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本色红亮(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周红亮纪实)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彬 |
出版社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李彬著的《本色红亮(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周红亮纪实)》坚持用白描的笔法叙述地域文化,耐心地写出有良知、有温度、可信服的人文情怀,在家长里短,春华秋实中抽丝剥茧,凸显出周红亮等一代代宝鸡电力人自觉自信行走在大地上的坚实感与真切感。 作者简介 李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现为西安国学院院长、《国学》文化期刊主编.著有《听那立体的乡愁》《风中的灯有多美》《为花堪惜风雨》《言淡如风》《大爱尢疆》《一钩新月天如水》《最后那片竹林一一吴三大艺术评传》《美乡醉梦人一一茹桂艺术评传》《天容海色一一雷珍民艺术评传》《人民艺术家一一石宪章评传》《阆风游云一一草圣张J世评传》《花盛自心一一乔玉川画传》等散文评论集多部。 目录 题记 导语 第一章 让沼泽的水位升高的是雨 第二章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歌唱 第三章 让我怎样感谢你 第四章 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第五章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第六章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第七章 到处有火的花和蓓蕾 第八章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第九章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第十章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第十一章 向大地畅快地倾吐 第十二章 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第十三章 如果我们的灵魂是两个 第十四章 通向遥远又遥远的天地之交 第十五章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第十六章 侧着身子挺立着 第十七章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第十八章 向一个出海口奔腾而去的决心 第十九章 看见山峦就知道自己是山 第二十章 我流成月光,流成星光 第二十一章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第二十二章 躬逢这加冕典礼 第二十三章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后记 附录一 附录二 序言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这是一个世纪以前,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一 幅著名画作。他在这幅画作中提出来的三个重要问题 ,是考验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更是考验人类灵魂的 哲学提问。不论是伟人和普通人,不论是艺术和艺术 家,还是艺术家和其的作品,同样都要面对这三个问 题的拷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 去?这似乎是人类永远的困惑与面对的问题,又是现 实中人们不得不深究、探求的意识与行为之源!我们 是谁(志趣、价值、技术……),从哪里来(信仰、 思想、经历……),要到哪里去(理想、遵循、选择 ……),这是决定任何组织、个人思想与行为必然的 结局的前提——人之灵魂的表达! 相对于世界,人是渺小的。我们无力改变世界, 但可以改变自己、影响他人;一个人的力量虽然难有 大的作为,但点点滴滴人类文明力量的凝聚就会有燃 起星星之火的可能。一个人的坚持、寻觅、唤起,那 不只是一个人的希望,而是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的未来。 人是创造世界的主体,世界是为人服务的。就艺 术而言,人是艺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所有的艺术都 是围绕人的本质展开运行。文化艺术的创作和阅读, 说到底就是人的创作和阅读,离开了人的参与,就谈 不上文化艺术。文字所承载的使命,最终目的是警示 世人、启迪后人、传承文化,而非宣泄自己,一味表 达小我。其实,举凡优秀的文艺作品,写的都是离你 很远的事物,读的却是离你很近的情怀,沉重、庄严 而亲切。这些心怀敬畏,长存温暖的艺术作品会成为 记忆里的强光亮色,也会点燃我们对人的热爱与尊重 。 “文学即人学”,是指向普通人的,更关心人在 历史中的命运与情感。文学是解读文明的特殊方式, 它的价值并不逊于历史,因为它往往能够精准地把握 一个时代的气息,描绘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情感本 质。也就是说,文学的终极意义是面对人生,抒写人 情,挖掘人性。文字只是个外壳标识,思想和底蕴才 是价值旨归。 书中有人,书中有情,书中有道,书中有德—— 周红亮用自己身体力行的工匠精神不遗余力地回答着 这个哲学命题,也用赤子般的心血建构了具有中国气 质的视觉欣赏盛宴;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认准 一个目标全身心投入,把事情做到极致,让人生焕发 精彩。这样,他的形象接地气、有底气、有生气、有 才气,折射着的是生活状态,彰显着的是时代精神。 