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厉以宁,江苏仪征人,1930年11月生于南京。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留校工作至今。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有:《论加尔布雷思的制度经济学说》、《教育经济学》、《关于经济问题的通信》、《消费经济学》、《简明西方经济学》、《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国民经济管理学》、《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转型发展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罗马—拜占庭经济史》、《厉以宁论民营经济》、《希腊古代经济史》、《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合著)、《厉以宁经济史论文选》、《中国经济往何处去》、《经济·文化与发展》、《厉以宁改革论集》、《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等。 目录 2008年 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企业目标和企业社会责任 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中国下一步改革开放急需化解的四方面问题 民营企业如何适应当前经济形势 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经济改革——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 关于改革,我感触最深的两个问题 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中国的实践为制度创新理论提供了新的内容 2009年 新阶段改革的第一声春雷:集体林权制度变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公共财政问题 世界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调整 当前就业压力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 论我国次发达地区的后发性优势 中国债券资本市场:制度演化的内在矛盾是债券资本市场发展的驱动力——评高坚“内生交换经济学理论”创新及意义 60年回顾和当前的改革 建设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走向城乡一体化:建国60年城乡体制的变革 资产泡沫和投资冲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思考 2010年 总量调控和结构性调控并重——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思考 政府要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如何抓住新一轮商业机会 以创业带动就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启示 关于我国外汇储备安全问题的思考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山西发展战略的思考 20年回忆:股市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英文版)前言 城镇化和公共建设资金的筹集 论城乡一体化 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
导语 厉以宁是中国经济非均衡理论创立者和中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是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18年12月18日,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厉以宁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改革先锋”称号。他在经济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著述丰厚,影响深远。数十年来,他发表了大量论文,刊载于各个时期不同的期刊、报纸上,如果不加以整理、辑录则系统性不易呈现,也难以为学界更好地使用。“经济与改革”将厉以宁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发表的主要论文及读书笔记等进行系统梳理、编辑,并在统一体例下辑录成册,向读者集中展示厉以宁多年的学术精华。所选文章基本保持原貌,在保留其大量学术成果的同时,也为研究厉以宁个人学术史提供了基础资料。 《经济与改革(厉以宁文选2008-2010)》为厉以宁自选2008—2010年间研究成果,共计32篇,包括发表的论文和公开演讲。 内容推荐 《经济与改革(厉以宁文选2008-2010)》为厉以宁自选2008—2010年的研究成果,共计32篇。内容涉及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民营企业发展、资本市场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外汇储备问题、中国经济改革的回顾和发展方式转变等,均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性的重大问题。 本书字字见真,实实在在关注国计民生,洞察世事变化,深刻剖析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之所在。 |