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烛泪如歌(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教师群像修订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萧斌臣//袁亮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后记
2008年5月12日,这本该是一个最平常的日子。
这一天,我们都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忙碌着,萧斌臣
从北京出差到武汉。头天下午,刚刚送走来武汉参加
一个集体采访活动的一帮媒体的朋友。袁亮在成都,
正在筹备在天府之国的蓉城举办一场以纪念改革开放
30年为主题的论坛。谁也不可能想到,就是这个看似
平常的日子,一场旷世灾难会突袭位于四川西部的龙
门山地区。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二人中袁亮最
先抵达地震灾区一线,作为一家中央主流媒体驻四川
记者站的负责人,袁亮在这次地震中是双重身份,既
是灾难的亲历者,也是灾难的记录者和报道者。在震
后最初的日子里,他也曾带着自己家人跟着满城百姓
“跑余震”,甚至连续一周露宿在城市广场、环线公
路和私家车里;但同时,他也以一个传媒人最大的勇
气和责任心,在山体垮塌,泥石流、塌方不断的危险
中,驱车深入到震区一线,亲身感受了大地震给人民
生命财产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和灾区人民奋起自救的壮
烈情怀。
而身在北京的萧斌臣和他的助理小翟到达地震灾
区则是等到终于可以接通成都的电话之后。我们于是
相约去地震灾区采访,希望身体力行地为灾区人民做
点什么。
这个时候,去往四川灾区还是困难重重,在和袁
亮进一步探讨了进入灾区工作的可行性(通行证,交
通工具等)并与北京出版界的同行们沟通之后,我们
开始进入上阵前的准备。包括妥善处理手头现有的工
作,排出可操作的时间表。家人则提着一颗心,为我
们采购足够的药品、食品甚至各种可以想到的救生物
品……
在确定采访主题和范围时,我们的意见高度一致
。因为这次地震的受灾面涉及到全川四个地级市,十
四个县,我们又处在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年代,各种
关于灾难的报道和抗震救灾事迹的传播几乎到了大爆
炸的程度,如果要作全景式的采访和报告,根本不可
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而我们千方百计挤出来属于
我们可以支配的时间也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只能选定
了一个特定的人群采访。之所以选择采写地震中的教
师群体,理由也非常直观,一是因为在这次地震灾难
中,灾区的教师群体的表现悲惨壮烈,感天动地;二
是因为我们两个作者曾经的职业都是教师。萧斌臣做
过8年中学语文教师,袁亮做教师的时间的相对较短
,但离开学校后,又做过多年的教育记者,
采访教师,仿佛是和我们的昨天对话。就像我们
在这本书里写过的:
我们没见过谭千秋,但我们熟悉他手指上燃烧着
的劣质烟草的气味,读得懂他拒绝同事们“打平伙”
的邀请时难堪的表情;我们不认识向倩,但我们能够
体会她领第一份工资时的那份羞怯和喜悦;我们没见
过张米亚,但我们能感受到他像招待客人一样给每个
8岁的娃娃倒一杯柠檬水时的真诚;我们不认识何智
霞,但当我们赶到都江堰两河乡的天国公墓,去参加
她的葬礼时,我们觉得,我们为之哭泣,为之流泪的
这个陌生的女人,就是我们第一次以教师身份跨上讲
台时,看到的那张笑脸,她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用
眼神告诉我们“别紧张,你是最棒的……”
尽管只是采写一个特定的人群,但工作量也是非
常之大。而且好多的采访对象已经从他们原来的居住
地转移到全川各地,甚至全国各地,有些标志性的地
段还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是禁区。而我们可以自由支配
的时间也是十分有限。这就逼着我们想尽一切办法,
去最多的地方,见最多的人。而把睡觉的时间尽量安
排在路途的车上。
好在有袁亮以及成都的朋友们周密的安排。我们
基本上按计划完成了采访行程。其间吃的苦比我们预
想的要少得多。家人很认真地为我们准备的一大堆花
花绿绿的药只有“蚊不叮”派上了用场。有两次因为
疏忽忘了涂抹(记得一次是在汉旺东汽中学戒备森严
的废墟,一次是在都江堰聚源中学的帐篷里),我们
被四川的小花蚊子咬得惨不忍睹。其他的药则原封不
动地带回了北京。吃饭曾经也是我们觉得很麻烦的事
,所以我们特意在成都宾馆楼下的小超市里采购了好
多的泡面。好像也只是在什邡红白镇的帐篷中用过一
次。其间记得是在被采访单位混过两顿盒饭,在汉旺
则是被热情的老师们拉去与他们在废墟间搭建的伙食
团(大锅就用三块石头支在露天里)里吃了一顿桌饭,
虽然没有肉菜,但是热饭热菜,且还有高桌子,矮板
凳,已经很知足了。只是在开饭前,经历了一次不大
不小的余震,让我们总惦记着紧挨在我们身后的围墙
会不会在我们没来得及咽下某一口饭菜的瞬间垮塌下
来?