导语 2017年秋天,《本色红亮(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周红亮纪实)》作者李彬应邀采访了“全国劳模”,“十九大代表”,“中国工匠”等诸多荣誉加身的基层线路工周宏亮先生。在这里,作者看到了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看到了中国工匠自信与勇气。 本书以文字的璎珞,缀起那些金子般闪光的碎片,尽量真实地保留和还原关于这些普通工人的感性内容、具体的、细微的工作与生活的细节。 后记 文学即人学。文学就是写人性的,文字只是个外 壳,思想和底蕴才是风骨。文字所承载的使命,最终 目的是警示世人、届迪后人、传承文化,而非宣泄自 己,表达小我。我始终认为,报告文学的意境最能体 现出作者自身的气度、学养、阅历、性情。而要写出 好的时代报告,当然,还有文学,作者就要站在天安 门上想问题,走在田问地头找感觉,才能写出知天气 ,接地气,扬正气的作品,才能够带来“有高度,有 力度,有温度”的正能量,让人感觉审美和愉悦。 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也是时代的标识。作家的洞 察力并非与生俱来,它是思想培养,生活积累。它要 求作家登高望远,做到胸中有道义,心里有大爱,肩 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也要求作家沉下心来,戒骄 戒躁,匍匐大地,感悟新生活,发现真善美。2017年 秋天,我应邀采访了全国劳模、十九大代表、国网工 匠、中国好人等诸多荣誉加身的基层线路工周红亮先 生,多天的朋友相处,多次的田野采访,我认为周红 亮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喧嚣的天地间听到了良知的召 唤,他在浮躁的社会里坚持道德的标高,他在眩晕的 诱惑中坚守本色的力量,他在功利的迷障下追求工匠 精神。当然,还有他的同事们。他们在极其艰难的条 件下工作学习,不是为了成名成家,不是为了养家糊 口,而把工作作为思考的材料.磨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寻找平静中孕育辉煌的风范。总之,他们没有躺在 岗位上,没有活在怨言里,而以“知识+思想”的力 行,来攀登寻找理想的途径,追求人生的卓越。这就 是可敬可爱的宝鸡电网人。不管是产业工人还是全国 劳模,不管身在基层还是站上领奖台,他们始终都会 用卓越和创造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鲁迅先生曾经说,文艺是国民的光,它总是不经 意地表现出国民精神的状态。这是一个空前活跃、快 速变化的时代,无数事件正在发生、消亡,一直躲在 书斋里生活的我虽然无法时时置身其中,却从没有为 此感到失落。在这里,我看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 当,看到了中国工匠的自信与勇气,看到了一种大江 大河亦承载不了的丰盈而厚实的爱,在身边宣泄决堤 ,我找到了激动、感动,甚至震撼的典范。所以,我 走进自己的笔墨,去诉说他们的故事;当爱岗敬业成 为景行行止的时代楷模,当尊重技能人才成为全社会 的共识,工匠精神才会在各行各业开花结果。 周红亮们的故事远远不止于此,未来也不仅仅于 此。他们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曾经的 岁月里,每一位电网人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电网也 是满载艰辛生活和传奇故事的地方。行走在电网,每 天都在感动,每天都有惊喜,每天都有赞叹。于是, 我以文字的璎珞,缀起那些金子般闪光的碎片,尽量 真实地保留和还原关于这些普通工人的感性内容、具 体的、细微的工作与生活的细节;他们也许并不是时 代的领唱人,却是道义的践行者。 我所采访的每一个人,创作的每一个故事,构成 了宝鸡电网激情燃烧的岁月。我在写作中,救赎一般 力求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做到心与心的交流,坚持 用白描的笔法叙述地域文化,耐心地写出有良知、有 温度、可信服的人文情怀,在家长里短,春华秋实中 抽丝剥茧,凸显出周红亮等一代代宝鸡电力人自觉自 信行走在大地上的坚实感与真切感。书中引用了刘紫 剑、净朝晖、张江涛、邵瑛、朱继周,李玉朋等人极 富才情的文字图片,惠我良多,增色不少,向他们表 示真诚的谢意!而由于专业知识欠缺,写作时间短暂 ,错误在所难免,向读者表示真诚的歉意!在采访创 作过程中,得到了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和宝鸡市委组 织部的鼎力支持和关心指导,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厚土高天,和风丽日,我常怀感念之情! 李彬 2018年6月18日于城南赞书房 书评(媒体评论) 有一种颜色叫“中国红”,它折射的是中国精神 。周红亮身上所体现的正是这种“中国红”,既有当 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又有中国工匠的自信与勇气, 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向他学习和致敬之处。 ——何建明,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 会会长 李彬常常因小事而见大世界,因物质表象而问于 灵魂。所以,作品总是见事见理,连接着世态人心, 让读者直入就里,感受到真诚、善意,锐利。李彬是 一个散淡的人,又是一个执着的人。他的作品,永远 贯穿着对人性尊严的呼唤,对自由精神的遵循和捍卫 ,并在对情怀的抒写中完成对现实的观照和思考。 ——李炳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报告文学》主编 李彬是老朋友了,我们一起寻找过巴金的“黛莉 ”。在新作中,他力求走进周红亮的内心世界,做到 心与心的交流。