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诗词之美吟哦至今,更活成了人们心中
的诗。九十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诗词
养性,先生风骨为明证。
——《人民日报》评论
她能在一整堂课中以珠玑般优美的语言,条理
清晰地讲解,使学生在高度审美的语言境界中,忘
我地随着叶教授在中国旧诗词巍峨光辉的殿阙中,
到处发现艺术和文学之美。
——陈映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叶嘉莹的诗词人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苏茜茜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书评(媒体评论) 为中国诗词之美吟哦至今,更活成了人们心中 的诗。九十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诗词 养性,先生风骨为明证。 ——《人民日报》评论 她能在一整堂课中以珠玑般优美的语言,条理 清晰地讲解,使学生在高度审美的语言境界中,忘 我地随着叶教授在中国旧诗词巍峨光辉的殿阙中, 到处发现艺术和文学之美。 ——陈映真 目录 第一章 家世显赫,侬本人间富贵花 1.叶赫后裔,与纳兰、慕蓉同里籍 2.三千宠爱在她身,在传统知性的家庭氛围里成长 3.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伯父叶廷乂 4.回不去的故园,醒不了的中式古典意境梦 5.《论语》开智,四书启蒙 6.那些和后海有关的童年往事 7.诗心天成,少女情怀总是诗 第二章 一直是学霸,叶嘉莹的最美年华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中学时代的叶嘉莹 2.辅仁大学,才华灼灼 3.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哭母诗八首 4.诗歌生涯里最重要的人——顾随先生 5.初承师泽,做课堂笔记时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 6.青年有清才若此,字字珠玑 7.心花开落自能见,师生唱和 第三章 命运多舛,辗转入台 1.白昼谈诗夜讲词,穿阴丹士林的美女教师 2.恋爱是空白,婚姻随遇而安 3.旅居南京,失落中的小婉约 4.辗转入台,寄人篱下 5.诗使穷贱易安——叶嘉莹患难时期的诗作解析 6.台大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第四章 欧美岁月,向西方传播中华诗词之美 1.1966年,叶嘉莹生命中难得的峰回路转 2.诗词学术上的黄金时期——哈佛燕京图书馆求知若渴 3.困居温哥华,佳人水边哭 4.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诠释中国古典诗词 5.在UBC大学用英文讲诗,感觉像在地上爬一样 6.游历欧洲,且行且吟 7.散木报国当以歌,长诗《祖国行》的诞生 8.哭女诗十首,人生痛极后的彻悟 第五章 乘诗归来,仍是少年 1.飞鸟恋旧林,回国教书 2.1979年,中国诗词文化界刮起一阵“叶旋风” 3.因缘和合,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的成立 4.老有所依,定居南开,千春犹待发华滋 5.人生易老梦偏痴,教书育人仍是最重要的报国方式 6.“怅怀独侧还”,为现代人的急功近利而心忧 第六章 诗词相和,如朗月照人 1.诗言志,歌咏言,叶嘉莹谈诗的起源 2.小词大雅,迦陵派词学理论精华 3.诗之美和词之美的特质区别 4.托义之美:蛾眉非蛾眉,伊人非伊人 5.意境之美:诗文如画,诗境是立体有层次感的 6.吟诵之美:诗即是歌 7.永恒之美:光阴易逝,诗情不老 8.孤独之美:诗中有老友,有的已千年 第七章 穿裙子的中国“士” 1.“弱德之美”:以诗为杖,困境下的守持 2.格局之美:超越自我,从婉约中也能参悟滂沱 3.敬业之美:诗歌不停赋予她新生,她用生命拥抱诗歌 4.担当之美:把感情杀死,只为莲心不死 5.纯真之美:一心只做古典诗词“摆渡人” 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以无生之觉悟过有生之事业 第八章 以诗为媒,与其他诗词名家的生命交会 1.王国维是伟大的,但《人间词话》是不完全正确的 2.陶渊明只完成了自我实现 3.“谪仙”李白,一个不受约束的天才 4.杜诗是大地上的山水 5.最想和辛弃疾做朋友 6.不能把温庭筠仅看作浪子 7.李清照词中含有从闺房婉约到激昂慷慨的家国悲哀 第九章 吟诗不为稻粱谋,做个有诗情的现代人 1.那么多人守着中华文化的宝库,一无所知 2.常怀诗心人不老,兴发感动命不枯 3.读诗可以帮人摆脱日常烦扰的侵染 4.读诗可以让人脚步放慢,心境恬淡 5.古诗词可以排遣现代人的寂寞孤单冷 6.如何做一个像样的读诗人——背诵加吟诵 7.诗歌鉴赏的入门知识 第十章 儿童诗歌教育,让古典诗词薪火相传 1.中国传统文化素有诗教之说,诗教应从娃娃抓起 2.叶嘉莹的少年读书经验分享 3.