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好水如风/独秀女作家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燕玲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好水如风/独秀女作家文丛》收录了张燕玲47篇较具代表性的散文随笔。这47篇散文即是作者的精神写真:闲游于工作之余,闲读于人间书简,闲情于生活烟火;忍不住闲话所遇所感,一思一情,自由自在。作者把人间的“不耐烦”变“耐烦”,把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的万千理由,丝丝缕缕地呈现,令人间的情义与希望长存心底。 作者简介 张燕玲,生于20世纪60年代,广西贺州人。现任《南方文坛》杂志主编,编审,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主要从事文艺评论、散文创作。出版论著《有我之境》《批评的本色》等5部,散文集《此岸,彼岸》《静默世界》等3部;主编有《南方批评书系》《我的批评观》《南方艺术视角》等30余部。作品曾两次获中国女性文学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以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独秀文学奖等。系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目录 闲游 西津渡,锅盖面 柠檬,《柠檬树》 础石 此岸,彼岸 耶鲁独秀林樱 “0点”废墟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朝云,朝云 地狱之门 留给贺兰山 长歌短板羊楼洞 黄姚竹音 惠州客家 闲情 望尽天涯 背景 流过潇贺古道的记忆 让家务进入孩子的日常生活 祝你生日快乐 春天的日子里 在秋天里游走 冬夜随笔 邕城闲笔 家在贺州 水萝卜 家中有女初长成 公元1999年 ——怀念张钧 一棵精神之树 闲读 巴金遇见金城江 文学批评三人行 本色 《金蔷薇》在哪里 孩子的,也是成人的 ——兼议儿童文学创作的难度 玫瑰花开 ——广西女作家札记 血水赤婴 以画面穿透情感 回到音乐本身 南方有嘉木 ——致《南宁文艺鉴评》 情怀,还是情怀 夏季远去 寻找回家的路 能不忆南方 上善若水 与“今日批评家”结缘 情怀依旧 南方艺术视角 端午的颜色 有我之境 后记:闲话多说 导语 《好水如风/独秀女作家文丛》是一部散文集。 作者张燕玲的散文大多是在女性命运的描述和探讨中,展现了自己对人、社会、自然和文化的深入思考,融入自己的思想。像《朝云,朝云》《望尽天涯》《耶鲁独秀》《此岸,彼岸》等散文,从容辗转,优雅轻丽,既紧贴着人物的内心意绪,又牵引着读者的心扉让人回味再三。 后记 闲话多说 忽然就年过半百了,已无闲事挂心头,正是人 间好时节,便有了些许心境拾掇拾掇工作之余的杂 谈闲话,也就有了此文集。 古时乃至当下俗世,都有闲话是关于私人的及 其街头巷尾传闻、幕后消息等贬义,比如闲话少说 ,言归正传之类。殊不知相对如此严正之辞,多媒 体时代,多样化的选择使更为自在的人们多了些颇 为自尊的自嘲与反讽,正话闲说或是闲话正说早已 成为日常,或群体地或独处地闲谈些无关紧要的话 ,带有题外话之意,更多引申为不受拘束的自由言 说。这多少有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所言:“ 不耐烦时,就过来闲话”之意。再说散文之散,初 指无韵,不拘于韵便是一种解放,故我以为散文的 精神当然是自由自在的性情之文,既是典籍书斋的 智文,更是日常自然的率性随心的记录,尤其有感 之文常常就是周遭“不耐烦时”的产物,还是家长 里短的闲话。 因此,本书便是自己发表在报刊的此类杂谈闲 话的选集,也许于读者朋友是些无关紧要的话,却 也美名日散文随笔。其中还选了几篇作于20年前的 对自己有纪念意义的文字,既回望自己的出处,也 为自己的人生画下一段亦现亦隐的轨迹,并能以闲 谈的生活态度面对这三部分的精神写真:闲游于工 作之余,闲读于人间书简,闲情于生活烟火;忍不 住闲话所遇所感,一思一情,自由自在。丝丝缕缕 散发着自己的心性、率真与“不耐烦”,点点滴滴 努力呈现“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的万千理 由;我以为,人终将要活下去,面对生活的“不耐 烦”,一个写作的人,如能写出“不耐烦”之所以 ,也就写出了于己于人一丝清醒的力量,才使卑微 的我们有把人间的情义与希望长存于心底的可能。 