并坚持用白描笔法叙述地域文化,耐 心地写出有良知,有温度,可信服的人文情怀。在春 华秋实中抽丝剥茧,凸显出周红亮等一代代宝鸡电力 人自觉自信行走在大地上的坚实感与真切感。 ——赵瑜,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山西 省作协副主席 以书法美术作品的评论卓然成家的李彬贤弟,因 深蕴多种文化造诣,兼具多样艺术素养,这一切经过 他那真性情的胸襟的蒸腾,体现在文本写作上,就显 得体大思精,锋发韵流,而且感性表达与理性思考融 为一炉,文化底蕴与文人姿态桴鼓相应,读来引人入 胜、启人思忖。 ——白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 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精彩页 人是艺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所有的艺术都是围绕人的本质展开运行。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因人废事,以偏概全,但似乎更为尊敬的是人的专心致志,又红又专、德艺双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不断推出先进标兵、模范带头人的重要原因。周海军是一个敬重人才,内心有光的企业家,他温暖而清醒地看着这个时代,知道这个时代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就自己而言,他视国网建设为人生的乐趣、神圣的事业,三十年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态度极为严肃。就管理而言,他很重视人性,强调个性,弘扬真善美,憎恶假丑恶,格外注意工作与人生之间的情感关系。他始终认为,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变革时代,周红亮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有着极强的感染力。他的思想与道德,他的为人与工作,他无论是作为工匠、先进、典型,还是作为本质的人都达到了这个时代的某种高度,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解读,并在解读中找到前行的必要的心灵慰藉。 哲学上讲,衡量一个人真正的社会价值是认知。世界上所有的文明进步都与认知有关,而与时尚和流行无关。没有认知支持,钱财、权力和知识均显得苍白无力,轻飘飘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应该在于:不是你能走多远,而是你能站多高,看多远。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即便是喜欢坐拥书城,静读深思的我,也想从周红亮身上看到这种鲜活的认知,促使我寻幽探秘,驰骋想象,及至文思喷发进入创作状态,使自己的作品能够有缘与读者的心灵邂逅,并带给他们以审美的愉悦和人生的暖意。当然了,随着流逝岁月对鬓角的涂抹霜染,年轻时那种以文学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豪情壮志已渐行渐远,越来越在乎的只是能为裨益世道人心聊尽绵薄之力,在乎的是这样一种与文学同在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精神充实和心灵慰藉。 我是周至人,周至地理概念上和宝鸡同称为西府,地缘上很亲近。但由于我长期在西安工作、生活,感觉上又与宝鸡很遥远、很陌生、很向往。因为周海军的盛情邀请,因为周红亮的感动感染,因为宝鸡电力人的质朴热情,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不止一次地来到宝鸡,不止一次地赞美宝鸡,即便是寒风料峭的今天来到这里仍然很激动、很感动。其实,生活中的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追逐自己的梦想,无论你专心学术、专注技术,还是热衷于艺术,积极参与志愿公益,又或者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奉献青春,只要坚持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走下去,文学都会也应该为你的精彩而大声喝彩! 周红亮同志是陕西电力、国家电网乃至中国产业工人的标志性人物。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德艺双馨。荣誉面前,他不骄不躁,抱朴含真,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谦谦君子。作为他的采访者和朋友,周红亮给我带来的感动震撼,并不是他人生的某一个篇章达到了何种高度,而是他的个人生活完全叠合在他蜡炬一般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中,这种奉献是有根系的,有源脉的,是他的生活哲学,也是我这本书的价值所归—_追慕本色,赋到沧桑;人能笃实,自有辉光! 2017年10月26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天高气爽,玉宇秋澄的清晨,我们一行数人怀着激动的心情,乘坐一辆商务车沿西宝高速向目的地宝鸡飞驰,去参加国网宝鸡供电公司欢迎十九大代表周红亮北京归来仪式。车窗外是坦荡无垠的关中平原,高速公路旁是一排排猕猴桃树,绿蔓垂挂,风过处,如珠帘翻卷,翘望路人。柿子树则低垂眼睑,望着累累硕果,开心得枝头乱颤。秋田里,苞谷已经收割了,只留下秸秆坚劲的挺立着。眼前是车的河流,身后是车的浪涛,我们的坐骑只是这河流中的一朵不显眼的浪花。和现代高速公路这条奔腾着各种车流的河平行的,应该是另一条河,那便是渭河。比起这条流铁的河道,气势当然是小了许多。 P12-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