家长该怎样指导孩子正确学习古诗词 4.为人师者,断不能“浅之乎作者也” 5.叶嘉莹的爱与哀愁: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学不会吟诵 精彩页 1.叶赫后裔,与纳兰、慕蓉同里籍 1924年,民国十三年,六月的北京,后海的荷花开得正浓,在西城区察院胡同13号一栋宽绰的四合院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 那一年,吕碧城四十一岁,林徽因二十岁,陆小曼二十一岁,萧红十三岁,张爱玲三岁……那是中国文学史上奇女子迭出的“黄金时代”——襁褓中的小女孩儿可能根本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会以词坛巨擘“女先生”的身份跻身于这些传奇女子之列。 虽是女孩,却赢得了一家人的欢心。尤其是她的伯父,就在几年前,这位留洋归来弃官从医的有识之士刚刚痛失爱女。侄女的到来,无异于为他打开了弥补遗感的上帝之窗,有种失而复得的温暖确幸。 这户人家的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面写着“进士第”三个大字,彰显着这个家族的显赫。 这个出生在显赫家族的孩子,就是叶嘉莹。 民国,北京叶家,稍有历史知识的人总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叶赫那拉。没错,这个家族,就是叶赫家族的后裔。 六十六年后,叶嘉莹在她的《论纳兰性德词》一文中写道:“我与纳兰同里籍,更同卧子共生辰。偶对遗编闲评跋,敢言异世有扬云。” 这里的“卧子”,是明末词人陈子龙,而纳兰,便是晚清大词人纳兰陛德。他们同是清代叶赫那拉氏的后裔。 这牵扯到一桩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 叶家的祖先原是明朝末年活跃在松花江大折弯地区的蒙古裔的满族人,本姓叶赫那拉。后被努尔哈赤率领的建州女真消灭。努尔哈赤消灭叶赫部,采取了比较英明的政策,灭其国,但不亡其民,他把叶赫兵民、土地全部收为己有,人籍编旗。叶赫部名亡实存,成为满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叶赫那拉氏编人满籍的后裔,星光熠熠,比如康熙朝大学士明珠,还有叶赫家族史上最有名的慈禧太后,当然还有清朝最有名的词人,即明珠之子纳兰性德。清初人关时,叶嘉莹祖先那一支被编在了镶黄旗,纳兰性德家那一支被编在了正黄旗。辛亥革命以后,清朝被推翻,很多满人都改为汉姓,叶家就取叶赫那拉的首字,改姓为“叶”。所以“叶嘉莹”的“叶”实际隐藏的正是“叶赫那拉”。她与纳兰性德是同一里籍,都是蒙古裔的满族人,有着共同的祖先。而他们对于汉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中的词,都有极大的热情和极高的造诣。这就是所谓“我与纳兰同里籍”的真实含义。 无独有偶,与叶嘉莹“同里籍”的著名诗人不仅有纳兰陛德,还有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席慕蓉的祖先也是内蒙古人。对于长于台湾、创作出诸多优秀作品的著名蒙古族诗人席慕蓉而言,蒙古高原已成为她绕不开的回忆。在这样的故乡感情下,席慕蓉创作了不少和蒙古高原有关的佳作,尤其是第一次踏上故土时创作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早已成为经典,很多有草原情怀的年轻人现在都能跟着哼唱。 席慕蓉既是叶嘉莹的老乡,又是她的粉丝。她坦言:“我就是爱她,没有办法。”2005年春天,叶嘉莹和席慕蓉两位诗词大师级人物手牵手一起奔赴自己的出身和灵魂的共同原乡——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这使得叶嘉莹成为家庭里第一个踏上蒙古高原的人。在短短八天的行程里,席慕蓉与叶嘉莹东上大兴安岭,西到巴尔虎草原,还登上了北魏拓跋鲜卑先祖所居石室嘎仙洞。在旅行中,每个人都是诗人,何况是诗界泰斗叶嘉莹呢?在故乡厚土的感染下,时年八十一岁的她神采奕奕,诗兴大发,几乎每到一处都要口占绝句一首。“已是故家平毁后,却来万里觅原乡”“护我更如佳子弟,还乡从此往来频”“伫立中区还四望,天穹低处尽吾乡”……一路上,席慕蓉都被叶先生的诗人风范深深吸引。 纳兰性德、叶嘉莹、席慕蓉,这三位都是我深爱的诗人,没想到他们竟然有同样的祖先基因。我想,对于血脉相连的叶赫那拉后裔,他们对诗歌的热爱是生理上的,是诗歌选择了他们,而不是他们选择了诗歌。诗情画意,是祖先留给他们共同的生命密码。 P2-4 导语 叶嘉莹接受央视邀请担任《朗读者》明星嘉宾,节目的热播让更多读者认识这位94岁的女诗人,新时代被人尊称“先生”的女性只有两位:一位杨绛,另一位就是叶嘉莹。《凤凰网》赞誉她是“穿裙子的士”。 苏茜茜著的《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叶嘉莹的诗词人生)》内容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不是简单的生平写作,而是用诗化语言叙述了叶先生的才情、性格、身世,表达了传统文化浸润下的丰满人生,生活的难处也不再艰难,你若读古典诗词,便安好,便是晴天。 