挨饿的经历只有一次,是去震中映秀。去映秀是
颇费了些周折的。即使是在成都,即使是在距离地震
有一段日子后,映秀也是一个令人谈虎色变的地方,
为了我们的安全,成都的朋友竭力劝说我们放弃去那
里。但我们认为既然要写地震灾区,连震中也不到,
内心会永远不安。为了不让朋友为难,我们选择了一
个冒险的方式:从成都茶店子车站坐大巴车到都江堰
,再在都江堰租“黑的”去映秀。一路上经历了垮山
、塌方、断桥的处所,令人提心吊胆,
目录
不屈的脊梁
——《烛泪如歌》初版序
“天命”召唤,莫如归来
——《烛泪如歌》(修订版)自序
序章 龙门山像一个正在午眠的婴儿
儿子问方杰:“青蛙长大了,为什么没有尾巴了呢?”
李剑第一次知道,领奖还要走台啊?
汤鸿假装生气说:“莲儿,莲儿你怎么就是不会喊妈妈
呢?”
秦波贴着李娟老师隆起的肚子:“哈哈,我听到你儿子
在叫你呢!”
5月12日中午,龙门山脉像一个正在午眠的婴儿
第一章 山崩地裂的瞬间
谭国强瘫坐在地上喊:“我的学生!我的孩子们啊!” -
冉宏发现了“救命稻草”:一根红色的消防栓
刘亚春从食堂跑出来,整个人傻了一半,“这是我的北
川中学吗?”
李剑老师的“十佳团干”颁奖会成了她一生难忘的噩梦
回忆
张德强一路跑,一路喊:“快去小学救娃娃们哪!”
谭瑛哭着喊“汤鸿肯定出事了,你快去看看吧”!
黄生华抓过一件校服,甩向旗杆“快!快从这里滑下
去!”
5月12日这个黑色的午后,咆哮的龙门山让全世界瞠
目结舌
第二章 绝地救援
董雪峰他们抬出黄思雨时,发现这个爱跳舞的漂亮女生
的左大腿不见了
李军说:“北川中学这回遭惨了!我们挖了三天两夜,
现在我站着也能睡得着”
肖兰老师的身体随着脚下的地板往下垮,没有想到救她
的竟是自己的学生
杨惠老师从外面拦来一辆吊车,这一天,温总理来到了
聚源中学
郑金成冒死闯出陈家坝,江油搬兵,没有人记得他是个
功臣
周汝兰抓起两个娃儿就往外跑,她说她从来没想过当英

第三章 烛光照亮的生命空间
每个人发一块饼干,一个班一瓶矿泉水,云碧琼想到了
《上甘岭》
张舜华说:“二台山的山崩了,渔子溪的水干了,但是,
守护学生的篝火不能灭”
吉庆云在黑暗的废墟里对着孩子说:“别睡觉,
别消耗体力,我们一定能活着出去的”
唐永忠再次看见了双腿被压在废墟里的张春梅,她说,“老
师,我睡醒了!”“老师,我的头发很乱吗?”
