉及(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他还是诗坛的全能选手,政治抒情诗、战争诗、爱情诗、乡土诗、山水诗、朦胧诗、海洋诗、生态诗、翻译诗,全面开花,样样了得。仅就其中一项,很多诗人穷其一生都难以企及。就多样性、全面性和独创性而言,整个诗坛罕有他人与之匹敌。而作为潜在写作的一员,蔡其矫还有不少没有见过“天日”的诗篇,就像“常林钻石”处身深邃的地层,等待有朝一日呈现应有的光彩和色泽。
再次,蔡其矫还是一个教士——诗坛的布道者。他不仅自己像一名虔诚的信徒,皈依诗之教派,甘之如饴享受诗之美与醇、诗之苦与乐:还像一名诗歌圣殿的长老,招邀热爱诗歌的年轻一代,切磋诗艺,传授诗之秘籍。他自己坦承:“我并不重要。我自认是一块跳板、一层台阶,踏着它是为了跃向对岸或走向高处。我的历史是过渡,我的地位是在传统与创新的中途。”而在这承先启后的过程中,蔡其矫便是那个危险首当其冲、挺身直扑风浪的艄排人。
P3-4
导语
蔡其矫受惠特曼、聂鲁达的影响,曾翻译惠特曼、聂鲁达、埃利蒂斯、帕斯等人的作品,也从祖国传统的诗歌以及民歌中吸取营养,接受中外诗歌的多种表现方法,注意题材和形式的多样化。诗人对理想、自由、爱情和生命的追求,在心灵与时代的相撞击中,激溅出诗的火花,成为20世纪的一份见证。高龄时期的蔡其矫,依然激情如昨青春焕发,自己笔耕不辍,且长年热心提携后进,培养诗歌新人,对社会性的文学活动一向热情鼓励,积极参与。其诗歌精神影响了几代诗人。蔡其矫先生无疑是我国当代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诗人。
王永志著的《蔡其矫(诗坛西西弗)》详细地记录了蔡其矫先生一生中关于人生、关于诗歌的种种经历和趣事逸闻。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蔡其矫先生作为一个历尽沧桑的诗人、诗坛教父的位置在人们心中不可撼动。
序言
不久之前,王永志先生来电,约我为他撰写的
《蔡其矫诗坛西西弗》写序,今年初刚在晋江成立
的蔡其矫诗歌研究会上碰面,加上为蔡其矫生前身
后。都没有在诗坛获得应有的声誉,我内心一直不
平,并没有思考,便答应了。放下电话,有点后悔
自己的孟浪,因为比我熟悉而且更有资格写序的,
大有人在。但王先生一再催促,既然应承下来在先
,我只好勉为其难了。
在还没有认识诗人蔡其矫之前,我是先读到他
的诗《船家女儿》,那风跑浪跳的意象很美,一直
到1968年,我在北京东城的竹竿胡同蔡家大院初见
,其时他是在“文革”中被视为黑帮分子,遭受“
群众专政”待遇,而且他获准来北京,是为母亲奔
丧。照理,应该满面乌气;但他虽然落难,并没有
落魄。即使风跑浪跳的风发意气没有了,可是也并
不消沉。他笑着伸手,与我相握时,自我介绍:蔡
其矫。那声调是南方口音,即使他进入北京城后,
也乡音不改。20世纪50年代中以后,他调离京城,
那时金厦炮战正酣,他以为战事即将来到,便要求
调到家乡福建。但他的家还是安在北京,从此,他
便像候鸟一般,两头跑。
其实,他又何止两头跑,20世纪50年代初,他
自情报总署调到丁玲任所长的中央文学研究所,任
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去东
海和南海体验生活,后来成了福建文联专业作家,
更几乎走遍除了台湾的全中国。
他遭遇困境的时候,从不气馁。20世纪70年代
初吧,我在乌鲁木齐的西公园长椅上,坐着展读他
的信,信中夹了两首他亲手抄的诗,一首是《梨园
戏》,一首是《波浪》,当时都还没有发表。看着
看着,我身边的朋友便说,他的才华,必将令他重
回文坛!而在当时,只感到那诗意扑面而来,特别
是《梨园戏》的悲怆,联系到他的经历,更加觉得
他借诗浇胸中垒块。而《波浪》,更是他对于强权
的蔑视心理写照。
那时,他正下放到福建永安坂尾果林场,和我
通信频繁,作为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学生,我从
他的信件中,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许多文学知识,
虽然他一生钟情写诗,20世纪80年代中朦胧诗高潮
之后,内地诗坛陷入寥落状态,绝大部分诗人纷纷
转向,改写其他体裁,我曾问他,何不跟着潮流?
但他回答:“写什么东西,都没有像写诗那样,能
给我极大的满足感。”可见。他真的钟情诗歌,是
诗歌艺术殿堂上的虔诚信徒。其实,他在中央文学
研究所担任职务时,就主讲过外国文学,讲过肖洛
霍夫的长篇《被开垦的处女地》,我在竹竿胡同还
见过那译本,书上写满了他手写的眉批,大概是讲
课时用的吧。可见他对小说艺术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到了20世纪80年代,文学讲习所复办,后来改名
“鲁迅文学院”,他也曾被调回去教课,讲过苏联
的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也看过讲义,但
可惜当时不经意,没有保存下来。
我记得他说过,在延安时,冬天就着火炉边看
《安娜.卡列尼娜》,太入神了,竞不觉把棉裤烧
成一个洞。1983年,他重游战时旧地,写下《过延
川》《山的呼唤》等诗,其中《山的呼唤》还获得
他当年的战友公木以诗和应。公木称他,“蔡其矫
是说不尽的,以上三端仅仅略陈梗概而已,简言之
,作为诗人,他为我们树立一个真诚的、华美而坚
实的性格形象,如若遵循白居易所说‘根情——苗
言——华声——实意’去寻觅,或可得其仿佛。人
间的友情多于无情,希望多于失望。这正是诗人蔡
其矫所要告诉世人的。我们怎能不心领神会呢?人
类万岁!友谊万岁!诗万岁!”
他曾经公开坦言,他是“三美”主义者。“三
美”指的是美女、美食、美文。这“三美”在一些
人的心目中,也许不免惊世骇俗,但我却佩服他的
直率。综观诗人一生,或许在某些问题上,褒贬不
一,可是当我们回归文学回归诗歌的时候.有谁可
以断然否定,蔡其矫不仅是个具有个性的诗人,而
且是无可替代的西西弗式的著名诗人呢?!
内容推荐
王永志著的《蔡其矫(诗坛西西弗)》分为“诗人、教士和士兵”“承学士风逐时代潮”“出国归国勇赴国难”“风雪之夜一路踏歌”“弃政从文大海歌者”“痛苦跋涉沥血歌唱”“诗说八闽乡音使者”“风中玫瑰礼赞爱情”“潜在写作多难兴诗”“归来之歌从心到心”“独行诗侠壮游天下”“波浪性格海洋情怀”“全能选手推诗上山”,共13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