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新中国山水画改革中的时空呈现 第一节 传统型画家的时空错置 第二节 新锐画家速效的时空填充 第三节 政治文化与传统经验相结合的时空表现 第二章 新中国山水画中的时空象征性 第一节 “象征性”的图景 第二节 画面中的新阶层关系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新观众 第三章 新中国山水画中的“地方感 第一节 作为“外来者”的长安画派 第二节 作为“家园”守护者的江苏国画院 第四章 新中国山水画中非地域性的“岭南”时空 第一节 黎雄才、关山月的新山水画 第二节 “岭南画派”:一个持续开放的概念 第五章 新时空中的缺席者 第一节 对新时空的精神抵御 第二节 传统时空的迁移与延续 第六章 新中国山水画中的复合时空结构 第一节 描绘“社会主义”的现实时空 第二节 抽象时空中的意识形态表现 第三节 新日常生活体验的时空表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新中国在广泛时空范围内建构了新的国家形象,山水画通过题材、景象、空间图式、观念等革新,增强了自身的写实性、叙事性、象征性功能,充分地对新中国的历史时间段和空间特征进行了直接或间接表现,成功地参与到国家形象的建构中来,铸就了一个时代的鲜明艺术特征。耿杉著的《新中国山水画的时空表现》运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画改革的相关史料,从山水画时空表现的视角,分析不同类型画家、不同区域艺术实践的现象。这其中既包括:传统型画家跨时空的“截搭”实践 ;新锐画家脱离传统经验,表现现实时空的实践;主流画家衔接政治文化与传统经验,表现时空的实践;也包括:长安画派“外来者”文化的认同感, 江苏画院“家园”文化的归属感,以及岭南画派持续开放感等地方经验的实践。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现象研究,总结山水画表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场景,意识形态文化的象征性,以及新时期日常生活体验三个层面的时空现象,阐释新中国山水画的复合时空意义,突出新中国山水画与政治文化相联系的中间环节——新时期日常生活体验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