黑暗中,罗莉通宵握着杨姗的手说:“有老师在,别怕
哦!”
张德强高擎着火把,驱赶着成群结队的野狗,他要守住
这31个幼小灵魂的最后尊严
第四章 爱之天平
钟思平几乎看见了妻子和岳母随着宿舍楼垮塌而倒下的
身影,但是,他只能拔腿往小学方向跑
一边是向我呼救的学生,一边是等我去救援的女儿,刘
勇说,这个选择太残忍了
苏成刚紧贴着废墟,他真的听到妻子手机那段熟悉的闹
钟铃声
高攀利说,去年秋天我们还庆祝终于结束了分居,今年
春天却要送她远行
周德祥现在唯一的安慰是她们娘儿俩可以一起上路,天
国的路途上,不会孤单
爱的天平抛出了一道残忍的选择题,几乎所有的答题者
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第五章 飞过绝望的隐形翅膀
穿过死亡山谷,肖晓川对71个娃娃说:快走!绵阳有
好多糖等着你们啊!
刘应琼找到“失踪了”的那批学生时,刚吃饱了蛋炒饭
的娃儿们围上来说“老师,我们好久没吃这么香的米饭
了啊!”
钟期勇:高山密林中“两人学校”校长,下山的路为什
么这样难?
黄承敏:我看见温总理了,总理来了!飞机来了!我们
真的有了飞过绝望的翅膀
张舜华说:这些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要给每个孩
子一双隐形翅膀
第六章 烛泪如歌
谭千秋:你从来没想过当英雄,但生死一瞬间,你做
了该做的
王超军:你像超人一样在楼上楼下飞奔,你说:“我是
超人老师,我不怕”
向倩:也许你本来就是个下派的天使,你只是回到了你
该去的地方
袁文婷:我们应该为你塑一尊铜像,但绝不仅是因为你
美丽的容颜
张米亚:你可以松开手歇歇了,你最心疼的娃儿们真的
没事了
苟晓超:你给我们的结婚喜糖还来不及吃啊,你怎么
能够不辞而别呢
烛泪成河,一条缓缓流动的哀伤的河,烛泪如歌,一首
悲壮的激励我们前进的歌
第七章 身后事
杜正香:我知道你一直释怀不下的遗憾,你在天堂一定
能收到正式老师的聘书
陈思说,我从来没想到王周明会跑不脱,他那么利索的
人。我只想有份工作,把他的娃儿养大
汤鸿,汤鸿,你听见了吗?你的莲儿在叫你妈啊
何智霞啊,我现在宁愿相信女儿的话,“妈妈会变成一
片云朵,永远跟着我”
刘林秀啊刘林秀,你一个人要承受那么大的重负,为什
么不跟我们说呢
第八章 悲壮一跪
杨勇的衣服被扯得稀烂,多少人酿的这杯苦酒啊,轮到你,
就得把它喝下去
谷胜聪跪在倒塌的教学大楼前,“如果我跪着能够挽回260多
个生命,我愿长跪不起,如果不能,就让我起来工作”
周德祥说,今年东汽中学准备隆重庆祝40年校庆,现在校友
回来,只能凭吊危
精彩页
儿子问方杰:
“青蛙长大了,为什么没有尾巴了呢?”
历史老师冉宏今天上午没有课。
但她还是一如往常地留在办公室里忙碌着:备课、改作业、改作业、备课……这些事她已经重复了10年。从1998年四川师大历史系毕业,分到这所叫“漩口中学”的学校,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六岁男孩的妈妈,她就一直这样忙碌着,重复着……
直到同在一所学校教书的丈夫方杰探头招呼她,她才知道,又到了中午下班的时候了。
方杰告诉她,他要到河对岸的小学去接儿子。
冉宏说:“他都是个小大人了,让他自己回呗!”