序言 最美的『先生』,穿裙子的『士』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从民国起,很少有人再用“先生”来形容女性 了,因为那必定出身书礼门厅,才情百巧;兼有留 洋视野,博雅婉柔;历经时代风云,懿范长存。如 冰心,如杨绛。可惜,余馨犹在,佳人已逝。 幸好,还有这样一位中国最美“先生”,因为 有诗歌的滋养和渴望,现年九十五岁的她美丽依旧 ,活力满满。其魅力和才情,如她诗里的江山一样 ,恒久绵长。她站在哪里,哪里就是诗词的国度, 遍布芬芳的声律。 她被誉为——中国最美“先生”,穿裙子的中 国“士”。 她,就是叶嘉莹。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农历六月初一出生于 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 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 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 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 研究员。 这些盛誉,是外界的描述,于她而言,最钟爱 的称呼,是教书先生、中国诗词“摆渡人”。因为 她的人生,是饱受诗词恩惠救赎的人生。虽出身名 门,却命运多舛,每一次山穷水尽,都是诗词里埋 藏的意境帮她劫后新生。 以诗为杖,诗词给了她无数次救赎 叶嘉莹不是一个好命的女子。人生的每一个阶 段都遭受致命性打击:少年丧母,中年入狱,老年 丧失爱女。她一生九十余载,大半在颠沛流离中度 过。 然而,无论命运安排什么,她都是乖乖地接受 ,然后举着诗词的灯,一步步走向光明。作为一个 承袭“旧道德,新知识”家教的女子,叶嘉莹借诗 词度过忧患,获得疗愈。在诗词这样一种古老而含 蓄的文学形式中,获得了无尽的能量。有了这种能 量,即使风云变幻,无人依靠,她自己也能很快平 定自己的江山。 从这个意义上,她就是命好得爆表的女子。还 有什么,比靠自己拯救自己更牢靠? 以梦为马,她和诗词谈了一辈子恋爱 人都说,离开爱情的女人是残缺的,这句话完 全不适合叶嘉莹。 杨绛有钱钟书,冰心有吴文藻,林徽因有梁思 成,而叶嘉莹,谁都没有,仅有的一次婚姻,也是 别人做主的,没有柔情蜜意,只有颠沛流离。她要 自己赚钱养家也要自己赚钱买花。纵然如此,她的 心灵从未蒙尘,面颊从不少光润,眼神从不乏柔情 ,因为她和诗词足足谈了一辈子恋爱。 和人有关的爱意总是起伏的,而与诗书有关的 爱情却是亘古的。 所以,恋爱,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于别的女 子是昙花一现,于她却是旷世之恋。 人心易变,诗情常在。还有什么是比诗歌更理 想的情人?诗歌,就是她这一世最美的情郎。 这一生,有诗词,已足够。 学术等身,著作等身,甘当诗词“摆渡人” 正是因为诗词的国度太过神圣,她以传播古典 诗词为己任,把毕生光阴致力于古典诗词研究,使 中国古诗词的生命力穿越时空,在世界各地复兴。 叶嘉莹对古典诗歌的品评赏析既具备传统的魅力, 又具有现代的意识。她融通古今、学贯中西,对古 典诗歌的研究始终坚持感性与知性的结合,品与鉴 的结合,表现出独特的批评风格和美学追求,堪称 目前古典诗歌研究领域的第一人,为中国古典文学 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她在诗词的国度戎马一生,受了诗词太多的恩 惠。这种恩惠与滋养可以超越国界和时间与天地共 存,所以,她才看不惯现代人守着诗词的宝库却两 手空空。而今,这个九十五岁极瘦弱的身子仿佛有 极坚韧的力量,她从不讲究吃穿,不计报酬,不辞 劳累,依然保持着熬夜到深夜两点的睡眠习惯。每 每接到采访和讲课的邀约,她又高兴认真得像个孩 子。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以柔弱之躯、兼济天下的 豪迈,平定了自己的天下,将中国诗词的魅力散播 天下,赢得了世人的赞颂! 有人问她:古典诗词究竟有什么用? 她动容地说: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无论你信与不信,事实就摆在那里,即使九十 五岁高龄,她依然如磐石般坚韧,如松柏般顽强, 如春风一样明媚,怀着满腹诗情画意,明丽了近百 年的春秋。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今天,让我们感受来自诗词王国的澎湃余温, 聆听她的福音。 内容推荐 苏茜茜著的《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叶嘉莹的诗词人生)》是一部传记,主要讲述了叶嘉莹治诗词和不寻常的人生。叶嘉莹以传播古典诗词为己任,把毕生光阴致力于古典诗词研究,使中国古诗词的生命力穿越时空。她对古典诗歌的品评赏析既具备传统的魅力,又具有现代的意识;她治学严谨、融通古今、学贯中西,对古典诗歌的研究始终坚持感性与知性的结合,品与鉴的结合,表现出独特的批评风格和美学追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