把“不耐烦”变“耐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是以为人生。如此的杂谈,似乎就不止于闲话了… … 立秋之后、白露之前,邕城地处盆地,闲话多 说了,暑气仍然未减,热浪又难散去,时为处暑。 是以为记。 张燕玲 丁酉·处暑于百花岭 书评(媒体评论) 张燕玲作为一个写作者同样是出色的,她的散 文和批评文字会让人过目难忘。她的文笔精细,对 事物有特殊的敏感,总是写出人物的内心,写出一 种生活的撕裂感,写出自己诚挚的情感世界。 ——陈晓明 张燕玲如果不办刊物,她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 家。我觉得她即便是业余时间写的散文都是非常漂 亮的,文笔非常好。 ——王彬彬 在张燕玲作品里面,我们看到了梦想的力量, 和知识女性的那种对于天下、对于艺术等各方面的 情怀。 ——施战军 精彩页 此岸,彼岸 哲学家告诉我们,此岸到彼岸有多长,一生就有多长。但实际上,此岸与彼岸对于人生是远远不够的,此岸与彼岸并不能耗尽所有人的一生,有的人就没有彼岸。这个悲凉的认知源于一段心灵疼痛的旅程,旅程的疼痛始于2002年中元节,在台湾海峡的彼岸,我认识了一个与我们骨血相连却苦海无涯的群体。 一 我们去不去阿里山、日月潭?去不去绿岛?去不去澎湖湾?今天只有半天工夫了,还是先去看看基隆港?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台湾的向往大多来自我们熟知的那几首台湾民谣,向主人“吱吱喳喳”地要求一一托出各自的台湾梦。 圆梦。《美丽的基隆港》,我们胡乱哼唱起来,从台北上中山高速公路,经过隧道就进入基隆,仿佛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基隆的确像是另一个世界。 那天,我们一行闯入的是一个临海依山次第而生的海港山城,它没有了台北的都市化,甚至连一片大平地都少见,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形似鸡笼,旧时就称鸡笼港。然而,基隆的别样,并不只在于山城海港,令人诧异的,在不期然中,我们闯入了一个勾人哀思的香火世界。满街飘散着各色冥钱焚烧的烟火,店铺门前巨大的或方或圆的铁盒熊熊燃烧着各式现代化的生活冥物,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灯笼,上书“阴光普照”“庆赞中元”“普度”等字样,处处插有“何”“蓝”“韩”姓氏的蓝白旗。仿佛丧礼,仿佛乡葬,仿佛清明,又肯定不是,街上的人们一脸虔诚和肃穆。我们一车的欢歌笑语霎时凝固,谁都未见过这般情形,只觉出阴气嗖嗖,以为闯入一个不该打扰的灵异世界。 主人没料到我们一脸骇然,她受传染似的急急告诉我们,这是台湾的“中元祭”,即中元节,鬼节,整个农历七月都是,尤以基隆为甚。 果然,穿过一城的香火,顺山盘旋到了“老大公庙”。这是基隆中元祭的中心,这天是初九,那里已是香客熙攘、灯明火旺了。回望山城,香火萦绕,冥旗飘飘;放眼海港,船帆猎猎,远海苍茫。基隆地势险峻,又是主要的登陆港。早期,大量的移民辗转漂洋过海来台湾,沿途葬身海底不计其数。这里的冤魂实在太多太多,便有了隆重的中元祭,有了后人悼祭在此不幸的亡灵,有中元普度节庆诵经超度亡魂并为后人祈福。 于是,每年七月以老大公庙为中心,以民间各方宗亲团体轮流担任炉主,并请道士或僧侣主持,举行普度、放水灯、放焰口等祭仪。而能担纲炉主的则为基隆人口最多、凝聚力最强的黄、江、林、郑、赖、许、刘、唐、杜、张、廖、简、何、蓝、韩等15姓的字姓宗亲会,今年的炉主“何”“蓝”“韩”宗亲会已在初一会同道士在此打开了庙侧龛门,启墓扉、放鬼魂,让冥界幽魂无主阴灵来到阳间,分享餐宴,直至七月底“关鬼门”。这么说,我们如今是与无主孤魂野鬼一起在四处飘荡?无神论的我们不觉打了一个寒战。 俗话说“当兵望落雨,饿鬼望普度”。在基隆,鬼神的期望的确得以圆满。七月初一“鬼门”一开,老大公庙夜夜点灯,那各家各户门前高挂的灯笼都是夜夜明亮的普度公灯,它们要整整点够30天,彼岸的幽冥到此岸享祭的来往之路,那是亮堂堂的了。那么,在阳界游走的我们则是借光了。在我们长期的理念里,我们是否缺乏这种对彼岸阴界的关爱之心呢?是否缺乏对此岸彼岸、对生死阴阳两界的追问呢?一时,便觉出了基隆人的可爱和可敬了。你想,如此尊崇彼岸各方冥灵、慎终追远,如此祭祀祖先、推己及人,如此充满敬天法人的情怀,其意义似乎早已超越了宗教。 二 真正感化幽冥,也感动我的是中元节的当天。 P19-2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