方杰笑了笑:“没事,我去接他,不就比你早几分钟看到他吗?”
冉宏心里一热,她知道儿子在丈夫心目中的位置,也知道这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平日里亲热着呢,亲热得连她这个当妻子当妈妈的女人都忍不住嫉妒……
目送丈夫走下楼,向校园外的小镇上走去,冉宏赶紧收拾好桌上的书本,三步并作两步往家里赶。她要赶快去张罗一家三口的午餐。下午两点二十分,儿子要到小学的学前班上课,丈夫要去实验楼上微机课,而她自己是连着三个班的历史课呢。
快步走到家门口,她突然想起冰箱里储存的肉、菜已经在刚刚过完的周末用完了。她只好掉转头,从自家所在的最后一排家属楼走出来,经过下午方杰将要上课的实验楼和教学楼边的过道,向校门外的小镇上走去。
这是一座有着诗情画意般名字的小镇一一映秀。
映秀镇座落在因风景秀丽而闻名于世的龙门山脉的腹地,隶属于一个至少在这天中午前还几乎没有知名度的县份一一汶川。汶川的上级是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的上级那就是名声显赫有“天府之国”称谓的四川省。虽然说,从行政隶属上绕了很大一个圈,其实映秀镇离四川省会成都的距离(公路距离)很短,才92公里。
老实说,冉宏还真的不太了解她现在正生活的这个小镇,她和她所在的漩口中学是在2006年岁末刚刚整体搬迁到这里,搬迁的原因很简单一一为在漩口修建的紫坪铺水库让路。
她知道这是一座很漂亮很秀气的小镇,和它的名字很像。四面群山环抱,山不高但植被却很丰富,差不多一年四季都是郁郁葱葱。小镇不大,却有两条河穿流而过,一条是学校门前那片开阔地背后的大河一一岷江,一条是位于漩口中学东侧的蜿蜒流淌的小河一一鱼子溪,据说,鱼子溪的上游就是卧龙,全世界小朋友都喜爱的大熊猫就是喝着鱼子溪的水,啃着鱼子溪水养育的箭竹长大的。
鱼子溪流至映秀,正好一头撞进岷江的怀抱。在两江汇合处,有一座水泥结构的桥。儿子方哲正所在的映秀小学就在鱼子溪的对岸。丈夫方杰去接送儿子,那座桥是必经之地。
漩口曾经是阿坝州的门户。漩口沉入一片汪洋之后,阿坝藏族自治州政府决意要把映秀打造成阿坝州连接省会和外部世界的门户。所以,这个宁静的小镇的宁静迅速被打破,人口由几千人立马上升到了一万多人。校门口前那片开阔地,也因此成为黄金宝地,听说还有来自北京的投资商要在哪里盖高尚住宅呢!
