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童年和童心(彩绘珍藏版)》是一本林海音先生的散文集,以作者回忆儿时在北京的故事为主题,共收录了16篇作品,其中如《北平漫笔》《在胡同里长大》《苦念北平》《我的童玩》等名篇。 作者用轻松的笔调,向小读者们展示了童年的乐趣,这些散文名篇是我国中小学生阅读的最佳读物,不论写景、记事、抒情,都是散文典范。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中国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台湾苗栗人,生于日本大阪。早年随父母到北京,曾就读于北平女子师范和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并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到台湾,曾任《国语日报》编辑、《联合报》副刊主编等职。1967年创办《纯文学》月刊,经营纯文学出版社。著有长篇小说《晓云》《孟珠的旅程》《春风》,小说集《绿藻与咸蛋》《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散文集《窗》《剪影话文坛》等。 目录 我的童玩 文华阁剪发记 北平漫笔 天桥上当记 虎坊桥 骑毛驴儿逛白云观 苦念北平 在胡同里长大 骑小驴儿上西山 家住书坊边 我的京味儿回忆录 城墙·天桥·四合院儿 难忘的两座桥 闲庭寂寂景萧条 访母校,忆儿时 童年和童心
导语 《童年和童心(彩绘珍藏版)》是一部作者林海音先生回忆童年的散文集,堪称散文版城南旧事。作者用轻松的笔调,写了自己儿时的玩具,儿时的趣闻,只是几只简单的“小脚儿娘”,作者却因此获得了童年的乐趣,充分表达出当时“穷开心过日子”的生活实况。 林海音先生用慧心寓教于乐,文风轻松淳朴,不但历久弥新,更加温暖真挚,给小读者们最好的童年记事。 书评(媒体评论) 林海音的文笔善写动作和声音,而她又从不滥 用渲染,不多用长句,淡淡几笔,情景立现。因此 看似简单的回忆,却能深深地感动人。 ——著名作家、翻译家齐邦媛
精彩页 文华阁剪发记 文华阁有一个小徒弟,他管给客人打扇子。客人多了,他就拉屋中间那块大布帘子当风扇;他一蹲,把绳子往下一拉,布帘子给东边的一排客人扇一下。他再一蹲,一拉,布帘子又给西边的客人扇一下。夏天的晌午,天气闷热,小徒弟打盹儿了,布帘子一动也不动,老师傅给小徒弟的秃瓢儿上,一脑勺子,“叭”!好结实的一响,把客人都招笑了。这是爸爸告诉我的,爸爸一个月要去两次文华阁,他在那里剃头、刮脸、掏耳朵。 现在我站在文华阁门口了。五色珠子穿成的门帘,上面有“文华”两个字,我早会念了,我在三年级。今天我们小学的韩主任,把全校女生召集到风雨操场,听他训话。他在台上大声地说: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各位女同学,你们的头发,也是从父母的身体得来,最好不要剪,不要剪……” 我不懂韩主任的话,但是我们班上已经有两个女生把辫子剪去了,她们臭美得连人都不爱理了,好像她们是天下第一时髦的人。现在可好了,韩主任说不许剪,看怎么办!大家都回过头看她们。可是,剪了辫子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我也剪了呢? 韩老师正向我们微微笑。她站在风雨操场的窗子外,太阳光照在她蓬松的头发上,韩老师没有剪发,她梳的是面包头,她是韩主任的女儿,教我们跳舞。韩主任一定也不许他的女儿剪发,我喜欢韩老师,所以我也不能剪。 但是我的辫子这样短,这样黄,它垂在我的背后,宋妈说,就像在土地庙买的那条小黄狗的尾巴,所以她很不爱给我梳。早晨起床,我和妹妹打架,为了抢着要宋妈第一个给梳辫子。宋妈说:“真想赌气连你们的两条狗尾巴剪了去,我省事,也省得你们姊儿俩睁开眼就打架!” 我站在文华阁的玻璃窗前向里看,布帘子风扇不扇了,小徒弟在给一位客人递热手巾,他把那热手巾敷在客人脸上,一按一按的,手巾上冒着热气,我仔细一看,那客人原来是爸爸!他常常刮了胡子总要这么做的,我知道,热手巾拿开,就可以看见爸爸的嘴上是又红又亮的,但是我要赶快赶回家去了,不要让爸爸看见我。他常对我说:“放学回家走在路上,眼睛照直地向前看,向前走,别东张西望,别回头,别用手去摸电线杆子,别在卖吃的摊子前面停下来,别……”可是照着爸爸的话做真不容易,街上可看的东西太多了,我要看墙上贴的海报,今天晚上开明戏院是什么戏?我要看跪在道边要饭的乞丐,铁罐里人家给扔了多少钱?我要看卖假人参的,怎么骗那乡下佬?我要看卖落花生的摊子,有没有我爱吃的半空儿?我要看电线杆子,上面贴着那张“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爱哭郎”的红纸条。 我今天更要看看街上的女人,有几个剪了头发的? P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