只是这一切,对眼前这个快步走向菜市场的年轻女教师无关紧要,她用最快的速度在摊位上买了些鸡蛋、猪肉和儿子最爱吃的四季豆、丝瓜便匆匆往回赶。
当她把炒好的四季豆端上餐桌时,冉宏听到了儿子方哲正像喜鹊一样“喳喳”的叫声,接着就听到了钥匙扭动门锁的声音。
门开了,冉宏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进来了。
看到了餐桌上绿油油的四季豆,儿子伸手就去抓,被冉宏一把逮住:“看你个馋猫,快去洗手。”
P7-8
导语
由萧斌臣、袁亮著的这部《烛泪如歌(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教师群像修订版)》,以报告文学的视角和艺术审美的想象,真实、真迹地记录了灾区中小学教师在5·12地震中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并以“烛光”这一核心意象,全景式地塑造了忠诚敬业、坚强勇敢、勤于奉献、甘于牺牲的当代中小学教师灵魂群像。它不仅通过对抗震救灾中呈现出的若干重要现实问题的敏锐思索,表现出深刻的问题意识和猎猎的理性力量,还在字里行间折射出多难兴邦、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之光。
序言
不屈的脊梁
——《烛泪如歌》初版序
黑色的五月渐行渐远,岁暮的记忆愈来愈清。
天有不测风云。在2008年5月突如其来的汶川大
地震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幻化为沉默的魂灵,一张
张天真的童颜定格在记忆的镜框。山河为之震撼动摇
,草木因之动容失色,众生由之长嘶而哭,此乃民之
殇,国之殇,中华之殇。正是在这危难时刻,一群群
普通的华夏赤子挺起了坚硬的脊梁,扶大厦之将倾,
挽狂风之既倒,或于山崩地坼中奔走呼救,或于断壁
残垣中徒手勘掘,或舍己为人,或舍生取义,谱写了
一曲慷慨悲壮、气贯长虹的浩然之歌,书写了一部风
雨同舟、刚健不挠的民族精神史诗。
在众多坚硬的脊梁中,灾区的中小学教师是一个
特别值得书写和记念的群体。他们常年默默躬耕于三
尺讲台,独守无言的清贫,以星微烛光传道授业、哺
育英才。在灾难降临之际,他们挺身而出,现场组织
孩子们安全转移,并一次又一次地跑进正在坍塌的校
舍,为孩子们敞开一扇扇生的大门,义无反顾地舍弃
了一己之躯。他们用滚烫的生命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
成长与飞翔的天空,用无声的行动在天地之间大写了
一个光辉的“人”字,用良知和信念践行着当代知识
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誓言。他们无愧为中
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烛泪如歌》,以报告文学
的视角和艺术审美的想象,真实、真迹地记录了灾区
中小学教师在5·12地震中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感
人故事,并以“烛光”这一核心意象,全景式地塑造
了忠诚敬业、坚强勇敢、勤于奉献、甘于牺牲的当代
中小学教师灵魂群像。它不仅通过对抗震救灾中呈现
出的若干重要现实问题的敏锐思索,表现出深刻的问
题意识和猎猎的理性力量,还在字里行间折射出多难
兴邦、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之光。
本书作者之一的萧斌臣先生多年来以文立言,以
笔经世,尤擅报告文学创作。山崩撕裂人心,地光即
是命令。在灾难发生后不久,他火速与袁亮等同仁分
别从北京和成都出发,自费奔赴灾区,冒着震颤不止
的余震,在数十天的辗转跋涉中,走访了众多受灾的
学校,采访了不少罹难的教师家属和相关当事人,搜
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新线索和新资料。由于身临其境
,作家们常受现场气氛的感染而情不自禁,不能自己
,并开始深入思考罹难的教师们抛妻别子的身后事,
热切关注他们的家人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未来之路。
回京后,他们闭门深居,日以继夜地潜心写作,将整
部悲情岁月的报告一气呵成。同时,他们还计划联合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一场旨在关心罹难的教师遗
属的“烛光行动”慈善活动。我相信,透过这些凝结
着血与泪的文字,以及凝聚着真与爱的活动,读者诸
君定能感受到作家浓厚的热忱与虔诚,定能更真切地
敬畏和热爱生命。
星微温煦的烛光,在五月的黑夜中不仅点亮了孩
子们的希望和未来,也将照亮着一个民族在历史性长
征中的雄健履痕。
是为序。
杨匡汉
2008年岁暮
内容推荐
由萧斌臣、袁亮著的《烛泪如歌(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教师群像修订版)》是一部为了纪念汶川大地震10周年而再版的报告文学,全景式地展现了汶川大地震中教师群体的形象。作者以真挚的感情、翔实的素材和生动细腻的笔法,再现了灾难来临的瞬间,记录了陷入绝地的广大教师冒死抢救遇险学生、救护伤员,带领幸存学生冲出死亡绝地,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学生复课的感人事迹。着力塑造了一大批为保护学生,舍生忘死的英雄教师的形象,并勾画出众多英雄由平凡升华为崇高的生命轨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